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雄師

第五卷 鏗鏘歲月 第四百三十六章 重組天賜軍 文 / 五爪蒼龍

    第四百三十六章重組天賜軍

    茂密的小樹林中,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著,不過拿叫聲怎麼聽都有點驚慌的味道,身為森林中的小精靈,鳥兒遇到了何事如此驚慌?仔細一看,只見一條彎彎曲曲的官道從北方婉轉而來,官道有一排排器宇軒昂,身著五彩魚鱗甲的兵士!

    天賜軍第一軍錦衣衛!

    此地乃平縣城北外官道,距離平縣不過七八里的行程,很明顯,能出現在此地的只有劉泰本部錦衣衛,而錦衣衛之所以出現在此地,想來劉泰已經做好了攻打平縣的準備,嗯,若非必要,在劉泰的想法中是不希望和中原諸侯自相殘殺的,只要臧洪肯俯首稱臣,劉泰不但能免其罪責,還能與其高官厚祿,不過,臧洪願意俯首嗎?

    官道極為狹隘,每排士卒最多只能並列七八人左右,如此一來上萬錦衣衛在官道上前後拉出的距離可想而知有多麼長了,最重要的是,此時官道上並不只有天賜軍,還有已經投降的徐州兵!本來投降不久的徐州不適合上戰場,這一點誰都明白,可劉泰腦中升起和平解決平縣問題是,徐州兵也只能無奈的派上了戰場,畢竟平縣城內還有數萬徐州兵,此時他們的老主子都投降了,他們還有必要做那漁網之爭嗎?

    「漢升,近來并州的情況如何了?」大戰一觸即發,可劉泰的神情好像很悠閒的摸樣,淡淡的看了一眼騎在火紅色汗血寶馬上的黃忠問道。這些年來,劉泰一直在考慮削減將領手中的兵權,畢竟天賜軍的規模太龐大了,尤其是黃忠這類州郡大都督手上的權力相當於一方諸侯!

    雖然說劉泰相信黃忠等人不可能背叛自己,可身為上位者,總不可能以莫須有的信任來行事吧?若兵權一直掌握在這些大將手中,將來就會形成一個慣例,導致武盛文衰的情況,甚至當權者被一些有心人掌控!!

    當然,劉泰也不喜歡軍方太過弱勢,否則的話,就會走上漢朝的老路,導致軍方一直被排擠在中央權力之外,一些個有志之士在國家大難之時,也無力出頭上位,所有的權力幾乎被宦官和士子分攤了。

    這麼多年來,北疆的文武一直都很好的保持著平衡,武將以老將黃忠、高順為首,文臣以荀彧、戲志才為首,雙方各自佔據半個朝堂,沒有人能力壓對方,嗯,這也是劉泰當權的原因,若是將來劉泰的後人出世繼承大統,那麼想要維持這種平衡,難度就比較大了。

    自古以來,之所以朝廷會出現亂局,很大的原因都是因為文武不平衡,文強了,將武打壓的透不過氣,導致朝廷大部分軍隊官職都被文派子弟***,那些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當上將軍之後,想要指揮軍隊打勝仗可以說是癡人說夢,當然,也有個別文士名將,這就另當別論了。

    而若武派強盛將文派打壓的抬不起頭,那麼,這個朝廷的前景將會更加不堪,情況惡劣點的甚至連帝位都不保,比如董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董卓當權最強盛時期,文人士子幾乎就成了看客,大權在握,天子蒙塵!

    劉泰自然明白維持文武兩派的重要性,可問題是,文武不和乃是王朝繁衍的必然性,就算是實行未來的君主立憲制也不例外,當然,君主立憲制能讓文武矛盾降低到冰點,不過劉泰如此君主,會有可能放棄大權嗎?明顯不可能!而且君主立憲制在這個時代,也根本不會有人接受,即使劉泰生前定下了制度,死後怕是也會被不肖子孫廢棄,既然如此,何必要去浪費時間呢?

