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雄師

第五卷 鏗鏘歲月 第四百二十三章 看山不是山 文 / 五爪蒼龍

    第四百二十三章看山不是山

    小樹林

    靜靜的注視著元空和尚,此刻劉泰與元空和尚並排走在小樹林中,南華老仙與鄭元等人則跟在劉泰身後不遠處保護,雖然說劉泰相信元空和尚不會傷害自己,可劉泰也不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俗話說的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元空和尚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容貌與漢人相差也不大,如果劉泰沒有記錯,印度阿三和漢人還是有不小區別的,如此來看,元空和尚很有可能有一半的漢人血統,在這個時代,因絲綢之路的發達,漢人與其他種族聯姻並不是沒有。

    其實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漢家女子被那些大家族以禮物的方式送給一些它國貴族,天竺雖遠,可並不是沒有可能,貨物,泛指一些交換物品,不過在這個時代,那些個門閥士族會將百姓當做人看嗎?那些個流民女子,若被大家族擄去,情況怕是比一些畜生還不如吧?

    買賣人口對劉泰來說並不陌生,即使在北疆,暗地裡都有這種交易,不過還好的時,如今買賣的大部分都是外族百姓,比如近來流行的倭奴,三韓奴隸,草原奴隸。值得一提的時,大部分被強迫為奴隸的對象都是女子,而且都是一些少女,那些個青壯苦力彷彿並不受那些個家族喜歡。

    劉泰有想過徹底禁止這些交易,畢竟買賣人口太不人道了,而且那些被買賣的人都是一些妙齡少女,這些少女被一些個門閥貴族買去後下場可想而知,雖然這些少女幾乎不存在漢人,可劉泰心裡總是有點不安,不過徹底禁止談何容易?

    以劉泰的身份,如果強行以武力禁止,也可以行得通,但要知道,如今的北疆正在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門閥士族一步一步退讓轉化為商人身份,而這些轉化為商人的門閥士族,有一些並不擅長經商,運賣奴隸或許就是他們唯一的財路,若是劉泰把這些財路斷絕了,絕對會引起門閥士族的一次大地震!!

    話題扯遠了,暫時回過神來。劉泰與元空和尚靜靜的走著,誰也沒有先開口,彷彿雙方在比著定力,不過以元空和尚的定力怎麼可能是劉泰能比的?所以劉泰很識相的放棄了。

    「大師,不知身毒(天竺)國內,佛門的發展如何?」劉泰隱約記得,雖然天竺是佛門的發源地,可佛門在天竺並不受歡迎,而且因為天竺人口基數龐大的原因各種宗教林立,其中又有一教名為婆羅門教,規模非常龐大,遠勝佛教!!

    說到婆羅門教,那就不能不介紹一下婆羅門教了,畢竟婆羅門教才是如今天竺國最強盛的宗教,而佛教實際上給婆羅門教提鞋都不配,雙方的差距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了,因受婆羅門教的印象,佛教在天竺的發展可謂舉步艱辛!

    婆羅門教起源於公元前2千年的吠陀教,教內等級森嚴,把人分為4種姓氏:婆羅門,剎帝利,吠捨,首陀羅。婆羅門:(最高等級)教士和學者。剎帝利:(第二位)貴族和戰士。吠捨;(第三位)農夫和客商。首陀羅:(最低的)農奴和奴隸。

    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4世紀是婆羅門教的鼎盛時期,其他宗教可以說完全是婆羅門教的附庸,即使有名號存在,也不能稱之為教,比如佛教,在天竺國內只能稱之為佛門,可以理解為婆羅門教的一個分支。

    羅為無數,門為智慧之窗,佛只佔一門,而婆羅門教卻佔無數,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兩種宗教的差別之處,不過佛門與婆羅門教相比起來,有一點是值得驕傲的,那就是佛門出現的圓滿強者,從不會弱於龐大的婆羅門教,這讓天竺國內那些貴族人非常無奈。

