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雄師

第五卷 鏗鏘歲月 第三百四十五章 許褚、典韋 文 / 五爪蒼龍

    第三百四十五章許褚、典韋

    盧龍塞

    如今盧龍塞的臨時大將是許褚,當初許褚兵出盧龍塞橫掃烏恆數個部落,直接激起了蹋頓的怒火,烏恆自從北北疆兩次討伐後,已然元氣大傷,如今只不過是喪家之犬罷了,剛剛恢復了一點元氣,就被許褚率領的六萬鐵騎糟蹋的不成樣子,蹋頓能不怒嗎?

    這一次烏恆南下的統兵大將乃是蹋頓,副帥則是蹋頓的心腹,當年將劉泰十多萬討伐軍壓制在彰武草原不得動彈的姬亮,姬亮如今在烏恆部落中的聲望非常高,甚至有時候姬亮的話語,在軍中比蹋頓的話語還管用,雖然說蹋頓是一個雄主,善用才人,但也不能容忍一個聲望高過自己的將領吧?

    所以說蹋頓出征,要將姬亮也帶在一旁,絕對不能讓姬亮逃出自己的視線,否則的話,萬一姬亮來個什麼鼓動,烏恆真的要滅族了,蹋頓不希望烏恆毀在自己手上,也根本沒有這麼想過。

    月餘時間,完全足夠烏恆大軍兵臨盧龍塞,蹋頓為了給死去的族人報仇,在打造了一批雲梯後,連番對盧龍塞發動攻擊,可惜的是,盧龍塞城防太恐怖了,兩邊都有天險守護,烏恆的騎兵,怎麼可能打的破這個硬殼?

    到最後,雙方之間依然是對峙,除了對峙還是對峙,本來依許褚衝動的性格,絕對不可能在那忍受烏恆耀武揚威的,可是劉泰給許褚下了死命令,不允許褚出城與烏恆決戰,沒有必勝的把握,劉泰是不允許以少打多的,北疆耗不起,因為將來北疆的對手還有很多很多,但二十年以內,人口卻不會翻倍

    許褚忍了,一直在忍,但烏恆在城下大罵劉泰祖宗十八代的時候,許褚忍不住了,劉泰是人主,主辱臣死,自古便是如此,若是如此還能忍受得住,那就不是許褚了。

    許褚領兵出塞與烏恆決戰,過程沒有什麼好多說了,因為雙方之間根本沒有什麼輸贏,只是烏恆損失的多了一點罷了,不過起碼出了一口惡氣是吧?

    盧龍塞

    關防議事堂

    許褚滿臉怒意的坐在首座上,其下坐的是沮授,如今北疆西面開花,不可能讓典韋一個人麾下有三四個軍師,所以沮授被調到了盧龍塞。

    此時在東北的軍師非常多,有田豐、沮授、管寧、劉政,一個個都是大才,玄菟郡沒有大關好駐守,形勢比較險惡,所以田豐、管寧、劉政都留在了玄菟郡,唯獨沮授一人被調到了盧龍塞。

    近來沮授一直愁眉苦臉,不過不是因為被調來盧龍塞,而是因為沮授和田豐的實驗紛紛失敗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實驗,為什麼會做了這麼久?嗯,暫時不便透露,以後會說明白的。

    「哎沮公,此戰膠著日久,不知殿下那邊如何了。」只見許褚高高坐在首位,手中拿著一瓶美酒,不時的抿上一口,很有味道,很享受。

    「恩」沮授聽到許褚發問,微微皺了皺眉頭,因為剛才沮授再一次走神了,不過還好的是,聽到了許褚的話語,回道:「主公英明神武,即使無法短時間內打退大匈奴,自身也不會受到什麼損失,自從主公開始北伐以來,每次草原部族聯合南下都無法持久,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後勤糧草補給不足,如今時間已經將近兩月,草民部族若再取不到什麼進展,也只能無奈退去了。」

