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雄師

第五卷 鏗鏘歲月 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淮的地理位置 文 / 五爪蒼龍

    第三百三十三章兩淮的地理位置

    如此一來,短時間內揚州百姓果腹的難題解決了,只要解決了饑荒,其他的事情都好辦,接下來,張昭和孔雲一起出謀劃策,從各地門閥手中借來大量金銀,派專人前往北疆收集各種能對外開放的技術。

    再把這些技術交給百姓,或者送給門閥開辦工廠研發,甚至在劉備的帶領下,揚州府親自出面組建商行打理,長期的投入下,成效非常可觀,短短一年時間,劉備不但把負債還清了,還初步恢復了揚州的元氣,大部分百姓都能種有所出,工有所入,起碼能填飽自己的肚子,不再挨餓受凍。

    張昭的到來,給揚州帶來了新生,也幫助劉備解決了最大的難題,所以張昭在揚州官場上的地位非常高的,見到項飛對張昭不敬,劉備頓時怒了,只見劉備起身,指著項飛大喝道:「二弟,馬上給子布先生道歉,敢對子布先生不敬,備不認你這個兄弟!快!道歉!!」

    看到劉備大怒的摸樣,項飛愣了愣,不過立馬回過神來,知道自己剛才的話語有點過分了,對張昭,項飛還是非常尊敬的,剛才只不過是因為一時生氣罷了,誰叫項飛是個武將,是個易怒的人呢?

    「飛知錯了,還望先生勿怪。」面色通紅,項飛尷尬的走向張昭,對著張昭躬身認錯道。

    看到項飛的摸樣,張昭有點手足無措,看了一眼劉備,感覺到劉備眼中那濃濃的歉意,頓時心生感動,這一刻,張昭突然發現自己的選擇是對的,或許劉備才是自己更好的效忠對象的。

    在此之前,張昭一直非常猶豫,即使成為劉備的臣子,心中還時常會考慮,自己的選擇是對還是錯,畢竟劉泰的條件太優厚了,基礎根本不是劉備能比的,只要劉泰不出錯,到時亂世來臨,君臨天下的絕對是劉泰,劉備根本沒有一點希望。

    不過也有話這麼說,士為知己者死,嗯,其實也就是寧為雞頭,不為牛後的說法,在北疆,張昭的才能雖然出眾,但資歷卻拍馬趕上荀彧等人,最多做個荀彧的助手,差不多就頂天了,而在揚州卻不同,孔雲善戰,善奇謀,但卻不善內政,張昭的到來,頓時彌補了揚州高層的漏洞,一般時候,甚至孔雲都要聽張昭的教導,張昭頓時成了揚州政壇的大雞頭啊

    「項將軍快快免禮」張昭神色大急的上前扶起項飛,在揚州,項飛可是劉備的義弟,身份可不一般,受了項飛的拜,豈不是張昭自認高劉備四兄弟一頭了?萬萬受不了啊。

    「自古文武不能和,將軍為了主公的大業著相,自然希望擴軍,大規模的擴軍,但是身為文官的在下,卻不能不反對,因為一旦擴軍,就會牽動各大郡縣的根本,黃巾之亂後,揚州青壯銳減,據中平三年底統計,整個揚州在冊,十八至四十的青壯只有六十七萬口啊,這和光和五年的一百八十六年萬相比起來,只有區區三分之一的數量!哎可見蟻賊給我揚州帶來了多麼大的傷害。」張昭搖了搖頭,一臉悲痛的看著堂內眾人,唉聲歎氣的出聲說道。

    「子布,你不是說揚州在冊的還有六十七萬青壯嗎,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能擴軍?如今我揚州即使算上維護治安的郡兵,也只有徵召了十三萬青壯啊,與在冊的青壯比起來,只有五分之一呢,以宏來看,大可以再徵召十萬青壯入伍」樊宏一臉傻愣的抬頭看著張昭,有點不解,在樊宏看來,六十多萬青壯已是天文數字,若都徵召入伍,別說防備山越,把山越滅了都沒有問題。

    聽到樊宏的話,張昭的臉色頓時變成豬肝,不止張昭,劉備和孔雲等知理人也鬱悶的說不出話來,六十萬多人,本來就只剩下五分之四,再招個十萬人,那不是自找滅亡嗎?整個揚州下層都會因此而引發大地震啊。