    公元4世紀以後,由於佛教崛起和另一個天竺宗教耆那教的大力發展,導致婆羅門教開始衰弱。公元8、9世紀,婆羅門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義,結合印度民間的信仰,經商羯羅改革,逐漸發展成為印度教。

    印度教與婆羅門教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其教義基本相同,都信奉梵天、毗濕奴、濕婆三大神,主張善惡有報,人生輪迴,輪迴的形態取決於現世的行為,只有達到「梵我同一」方可獲得解脫,修成正果。因此,印度教也稱為「新婆羅門教」,前期婆羅門教則稱為「古婆羅門教」。

    從此可以看出,婆羅門教雖然有一段時間的衰弱,可仍然是天竺國的主教,而佛門和其他宗教在天竺即使崛起過一段時間,但仍不受天竺本地百姓愛戴,不過這也是有原因的,天竺乃是一個人口大國,自古便是如是,人口多了,糧食缺口也大。

    而佛教的教義卻倡導百姓放下一切**,斷絕男女**,人人平等,悉心侍奉佛主,若真如此,天竺的數百上千萬百姓吃什麼,喝什麼?天天餓著肚子等死?

    在天竺國內,佛教主要的發展對象是最下層的一些百姓,普遍不被那些個貴族大戶喜愛,如此一來,佛教在天竺的情況可想而知了,本來佛教的發展在明帝時期可以出現很大的變化,可佛教徒不願意修改教義,奉承當時大漢政權的貴族階層,所以在中土也就沒了佛教的飯碗。

    聞言,元空停下了腳步,雙目注視著劉泰,天竺國內的情況,別人或許以為劉泰不會去瞭解,可元空和尚卻不這麼認為,畢竟劉泰能問出這句話,那麼可想而知,劉泰早就注意到了天竺!

    「回殿下,佛門在身毒國內的發展並不樂觀!」明人眼前不說暗話,元空和尚非常清楚,身為北疆之王,即將一統天下的超級霸主劉泰而言,既然放言想和代表佛門的元空和尚談一談,那麼肯定會對佛門帶來一次重要的機遇。而此刻,這個機遇就看元空和尚能不能把握住了,如果元空和尚故意去隱瞞某些事情,那麼,還有談下去的必要嗎?

    「哦??」劉泰嘴角掛起一道玩味的笑容,眼珠子一轉,看向遠方,淡淡的出聲說道:「大師能告訴寡人,既然身毒國內,佛門的發展都不樂觀,為何又要在中土浪費人力物力嗎?」

    其實劉泰壓根就不清楚天竺的情況,眼下的大漢本土都還沒統一呢,那有力氣把精力浪費在不知道地處何方的天竺國?起碼十年之內,大漢根本不可能與天竺國相交,就算空出手來,以劉泰的性格也會先解決倭島、高句麗、三韓、西域等地方,待得這些疆土全部歸為漢人所有時,那麼,劉泰的兵鋒或許會轉向西域之外的藩國異邦!

    「哎」苦澀,只見元空和尚滿臉苦澀的看向劉泰,好像不想提,但劉泰發問了,元空和尚能不說了?環視了一眼周圍,元空和尚看到遠處一棵大樹上棲息著一隻美麗的小鳥兒,鳥兒不知是何品種,發現了元空和尚的目光也絲毫不懼,在那嘰嘰喳喳的好像對元空和尚表示不滿。

    夏季的樹林依然散發著濃濃的生命氣息,因地處黃河河岸,腳下的土地有點潮濕,一腳踩下去,能看到一個淺淺的腳印,元空和尚一副感慨得摸樣思索了數十息時間,整理腦中的思緒,起了天竺國內的情況。

    不出劉泰所料,天竺國內佛門的情況並不樂觀,到處都充斥著婆羅門教的排斥,可以說佛門之所以還能維持下去,最重要的是天竺此時的政體,也就是薩塔瓦哈納王國暗地裡的扶持,保證了天竺國內宗教短暫的平衡。

