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雄師

第五卷 鏗鏘歲月 第三百八十章 奧斯羅埃斯二世! 文 / 五爪蒼龍

    第三百八十章奧斯羅埃斯二世!

    公元190年,漢初平元年,四月中旬,劉表上書朝廷,斥責袁術、孫堅、王匡三人目無尊上,身為封疆大吏,卻擁兵自重,將治下稅收佔為己有,實乃竊國之賊也。

    劉表能打口水戰?袁術三人不會嗎?隨劉表的奏折剛剛傳到長安,袁術三人的奏折也傳到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奏折中都言身為荊州牧的劉表侵吞了三人上供的財物云云

    口水戰,沒完沒了的口水戰,但起碼的是,荊州短時間內平穩了下來,百姓們也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時間,諸侯們雖然蠢蠢欲動,可在大勢的逼迫下,也只能靜等時變。

    荊州雖然暫時沒有什麼大的戰事,但長安卻爆發了一場大地震!!

    公元190年,漢初平元年,夏五月初,荀氏族長,當朝司空荀爽死了!!

    死在家中,坊間傳聞荀爽死的很安逸,並沒有什麼痛苦,但據有心人透露,荀爽死的前一天,董卓去過司空府,還和荀爽鬧的很不愉快,好像是因為董卓想要開爐打造五銖錢的事情,不過卻沒有被證實。

    當然,就算沒有沒有被證實,可是長安一帶卻是人心惶惶了,若董卓真為了籌集錢糧而私自打造五銖錢,那三輔地區的百姓可就要遭殃了。

    就在長安亂哄哄的時候,北疆又有了大動作,這一次主導的自然也是劉泰政權核心,身為神王的劉泰在華城當眾宣佈,重定貨幣制度,廢除現有的貨幣金、銀、五銖錢,從今往後,在北疆金銀只能當做奢侈品使用,而五銖錢則全部廢棄。

    地震!!比起荀爽之死,北疆的換幣舉措才是真正的大地震,劉泰此舉,可以說完全是在挑戰漢室皇親的底線啊,甚至不止這些皇親啊,包括門閥士族與一些個大商戶都被劉泰的舉動震的不輕。

    要知道,五銖錢是我華夏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也是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單表,在我華夏五千年的貨幣發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五銖錢最初在漢武帝劉徹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發佈,剛開始的使用範圍是在中原地區,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隨後被推廣到了大漢所有州郡,成為了大漢百姓買賣物品的主要錢幣,雖然說五銖錢的發展歷史,中間有點小曲折(王莽時期曾被廢除),但卻一直保存了下來,對漢朝統治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五銖錢奠定了中國圓形方孔的傳統。這種小銅錢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鑄出「五銖」二字。「銖」是古代一種重量講師單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因此所謂「五銖」實際上很輕很輕。

    劉泰廢除五銖錢之舉,實在是太駭人了,要知道,五銖錢象徵著漢室長盛不衰的統治,別說還沒有稱帝的劉泰,即使開創東漢王朝的劉秀也不敢輕易廢除啊,但問題是,劉泰已經下令廢除了,甚至連紙幣都已經準備好了,河北那些個沒兵沒權只有錢的門閥士族,包括商戶在內又能如何,難不成跳起來和劉泰作對嗎?

    劉泰之所以要在這個時間段頒布新幣,其實早就已經準備好了,劉泰非常清楚,過些時日,董卓因為缺少錢糧會把注意打到五銖錢上,並且還確實如此做了。

    歷史記載董卓為建造郿塢,融始皇十二銅人之九,獲得五銖近十億,將三輔乃至整個天下的錢幣系統都搞亂了,劉泰可不希望到時候治下的百姓用精緻的白大米去換取這種如同垃圾一般的銅錢。

    北疆發佈的新幣有很多種,兌換的比例和新幣的數量也控制非常嚴格,不允許任何人對錢幣指手畫腳,為了防止後世所謂的假幣出現,劉泰甚至下令,凡是製作假幣或者私自開爐打造銅幣兌換一族,一律收繳所有家產,主犯凌遲,三族家眷流放邊疆!

