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雄師

第五卷 鏗鏘歲月 第四百四十章 收編俘虜 文 / 五爪蒼龍

    第四百四十章收編俘虜

    河陰縣、府衙。

    自張飛奇襲河陰港,如今已過去三天時間,立下如此大功的張飛此時心情卻好不起來,依照北疆的慣例,俘虜一向是直接送往北疆指定的郡縣看管,可如今想要送回北方談何容易?唯一的兩支水師部隊都還在奮戰之中,根本抽不出時間來。

    如此一來,近十萬聯軍俘虜只能扣押在河陰縣城之中,以勝利者看管俘虜的天賜軍,總兵數卻只有六萬,以六萬大軍去督管十萬大軍,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最重要的是,張飛還想抽調出一部分軍隊繼續南下,可問題是,十萬俘虜拖住了張飛的後腿!

    「奶奶的,俺老張啥時候這麼窩囊過?居然想要南下都不成,惹怒了老子,老子活埋了這些俘虜!」坐在上首吭著窩窩頭的張飛很不爽,在北疆有明律規定不得***俘虜,而因黃河阻隔,北方的糧草運輸無法及時到達,導致身為大將軍的張飛只能吭著窩窩頭填肚子,當然,張飛並不是嫌窩窩頭難以下嚥,而是因為俘虜過多,張飛無法脫身而煩惱。

    「翼德,如今縣城內俘虜近十萬,若是不能及時處理掉俘虜,將會使得我軍極為被動啊。」一位兩鬢皆白的老者坐在張飛下首,皺著眉頭出聲說道。此位老者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專程南下輔佐張飛的張老將軍張溫!

    張溫乃是朝廷名將,當年統帥數十萬大軍攻打雍涼之地時,張飛還在北疆軍校中啃著書本苦讀呢,為了能讓南征之戰更加順利,劉泰欽點張溫為左路軍監軍。而張飛對張溫也十分滿意,雖然張溫是監軍,理論上可以左右張飛的軍令,可實際上張溫除了給張飛當狗頭軍師外,沒有任何過分之言,嗯,算是很識相吧。

    其實張溫也是有苦難言,初來天賜軍中就被劉泰委以重任,監督一軍之職,權利有多大,難道張溫不知道嗎?如果張溫真的想給張飛找不痛快,張飛一點辦法也沒有,畢竟張溫手中有劉泰欽賜的王詔,在必要時甚至可以剝奪張飛的指揮權。

    不過張溫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以輔助的形式存在張飛左右,因為張溫非常清楚張飛在天賜軍中的份量,人老成精的張溫怎麼可能去得罪張飛?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老將軍,俺怎麼會不知道俘虜的麻煩?這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嗎?如今周泰和蔣欽都有要職在身,根本不可能前來輔助,而殿下又是死要面子之人,不願多調兵馬南下附著,俺老張有什麼辦法?」張飛一向是口無遮攔,有時候喝醉酒大罵劉泰幾句也不少。可劉泰卻從未責怪張飛,身為君主者,若這點口頭小事都要責怪,那麼何談千秋霸業?

    「翼德,不可胡言!」張飛不介意,因為張飛有這個資格。可張溫卻不能認同,畢竟張溫乃是老將,對漢室從骨子裡崇敬,不敢有絲毫不敬之處,即使語言上也不行,聽聞張飛不敬之語,張溫頓時皺著眉頭,語言有點重的出聲說道。

    「那老將軍你說怎麼辦吧。」撇了撇嘴,張飛也明白張溫的固執,不過張飛心裡也清楚,雖然口頭上說點什麼沒關係,可實際上張飛對劉泰的尊敬不會比任何人少,只不過有時候管不住那張嘴巴罷了,而張溫能將劉泰看的如此之重,張飛還是比較滿意的。

