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雄師

第五卷 鏗鏘歲月 第二百零八章 禍水東引 文 / 五爪蒼龍

    第二百零八章禍水東引

    聯軍營寨,公孫度營帳

    姬亮話語一落,頓時在場眾人全部將目光投到姬亮身上,姬亮絲毫不為所動,淡淡的出聲說道:「此事眾位大人該議的是,如何扳回劣勢,而不是痛心後方的損失。」

    「哼!」公孫度身側的柳毅冷笑一聲,陰森的說道:「姬先生說的容易,如今我大後方已失,糧草物資全部被斷,軍心不穩之下,如何能扳回局面?」

    姬亮看了一眼柳毅,道:「公孫大人,在下以為,只要擊敗西邊的天賜軍營寨,生擒劉泰,大局便可定矣,不知公孫大人意下如何?」

    「呵……」在場包括蹋頓在內都笑了,不過那笑容看上去很難看,只見公孫瓚扯了扯嘴,一臉看白癡一樣的看著姬亮,說道:「姬先生,難道你有把握在兩天之內,關顏二十萬大軍到達之前,攻破營寨不成?」

    「這……」姬亮皺了皺眉頭,一時之間姬亮確實沒有好的辦法攻下營寨,畢竟劉泰這段時間一直龜縮在營寨內,不論如何挑釁都不應戰,甚至多番加固營寨,搞的如今天賜軍營寨,猶如一座碉堡一般。

    「即使日夜不停攻打,也起碼要三天以上才有希望破寨,但是哪位將軍能率軍擋住關顏援軍?」姬亮咬著嘴唇,看向公孫度和公孫瓚說道。

    「想要抵擋二十萬大軍一日時間,卻是不難,但問題是若攻不下營寨,甚至被劉泰突圍而出,我聯軍被內外夾擊之下,唯一的生路就斷了啊。」公孫瓚麾下大將田楷,滿臉擔憂之色的出聲說道。

    「……」姬亮一時之間也是無話可說,雖然掌握著逆天陣法九宮八卦,但卻只能守,不能攻,對天賜軍營寨猶如龜殼一般的防禦,根本無可奈何。

    「既然如此,我軍現在當如何應對眼前局勢,難不成坐以待斃嗎?」公孫瓚神色很難看,兩次老巢被迫,都有劉泰的身影,如何能不怒,如今的公孫瓚可謂是真正的喪家之犬了,至少在這北疆,公孫瓚已經沒有了立足之地。

    蹋頓如今心情很糾結,連番變化之下,蹋頓已經完全沒有了注意,最大的援軍公孫度如今已自身難保,而公孫瓚與烏恆是天敵,不乘機反過頭來攻打烏恆,已是燒香拜佛求來的好事了,如此情況下,烏恆該何去何從?

    「哎……退軍吧。」公孫度猶如一下子蒼老了十多歲,眼中露出濃濃的死灰之色,苦澀之極的說道。

    「退軍……」在場眾人都是眉頭一跳,其中烏恆首領們更是拳頭捏緊,暗地裡咬牙切齒咒罵公孫度。

    公孫度若引兵退去,聯軍也差不多就此崩潰了,剩下的烏恆一家,還不是等著被滅嗎?

    「退軍,退去哪裡?無慮已經失守,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及時回援,若是經過玄菟到達襄平,則要繞路六七百里,怕是大軍還未到達襄平,天賜軍就已經攻向我軍了吧。」公孫瓚抬頭看向公孫度,滿臉無奈的出聲問道,身為一代軍事大家,公孫瓚自然能看清眼前局勢。

    「伯圭之言,難不成我們向神侯俯首稱臣嗎?」公孫度眼中閃過一道冷光,注視著公孫瓚問道。

    「本將軍絕無此意,如今我們與劉泰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暫時看來,遼東是絕對拿不回來了,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堂堂正正的讓出遼東,換回自己的親人從屬,隨後上奏朝廷,花費重金,前往其他州郡上任也未嘗不可,只要我們手中有錢有糧,有足夠的兵馬,天下何處不可去得?」如今的公孫瓚也是看開了,想要發展,就要避開劉泰,如何避開?當然是向朝廷請調啊!

    「啊……!!」在場眾人聽得公孫瓚此言,頓時一陣驚呼,公孫度更是面露喜色,一直以來,公孫度都可謂是鑽入了死胡同,將遼東四郡看成了自己唯一的地盤,但如今經公孫瓚一番話語,頓時豁然開朗。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雖然此次聯軍戰敗了,但卻不是什麼能放得上檯面的事情,既然如此,何必私底下解決,劉泰不是要遼東全境嗎?只要放過自己的家人和取回自己的錢糧,送給他又何妨?只要人還在,錢糧還在,哪裡不是自己的東山?