    這條新律沒有任何意外掀起了非常大的震動,在北疆,刑法一般都不會太過無道,就算重刑也只是懲罰主犯而已,牽連到家眷的可以說很少很少,不成想此次劉泰為了給新幣鋪路,居然頒布了一條如此嚴苛的刑法,三族流放啊!!!

    當然,沒有人敢對劉泰的命令有異議,在北疆,劉泰是名副其實的帝王,誰敢當出頭鳥,那就等著死吧,嗯,暫時就先說說新幣的情況。

    北疆發佈的新幣面值單位有四個,分別是分、毛、角、元,其中分和毛的單位比較小,主要兌換的就是五銖錢,一分相當於十枚五銖錢,十分等於一毛,一毛等於一百枚五銖錢!

    接下來則是,十毛等於一角,一角等於一千五銖錢,十角等於一元,一元等於萬株五銖錢。

    元之後主要兌換的就是金和銀了,白銀和五銖錢的比例非常大,在北疆是千比一的比例,因為北疆政權發展的很好,所以金銀的比例上下波動不是很大,一般來說市場上都是一兩銀子換一千錢,嗯,也就是說一角等於一兩白銀。

    這個比例其實已經非常低了,傳言在中原以及其他地區,即使數萬五銖錢也換不到一兩銀子,銀子是有限的物品,雖然可以挖掘,但出土的數量少,可是銅錢就不同了,出土的量非常大,製作工藝也非常簡單,一些個門閥士族為賺取極大的利益,都會把注意打到私鑄銅錢上,如此一來,使得銅錢的比例就更加低廉。

    說了銀,自然不能忘了金,其實東漢末年,金因為太過貴重,大部分都是用來賞賜的,很少有在私底下流通,可身為後世人的劉泰非常清楚金的價值,所以北疆政權成立後,劉泰就確立了金為交易貨幣,主要使用在上層貴族手中。

    金和銀的比例是一比百,一斤金子等於一百兩銀子,換算成紙幣,則是一斤金子等於十元元錢。(註:這個時代,一斤的重量和後世相差很大,不要混為一談,當然,這也是能區分出來的。)

    換幣是一個很大的大工程,北疆將近兩千萬子民,就算普通人家,家中起碼也有幾萬錢,要知道,幾萬枚銅幣堆在一起可堪比一座小山了。

    劉泰的舉動雖然有點荒唐,但卻受到了百姓的支持,在頒布新幣後的第三天時間,各地銀行第一批紙幣就兌換了差不多了,雖然說劉泰準備了很多紙幣,但不能一下子扔下去啊,到時候形成通貨膨脹,將會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當然,身為貨幣的金銀被取消了,但卻並不代表就此廢棄,劉泰在華城公佈,從此以後金銀就是貴重物品,也可以說是硬通貨,兌換紙幣的時間也沒有限制,五銖錢有限制,在限定的時間不進行兌換,過了時間,五銖錢就放在家裡當股東了。

    同時,劉泰為了緩解銀行的壓力,允許一些地方商行收購金銀,比例要給的和銀行差不多,這些金銀收取,主要就是用來打造貴重品,比如金銀項鏈手鐲等物,為了讓百姓知道金銀佩戴的奢華,劉泰甚至給自己套上了一條大金項鏈,可謂極盡騷包啊。

    也允許一些地方金行以紙幣收購金銀,但必須要給出和銀行差不多的比例,否則將會受到官府的處罰。這一條是必須要聲明下的。

    北疆一下是天下諸侯和百姓矚目的焦點,如此大動作怎麼可能不被人宣傳?如預料一般,新幣出世的消息在短短月餘時間就席捲了整個天下,造成的後果也非常嚴重,除河北之外,各大州郡的五銖錢大規模貶值,甚至一些看到商機的商人,以極低的價格收購百姓手中五銖錢,送到河北去兌換紙幣,再以紙幣購買河北的商品。

