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之全球攻略

《》章 節目錄 【第七十一章 大棋局,對弈開始】 文 / 鄒久官

    漢元1003年四月二十五日,申時兩刻。

    「通知後隊,準備集結!」張末在最前方,已經能夠望見樹林後的那條小溪。溪水清澈,寬度不足兩丈,據之前游騎的探查,深度也僅到馬小腿,完全可以強渡。

    扛著大旗前進的龐通已經是氣喘吁吁,但聽了命令卻咬著牙,將軍旗用單手擎握,另一隻手抽出一枚煙花彈,用手弩射向天空!

    「彭」一下,煙花在晴朗的北部天空炸開,散出濃重的紅色煙霧。

    其實火藥這種東西,早在聖祖之前就有了,不過威力不大,只是煉丹術士在「本職工作」中出現的常規性現象,沒有當權者給予重視。聖祖之時,曾有過大規模的研製火藥的活動,但不知道為何在聖祖之後,歷代皇帝都停止了對火藥的研發。不過經聖祖時期的研發,火藥製成的煙花成了帝**中通訊聯絡的手段之一。但是因為火藥的穩定性不足,而且威力不夠,多方面的缺陷導致如今的火藥乃至通訊煙花都沒有大規模應用,只是作為鼓聲、軍號、旗幟等等通訊手段的輔助品,數量也稀少。

    龐通的這枚紅色煙花彈,意思就是全軍集結。在煙花散去的最後一刻,最後一排的騎兵也已經集中過來。

    張末甚至來不及去清點方纔的遭遇戰損失了多少袍澤,就立即下令:「全軍渡河!」

    溪流的西側三里左右就是樹林,溪流從樹林方向蜿蜒而來,站在這裡,沈雲能望見樹林高高的樹冠,卻看不見敵人和己方軍隊廝殺的場景。溪水邊頗為安靜,青草依依,夕陽西垂,還有清風自西向東吹拂,這些給了所有學員兵們一個錯覺——似乎方才遇到的敵軍都只是一種幻覺!

    沈雲不認為是幻覺。圓盾上那枚箭矢一直在提醒著他,這裡是戰場,是隨時可能讓人喪命的戰場!他四處張望著,希望能夠看見一兩個敵人,借此肯定自己的想法,不要讓眼前平靜的畫面侵蝕自己已經燃起的雄心壯志……可是,什麼都沒有。一切都還是那麼安靜,就連一刻鐘前還追在身後的月氏騎兵都沒了蹤跡。這一切,都太不尋常了!

    張末也是第一次領兵作戰,根本沒有心情去注意太多細節,他只知道,自己已經抵達了預定地點。只要渡過這條溪流,就必須對敵人發動一次猛攻,以此來協助正面進攻的友軍。

    「沈雲,你帶兩伍先向南進發,遇到敵人響箭示意!方謄,你帶兩伍據後策應。趙信,隨我渡河。」張末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只是略略思考,便做出了決斷。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這幾個人,是因為凌晨那場戰鬥中,沈雲、方謄和趙信這三人表現出色,張末以立下軍功為由,將他們都升為連長,鍾離泗升了排長,就連起初表現有點慫包樣的龐通都當了掌旗。

    戰場易陞官。歷朝歷代都大抵如此。

    沈雲領命,帶著兩伍快速過溪。行動前望向方謄,見他鄭重地朝自己點頭,看他那樣子,方纔的瞬間交戰並沒有對他造成影響,沈雲也就放心了。

    過了溪是一個緩坡。坡後就能望見樹林。沈雲一馬當先,衝上高坡。卻陡然一驚,嘴裡忍不住開口道:「我/操!」

    緊跟在沈雲身後的是鍾離泗,他聽見沈雲爆出口頭禪,也忍不住一驚。一夾馬腹,加速上來,可也突然驚呆,「我/操,這他奶奶的是什麼情況?跟之前游騎說的情況,也他娘的差太多了……」

    前面說過,第三軍團前師第二鎮的游騎斥候根本走不出五里範圍,能夠偵查到這個位置是樹林側後已屬不易,卻是很難再仔細打探清楚過了樹林之後五里的情況。而現在展現在沈雲等人面前的,是絕對讓人意外和震驚的糟糕情況。

    緩坡後是一片無遮無攔的大草場,面積足有上萬畝。草場的地勢平坦到連這個小緩坡的高度都算是制高點。就在這樣一片草場上,居然密密麻麻、安安靜靜地排列著一支月氏騎兵!具體數量沈雲一時算不出來,但從視力範圍內全被月氏騎兵佔據的情況來看,說它有一萬騎也不過分!