    「啟稟殿下,自蒙州成立以來,并州已被包圍在內疆之中,除了必要的地方治理,數十萬大軍停留在并州內已毫無用處,老臣近日已在準備奏折,希望殿下能革職去老夫大都督之職,並將并州大軍外調其他州郡,允老夫上戰場為我北疆建功立業!!」雙目緊緊的看著劉泰,一開始黃忠並沒有直接說話,而是閉著眼思索一番後,再對劉泰拱手說道。

    黃忠並不是傻子,這些年來劉泰不斷削減對并州的供應,甚至將并州的數個軍團外調,意思已經很明顯,自蒙州成立之後,并州七八個軍團已經沒有必要常駐了,尤其是在河內郡和涼州成為劉泰的治地之後,可以說并州的數十萬大軍已無用武之地!

    對視著黃忠,劉泰的表情很平淡,彷彿沒有一點意外黃忠的話語,其實劉泰已經暗地下表態了好幾次,只不過當時涼州並未收服,所以還不急於外調并州兵權罷了,此時北疆大舉南下,駐守在并州的數十萬大軍可以說完全是在浪費人力物力,劉泰怎麼可能會允許繼續如此下去?

    雖然說這些年來北疆的各方面都發展的非常好,尤其是在土地擴大將近一倍之後,***十萬天賜軍就顯得有點少了,當然,就算少了也夠用,只要能將并州和冀州等空閒之地的兵馬調出來,那麼即使多面作戰,劉泰也有信心。

    當初并州都督府成立之時,劉泰交到黃忠手上的大軍將近五十多萬,在青林軍被裁決之後,數量降到四十萬左右,一年多前文丑又從并州帶走了十萬大軍遠赴西域,如此一來,黃忠實際指揮的軍隊不下十個軍團,這十個軍團分別駐守在并州各地,其中有五成分佈在雁門關等邊境,三成歸入蒙州,當然,即使移入了蒙州軍制,但仍由黃忠指揮,可以說目前為止,黃忠掌控的兵馬在三十萬!!

    「漢升啊,這麼多年來你也確實累了,不過寡人的大業還未完成,天賜軍還需要有你這種老將為其坐鎮,寡人欲改革軍制,將所有軍團重編,成立最精銳的龍騎軍和虎賁軍,每軍人數初步定為三萬,龍騎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的位置,寡人欲交到你手中,不知漢升還有雄心為寡人開疆拓土否?」劉泰的眼神看向遠方隱隱出現輪廓的平縣城頭,對著一旁的黃忠出聲說道。

    重組天賜軍乃是必然之舉,這些年來天賜軍可以說是已經成為了一個超級龐然大物,其內軍系林立,指揮錯亂,完全偏離了當初天賜軍組建的宗旨,為了將這些毛病根除,劉泰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天賜軍拆分為多個軍團。

    其中龍騎軍是劉泰初期想好的番號,對應的則是騎兵部隊,當然,北疆騎兵多達三四十萬,不可能只組一軍,嗯,這裡要解釋一下,軍與軍團的意思並不是相同的,比如北疆軍制中規定一個軍團最多編製是三萬人,可天賜軍名義上也是軍,但實際兵馬卻將近百萬,這能混為一談嗎?

    軍之下可設軍團,軍的數量是沒有限制的,起碼依照劉泰制定的軍制確實如此,而天賜軍重組後的龍騎軍,自然也是一個軍號,其下設立多個軍團,當然,不可能將三四十萬騎兵全部歸在龍騎軍名下,否則的話,豈不是又變成了另一個天賜軍?

    這兩年以來,劉泰一直在瞭解天賜軍的弊端,之所以還未下令改制,主要的原因是天賜軍這個名號的問題,當初天賜軍三字乃是先帝劉宏欽賜的,若是劉泰將其名號改變,豈不是違逆了先帝的聖旨?當然,目前來說劉宏的聖旨對劉泰已經沒有什麼影響力了,就算改變軍號,引起的動盪也不會有多大,起碼那些諸侯不可能以這個借口討伐劉泰。