    「樊將軍」張昭看著樊宏,恨不得抽樊宏一頓,不過樊宏的身份和項飛差不多,自然不能不敬,只能把怒火受到腹中,忍著氣,雙目通紅的對著樊宏說道:「樊將軍,你可想過沒有,整個揚州有多少土地,又要多少青壯負責屯田,如今五分之一青壯被徵召入伍,已使得軍需供給非常吃力,如果再徵召十萬人,恩昭就給你做個比喻吧,我丹陽有三十萬人口,其中青壯在四萬左右,等於說招募了十萬人後,整個丹陽郡再加上周邊的一個大郡,再也看不到一個青壯!!」

    「」樊宏的腦中,出現走到哪裡都是老弱婦孺的畫面,頓時嚇得一個激靈,六十七萬青壯聽上去很多,但分攤在揚州各大郡縣中,那就有點不起眼了,甚至很多城鎮被黃巾禍害後,根本看不到青壯的身影,若是劉備真的下令招募十萬青壯入軍,絕對會讓揚州的政局徹底崩潰!

    「募兵一事,必須要執行,子布也言揚州幅員遼闊,所以十萬大軍根本不可能駐守全線,當然,增加十萬兵勇是不可能的,以子布之見,我揚州募兵能最大限度到什麼數量?」上首的劉備聽了張昭的發言後,並沒有放棄募兵的提議,而是直接下定決心,然後對著張昭發問道。

    其實項飛提出募兵一議,完全出自劉備之手,真正要招募兵勇的是劉備,而不是掌兵的項飛,對項飛來說,只要劉備把三萬丹陽駐軍交到項飛手上,項飛就有信心征討山越,把山越打個稀巴爛!

    劉備為什麼要徵兵?難道劉備看不清楚揚州眼前的狀況嗎?其實劉備看的非常清楚,也認識的非常清楚,就是因為認識的非常清楚,劉備才會想要擴軍,劉備有別人一個不知道的特長,很難看勢,看天下大勢!如今天下紛亂雖然已定,但真正的大亂卻還沒有開始,劉備看出,只要漢靈帝駕崩,那大漢天下必定會徹底大亂,而想要在亂世中擁有一片基業,或者守住一片疆土,最重要的就是兵馬!

    十萬兵馬,不夠!完全不夠!最多只能防守罷了,想要進攻,根本是天方夜譚,劉備此時真的很恨,為什麼會被賈龍帶出去整整六十萬揚州青壯,如果這六十萬青壯還在,劉備完全能組建其一支三十萬的大軍,到時以長江為防線,進可退,退可守,完全可以自成國中之國!

    「主公」看到劉備那不容置疑的摸樣,張昭張了張嘴巴,不知道該說什麼,想勸阻,但看劉備的堅決,根本不可能,但若擴軍,對揚州的損害,可就太大了啊,即使現在的十多萬兵勇,以張昭的本意來看,還要裁軍呢。

    不過君是君,臣是臣,既然君下了死命令,身為臣的張昭自然只能遵從,看了一眼孔雲,張昭發現從開始帶頭髮言後,孔雲就再也沒說過一句話,或許孔雲早就知道了今天的事情,在心裡,也是贊同的,孔雲是大兵家,如果沒有兵,那這麼展現自己的才能?苦笑的搖了搖頭,張昭此時才發現,或許唯一不知道實情的只有自己吧,不見四周的揚州群臣都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嗎?

    「若是主公執意如此,昭自然也只能遵從,以我揚州目前的情況來看,兵勇最多只能再招募三萬,三萬人已經是極限,若超過這個數,我揚州就會出現青壯斷層的情況,當初北疆的神王之所以要裁撤整整五十萬大軍,也就是因為如此。」對著劉備躬身行禮,張昭拱手說道,有點苦澀,能看清時局,卻無法左右時局,三萬人,確實已經是揚州的極限,如果再多,張昭自己都沒信心維持揚州的局面了。

    「三萬人」看到張昭那無奈的摸樣,劉備有點不忍,其實擴軍之事,劉備早就想和張昭商量的,但一直都沒有好的借口,如今只不過是在表格態的,如果張昭真的執意反對,劉備或許就會收回自己的意見,在劉備看來,三萬大軍根本比不上張昭的份量,如果要選,劉備絕對會選張昭。