    許褚點了點頭,知道沮授的話語不假,也明白劉泰為什麼不允許許褚出戰的原因,因為許褚一旦出戰,就會將敵軍本就磨平的心智再次燃起,甚至有可能會跟北疆死耗,不過許褚更明白,任何部族或許都會耗,但一向膽小如鼠,保族如命的蹋頓絕對不會耗,如果大匈奴退軍,或者有一場小敗,絕對會立馬領兵退去,這是草原聯兵的通病,也是自古以來不論中土還是外邦,聯盟的最大弊端。

    盧龍塞的戰事,暫且不提了,畢竟烏恆沒有能力攻破雄關盧龍塞,更沒有能力威脅到北疆的基業,如今先看看玄菟郡的情況。

    玄菟郡是東北的邊境地帶,也是和高句麗接壤的郡治,自從典韋接任東北大都督以來,一直駐守在玄菟郡,嚴密注視著高句麗的一舉一動,在東北,北疆最大的敵人是高句麗,次於高句麗的則是反覆無常的扶余,扶余近來沒有什麼動向,好像對北疆的霸道已經任命了,但知根知底的人,絕對能看出扶余此時不過在蓄力罷了,只要北疆出現弱勢,給北疆最沉重一擊的絕對是扶余。

    恩,扶余不動,暫時就沒必要去提它,說說高句麗吧,這幾年來,東北最活躍的就是高句麗,高句麗是扶余的分邦,不過沒有繼承扶余的隱忍,只要有點小機會,高句麗就會不遺餘力的西侵,不過可惜的是,如果北疆還是昔年的北疆,高句麗這麼強的攻擊力,玄菟郡還真有可能被高句麗霸佔。

    可如今,高句麗就沒有這麼好的運勢了,此時高句麗內部不但有兩個王子在奪嫡,整天爭吵不休,在外,還有東北的數十萬大軍虎視眈眈,所有人都明白,只要北疆緩過氣來,高句麗絕對會受到致命的報復,可問題是,高句麗的王室們好像一點都沒有看到這麼大的危機,在收到大匈奴的邀請後,不顧國內糧草空虛、百姓疲憊,斷然再次率領大軍前來犯境,甚至還宣稱一定要將玄菟郡收歸己有,不知道是白癡,還是傻逼?

    其實如今掌控全國兵權的高延優也什麼無奈,高延優非常明白,自己率領的十五萬大軍絕對不可能打入玄菟郡,可偏偏為了掌控實權,不得不誇下海口,因為在高延優身旁,還有一個蓄勢待發的高武男窺視著高延優的兵權,高延優不能鬆懈,否則等待自己的將是粉身碎骨。

    高延優有想過直接殺了高舞男,並且把伯固踢下王位,登上至高無上的寶座,可是高延優不敢,因為在軍隊雖然大部分都是支持高延優的,可問題是,支持並不代表就要造反啊,如果高延優真的造反了,能誓死追隨高延優的會有多少將領,怕是只有天知道了,高延優不敢賭!

    或許是因為高延優的猶豫不決給了高武男再次奪嫡的機會,此時的高武男不但重新掌握了曾經在國內的權利,還登上了副帥的寶座,十五萬大軍雖然沒有多少士兵是高武男的人,但攀權富貴的什麼時候會少了?一點一點,一步一步,高延優的勢力正在被高武男蠶食,曾經的高武男不屑和這些大頭兵打交道,但如今,高武男明白了,只有得到民心,得到軍心,才能真正成為一代帝王,幾年的囚牢生涯,將高武男的觀念徹底改變,如果沒有劉泰,或許高武男會成為真正的東北霸主吧。

    典韋近來被譽為北疆最大的紅人,為什麼?因為典韋是第一個被封為大都督的將領,雖然說黃忠也掌握著數十萬兵馬,權利比大都督弱不了多少,但和實實在在掌握軍政大權的大都督比起來,差的實在是太遠了。