    聞言,黃忠頓時滿臉愕然的看著劉泰,半天說不出話來,反應過來後,額頭忍不住溢出一陣冷汗,雖然說現在屬於七月天,乃是一年最熱的時節,可對在南方長大的黃忠來說卻不算什麼,能嚇出一陣冷汗,說明重編天賜軍一事確實震驚到了黃忠。

    「主公欲將天賜軍重編?如此一來,豈不是」吞了吞口水,雖然回過神來,可黃忠還是無法抑制心中的震驚之情,此刻黃忠注視著劉泰的目光說不出的奇怪!雖然說劉泰坐擁半壁天下,可實際上年齡還不過二十五歲,在這個時代百姓以及士子眼中,還不過是初出茅廬的年齡。

    可劉泰呢?幼年之時擊敗草原雄鷹檀石槐,一手開創北疆政權,隨即掌控北疆三大州,坐擁百萬帶甲之士,可以說若是劉泰急著登上帝位,根本不需要等到現在,早就靈帝時期便可掀翻那昏庸的朝廷,一位堪比始皇的超級王者就在黃忠眼皮底下成長起來,黃忠對劉泰的敬佩之心,根本是無法度量的!

    「豈不是什麼?打亂現有的權力分配?致使北疆有可能發生不必要的動盪?」劉泰冷冷的笑了笑,看了一眼黃忠,有點意味深長。隨後只見劉泰轉移了目光,回視了一眼身後一排排精銳的軍士,凡是劉泰目光所過之處,錦衣衛軍士眼中都露出極為激動的神情,從此可以看出錦衣衛對劉泰的敬仰,劉泰在錦衣衛乃至整個天賜軍中無可比擬的地位!

    「不是,卑職不是這個意思」臉色有點發白,劉泰那森冷的眼神直入黃忠心扉,此刻黃忠突然感覺自己墜入了冰窖之中,那般森寒!!黃忠非常明白劉泰在天賜軍中的地位,別看眼下天賜軍各個派系明爭暗鬥玩的不亦樂乎,可只要劉泰一聲令下,別說黃忠這個并州軍系的領袖,就算遠在西域的文丑都要喪命!

    在北疆,沒有任何人可以違抗劉泰的王詔!劉泰不但是君主,還是親手開創盛世的王者!功績堪比秦始皇、漢高祖的一代人傑,在天賜軍乃至北疆百姓的心中,劉泰就是神,無可比擬的至高神靈!

    「漢升」淡淡的一聲呼喚,彷彿硬生生的黃忠從深淵中托拽而出,只見劉泰神色極為淡然的注視著黃忠說道:「寡人不希望有人在底下玩某些把戲,不要想著去得到某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劉泰的話語很明白,暗指黃忠等軍系領袖以自己手中的職權謀奪一些利益或者進行著什麼不可告人的事情。看著黃忠的神色越來越蒼白,劉泰繼續說道:「曾經是因為寡人沒時間去搭理你們,可如今天下一統的大戰已然展開,那麼,這些沒必要的鬥爭也可以歇歇了,寡人不想看到昔日的袍澤將來引發自相殘殺的悲劇,如果真如此,那麼寡人不介意除掉某些領頭之人!」

    「殿下卑職,卑職真的沒有任何不臣之意,殿下贖罪啊!!!」滿頭大汗的黃忠看上去神色極為驚恐,因為黃忠的原因,導致整個行進中的大軍都停下了腳步,此刻站在前方的錦衣衛們都以不解的眼神看向勒住戰馬停下腳步的黃忠,疑惑黃忠怎麼突然會神色大變,乃至在行軍途中停下腳步!

