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仙武大宗師

第二卷 清微山 第三十二章 變化在繼續 文 / 水色煙頭

    修煉四年能有什麼改變,在清微山清微道派這些人原來會告訴你,四年不會有太多的改變,因為他們已經修行了十幾年二十幾年都未曾有過太大的改變,可現在,這些人會告訴你,四年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

    四年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會改變一個人的精神,甚至會改變一個人的未來命運。

    雲海漂游經過四年的鍛煉,改變了一個人的筋骨資質。

    玄門紫陽劍經過四年的修煉,改變了一個人的氣質精神。

    可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經過四年大道經的熏陶,經過沈襄經年不懈的講解教化他徹底的改變了一個人的思想和理念。

    「道之根為簡。經之本為易。道,事物之行徑。經,事物之步法。無簡之道則曲,無易之經則荒。簡生道,道法於自然,失道無恆,循道而長。」

    道是產生一切形式的根本,也是主宰一切形式的根本。

    經過沈襄的教化,正一這些人知道了道之為簡,理解了未來道之走向,就是在他們的心中築下道基,有了道基就可以練就道心,也就有了未來,一個光明的未來。

    沈襄為傅一搏六個小子築下道基用了不到一年,種下道心也不過是一年,可為正一這十五個人卻整整用了從未間斷的四年時光,可見紅塵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蘇從化不在這些人的行列之中,他跟著學習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走了,不是他不想學,也不是他抹不開面子,從他將這十五個人推給沈襄那刻起他就不在乎什麼面子不面子的了,按他的話說,咱就一凡人何必和這些不是人的傢伙比拚面子問題。

    的確,在他的心中沈襄這四個人就不算是人,天上來的還能算是人嗎?

    蘇從化走了,他下山去了,整個清微派前所未有的好,每一個人都快速的成長著,他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那蘇從化為什麼還要下山呢?

    蘇從化下山自有他的目的,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在這個遍地災民遍地荒民的時代似乎正是道家收到好弟子的時機。天知道都多少個天才湮滅在這個荒亂的世界中。

    不過蘇從化不是沒有目的的胡亂尋找,項羿就知道,蘇從化在下山之前曾經秘密的找過程伯,似乎懇求過程伯什麼,似乎也付出過很大的代價,然後滿臉欣喜的顛顛的跑了下去。為此程伯像沈襄稟報過,沈襄笑著走進內室半天才臉色蒼白的走了出來,隨即就將裴述叫了過來,遞給裴述一個錦囊。

    裴述緊跟著也下了山,四五天之後才回來的,然後在像沈襄稟報的同時提到過項羿什麼什麼的,還有小五行如意遁法什麼什麼的。沈襄笑笑的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

    項羿其實也十分的好奇少爺和程伯、裴述這些人到底在偷偷的幹些什麼,不過既然少爺不告訴他他自然也就不問了,雖然他知道如果他要去問沒有人會瞞著他,不過他信奉那句話,再好關係的人也不要什麼都打聽,什麼都要問,萬事都弄清楚了就沒意思了,時間到了自然什麼都明白了,也什麼都知道了。

    果然,時間過去一年之後,蘇從化滿面風塵的樂呵呵的從山下走了回來,在他的身後還帶著幾個孩子,十歲左右的孩子,一個個都面黃肌瘦,十分狼狽的樣子。

    現在清微道派很多人上山都有一個習慣,都會先到竹林山莊上住上一宿,似乎不住上一宿就不舒服的樣子,而竹林山莊的人似乎也有這麼個習慣,誰要上山不在這住一夜臉上就會不太高興。

    為什麼呢?

    就因為竹林山莊是清微道派的山門第一站,轉職就是保護清微道派的,是清微道派的外門,總管外事。

    現在的竹林山莊已經不是原來的竹林山莊,山莊建築已經很宏偉了,原來裴述他們在緊靠那個一片蓮花都沒有的蓮池旁邊搭建的十幾間陋室還是歸沈襄居住,不過也唯有沈襄四人和六個小子居住,那裡算是內莊,雖然正一他們想要重新翻建一番,沈襄卻沒有同意。

    有內莊自然就會有外莊,外莊就在山谷入口不遠處,原本是為了方便正一他們休息而建築的,可後來卻逐漸的發展起來並越建越大,漸漸的漸漸的擴張起來,形成一片規模宏達的莊園,外人來了一看,這裡才儼然是真正的竹林山莊,雖然這裡竹子稀少了一些。

    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其實正一他們也沒有辦法,自從竹林山莊落成,自從他們習慣於早起跑到這裡上早課開始,清微山腳下十幾個村子的人但凡有些頭疼腦熱的都習慣在這裡等待他們,等待他們來醫治,甚至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驅妖求符什麼也都習慣於在這裡等待。

    如此這般的,竹林山莊就真的有道士長期駐紮下來,而在這個荒亂的時代,清微道派為人醫病還不要錢,看到困難的還白白送藥,一來二去的名聲越來越響,而前來求醫的人也越來越多。

    白看病還送藥,在這個淳樸的年代,很多的人就會想著法的回補一些,可這些人是道士,什麼都不缺,那怎麼辦呢?