    不過典韋單方面發展的能力,辜負了大都督這個名號,要典韋領兵大戰,或許還有可能,但要典韋拿起筆桿子處理政務,調撥各地糧草,那就有點開玩笑了啊,嗯,為了彌補典韋政務方面的不足,劉泰也派了兩個人手幫助典韋處理政務,那就是管寧和劉政。

    劉政是遼東人,當初未離開遼東前,在遼東就建立下了非常好的名聲,如今衣錦還鄉,在民間的呼聲就更大了,有劉政的幫助,典韋各方面都輕鬆了很多,至於管寧,嗯,其實管寧在東北主要就是負責處理後勤事務,幫助東北的各部兵馬調撥糧草,偶爾會充當一下典韋的狗頭軍師,不過大部分時間,管寧整天都是泡在書籍中,專研古代文學有點瀆職了啊。

    當然,沒有會去說管寧瀆職,只要管寧處理好份內的事情就行,畢竟大部分人都明白,管寧智不在為官,之所以如今能為劉泰辦事,主要還是因為劉泰的強行挽留,否則的話,管寧早就跑路了。

    玄菟郡近來的局勢還不錯,高延優和高武男統帥大軍到達西蓋馬縣城後,就沒有了什麼動靜,西蓋馬縣城有敖武的十萬大軍駐守,又有堅固的城防,想攻入城內,簡直是癡人妄想,高延優也想明白了,只要能掌握住軍隊,高武男就奈何不了自己,何必要去做沒有希望的事情?

    高延優的十五萬兵馬不攻打玄菟郡,不代表典韋和敖武就不打高延優了,此時在西蓋馬縣城內,正在展開緊張的軍事會議,商討的就是如何讓高延優吃一記重拳。

    西蓋馬縣,縣丞府邸。

    典韋是東北大都督,自然要坐上位,而身為玄菟郡太守的敖武則坐在典韋的右下首,左下首的是田豐,其餘的人員全都都是各軍的正副軍長。

    「大都督,我軍若偷襲高句麗,最好的選擇就是在一個霧氣比較大的夜晚,可是在這東北境內,天象捉摸不定,很難定下準確的時間啊。」做了幾年太守,敖武看上去穩重了許多,只見敖武對著典韋拱手說道。

    「夜襲的法子不好,高延優此人戰略覺悟非常高,萬一被識破反而會損了我軍的兵馬,豐以為最好的辦法,還是正面決戰,再設伏誘敵深入」田豐聽了敖武的話後,搖了搖頭說道,偷襲,在與高句麗多年的戰事上,用了不知道多少次,可沒有一次能真正讓高句麗傷筋動骨的,還不如不用。

    「軍師,想要正面決戰也難啊,高延優不知道打的是什麼算盤,一直都龜縮在軍營內,看上去彷彿是我軍在攻打高句麗國內的城池一般。」典韋苦笑的摸了摸鼻子,有點無奈,其實典韋也想和高句麗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決戰,或死或活,給個痛快總好吧?這麼拖下去,不但對高句麗國內形成巨大的負擔,對北疆也沒有一點好處。

    「」摸了摸鼻子,田豐有點苦笑,雖然田豐是智謀超群之人,可是高延優若死也不戰,田豐也沒辦法啊,其實田豐知道,高延優如此的舉動,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把軍權死死的掌握在手中,不讓次大王伯固和高武男有滲透的機會。

    田豐認為高延優此舉很白癡,因為高武男就在高延優的軍中,隨時都可收買高延優的心腹將領,可偏偏高延優一點都不透,還傻傻的以為,只要把高武男綁在軍中,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不過在高延優看來,這卻是一個上上之策,因為若真把高武男留在後方,高延優大軍糧草什麼的,很有可能就會被高武男掐住,高延優可不敢把糧草大事,放在高武男的嘴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