    「好吧,暫時就定在三萬人,分散募兵,盡量緩解各大郡縣的壓力」劉備點了點頭,下了決心說道,隨後只見劉備突然看向大堂左側的軍事地圖,冒出一句話語說道:「如果九江還在備的手中,備此時也不會如此窘迫啊」

    眾所周知,兩淮地區乃是天下最大的糧倉,自古便有兩淮豐、天下足的說法,這幾年來之所以中原各地大片大片的鬧饑荒,就是因為淮河兩岸的數次大洪水,或許是亂世的前兆,每當亂世前來之時,淮河兩岸都會出現莫名的徵兆,其中最平常的就是洪水淹沒良田,將百姓辛辛苦苦栽種的莊稼毀於一旦。

    「九江」忍不住,堂內文臣武將的眼神全部看向軍事地圖上標注著九江郡的地方,在那裡,有無數的良田,數之不盡的糧草,還有一座極為繁華的壽春城,中原和揚州的交界處

    壽春

    壽春城是九江郡的郡府,也是整個揚州的治所,當然,是在曹操入主之前的,自從掌控淮河兩岸之後,曹操時不時就在想,如果當初沒有在劉備之前攻入壽春,眼前的基業,還屬不屬於自己?

    其實曹操最該感謝的應該是劉泰,如果沒有劉泰,曹操怎麼可能會有現在的基業?封侯,拜將,坐擁十多萬兵馬,糧草輜重無數!這是曹操做夢都想得到的,但是如今得到的確如此輕鬆。

    會有人問,劉泰既然知道曹操的威脅,為什麼還會送出這麼大的禮包?將原本袁術的地盤,完全送給了曹操,其實劉泰也是有苦自知啊,在得知劉備坐擁揚州後,劉泰完全就傻了,因為這一切,已經徹底脫離了歷史的軌跡,曾經的落魄漢,這麼快就躍為大漢名副其實的江東王,坐擁江東之地,手下帶甲十數萬,若是再給劉備完全發展的空間,沒有一點制約的空間,那還了得?

    無奈之下,劉泰想到了曹操,因為在歷史上,在三國前期,曹操一直是壓著劉備打的,沒有諸葛亮和徐庶前的劉備,完全就是大路菜,沒有絲毫用處,所以,劉泰把曹操扔到了兩淮,兩淮地區雖然富足,但前有中原諸侯,後有劉備虎視眈眈,很難發展,若是到了群雄並起的時候,曹操和劉備的死磕,完全能拖住雙方的發展,到時候就很利於劉泰盡快的霸佔中原和雍涼地區了。

    不可不承認的是,兩淮地區真的是人間天堂,如今洪水退去,百姓恢復生產,短短兩年時間,壽春的府庫就完全填滿了,若是做好水利工程,只要十年時間,單憑兩淮地區就能養起百萬大軍!

    在歷史中,大亂之後的兩淮地區不過百多萬人人口,但袁術卻能以兩淮地區的糧草為根本,養起二三十萬大軍,甚至又底氣在壽春稱帝,這完全歸功於兩淮地區的豐富糧產!還有曹操在歷史中得到兩淮地區後,便再也沒有了糧草的顧慮,為了守住兩淮地區,曹操甚至派五子良將之一張遼常年駐守在合肥,為的就是守住兩淮的大門。

    兩淮對任何一個想要稱霸天下的諸侯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在三國的後期,晉之所以能一統天下,大部分的功勞也是因為兩淮地區,因為兩淮地區可以源源不斷的為晉軍供給軍糧,有足夠的軍糧支持,有足夠的兵丁來源,又有睿智的君主,統一天下還會難嗎?

    此時的曹操很慶幸,得到兩淮地區,等於說在先天之上,曹操就得到了最好的發展空間,若是中原諸侯真的不堪一戰,以兩淮地區統一中原並不是不可能,當然,也要先解決了後方的劉備再說,就在曹操把最大的敵人定位為劉備時,劉備也將此生的第一個大敵定為曹操,世事雖無常,但總有定律,果然是不假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