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雄師

第五卷 鏗鏘歲月 第三百五十章 靈帝駕崩,新帝登基 文 / 五爪蒼龍

    第三百五十章靈帝駕崩,新帝登基

    公元188年,漢中平五年,八月,靈帝為加強京師防備,無視何進、何苗等一系列官員的阻攔,在洛陽強行組建西園八校尉,任命中常侍蹇碩為上軍校尉,任命袁氏新貴五官中郎將(原為虎賁,但被曹操搶了)袁紹為中軍校尉。

    任命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鮑鴻乃扶風人,與同鄉鮑恢被人稱之為「扶風二鮑」非常有名氣,在黃巾之亂時,作戰非常英勇,被朱俊提為屯騎校尉掌管洛陽騎兵。

    任命虎賁中郎將曹操的族弟曹仁為典軍校尉,曹仁就不用多說了,實乃文武雙全的上將,做一個典軍校尉還委屈了曹仁了,不過曹操卻不怎麼看,為了得到這個典軍校尉之職,還在征討二張的曹操可花費了非常大的力氣啊。

    任命議郎趙融為助軍左校尉,趙融此人曾擔任蕩寇將軍,光祿大夫,因在黃巾霍亂之時,作戰不利被漢靈帝罷免,如今復而用之。

    任命議郎馮芳為助軍右校尉,馮芳此人沒有什麼本事,不過他的岳丈可就了不得了,乃是十常侍之一的曹節,曹節不但是十常侍,還是保帝功臣,被封為長安鄉侯,族中子弟大部分被封為官員,甚至因為同姓曹,曹操都受了曹節不少好處,當然,曹操也付出了不少珍藏。

    任命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夏牟是一位大清官,在民間的名聲非常不錯,此次上任校尉一職,也是夏牟的名聲所致,不過在這危難之時上任八校尉之一,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任命議郎淳於瓊為右校尉,淳於瓊和袁紹的關係非常好,之所以能上位,還是托了袁氏的福,如果不是袁氏鼎力相助,以淳於瓊的人脈不可能得到這個位置。

    西苑八校尉的成立,直接觸動了何氏家族的利益,其中身為上軍校尉的蹇碩,地位更在大將軍何進之上,如此一來使得外戚集團和八校尉的關係變得嚴峻起來,而首當其衝的則是宦官蹇碩。

    同月,靈帝下旨罷免司徒許相,任命司空丁宮為司徒,光祿勳南陽宗親劉弘為司空,衛尉董重為驃騎將軍。董重乃是漢靈帝生母董太后的親侄子,漢靈帝的這個任命,說到底還是為了收攏兵權啊,百官看到漢靈帝的一系列任命,可謂摸不著頭腦,漢靈帝到底怎麼了?全段時間全力提拔何氏家族成員,如今又把兵權突然拿了回來,存的是什麼心思?難不成漢靈帝要為下任儲君鋪路了?可問題是,下任儲君到底是劉辯還是劉協?

    中平五年,九月,白波賊自不量力的進兵河東,董卓大怒,率領五萬西涼鐵騎橫掃白波賊,將白波賊幾乎打成殘廢,隨後郭太等人狼狽逃走,趕走郭太等人的董卓真是肺都氣炸了,好好待在河東也沒招誰惹誰,郭太憑什麼第一個目標就是河東?難不成董卓真是柿子,誰都可以捏上一把?

