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雄師

第四卷 崢嶸歲月 第一百五十三章 裁軍 文 / 五爪蒼龍

    第一百五十三章裁軍

    公元182年,漢光和四年

    轉眼間又是半年多過去了,大漢天下依然如蹣跚的老者,緩緩依照歷史的車輪,一步一步走去,踏入末日的輪迴。

    光和四年,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不到數月時間,三公之位頻頻調換,局勢樸素迷離,而天下人也都再次將目光放到了北疆。

    二月,因劉泰的多番動作,冀州刺史袁逢被免,調回京師任太僕職,冀州刺史位空缺。交州交阯、合浦烏滸蠻叛亂,攻城掠市,諫議大夫朱俊調任交州刺史位,總攝交州軍政大權,全權負責平定蠻兵之亂。

    三月,太傅劉虞免,調任揚州刺史位,總攝揚州軍政大權。太常劉焉免,升任太傅位,位同相國,總攝朝政。升議郎陳耽任太常。太尉黃琬免,調任司隸校尉,總攝司隸軍治,擴司隸北軍至十萬。太常陳球升任太尉,總督天下軍治。

    四月,司空張濟免,調尚書郎張溫為司空,進爵互鄉侯。郡國上芝英草,交州刺史朱俊大破交趾、合浦蠻兵,交州亂兵平定,隨後靈帝大赦天下,調朱俊冀州刺史位,總攝冀州軍政大權。

    五月,太尉陳球免,調任兗州刺史位,總攝兗州軍政大權。衛尉許彧調任太尉位,總攝天下軍治。司徒揚賜罷,調太常陳耽升任司徒。再次啟用白身袁隗任太常位。

    六月,劉泰宣佈再次大婚,一次娶鄒靜、何敏、甄香兒、甄語、風鈴兒五女,婚典比之上次更加隆重,整個華城數百萬百姓門前張燈結綵,歡呼雀躍,靈帝對劉泰的再次大婚,卻沒有一點表示,官員來賀者寥寥無幾,氣氛相當詭異。

    如今天下的局勢,很是讓人琢磨,明眼人都能看出,靈帝一系列的動作,都是針對劉泰而為,劉虞被調任揚州,遠離朝廷與北疆,雖然總攝揚州軍政,聲威顯赫,但卻沒多大用處。

    太尉黃琬總攝司隸軍治,擴充兵馬十萬,設營黃河南岸,與并州天賜軍對河相望,遏制天賜軍有可能的南下。冀州刺史朱俊,總攝冀州軍政,有兵馬不下二十萬,鉗制幽州,其意甚明。

    太常劉焉是劉泰的父親,雖然升任太傅,位同相國,總攝天下朝政,但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此乃明升暗降,三公司徒陳耽,司空張溫,太尉許彧都乃靈帝心腹,諸事直接繞過太傅,稟奏靈帝,雖有太傅但卻如空設,劉焉完全被架空了。

    公元182年,漢光合四年,七月初

    華城,天賜神侯府,議政大殿

    大殿內氣氛無比沉重,二州所有高管全部被調回,黃忠、關羽、顏良、田豐、沮授等等官員一一在列,在場眾人臉色都是難看無比,沒有一個敢出聲。

    「爾等說說吧,朝廷連番舉措,明顯針對我北疆而為,傳聞冀州刺史朱俊再次擴軍十萬,如今冀州兵已有三十萬之眾!」劉泰坐於塌上,神情說不出的平靜,彷彿自己置身事外一般。

    「啟稟主公,卑職建議主公,下令裁軍青林五十萬,放青壯回歸鄉里。」只見田豐出列一步,對著劉泰拱手說道。

    「什麼??」

    「元皓你這是什麼意思?

    「朝廷如今針對我北疆,你居然還要我北疆裁軍,這不是置主公與死地嗎?」

    「田豐,你不給個理由,俺老張第一個不放過你。」

    劉泰看著下方鬧哄哄的摸樣,眉頭皺了皺,伸手示意大家安靜,說道:「爾等無需吵鬧,先聽元皓解釋。」

    「是,主公!」田豐沒有在意眾人的指責,出列一步,拱了拱手,環視了一眼眾人,道:「敢問主公,朝廷忌憚?或是天子忌憚主公的是什麼?」

    「忌憚?」劉泰皺了皺眉頭,不假思索的說道:「兵馬,天子忌憚的是泰手中的百萬雄兵!」

    「正是如此!」田豐點了點頭,含笑的看了一眼搞不清楚狀況的眾人,繼續說道:「如今天子手中有洛陽北軍十五萬,冀州兵三十萬,遼東兵馬十萬,北地郡兵馬八萬,合共六十三萬兵馬。」

    「而我北疆二州有正規軍五十多萬,青林軍七十多萬,既然天子忌憚的是主公手中的百萬大軍,那主公何不裁青林軍五十萬,不但能與朝廷保持相距不多的兵數,即可防備朝廷,也可與草原對峙,而且能減緩天子心中對主公的忌憚,最重要的是北疆正規軍沒有絲毫損失,對主公的大計影響不大。」田豐一臉成足在胸的說道。

    「嗯,元皓此策甚妙。」戶部尚書荀彧上前一步,神色帶著一絲舒暢的說道:「主公啊,雖然連年豐收,但北疆糧草的負擔實在是太重了,若主公能裁軍五十萬,不但能大大減緩北疆緊張的財政局勢,又能使得朝堂之上的百官滿意,此舉何樂而不為呢?」

    「裁軍五十萬?爾等當知,青林軍雖有七十萬眾,但有一半之數,駐守在塞外二郡,時刻防備北匈奴和鮮卑騎兵,根本無法調動,若是裁了一半,萬一匈奴和鮮卑得到消息,率軍前來,吾等當如何?」劉泰皺了皺眉頭,不贊同的說道。

    「主公勿憂。」戲志才出列一步,對著劉泰拱手說道:「主公,傳聞去年草原大寒,凍死凍傷牛羊馬匹,草原部民無數,如今二族都已傷了元氣,需要數年時間休養生息,沒有什麼可能大規模南下,當然小規模騷擾是免不了的,以臣之見,可裁掉二州內地的所有青林加上十五萬塞外青林步軍,如此一來不但保留了二十萬青林騎兵駐紮塞外,也可減緩北疆財政負擔。」負責情報工作的戲志才出列一步,對著劉泰拱手說道。

    「恩……」劉泰點了點頭,閉上眼睛思索一番後,睜開雙眸說道:「好,那就裁軍五十萬,不過鎧甲、兵器仍舊存放於郡縣大倉之中,每逢七日,必須要有一日前往郡縣領取兵器、鎧甲,由官府組織統一訓練戰陣,待戰時,凡青林軍所屬,必須隨時聽調。」

    「另預備役事項,暫時停止,不過並不廢除,暫時不對外招收青壯,只負責登記滿齡者所屬地方,身體狀況,待得日後時變之時,這些登記者,必須要到官府報名,重新投入預備役接受兵役。」劉泰思索一番後,直接對著文武官員下令,沒有再多加商討,預備役能停,但絕對不能廢,畢竟此乃強國壯民之舉,也是北疆正規軍的補充渠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