    沒有辦法還能難為到人嗎?沒有辦法就想辦法呀,於是,這些人就看到了,這裡的房子少,很多人來看病都沒有待的地方,更沒有住的地方。於是房子就多了起來,於是傢俱就多了起來,於是,竹林山莊外莊就大了起來。

    於是,在蘇從化一年未來的時間裡,竹林山莊起了很大的變化,讓剛剛走到山谷內的他駭了一大跳,如果不是看到轉職煉丹的正覺在那裡,他都以為走錯地方了呢。

    正覺早就不是原來的正覺了,雖然他的功夫依然還是十六個師兄弟中最差的一個,可他轉職的方向是道醫,道士中的醫生,身份是道,職業卻是醫,醫修好了比什麼都強,就如同轉職符菉的正休、轉職卜算的正空一樣。

    原本沈襄小師叔擔任解惑殿授業長老對正覺來說沒有什麼感覺,要知道清微道派原來並不看重修道,看重的練武,當然丹藥、符菉和卜算就更不重要。唯一讓正覺心裡舒服一點的是和符菉卜算比起來丹藥對練武還算有點用,畢竟練武難免磕磕碰碰的。可後來事情的發展卻讓正覺大吃一驚。

    小師叔怎麼什麼都會啊?難道他是神人在世嗎?

    沈襄讓正覺大吃一驚的起因並不是他向正覺展露出神醫的能耐,事情的起源是因為酒,因為沈襄要釀酒,釀酒自然就要用到藥材。

    釀酒用藥,還不喝壞人啊,正覺很是負責的開始提醒沈襄,可是,沈襄的回答卻讓正覺大吃一驚,因為沈襄十分不在意的像他講解了很多藥材的運用,這些藥材竟然還能這麼用,正覺的第一感覺就是不相信。但是,沈襄更深一層次的講解讓正覺不得不相信,甚至談興很濃的沈襄還小用手法為正覺做了一番實驗,就是這一番實驗讓正覺將沈襄奉為天人。

    一個十分熱愛醫術的人最怕碰到以醫術見長的人,尤其這個熱愛醫術的人還有十分充足的理由向這位擅長醫術的人請教。

    正覺就是這樣,他是清微道派五龍觀的弟子,沈襄是清微道派解惑殿的授業長老,正學向沈襄求教沈襄是絕對絕對沒有任何一點借口說不教的,因為教和學是兩個人身份的本職,容不得沈襄有一點借口推辭或是拖延。

    幸好,幸好在沈襄這四個人中會醫術的並不僅僅是沈襄一人,否則沈襄還真的脫不出時間來教傅一搏和蘇九文來。

    正覺這個好學分子被沈襄推給唯一沒有事情做的程伯的手裡,對於身邊跟著一個小尾巴,程伯並沒有感覺到不能接受,甚至還有幾分歡喜,畢竟他也有事情做了。

    可惜,程伯高興的太早了,正覺能夠學到更深的醫學知識這個消息極大的刺激到正休和正空兩個人,他們兩個在知道正覺深造的第一時間就跑到內莊求見沈襄去了,自然沈襄不會讓他們空歡喜,略一探究就知道了正休和正空兩個人的底,隨後又將兩個人推給了程伯。

    就這樣,程伯無意間陷入到水深火熱的授徒之中,陷入到忙中歡喜,歡喜帶忙的生活之中。

    有了人教,而且這個人還是深不可測的強大,自然正覺三人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這一點在其後的一年中得到了驗證。

    道派中弟子在飛速的成長,蘇從化自然如同吃到喜糖一般,歡喜無比,什麼事情也沒有這件事讓他開懷的了,彷彿天上的飛鵲都在向他報喜。

    就是在這喜悅之中,蘇從化獻寶一樣將身後的幾個孩子介紹給沈襄、程伯、裴述、項羿和正一、正覺等人。

    「這是休端、郭玉隆、傅央煜、姚莊、高奭、華英、朱洞元、李少微、南畢道,我這一年在山下收到的新弟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