    老虎不發威給人當成病貓了,小小的白波賊居然還敢捏董卓的虎鬚,吃飽了撐的,不過白波賊的敗北,給董卓卻帶來了天大的好處,因為董卓是一年多來各大州郡叛亂,第一個把叛賊打殘的,得到消息的靈帝可謂大喜過望,剛好涼州牧刑紀被殺了,果斷抓壯丁吧,隨後靈帝下旨恢復董卓的涼州牧一職,要求董卓領兵平定休屠各胡之亂,並且輔助皇甫嵩平定三賊之亂。

    同月,北疆再次發生了一件大事,劉泰下令東北大都督典韋統帥十萬鐵騎,二十萬步卒攻打高句麗國內城,要求典韋務必把國內城給毀了,因為就在這一個月,高句麗居然想要秘密聯合扶余、三韓對大漢東北發動大規模攻擊,得到消息的劉泰,心情不比董卓遇到白波賊來襲的好,奶奶的,不理這些孫子,他們敢情以為北疆好欺負了。

    中平五年,冬十月,張舉和張純二人見戰事不利,大軍節節敗退,一發狠下,乾脆舉起大旗組建朝廷,張舉自稱天子,身披龍袍,頭戴金冠,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受二人影響,青、徐二州黃巾再次大規模爆發,形勢無比嚴峻,曹操和陶謙的兩路大軍被壓制在下邳南線無法北上一步。

    中平五年,十一月,涼州三賊之一的王國領兵三萬包圍陳倉,右將軍皇甫嵩火速領兵相救,陳倉乃是三輔屯糧重地,如果被王國給搶了,那三輔戰事就不知道要拖得何年何月了。

    同月,漢靈帝下旨,派遣下軍校尉鮑鴻討穎川葛坡率領的黃巾賊兵,就在大軍離開洛陽不到兩三天時間,益州又傳來戰報,巴郡扳指蠻追隨馬相起兵造反,益州牧劉焉發書求救朝廷,無奈之下,靈帝只能再次派遣上軍別部司馬趙瑾討之。

    中平五年,十二月,董卓集結河東、隴西二部十五萬西涼鐵騎,在武威郡鶴陰縣長城外截住了準備大撤退的休屠各胡兵馬,初戰就徹底展現了董魔王的雄風,將休屠各胡打的死傷慘重,隨後活生生的把數萬俘虜坑殺,同月中旬,休屠交出無數劫掠來的奇珍異寶送於董卓營寨,希望董卓能贊同議和,近來年,董卓的脾氣越來越差,怎會答應休屠的議和?三天後,董卓率領十多萬西涼鐵騎和休屠決戰,休屠全軍覆滅,所有俘虜除漢人外,全部被坑殺,董魔王的名聲再次威震西涼,本來蠢蠢欲動的羌族各部一時之間也安份了下來,董卓坐鎮西涼,沒有人敢捏其虎鬚!

    是歲,靈帝下旨大赦天下,只要叛黨願放下兵器從良者,皆可免死,靈帝累了,漢朝也累了,如果再打下去,不論是否能平定叛亂,大漢數千萬百姓也要活生生被整死。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春正月,北疆東北大都督典韋歷時四個月時間,在田豐、沮授、管寧、劉政多位謀士的輔助下,終於攻破高句麗國內城,屠殺城內高句麗百姓數萬人,俘虜高句麗王室子弟數百,高句麗王伯固戰死,王長子高武男在高句麗北部繼承王位,隨後高句麗三王子高延優在高句麗南部稱王,一時之間就算北疆不繼續攻打,高句麗也會陷入內亂之中。

    劉泰見高句麗已無力打擾北疆北伐大匈奴的計劃,便下令讓典韋退兵,畢竟高句麗很快就會陷入王位的內戰之中,沒有必要去浪費漢家子弟兵的性命,等到高句麗打的差不多了,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將高句麗徹底滅國。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春二月初,一個月時間,十萬鐵騎退回華城後,劉泰再次下詔,要對當年聯兵南下的罪魁禍首大匈奴實行最恐怖的制裁,將近一年多時間沒離開華城的劉泰,親自當任三軍統帥,調集十三個騎兵軍團,三十九萬騎兵,十個步兵軍團,三十萬步卒北上征討彈漢山。

    同月,得到消息的大匈奴即刻開始調動各地兵馬聚集在彈漢山,此次胭脂女王在彈漢山當眾宣佈,要和劉泰決一死戰,報當年被劫之仇,統兵大帥依然是獨孤宏,而胭脂女王自己則坐鎮後方,調動各部糧草。