    「這」身為老將軍的張溫也忍不住皺眉頭了,若是能想出解決的辦法,還需要這麼煩惱嗎?抬起頭環視了一眼大堂內愁眉不展的諸將,突然,只見張溫眼睛一亮,注視著諸將中一位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長髮疲於腦後,明顯一副關係人打扮的大漢說道:「華將軍乃是翼德副將,不知有何高見否?」

    能成為張飛副將的自然不是一般人,而在天賜軍中華姓高級將領只有一個!那就是當年虎牢關下被張飛親手俘虜的華雄!華雄乃是董卓部將,當年被張飛俘虜後本欲尋死,可在張飛的耐心勸解下,最後投降了北疆,成為了張飛的直系下屬,雖然以華雄的能力在軍校畢業後有資格獨領一軍,可華雄卻一直要求跟隨張飛,儼然一副小弟的摸樣。

    其實當年華雄被俘虜之所以尋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妻兒老小都在關中,若使投降了北疆,必定會使得董卓大怒,繼而連坐華雄家人,所以華雄想以自己的死,換取忠義之名,得董卓對家族的厚待。在華雄看來,自己死沒關係,敗軍之將,死了也就死了,可華雄不希望自己的族人因此而死啊!

    而張飛之所以能勸降華雄,最大的原因就是得到了劉泰的首肯,答應解救華雄的家人。當時劉泰為了賣張飛一個面子,連夜下了一道王詔送往雍涼,及時的救出了華雄的家人,否則的話,華雄就算願意投降與家人之間也只能陰陽相隔了。

    在華雄的家人來到北疆安置之後,華雄對張飛的感激真得無法表達,當場便對張飛宣誓效忠,還好,張飛不是那種有野心的人,細心的為華雄解釋了真正的恩人是誰,不過老秦人或許都是死腦筋吧,認定了張飛就是張飛,隨後張飛薦華雄進入軍校,而華雄也沒有讓張飛失望,在軍校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短短半年時間便離開了軍校投入了張飛的麾下。

    「張老將軍,卑職見識淺薄,怎敢有什麼看法?」雖然說是張飛副將,可自從進入天賜軍之後,華雄性格變了許多,很少言笑,踏踏實實的做事,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兵法與策略上,所致當年西涼第四悍將的名號都差不多快被人遺忘了。

    「子建,有什麼想法盡可說來便是,如此小心翼翼一副女兒態,成何體統?」看到華雄那低著頭,一副卑職的摸樣說話,張飛頓時有點不爽,大大咧咧的出聲喝道。身為華雄得直系長官,張飛這些年來可以說對華雄是最瞭解的一個人,知道華雄為何會變得如此,可是張飛卻一直沒有好的機會說什麼,畢竟華雄有自己成熟的思想,不是張飛幾句話能改變的。

    「將軍,末將」華雄臉色為難的看向張飛,眼中閃過一道猶豫之色。其實對待這十萬俘虜,華雄還真有辦法,可問題是,華雄怎麼敢多說什麼?在天賜軍中,英雄人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導致華雄這般虎將,如今也被磨平了心志,心甘情願的庸碌一生,現在的華雄,只是想平平安安的渡過下半生,若無戰事,在家陪陪妻兒,何必又要去出什麼風頭呢?

    「華將軍,老夫觀你面有猶豫之色,想來將軍定然有辦法對付這十萬俘虜啊。」張溫撫鬚笑呵呵的出聲說道。瞇著眼睛,注視著華雄的任何一個表情,只見華雄聞言時,臉色頓時被漲的通紅,張溫心中大叫兩字「有戲!」

    「老將軍高看末將了」苦笑的搖了搖頭,很明顯,華雄還是不願意因此事而出頭。其實華雄對在天賜軍中立下聲望還是有非常大的想法的,只不過華雄還沒做好準備罷了,尤其這次對付的又是老主子董卓,華雄真的為難啊!

