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雄師

第五卷 鏗鏘歲月 第三百六十三章 袁術 文 / 五爪蒼龍

    第三百六十三章袁術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二月,天下諸侯會盟酸棗,同一時間,臧洪也從右北平港口坐船返回酸棗,本來諸侯以為北疆此次不會參加諸侯討董的盛世了,一個個臉色頓時如死了老娘一般難看,不過當得知臧洪此次回轉,不但帶著北疆三萬精銳鐵騎,還有劉泰的王詔時,一個個立馬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劉泰的支持,也就等於天下諸侯聚眾討逆的行為乃是名正言順,更何況此次北疆也出兵了,而且前來的還是北疆名將趙雲、張飛、許褚,至於張頜,咳咳沒幾個人聽說過,但諸侯們也清楚,能被劉泰點名成為大將之一的,絕對不會是一般人。

    臧洪帶來的,最重要的不是趙雲的大軍,而是一封王詔,這封王詔的意義可不一般,那可代表著河北政權的認同,更代表著諸侯聯盟背後,有劉泰這個大靠山支持著。

    諸侯們都已經得到消息,此次群雄討董的聯盟,劉泰不會親自前來,而不能親自前來,盟主的位置,自然也只能另選他人了,難不成還讓趙雲擔任這個盟主嗎?天下諸侯怎會肯服?為了安定諸侯之心,來到酸棗後,臧洪第一時間宣佈王詔內,就有神王劉泰親自定下的盟主。

    聽到這個消息,諸侯可謂群情激奮,誰都向當這個盟主,因為此時聯盟已經得到神王的認可,當任盟主,就等於成為天下諸侯的名義領袖,誰沒有野心?即使臧洪也有這個心思,但劉泰已經定下盟主,誰敢去搶呢?

    當然,為了表示對神王劉泰的尊敬,王詔不可能隨隨便便的宣佈,此時漢庭威嚴喪盡,劉泰的王詔,甚至比聖旨還讓諸侯看重,否則諸侯也不會一個個翹首以盼神王劉泰的認同了。

    此次參加討伐董卓的諸侯不少,幾乎益州和涼州沒動外,其他各大諸侯勢力全部動身了,其中帶兵最多,也最光棍的就是袁紹,袁紹此次討伐董卓,可是投入了老本,所有泰山兵全部被拉來了,整整五萬人,戰將數百,謀士如雲,諸侯中除了曹、劉、孫能相比外,即使坐擁帝鄉南陽的袁術,也遜色了很多。

    恩,先說說諸侯的兵力吧,畢竟自古以來,兵力都是最受天下人看重的,兵力的強弱,乃是劃分強弱最直接的辦法,當然,如黃巾賊那般拉百姓入伍的就另當別論了。

    除了北疆的三萬鐵騎和袁紹帶來五萬兵馬外,曹操帶了三萬人,大部分都是兩淮精銳,訓練了多年,非常精銳,昔日平定徐州黃巾,最大的功勞就在這支兩淮精銳上,至於戰將嘛,除了水師大將甘寧沒到之外,其他曹氏將領全部到齊,嗯,夏侯惇和夏侯淵也不例外,這兩人可是曹操的王牌戰將,忘了誰,也不能忘記了這兩人啊。

    說了曹操,自然不能不提劉備,劉備也如曹操一樣,帶來了三萬人,不過這三萬人可不是一般兵馬,丹陽兵!自古兵王出丹陽!這是天下人公認的,當然,丹陽兵在江南一帶確實無敵,但北上之後,戰力就無人所知了,因為南方人來到中原,這個水土不服的問題,是一個很嚴重的情況。

    劉備前來,樊宏、項飛、孔雲能不來嗎?樊宏與項飛是劉備的左右手,而孔雲則是劉備的頭腦,沒了孔雲,劉備想當上太守都不可能,在整個揚州政權中,孔雲可以說是真正的群臣之首。

    劉備有一個很好的性格,那就是懂得放權,明白自己的能力最多指揮大方向,一些個細節問題,自己是處理的不了的,所以在揚州,孔雲更像是揚州牧,因為大小事情都是孔雲在處理,而劉備,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木偶一般。

    曹、劉不離孫,孫家在歷史上,一直扮演著灰太狼的角色,這邊咬一口,那邊給一刀,雖然行為不齒,但卻讓孫氏成為了東漢末年,活得最滋潤的一個家主,此時帶領孫家的還是孫堅,孫堅被譽為江東猛虎,此時卻客居荊南之地,有點諷刺,但不傷大雅,起碼孫氏此時也排的上大諸侯之列。