    中平六年,春二月底,左將軍皇甫嵩大破三賊之一王國與陳倉,韓遂與馬騰見漢軍氣勢過盛,不敢與之為敵,連忙領兵退回金城,沿路布下無數埋伏,使得皇甫嵩無法及時追擊二賊。

    中平六年,春三月,安東將軍陶謙、虎賁中郎將曹操設埋伏大破二張與琅邪城外數十里處,二張雙雙戰死,賊眾盡皆散去,建立的王朝也不攻而破,徐州黃巾之亂暫時平定了,其中功勞最大的就是曹操,曹操在此戰中顯示出了非凡的指揮藝術,捷報傳到洛陽後,靈帝下旨進曹操為平東將軍,爵升汝陽鄉侯。

    同月中旬,下軍校尉鮑鴻在穎川作戰不利,損失兵馬十之六七,靈帝下詔賜死,不過沒有任命新校尉,傳言靈帝因鮑鴻之敗大怒,已經嘉德殿奄奄一息了,西園八校尉乃是漢靈帝極力組建的,不成想初戰就損失慘重,靈帝能不同心嗎?

    中平六年,春三月底,劉泰統帥的六十九萬大軍出關與獨孤宏臨時組建的四十萬鐵騎在白山再次展開大決戰,初戰,天賜軍超常發揮,斬殺敵首多達三萬,獨孤宏狼狽領兵退出白山,劉泰率領騎兵追擊,下令趙雲率領步卒前往彈漢山,不允許任何一個匈奴人逃出彈漢山方圓兩百里。

    中平六年,夏四月初,日有食之,太尉馬日磾被免,剛剛從成都前來探望靈帝病情的劉虞被臨時授命為太尉,並且要求蹇碩聽從劉虞吩咐,等於說,靈帝的這一手把所有的兵權交給了劉虞,不過蹇碩會不會聽劉虞的,那只有天知道了。

    同月丙午朔,日有食之,丙辰,漢靈帝在南宮嘉德殿駕崩,年僅三十四歲,留下三道遺詔,分別送往兩淮、揚州還有北疆,沒有人知道三道遺詔的內容,即使十常侍也不知道,但漢靈帝一生的作為,絕對不會留下什麼好記載,昏庸之詞,數千年也要印在靈帝身上,亡國之君,誰也不會念其好。

    其實漢靈帝的一生真的很無奈,外有外戚、門閥士族專權,在內使不動一個人,只能憑借十常侍為自己樹立權威,本就千瘡百孔的大漢王朝,經過十常侍的蹂躪後,可謂是慘不忍睹,靈帝猜到了結果,卻沒有想到過程會這麼起伏無常,數年的動亂,使得大漢王朝元氣大損,如果劉泰不能及時結束叛亂,那漢靈帝真是死不瞑目了。

    戊午,在太尉劉虞無奈的默認下,何進扶持自己的外孫皇長子劉辯即皇帝位,劉辯此時年僅十七歲,也就是歷時上除昌邑王外,漢朝最悲催的漢少帝,漢少帝即位後尊其母何皇后曰皇太后,以自身年幼為因,贊同何太后臨朝稱制。

    同日,何太后下懿旨大赦天下,漢少帝劉辯下聖旨改元為光熹。加封皇弟劉協為臨淄王,因劉協年幼,暫時留在宮中,嗯,其實是監視,因為劉辯登位,本就不是按正常手續走的,這位素被先帝劉宏看重的劉協,漢少帝自然要看緊一點。(劉協原為渤海王,但現在渤海是劉泰的地盤)

    加封了劉協王位後,漢少帝再次下旨進白身袁隗為太傅、加封袁隗為後將軍,總督中原戰局,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因上軍校尉蹇碩有意擁立劉協,漢少帝下旨將其賜死,誰說漢少帝是白癡?生在帝皇家的孩子,沒有幾個是傻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