    「哎老朽可聽聞俘虜中多西涼士卒啊,當初董卓為了鞏固南岸防線,在每個駐點中都安插了不少西涼部將,若華將軍能」只見張溫對著張飛拱手說道。雖然此語是對著華雄說的,可實際上還是說給華雄聽,既然華雄不願意表態,那麼張溫為何不直接挑明呢?

    「哦?老將軍的意思是想讓子健勸降俘虜,並且約束俘虜嗎?」張飛眼睛突然一亮,神色大喜的出聲說道。不過在說話時,眼神卻偷偷的看了一眼華雄,很明顯,張飛肯定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只不過因為擔心華雄不接受而不好提出來罷了。

    「正是此議,大將軍高見啊」張溫笑呵呵的將老臉揉成一團麻花說道。其實早在昨天張溫就和張飛在私底下做好了商量,想要以華雄約束俘虜,若華雄真能勸降俘虜中的西涼部將,那麼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甚至有可能以這些俘虜為己用!

    「張老將軍好能耐啊」苦笑的看了一眼張飛和張溫,就算剛才不明白,難不成現在華雄還不明白嗎?張飛和張溫這是在唱雙簧呢,用意自然是為了讓華雄去勸降俘虜。

    其實進入河陰之後,華雄一直刻意在躲避俘虜營所在的北城,因為華雄不想見到昔日的老友如今成為了俘虜,身為副將的華雄難道不知道俘虜營中都有何人嗎?只不過華雄不想去揭起傷心事,欲與西涼一刀兩斷罷了。

    「末將身份不同,若勸降俘虜,必然會被俘虜們推舉為大將,到時候將會與天賜軍的制度引起衝突,而且我天賜軍歷來都沒有這種條例,萬一殿下怪罪,末將死不足惜,可連累了大將軍和張老將軍」華雄一臉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其實華雄心中早有腹案,不過身為一個副將,如果兵馬超過了主將張飛,那確實有點過分了,而且華雄也沒有這個心思去帶領俘虜。

    「什麼連累不連累了,如果殿下真的怪罪,本將軍擔下了,大不了被殿下廢了這個大將軍的位置,反正俺老張不稀罕,就這麼定下了,子健,來***便前往俘虜營勸降那些俘虜,本將軍允你獨領一軍,大戰過後再適時遣散俘虜便是,至於名號與糧餉嘛」其他好說,可是給俘虜軍冠名一事卻為難道張飛了,最重要的是,在北疆各大軍團中都有糧餉發放,這和其他諸侯麾下只管吃的不同,可張飛去哪裡給俘虜營找糧餉?張飛可不是什麼大款啊,就算是大款,張飛也不敢私自發放糧餉啊。

    「名號好說,就為中州兵吧,畢竟俘虜中多為中原之人,糧餉要不,老夫給殿下呈個奏折,看看殿下是什麼意思?」張飛不願意定名號,乃是為避嫌,而張溫卻沒有這個必要,畢竟張溫是監軍,身為監軍者本來就有資格做一些特俗的事情,不過就算是監軍,張溫也不可能給俘虜們定下糧餉。

    「好吧,本將軍與老將軍一同聯名上奏。」點了點頭,這件事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讓劉泰決定,畢竟私自定下軍號已經是不小的罪責了,若再定下糧餉,那麼久有點大逆不道了,十萬大軍,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

    「對了,翼德,若華將軍能圓滿完成勸降之事,我軍下一步該如何行進?」眼珠子一轉,既然事情已經定下,那麼張溫這個老東西怎麼還會華雄反駁的機會?轉移話題是眼下最好的辦法,而人老成精的張溫轉移的也很巧妙,讓人抓不到一點把柄!