    孫堅帶來的兵馬有三萬,其餘人先不說,荊南兵自古以來都沒什麼名氣,而三萬中有四千人,卻不得不提,這四千人乃是真正的百戰精兵,孫堅的從江東帶出來的嫡系兵馬,更是宣揚丹陽兵的最好典範,如果沒有當初追隨孫堅北上的六千江東子弟兵,孫堅也闖不下現今如此大的名頭。

    荊南軍中的大將不少,孫堅的老屬下程普、黃蓋、韓當、祖茂、朱治全部到齊,甚至孫堅的小兒子孫策也現身軍營之中,孫策乃是孫堅的驕傲,未來被譽為江東小霸王的強者,此次是孫策第一次隨軍出征,算的上是孫策的處女戰,嗯,孫堅為什麼會帶年紀輕輕的孫策出來?這有點說不過去啊。

    其實孫堅心中已經有培養孫策做接班人的意思,畢竟戰場凶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不測的事情,孫堅可不希望將來繼承孫家基業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二世主,早日培養孫策的能力,孫堅也能放心點是不?

    除孫堅等人之外,還有南陽太守袁術的三萬兵馬、徐州牧陶謙兩萬兵馬、青州牧韓馥兩萬兵馬、豫州牧孔郁兩萬兵馬、兗州牧劉岱兩萬兵馬、南郡太守張揚兩萬兵馬、江夏太守王匡兩萬兵馬、陳郡太守張邈兩萬兵馬、廣陵太守張超兩萬兵馬、東郡太守喬帽兩萬兵馬、山陽太守袁遺兩萬兵馬、濟北相鮑信兩萬兵馬、北海太守孔融一萬兵馬、陳郡臧洪三萬兵馬,合共四十六萬大軍!而董卓此時的兵馬也不過三四十萬左右,雙方實力的差距並不大。

    董卓自從得到諸侯會盟討伐自己的消息後,就連忙下令將各地的兵馬全部調往洛陽,其中有原隴西的十五萬鐵騎,河東的五萬鐵騎,從涼州收攏的十萬駐軍,再加上洛陽本地的十萬北軍,三萬西園校尉、左右五營兩萬羽林郎,合共兵馬四十五萬。

    其實董卓還佔據著很大的優勢,因為董卓的兵馬大部分都是騎兵部隊,眾所周知,自漢武之後,漢朝的騎兵戰力空前強大,在騎兵的鐵蹄下,步卒幾乎就是個玩笑,四十六萬對陣四十五萬,到底誰勝誰敗,看上去聯盟聲勢浩大,董卓兵強馬壯,可又有誰知道最後結果呢?

    這些諸侯勢力中,除了趙雲統帥的三萬北疆鐵騎外,或多或少都有門閥士族的影子,其中臧洪更是直接以門閥的身份參戰,可見漢末門閥士族在經過黃巾之亂後,仍然強大無比,否則的話,在漢靈帝死後,短短數年內,如何能有這麼多兵馬?

    其實漢靈帝催動黃巾之亂,說不上對,也不上錯,在曾經,門閥士族更看重的是土地,農民,而黃巾之亂後,門閥士族將精力幾乎全部放在了私兵上,經過黃巾肆虐,門閥們越發明白,只有坐擁強大的兵馬,才是實實在在的,如此一來,在靈帝有意的放權門閥士族募兵的情況下,門閥士族頓時躋身於諸侯之列,有個別的甚至坐擁數萬大軍,比如臧洪。

    恩,兵馬的事情暫且掠過,此時諸侯聯盟,已經進入了重要情節,歃血盟誓!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雖然老套,但每一次聯盟形成時,都缺不了這一段,否則讓人看上去就會有點不倫不類,此次諸侯討董,諸侯們自然也等著這一刻的到來。

    而劉泰的王詔,臧洪也是準備在歃血為盟之時宣讀的,成為盟主者,登台號令天下群雄,誰能上位?這不是天意,乃是人為,操控一切的,是所有諸侯都發自心底恐懼的存在,北疆,神王,劉泰!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二月五日,酸棗立高台,數十萬大軍雲集高台四周,五顏六色的旗幟,將中央巨大的高台顯得極為突出,諸侯們一個個早早的站在高台之下,等待臧洪宣讀王詔的一刻。

    站在最前列的是袁紹、曹操、劉備、孫堅四人,四人分別代表了一派,囊括了大半個天下的勢力,雖然說袁紹排在首位有點資格不足,但袁紹畢竟是袁氏的長子,而且還是此次諸侯討董出力最多的一個人,沒有人會反對袁紹的存在,當然,有一人是永遠都不滿袁紹的,那就是袁術。