    現在不是亂世,並不是輸了就會全部都沒了,公孫度和公孫瓚相信,劉泰即使奪了自己的地盤,也絕對不敢對自己怎麼樣,畢竟公孫度和公孫瓚還是大漢官員、封疆大吏!若是劉泰真敢輕易處死二人,朝廷的大軍絕對不會放過劉泰。

    「好,好啊,伯圭不愧是盧尚書的弟子,嗯,去辦吧,本將軍這就要和神侯談談。」公孫度面色大喜,但卻沒注意到蹋頓一行人如今面色卻是猶如死豬肝一般難看。

    「且慢!!」蹋頓神色大怒的站起身來,公孫瓚和公孫度的一唱一和,把烏恆置於何地?

    「二位大人,是不是想要取在下的頭顱取悅劉泰?」蹋頓眼神陰冷的注視著公孫度,手放在腰間的佩刀之上,身後的烏恆首領也是有樣學樣,一個個緊緊的注視著公孫度等人,看此情形,只要稍有一言不和,轉眼間聯軍就會發生內戰。

    「哦?蹋頓首領此言何意?」公孫度皺了皺眉頭一下子還回過不神來,搞不清楚蹋頓怎會有如此想法。

    「哼,哼,你們不是要對劉泰投降了嗎?既然如此,在場之內,就我烏恆是外人,若說你們不對我烏恆下手,誰會相信?」蹋頓冷冷一笑,不屑的出聲說道。

    「咳……咳……」公孫度一時之間楞了楞,突然回過神來,使得被口水嗆住了。

    「蹋頓首領,本將軍怎是背信棄義之徒?放心吧,本將軍立馬會安排爾等離去,並且拖住神侯大軍,使得爾等能全族北上,暫避劉泰兵鋒。」公孫度笑了,笑的很詭異,喵了一眼公孫瓚,發現公孫瓚也和自己差不多摸樣,頓時心中一突。

    「公孫大人此言當真?」蹋頓眼神一亮,若不用火拚,傻子才會去浪費自己的軍隊,東部烏恆兵馬本就不多,如今該考慮的是如何逃離劉泰的魔爪,而不是和公孫度等人在此內耗。

    「千真萬確,本將軍怎會對神侯俯首稱臣,只要有了緩氣之機,本將軍就能在我大漢其他州郡東山再起,我漢人有一句俗話,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難不成蹋頓首領沒有聽過嗎?」公孫度笑的很和藹,完全沒有了剛才的沮喪,政治家果然永遠都是變臉最快的。

    「哦??」蹋頓臉上閃過一道喜色,不過道:「公孫大人,若我烏恆北遷或許能躲過一劫,但北方並無我烏恆的領地,難不成要我烏恆數十萬百姓,屈身與扶余之下嗎?」

    「恩……這個,要不這樣吧,我寫一封書信交給你,你帶著部民東遷高句麗暫避禍端,高句麗王伯固乃是本將軍的老丈人,有我的書信在,絕對會暫時收留與你。」公孫度點了點頭,一臉非常理解的摸樣,思索一番後,出聲說道。

    「啊?那就多謝公孫大人了,我烏恆若能逃得此次大難,日後大人之令,大人絕對不敢不從!」只見蹋頓神色大喜的對著公孫度拱手說道。

    高句麗是東夷最強大的實力之一,傭兵近二十萬,比鄰三韓與扶余,烏恆若是進入高句麗,絕對有足夠的戰略空間,甚至能成為東夷的另一大勢力。

    「首領,進入高句麗後,劉泰仍追擊我部,又當如何?」蹋頓身後一個將領,面帶憂慮的對著蹋頓拱手問道。

    「呵呵,劉泰剛佔領遼東,怎會短時間內再次東進?再言有高句麗在前面為你們烏恆遮風擋雨,烏恆絕對是高枕無憂矣。」公孫度嘴角帶著一絲笑意出聲說道,在場眾人都是點了點頭,認同公孫度的說法。

    在眾人看來,幽並二州自古便是苦寒之地,雖然經劉泰之手,近幾年來,發展勢頭很猛,但畢竟一時之間,難以徹底擺脫窮苦,別說其他,單單北伐的糧草,就是最大的難關。

    此次劉泰北征之前,為了避免糧草不足,大肆在二州內部向百姓收購糧草,甚至以九州商行的名義在冀州、青州向那些個門閥士族高價進購糧草以備戰時之用,可見幽並二州情況絕對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麼樂觀,此次大戰,雖然歷時不長,但耗費糧草之數,肯定極為驚人,起碼數月之間,北疆難以恢復元氣。

    「嗯,公孫大人說的不錯,本首領決定了,東遷高句麗暫避禍端!!」蹋頓雖然方才亂了方寸,但如今定下神來,頓時恢復了理智,明白東遷高句麗,是烏恆的最好退路,若是再不識相,雙方之間怕是只能兵戎相見了。

    不多時,待得蹋頓手拿公孫度書信離去後,營帳內頓時空曠了許多,公孫度看向公孫瓚,嘴角掛起一絲笑意的說道:「伯圭方才為何不出言?」

    公孫瓚手中把玩著酒杯,淡淡的笑了笑,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升濟此策乃是禍水東引之計,在下又怎會出言阻攔?」

    「禍水東引?有嗎?伯固可是本將軍的老丈人啊?」公孫度嘴角掛起一絲笑意,看著公孫瓚那副不以為然的摸樣,猶如吃了個蒼蠅般難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