    「下一步?」微微皺了皺眉頭,張飛很配合的做出一副思考的摸樣嘀咕道,隨後只見張飛環視了一眼在場的眾將,見得眾將都是一副待命的摸樣看著自己,張飛笑了笑,語氣有點玩味的說道:「如果本將軍欲攻洛陽,爾等可願同去否?」

    =========

    河陰縣城城北俘虜營

    因董卓***,弘農以南的地區大多百姓都已遷入關中,留下的百姓可謂屈指可數,而河陰縣城也不例外,因天賜軍攻佔了河陰,使得躲在河陰周邊的百姓下山回到了縣城內生活,讓縣城多了一絲人氣,不過人數實在是太少了,根本填不滿縣城,其中城北區除了俘虜營內可以看到人外,其他皆為一片荒涼。

    天賜軍的名聲不用多說,自北疆政權組建以來,在百姓心中的位置連連攀升,而且天賜軍每到一處,必然會準備糧食施捨百姓的舉動,更加得到了百姓的肯定,所致才會天賜軍剛剛佔領縣城,百姓便爭相回歸家園迎接天賜軍了。

    俘虜營內的氣氛很凝重,到處都是傷殘的士卒,只見這些身穿各色甲冑的士卒們倒在路邊,靠在營帳上,神色說不出的疲憊,不過大部分俘虜雖然疲憊,可神態還是比較好的,有不少人甚至還笑嘻嘻的啃著窩窩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憧憬的神色,看來天賜軍不僅在百姓心中名望高,即使在這些「敵軍」心中,影像也非常好啊。

    其實這些士卒何嘗不是從老百姓變化而來?天賜軍一直以仁義為名,從不虧待俘虜,雖然聯軍士卒成了天賜軍的俘虜,可卻沒有受到任何***,該吃的都吃,每天規定的時間,只要不是傷殘人士,都要做一些規定的運動,成績好的還有一些獎勵。

    一些個心態比較好的天賜軍士卒雖然在看管俘虜,可有時候還和俘虜們說說笑笑的,偷偷取出一些酒水,讓這些俘虜們嘗嘗鮮,氣氛說不出的好。可以說,在天賜軍士卒眼中,他們不是俘虜,也不是敵人,而是即將成為自家百姓的自己人!

    「見過華將軍」

    「末將見過華將軍」

    華雄拉著馬韁一路走入俘虜營,所過之處,凡是看到華雄裝扮者,皆上前對著華雄拱手輕喝道,這些行禮的士卒們,看著華雄的眼神都透露著一種奇異的神色,當然,不是對華雄身為降將的不屑,而是華雄的將軍身份!

    俗話說的好,不想成為將軍的小兵不是一個好兵!

    在天賜軍中,競爭非常大,幾乎人人都夢想著穿上將領的著裝,若是能成為將領,就算是沒有封號的,那也能給他們帶來天大的榮譽。要知道,雖然說北疆崇尚勇武,兵甲非常多,可實際上能成為將領的卻是屈指可數,若某個縣城或者鄉鎮能出一個將領,那麼不但會被鄉親塑像供奉,還能進入宗族祠堂,成為鄉親眼中神靈一般的人物,這是何等榮譽?

    而身為大將的華雄,對這些眼神中透露著渴望目光的天賜軍士卒們也報以含笑示禮,在以前,這種情況對華雄來說是不可能發生的,可在加入天賜軍之後,華雄明白了許多,也瞭解了許多,知道為什麼天賜軍一直以來百戰百勝的戰績,因為他們有別人不同的將領統帥,他們有整個大漢最好的待遇,有整個大漢最紮實的後盾!

    他們不懼死,若是死了,北疆將會為其家人給出相當份量的補償,而且若有子嗣者,其子嗣也回得到各種優待,比如優先錄取各種學院,以及畢業後可以得到官府的優先安排。種種為士卒們考慮的政策,甚至使得不少士卒們寧願在戰場上多拉一個敵軍墊背陣亡,也不願傷殘回去一輩子無所作為!

    當然,北疆是不提倡這種做法的,而且劉泰也表明,若不惜命者,不配做一個人男人,因為男人,應該承擔其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因為一點小傷都放棄自己的生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