    薩塔瓦哈納王國雖然是天竺本土最強的國家,可並不是整個天竺的統治者,有史以來天竺國雖然有一個統稱,可疆域從來就沒有一統。自從貴霜帝國入侵天竺之後,情況就更加糟糕了。

    此時天竺北部大部分領土都被貴霜帝國佔據,天竺本土國家只能在天竺南部苟延殘喘,而時任薩塔瓦哈納王國國王的又是一個極為殘暴的君主,在如此統治下,天竺國內動盪的時局可想而知。

    不過言而總之對佛門最大的打擊還是婆羅門教,南印度乃是婆羅門教勢力最強的區域,大部分權力都掌握再婆羅門教的高層手中,佛門講究清靜無為,權力乃是**中的一種,那些個自詡高人的佛門高層,怎麼會去碰觸權力?

    如此一來,掌握大權的婆羅門教對佛門以及天竺本土其他宗教連番打擊,導致佛門等宗教不得不外出尋找生路,而臨近天竺的中土,也就成了佛門最好的選擇,元空和尚本為天竺本土佛教的高僧,可前任白馬寺主持司空和尚圓寂之後,白馬寺主持之位高懸,中土佛門大業臨近破滅。

    無奈之下有一半漢人血統的元空和尚只能臨危受命,背負復興佛門的重任來到了中土,可中土政權一直以來都不看重佛門,再加上儒家士子和道教的雙重打擊,佛門的情況也很淒慘,前番董卓亂國,若不是元空和尚出手嚇住了董卓,白馬寺或許早已焚燬在大火之中了。

    「身毒國雖近我大漢西南角,可中間有南蠻部落阻截,若不是熟路之路,很難進入中土,不知大師是如何前來的?」劉泰皺了皺眉頭,對著元空和尚問出了心中的疑惑。要知道,南蠻萬毒之地可不是虛名啊,那個地方即使最精銳的龍虎二組都不敢輕易進入,幾乎可以說是必死之地,若無南蠻土著帶路,就算元空和尚佛法通天也得玩完!

    「南蠻萬毒之地,貧僧怎敢輕易入內?」苦笑的看著劉泰,元空和尚默認了南蠻的恐怖,而且很明顯,元空和尚並不是從南蠻進入中土的,只聽元空和尚繼續說道:「回殿下,貧僧乃是從絲綢之路進入中土,當年草原上的霸主北匈奴雖然霸佔了整個西域,對西域百姓橫徵暴斂,無惡不作,可對過路的商隊卻秋毫無犯,只要交上一定的供奉,皆可由絲綢之路進入中土,否則的話,貧僧當年想要進入中土也沒那麼容易啊。」

    「恩」這一段歷史劉泰是知道的,當初北疆對北匈奴宣戰時,龍虎二組高級成員不要命的撲入西域,尋找一切對戰局有利的情況,為北疆稱霸西北大草原做出了非同尋常的貢獻,而順帶著,北匈奴統治西域時期,各種政治舉措也擺到了劉泰的桌案上,為的就是能讓北疆日後統治西域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大師身後的佛門,難道沒有考慮過貴霜、安息等帝國嗎?聽說在西方,也有一教與佛門的教義大同小異,若佛門能下大決心,或許西方是佛門極佳的一個選擇啊。」淡淡的撇了一眼元空和尚,劉泰看上去有點雲淡風輕的說道。

    一直以來劉泰都有個打算,那就是將佛門趕到歐洲甚至非洲地區!佛門崇尚超凡脫俗,救黎民於水火之總,那麼戰爭橫行的歐洲大陸與非洲大陸豈不是佛門最好的發展地?當然,其中需要北疆花費大力氣推動,否則的話,佛門的傳教徒到了歐洲地區,就算不被當地的貴族玩死,也會被天主教教徒群毆而死!

