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仙武大宗師

第二卷 清微山 第二十九章 靖帝的崛起 文 / 水色煙頭

    大宋天朝1127年,靖康二年,是個災年,從初夏開始就沒有降過幾場雨,從五行山到河間府,從帝都到太越山,可以說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大部分地區鬧起了旱災,然後就是蝗災。

    也許在秋季前有燕雲二州和晉陽城的大戰牽扯著宋人的心,可當晉陽城守護戰失敗之後,燕雲二州無奈的僵持在那裡之後,旱災就的危害就擺在所有宋人的面前。

    如果說靖康二年的旱災大宋艱難的度過,可靖康三年的秋澇就險些讓宋人傷筋動骨,畢竟誰看到沉甸甸即將豐收的莊稼,一下子就敗壞在田地裡誰都不好受。

    這三年是大宋最艱難的三年,整整接連的三年,不是兵災就是旱災,或是澇災,這讓原本有豐厚家底的大宋天朝險些崩潰,同時也讓他周邊的所有國家蠢蠢欲動,幾乎都想要露出猙獰的獠牙在這塊肥胰的美肉。

    這是立國幾百年的大宋天朝最艱難的時刻,凶殘的金兵再一次聚集在燕雲二州準備要一次覆滅了大宋天朝。

    所有人都知道,金兵這一次是會如何的兇猛,這一次大宋天才是真正的岌岌可危了,因為一旦大金國闖入大宋國域的話,在大宋邊疆窺視著的大遼、大夏甚至大理國、吐蕃、回鶻都不會放棄這次千載難逢的機遇。

    就在整個大宋天朝惶惶不安、人心渙散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有一個人爆發了,活生生的將大宋天朝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甚至爆發出大宋天朝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光芒。

    這個人誰也沒有想到。

    他竟然是世人皆以為懦弱的大宋皇帝,靖帝。

    大宋天朝帝都,最權利的中心金鑾殿上,靖帝怒目瞪著他身邊的一個老者。

    「你說什麼???」

    這位老者就是大宋天下最貼近天下第一人的總攬朝政的帝宰白時中,此時看到靖帝怒目相斥,頓時跪倒在地。

    「請陛下趕快撤離帝都,感到襄樊主持抵抗大業。」

    隨著白時中的跪倒,他身後頓時嘩啦一下跪倒一片。

    「是呀,陛下,金賊來勢洶洶,燕雲根本無法抵擋,而帝都距離燕雲如此之近,再避走恐怕來不及了。如果陛下和我大宋中樞有什麼閃失,真是不堪設想呀。」

    靖帝冰冷的望著跪倒在他身前的這些朝中重臣,有帝宰白時中,他的身後有尚書右丞李邦彥、尚書左丞耿南輔,一個個都痛哭流涕的向他訴說必須要避禍襄樊。

    眼前一群老者痛哭流涕急表忠心原本應當是一副感人的景象,可此時的靖帝卻感覺是那麼的寒心,透骨的冰涼。

    「陛下,萬萬不可啊。」

    猛然一個極厲的吼聲傳來,驚醒了心神恍惚的靖帝,這吼聲讓靖帝不由精神大振,扭頭望去,視線內正看到虎目圓睜的太常少卿李綱,還有站在李綱身後怒視著白時中、李邦彥、耿南輔的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何栗,還有齊王趙栩亦虎視眈眈彷彿恨不得生吞活剝了拜服在地的百官之首。

    何栗大聲吼道:「前唐安史之亂,明皇聞潼關失守,即時幸蜀,宗廟朝廷毀於賊手,失在於不能堅守以待援。今四方之兵不日雲集,陛下奈何輕舉以蹈明皇之覆轍乎?且今禁軍父母妻子盡在都城,願以死守,萬一中道散歸,陛下孰與為衛?敵兵已逼,知乘輿未遠,以健馬疾追,何以御之?」

    白時中跪伏太地聞聽何栗之聲頓時扭頭大喝道:「帝都現在如此羸弱,如何待守?」

    李綱大踏步上前道:「建四道總管以統兵勤王,全國上下舉國皆兵,有何不可戰。」

    「哈哈哈哈」

    靖帝猛然一聲大笑,抬手推開龍桌,大踏步的從九龍金漆寶座上走了下來,漸漸的行進至白時中、李邦彥和耿南輔身前,笑聲愈近愈小,直至到三人身前笑聲嘎然而止。

    這詭異的現象然白時中幾乎不敢抬起頭來,屏著呼吸俯首看著靖帝腳尖。

    「取筆來。」

    靖帝猛然一聲大吼,立刻就有秉筆宦官跑了過來捧著硃筆、硯台跪倒在地。

    拾起筆來濃濃的沾著硃砂墨汁,靖帝大步走到九龍金漆寶座兩側,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前,潑墨揮毫在寫下八個大字「四海靖清、天下康平」。