    「走!」看著黃忠那驚恐的神色,劉泰嘴角掛起一道微微的弧度,其實劉泰何嘗不知黃忠的心思?黃忠對劉泰的忠心可以說是日月可見,雖然這些年來黃忠為了家族繁衍做下一些不地道的事情,可也在劉泰的接受範圍之內,之所以劉泰說出那番話,也不過是想敲打一下黃忠罷了。

    「諾!」回頭望了一眼停下腳步的錦衣衛,黃忠神色頓時一愣,頓時跟上劉泰的腳步。在轉頭時,黃忠感覺到了兩道奇異的眼神,這兩道眼神屬於關羽和顏良。

    關羽和顏良二人乃是并州軍系僅次黃忠的人物,自征原郡和鎮遠郡併入蒙州之後,關羽和黃忠的兵權就已被奪,如今二人可以說是已經成為了閒人。嗯,也就是沒有直系所屬軍團的大將。

    在北疆,元老級別的大將比如張飛、趙雲、許褚、黃忠、典韋等等大將都有名義上的統帥軍團,某種情況緊迫之下,可以在沒有任何兵符的情況下調動大軍,這種特俗的權力,在如今的北疆被視為特級大將的象徵,當然,也有另一種區分的方式,只不過比較模糊罷了。

    當初劉泰軍政改革之時,就已經想出將領等級明確化的章程,比如上校、少將、中將、上將等等名號,每個名號對應不同的權力,可這種這想法在掌握幽並二州實權之後就被劉泰擱置下來了,當時之所以擱置,也是有原因的,原因在什麼地方?那就是朝廷的輿論的壓力!

    當初的劉泰可不是如今萬萬人之上的神王,上面還有天子和一系列朝廷大員監督著呢,無奈之下,最後只能放棄了觸動大漢根基的軍政改變,只將兵團分裂實行到每個部隊中,將領的稱號和等級依然以原先漢朝制度為準。

    雖然說依然已漢朝的軍政制度為準,可劉泰也進行了適當的改變,比如黃忠那一批戰將,嗯,也就是劉泰第一次北征南匈奴時的大將,地位和等級都比後期新進的大將高上許多,擁有的特權和封號,也不是新進將領能比的。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黃忠和典韋,黃忠以輔國將軍的身份掌握并州軍政七八年之久,而典韋以征虜將軍的身份掌握東北實權,如此榮耀和權力是旁人根本無法相比的,而同時趙雲上位大將軍其中有不少的原因,也是因為趙雲乃是最初一批的「特權」將領!

    「漢升,寡人知道你的忠心,所以才會在此時給你懸崖勒馬的機會,若是他人,哼哼!」劉泰的語氣很冷,但卻透露著對黃忠濃濃的信任之意,只見劉泰看著黃忠繼續說道:「當年寡人初出茅廬,君乃第一個跟隨寡人的大將,當時寡人並沒有什麼突出的作為,只不過是有一個漢室宗親的身份,漢升願意跟隨寡人開疆立業,此情寡人終生難忘!」

    「寡人不是高祖,不會學高祖走狗烹,狡兔死的把戲,將來我大漢之外還有無數疆土等著爾等去蒸發,所以寡人不希望在一點小事上折了爾等前程。」劉泰的表情很真誠,原本那冷淡的態度緩緩隱去,注視著黃忠的目光有點感慨,還有很多說不出的味道!

    「殿下」看到一直保持王者威儀的劉泰為了自己而流露出如此真誠的感情,年逾四十好幾的黃忠忍不住眼中含淚。黃忠這一刻終於明白了劉泰的意思,劉泰是捨不得對黃忠這一批老將下手啊,希望黃忠等人能實時的收收手,放下手中的權力,做好自己本份的事情,否則的話,將來劉泰遲早會對黃忠這些人下手,畢竟任何一個君主都不可能允許部將權力過大,君不見王莽篡國,董卓亂權嗎?

    「忠明白了,還望殿下放下,忠絕對不會做那不忠不義之輩,平縣戰役結束之後,忠會給部下一些警告,並且嚴令部下等待殿下詔令,對於天賜軍重編之事,忠定會無條件支持殿下!」雙目含著淚光,咬著牙,黃忠對著劉泰拱手輕吼道。

    此時此刻,劉泰再一次在黃忠身上看到了當年的影子,當年的黃忠,為了忠義,為了大漢,為了百姓,可以拋頭顱,灑熱血,手握虎頭大刀不顧生死,廝殺在兩軍最前沿,一次次陣前受傷,一次次力挽狂瀾,將敵軍打的找不到北,如今的黃忠,依然可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