    這一來一出,商人們賺取了極大的利益,劉泰自然不能置之不理,為了防止繼續出現這種情況,劉泰宣佈,能換取紙幣的必須是已經注戶的北疆百姓,一些個外地商人,想要換區紙幣,必須要用金銀來換,至於銅錢,還是自己留著吧。

    其實這次兌換大潮中,不止商人們瘋狂的收購中原等地區的五銖錢,甚至一些個門閥士族,包括諸侯都參入其中了,劉泰這一手,可以說一瞬間就讓這些諸侯、門閥、商戶損失慘重,用貶值的五銖錢換區紙幣還好說,但用貴重的金銀去兌換一堆紙,傻子也不幹啊。

    門閥、諸侯損失慘重,這是劉泰樂意看到的現象,而百姓因為五銖錢持續貶值,連日子都過不下去了,這就不是劉泰希望看到的情況了,畢竟怎麼說,劉泰之所以要如此做,還是為了百姓著相,如果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導致中原等其他地區的百姓斷了生路,怎麼也說不過去啊。

    為了將這種情況降到最低,劉泰又下了一條令,那就是普通百姓可以在各地九州商行的分行換取紙幣,並且以紙幣從商行中購買東西,當然,如果願意遷徙北疆的,商行依然無條件負責將其送到北疆生活,這是一直沒有改變的鐵律。

    劉泰一條條為民著相的措施,自然感動了很大一部分百姓,這些個百姓如果不是太過念土,怕是早就跟著商行前往北疆了,但問題是,有時候即使他們想遷徙,當地政權也不允許啊。

    在劉泰頒發新幣之後,有些有心的諸侯,比如曹操、袁紹、劉備等人就看到了新幣對治下百姓的衝擊,隨即下令嚴禁百姓出境,畢竟在亂世的時候,人口就是一切,本就人口稀少的中南、南疆和西疆,如果再大規模人口流失,怕是連打都不用打了。

    新幣的事情,暫時也就告一段落,先來關注一下西域的戰事吧,自189年十一月,文丑進入西域後,如今已過去了將近八個月時間,這八個月的時間裡,西域的戰事變幻莫測,雖然天賜軍沒有重大的損失,但也十分疲憊,傳言身為主將的文丑在陣前多次手上,若不是文丑勇猛,天賜軍怕是要吃好幾個大虧了。

    安息帝國的鐵騎多達三十五萬,統帥的又是安息帝王,士氣自然如虹,最重要的是,安息接臨西域,糧草輜重等問題,都很容易解決,如此一來,文醜的局面就非常不利。

    不論怎麼說,文丑只有十多萬兵馬,而且又在它國做戰,士氣非常低迷,不但糧草和輜重是一個天大的問題,軍中藥物等一系列事情都困擾著文丑,文丑很累,很難,但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西域八個多月的戰役,是北疆政權成立以來打的最久,後勤補給最難,士氣最低迷的戰爭,其實劉泰有幾度想要暫時放棄西域治權,待得收復涼州後,再考慮收編西域,可問題是,安息帝國那老頭子實在是太過分了,居然對天賜軍步步緊逼,將天賜軍整的非常疲憊,脾氣本就比較倔強的劉泰,怎肯對安息老頭認輸?

    不過最近西域傳來了一道好消息,讓劉泰可謂喜笑顏開,什麼好消息?安息老頭的大方後出問題了,為了征討西域,安息老頭可謂全力出擊,本土根本沒有留多少兵馬,而且留下來的還多不是心腹,如此一來,一些覬覦安息帝國領土和皇位的有心人自然也就冒出來了。

    最先在安息掀起叛亂大旗的是安息老頭沃洛吉斯四世的弟弟奧斯羅埃斯,奧斯羅埃斯很有一種,不但以私兵佔據了王城,還當場繼承了帝位,宣佈廢除沃洛吉斯四世的皇位,並且要求沃洛吉斯四世即刻將兵權交換國家。

    大膽,非常大膽,要知道,奧斯羅埃斯手上的兵馬不過數萬人,居然敢和擁有三十五萬鐵騎的安息老頭叫板?這不是找死嗎?