    袁紹和袁術的恩怨,可以說海了去了,起碼沒有個幾天幾夜說不完,小到芝麻綠豆,大到女人地皮,幾乎二人都會爭執,彷彿這兩人體內流的血脈一個是火神共工,一個是水神祝融一般,水火不容啊

    新生的太陽,灑下溫暖的神光,將整個酸棗都照耀的金燦燦的,臧洪手執黃卷王詔立於高台之上,頭戴羽冠,身穿白袍,腰間陪著一把長劍,配上那副帶著山羊鬍的面孔,說不出的威嚴,看上去不像一個門閥的家主,更像是統帥天下群雄的霸主一般。

    「諸侯聽詔!」時辰到,臧洪拉開黃卷,聲嘶力竭的對著諸侯們大喝道,大風刮起,吹動臧洪的白袍,在高台的襯托下,看上去彷彿立於天空的神靈。

    「臣等恭聽王詔」嘩啦啦,包括諸侯在內,所有將士跪倒在地,響起一片兵器碰撞的聲響,不過沒有人敢有什麼意見,所有人跪下後,連一個大氣都不敢喘一下,高台之上的臧洪,顯得更加突出。

    其實諸侯們沒必要稱臣,因為劉泰並不是天子,而只是一個王,可問題是,當今天下,劉泰這個王已經完全凌駕在天子之上,跪一跪不會死,但若不敬劉泰,傳到劉泰的耳中,不用劉泰親自動手,天下諸侯們都會群起而攻之,以博劉泰的好感。

    看到諸侯們沒有絲毫猶豫的跪下接旨,臧洪心中微微歎息一聲,或許神王取代洛陽漢室,乃是不可逆的大勢了啊,否則諸侯們怎會如此心甘情願的下跪接旨?這可是對待聖旨的態度啊。

    想歸想,臧洪嘴中依然大聲宣讀道:「神王有詔,今董卓亂國,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俗語言,君辱臣死,天子蒙難於洛陽,天下諸侯理應順勢起兵,清君之側,寡人乃漢室藩王,不欲同室操戈,為避嫌,此次會盟不會親身南下,盟主之位,自當要有賢人當任,而當今天下,能為諸侯共盟之主者,不出三人,一乃南陽袁氏,二乃兩淮孟德,三乃江東玄德也」

    說道此處,臧洪頓了頓頭,抬頭看了一眼諸侯的表情,發現諸侯中,袁紹的面色最為突出,一陣死灰,臧洪也知道,南陽袁氏的代表人物,可不是袁紹啊,眾所周知,袁術雖然不是長子,但卻是南陽袁氏的領軍人,更是袁氏下任族長的首選,若如此來說,袁紹連當任盟主的資格都沒有嗎?

    袁紹不甘心,咬緊了鋼牙,雙目緊緊的注視著高台上臧洪的身影,一直以來,袁紹都視劉泰為師為長,雖然劉泰年紀還在袁紹之下,但自古便是達者為先,而劉泰也一直非常看重袁紹,與袁紹的書信中,透露出一股濃濃的信任之意,袁紹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得到劉泰的認可的,可劉泰卻沒提袁紹的名,這是一個莫大的諷刺,袁紹對劉泰的信仰,突然出現了一絲裂痕,心中想道,難不成自己真的沒有入過劉泰的法眼嗎?還是劉泰一直沒有看重過自己?

    若是曹操當任盟主,袁紹心裡還好過一點,若是袁術,哼哼!袁紹發誓,定會第一時間離開聯盟,在袁術手下做事,還不如抹脖子來的爽快,兩人之間的矛盾,是根本不可能調和的,這一點,所有人都清楚,而且袁術的性格,一直都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根本不可能擔任盟主,若袁術上位,相信不止袁紹,會有很大一部分的諸侯離去,諸侯不信任袁術的能力!而袁術此時卻笑掉了大牙,以前袁術一直不滿劉泰,因為劉泰不但和袁氏一直做對頭,還非常看重袁紹,並且多次在上奏漢靈帝的文書中,提到袁紹的名字,讚揚袁紹的能力,使得袁紹守孝完畢後,便被靈帝連連提升,在沒有任何家族的支持下,甚至做到了西園八校中軍校尉的地步,這讓袁術嫉妒,甚至把劉泰都狠到了骨子裡,但此次劉泰的王詔,頓時讓袁術對劉泰改觀了,袁術突然發現,劉泰還真是一個賢明的君王啊,否則怎會把自己排在盟主待選人的第一位啊?哈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