    靖帝拋下硃砂筆慢慢的轉過身來,冰冷的嘴角淡淡露出一絲笑意:「知道朕為什麼將年號叫靖康嗎?」

    猛然回手指點著瀝粉貼金雲龍巨柱上的八個大字:「朕為的就是這個,可是,你們知道能做到這點有多難嗎?」

    說著靖帝猛然走到大殿一側鎮殿將軍身前,揮手抽出鎮殿將軍腰間長劍揮手揮出。

    一道寒光炸破人眼。

    寒光過後,金鑾殿內群臣猛然發現,百官之首的白時中頭上官帽蹦飛,髮髻如同風中柳絮,洋洋灑灑飄散滿天。

    「啊!!!」

    大變之下,群臣百官拜伏一地。

    「帝都四周建四道都總管府,以統領軍隊拱衛京師。全國齊王趙栩領天下兵馬大元帥,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何栗、太常少卿李綱為副帥,知兩河宣撫使種師道北道都總管,知河北義兵都總管宗澤為西道都總管,知鄧州張叔夜為南道都總管,知應天府胡直孺為東道都總管,全力抗金。」

    「啊,陛下」

    驟變突生,白時中一時間還沒從渾噩中清醒過來,高叫了一聲就要阻止。

    靖帝冷冷的回過頭掃了攤伏於地上的三位百官首臣:「來人,將這三個人給我驅逐出去,就此罷官用不錄用。」說完也不看幾位金甲武士將三位癱瘓在地的重臣拖著,威嚴的掃過跪伏在地的百官冷笑一聲道:「再有膽敢怯戰著,斬。」

    「是,陛下。」

    文武百官慌張的應諾,都被突然嬗變的靖帝之威震懾住。

    靖帝大步走到齊王趙栩身前,刷的一下,將手中利劍插入金磚鋪就的地面上,滿意的拍了拍齊王的肩頭:「七弟,這柄劍賜予你,姑且稱之為尚方寶劍,賜予你先斬後奏之能,但有奸佞怯戰者,殺。」

    齊王趙栩激動的拔起地上利劍,雙手捧起跪倒再地大聲應諾道:「是,大兄,趙家沒有怯戰者,栩誓與帝都共存亡。」

    「哈哈」靖帝爽朗的笑了起來,開懷大笑,陰冷之氣轉瞬而逝:「說得好,趙家從來就沒有怯戰者,朕坐天下不是相當亡國之君,靖康天下是朕之意向,可不想百年之後無臉去見列祖列宗,眾位愛卿能持否。」

    李綱、何栗對視一眼同時站了起來大聲應道:「微臣定與陛下同圓此意。」

    「好!」靖帝一聲大喝,目光炯炯的望著群臣百官:「朕不知兵,所以不會插手你們抗金的任何意圖,知兵之事皆由你們四大都總管去與齊王協商。」

    說完靖帝目光緩緩的從齊王趙栩和李綱、何栗三人身上掃過,淡然道:「朕就在這深宮之中等你們的好消息,除非金兵退卻,否則朕絕不走出這深宮一步。」

    帝都之變不大,僅僅是驅逐了三位倒霉的主和派、投降派的首腦,可他的影響卻是巨大的,似乎是在這一瞬間就將靖帝誓死不退的意念通達全國。

    時間不過幾天,大宋天朝所有的軍人都迸發出火熱的執念,年近八旬的新任北道都總管的兩河宣撫使種師道聽到金鑾殿之事後,啼血疾書,誓死不讓金兵邁進三府一步,同時喝令弟弟兩河制置副使種師中親自叩拜兩河制置使姚古傳達了他的指令,種姚兩家在兩河之爭,種家退讓,只求姚家能夠配合種家收住三府之地,甚至反攻完顏宗翰。

    姚家此時也深明大義,根本不提兩河之事,在河間、隆德、中山三府戰事迅速達成協議。

    種姚兩家百年恩怨竟然再這一時刻消弭頓時傳播整個大宋國境,迅速的激勵起各個兵家、世家的血性,你們種家、姚家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如此,我們為什麼不能如此。

    轉瞬之間,知西道都總管的宗澤,知南道都總管的張叔夜,知東道都總管的胡直孺都突然發現無論是調兵調將還是調糧調馬都順暢自然,無有一絲阻撓,而且調來的將都是良將,調來的兵都是精兵,調來的馬都是好馬,調來的糧都是新糧。

    上面沒有庸官掣肘,下面沒有庸兵抗令,令行禁止,配合無間,每場戰鬥都竭盡全力,不知不覺間宋金之戰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大宋天朝沒有像觀棋者想像那樣,飛速的潰敗,相反還像模像樣的和金國強悍的糾纏在一起,甚至在燕州郭藥師和雲州張覺的配合下取得了幾場局部勝利。

    如此變故讓天下所有的國家所有的人都詫異的呆住了,要知道這次金國可是舉國壓境,大兵齊下啊,幾乎沒有那個國家能對抗的住,現在有模有樣和金國抗衡的那個宋國還是原來那個怯懦的大宋嗎?還是那個只會吟詩頌詞滿口道德文章的大宋嗎?

    不知不覺得,燕雲之戰又進行了兩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