    「西方?」元空和尚皺了皺眉頭,看著劉泰的雙眸閃過一道異色。崇尚和平無慾的佛教,自然最喜歡在安定,繁榮的國家發展,雖然說大漢這幾年來的情況並不好,到處充滿著戰爭和兵役,可大漢王朝四百年的統一制度卻讓佛教極為喜愛,佛教高層相信,只要有一個契機,那麼佛教絕對能在中土大肆發展!

    西方在元空和尚眼中完全是一個蠻夷之地!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年元空和尚歷經千山萬水進入中土之時與西方人也進行過結伴,元空和尚此時還清晰的記得,那些個西方人如何血淋淋的以生食充飢,那恐怖的場景,讓修為高深無比的元空和尚都不敢再去「懷念」。

    「殿下,難不成佛門真的無法被殿下接受嗎?」元空和尚眼中閃耀著渴求的光芒注視著劉泰。此刻劉泰深信,就算要求元空和尚給自己做保鏢也並不是不可能,當然,前提是允許佛門在中土發展。

    「中土不適合佛門!」狠了狠心,劉泰一臉剛硬的注視著元空和尚,不容絲毫質疑的出聲說道。劉泰出生在信息化無比發達的二十一世紀,自然清楚佛教在華夏千年發展給華夏帶來的好處與壞處。

    佛門主教義倡導無慾無求,可身為一個人,怎麼可能無慾無求?若真無慾無求了,那麼,佛門高層為什麼百般手段要將佛門發揚光大?難道這不就是一種**嗎?也或者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若真如此,那麼佛門的教義又何在?

    最讓劉泰反感的倒不是什麼教義,而是佛門得到的特俗待遇,那就是徹底免除所有苛捐雜碎,只要有佛教徒的身份存在,那麼所有的稅收都可以免除,這一條在佛門不受百姓歡迎的時期還好說,可佛門一旦在中土紮下根來,那麼會有多少百姓因各種災亂而入佛門?

    即使劉泰手握生殺大權,可畢竟劉泰是人,身為一個人,生命自然是有限的,就算劉泰這一生都不允許佛門有什麼特俗待遇,遏制著佛門的發展,可問題是劉泰之後的帝王呢?要知道,佛門蠱惑君王權貴的手段可是一套一套的,只不過現下還不完善罷了!

    「如果佛門想要在中土發展,那麼必須要改變教義,其實以寡人來看,大師與身毒國內的佛門高僧執著於中土,本就是一種執念,若如此,六根清淨之言豈不是空語?」劉泰注視著元空和尚,反倒挑起佛門的不是了,不過劉泰也是出於特俗的心思,否則的話,也不會浪費時間和元空和尚廢話了。

    「嗯??」元空和尚皺了皺眉頭,有點不解,佛子有個很好的習慣,那就是不懂的就請教,元空和尚自然也是如此,只見元空和尚對著劉泰拱手行了一個佛禮,問道:「貧僧有感殿下深明佛教教義,不知殿下可否以解貧僧之惑?」

    劉泰對著元空和尚微微頷首,隨後轉頭看向遠方的隱約可見的山頭說道:「大師,寡人曾聞一高人言,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西方大地如同是山,你看它是山,那就是山,可若認為它不是山,那麼,也就不是山,既如此,西方百姓雖有弊端在身,可以佛門大無畏之教義,大師理應排除外難,方能修成正果!」這一段話語出自禪宗大師青原行思,劉泰只不過是照語搬話罷了,其實劉泰本人都不怎麼理解。

    「這?」元空和尚的神情有點茫然,注視著劉泰的目光充滿了奇異的色彩,不止元空和尚,即使身在離劉泰二人十數步之外的鄭元與南華道人都是一副愣神的摸樣,彷彿在思索,思索劉泰話語中的深意。(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