    怒啊,安息老頭非常生氣,自己怎麼就出現了這麼個傻子弟弟呢?自己在外開疆擴土,身為弟弟的居然在家搗亂,這不是傻逼是什麼?

    可問題是,如今西域戰局中,天賜軍一下子退步了,安息老頭的三十五萬鐵騎一下子也無法撤退啊,如今後方糧草被截斷,安息老頭的命運頓時多磨咯。

    老頭子嘛,一生氣,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各種疑難雜症就上來了,進入西域後,這個安息老頭就被西域迷住了,六七十歲的人,也不知道什麼叫做節制,一龍雙鳳玩的比什麼都勤,如果不出現什麼大情緒還好,如今情緒來了,能支持的住?

    安息老頭病倒了,看到戰機的文丑,第一時間對安息軍營發動了襲擊,深夜,十數萬天賜軍衝入安息軍營,將三十五萬安息鐵騎打的狼狽而逃,不過可惜的是,安息鐵騎的戰力確實不錯,經過一番混亂後,還是將文醜的攻勢擋住了,看到沒有便宜可撿,文丑也只能退兵而去。

    雖然那安息鐵騎反應的快,但死傷還是多達三萬,這麼大的損失,在長達半年的戰役可從來就沒有出現過啊,得到消息的安息老頭再次被氣吐血,可以說是奄奄一息了,無奈之下,安息老頭只能將統帥權移交給了隨軍出征的女兒沃洛吉斯、黛安芬。

    對,就是女兒,安息老頭最小的女兒,嗯,其他兒子呢?死了,全部死了,被羅馬人,貴霜人殺個乾乾淨淨,國都的兩次陷落,還能給安息老頭留下什麼?即使那些水靈靈的王妃們,都被那些羅馬小將軍抓去消遣了,頭上綠帽子帶了不知道多少頂。

    黛安芬是一個女將軍,一個示軍隊為歸宿的女將領,非常崇尚武力治國,安息老頭其實多次表示,如果黛安芬是一個兒子,毫無爭議的,帝位絕對會傳給黛安芬。

    當然,這是在安息老頭兒子全部死光之前說的,死光之後,黛安芬就成了帝位的唯一繼承人,也是安息老頭唯一的血脈,不傳給黛安芬,傳給誰去?難不成還讓給別人嗎?

    其實奧斯羅埃斯之所以要反,有很大的原因是黛安芬,在奧斯羅埃斯看來,黛安芬身為一個女人太強勢了「最毒婦人心」這句話說的就是女人,而黛安芬很有可能就會成為這句名言的代表,奧斯羅埃斯能不怕,能不擔心嗎?

    黛安芬繼承王位,奧斯羅埃斯沒有什麼廢話好說,但黛安芬日後如果生下一子半女那就麻煩了,要知道,安息帝國的王座雖然可以傳給女性,但女性的後代是沒有繼承權的,只能從王室子弟中選,以黛安芬強勢的性格,會允許出現這種情況嘛?

    恩,還有一個特俗的條件下,女性的後裔可以繼承王位,那就是王室子弟差不多死絕了,沒有男性可以繼承帝位哈,很好的一個想法,也是很好的一個傳統,真不知道安息帝國哪個傻逼先祖定下的特例,在奧斯羅埃斯看來,這條特例完全是為黛安芬準備的,黛安芬的強勢可出了名,若繼承帝位後,能不為自己的孩子鋪路嗎?怕是到時候第一時間就會對王室成員動手吧。

    過幾年死和現在馬上死有區別嗎?

    沒有!

    所以理所當然的,奧斯羅埃斯造反了,稱帝了!

    奧斯羅埃斯二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