    這一萬騎兵就這麼安安靜靜地站在緩坡後,排出一個個整齊的方陣——攻擊方陣!仔細看去,這一萬騎兵的方陣並不是完全的四方形,而是有層次,呈品字形,一個品字疊一個品字,宛如一片片魚鱗緊貼在大地上。

    「乖乖,這是魚鱗陣!羅馬人的魚鱗陣!」鍾離泗喃喃道。

    方才第一營遇到一千多人的敵騎,當時沈雲還以為他們是樹林後月氏人的騎兵主力,心裡還在竊喜,派出這麼多騎兵來攔截自己這四百多人,那中軍重騎的衝陣應該更加勢如破竹才對。直到此刻沈雲才明白,剛才那一千多騎壓根不是所謂的主力,而只是人家遮護主力戰場的游騎而已!

    這時,在緩坡的另一側,有十餘騎朝沈雲這裡飛奔而來,他們同時射出響箭,提醒坡下的月氏騎兵。

    沈雲大驚,立即撥轉馬頭往回跑,同時朝還在坡下渡溪的張末等人大喊:「撤,快撤!趕緊回軍告訴鎮帥,月氏人的主攻方向在這裡啊!」

    是的,若說之前還不明白的話,沈雲現在是真的明白了。月氏人的主帥跟漢軍殿帥侯鑒的想法不謀而合了,兩人都選擇在夕陽西垂之際發動攻勢,都想著讓夕陽的光線照著對方的眼睛,然後全軍揮兵直搗黃龍……

    沈雲的反應快,月氏人的反應同樣不慢。在他們撥轉馬頭的同時,坡下魚鱗陣中的一個品字方陣中立即分出一個「口」,大概一營人馬就朝著緩坡衝了上來,隨之而來的還有散佈在附近的數百游騎斥候。

    沈雲衝下緩坡,張末還在猶豫是按照原定計劃前進還是撤退,忽然從樹林方向傳來巨大的喊殺聲,伴隨著的還有漢軍隆隆的戰鼓和不絕於耳的響箭!

    「該死,重騎不會在這個時候突破了樹林防線吧?」沈雲心裡一驚,立即扭頭朝樹林方向望去,可除了漫天的塵土和塵土中若隱若現的樹冠外。什麼都看不見!

    張末在聽見戰鼓和響箭之後,原本猶豫的眼神卻突然變得堅毅起來,拿下背後的四石力弓,高聲大喝:「中路已破敵陣,全軍壓上去,大漢威武!」

    「大漢威武!」所有騎兵也跟著澎湃起來。

    但沈雲沒有隨他們瘋,他駕馬衝到張末身邊怒喝:「張營長。你想帶著袍澤們送死嗎?這是個陷阱,是個陰謀,坡後面是一萬敵騎!一萬!!」

    這時,從張末身後傳來密集的馬蹄聲,方謄的叫喊也從那邊傳來:「營長,尾巴跟上來了!」

    剛才一直尾隨他們的一千月氏騎兵也跟上來了?沈雲頓時有種心若死灰的感覺。

    什麼叫絕境?也許這就是了吧!

    孤軍深入。深陷重圍,前進是一萬月氏騎兵,往後是同樣如狼似虎的一千敵騎,還有當面即將撲將過來的敵人……種種樁樁讓沈雲暫時失去了思考能力。

    張末突然苦笑一聲,低聲對沈雲道:「侯爺,除了向前衝,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只希望你別暴露了身份。堂堂大漢侯爵戰死在這裡,光榮固然光榮,但會讓月氏人士氣大振的!還望侯爺好自斟酌!」說完也不理已經愣在當場的沈雲,一馬當先朝正面衝了上去,口中大喊:「兄弟們,讓他們見識我大漢軍威吧!殺!」

    營長都上了,他們還有什麼選擇,只有跟隨吧。大不了就死在這裡。反正家人都有朝廷照料,不虞死後無人贍養雙親。

    就在所有人都準備慷慨悲壯一把時,一直愣住的沈雲突然猛地抓住張末的馬韁,厲聲大喝:「與其這麼衝上去送死,不如隨我賭一把!」

    「賭?」張末愣了一下,沒明白沈雲這是抽什麼瘋。

    這時從坡上衝下來的敵軍已快抵進四石力弓的射程,沈雲來不及解釋了。沈雲大手一張,朝龐通喝道:「龐通,方向正南,前進!」

    其他騎兵奇怪地看向張末。張末則皺著眉頭看著沈雲。向南,那不是敵軍的深處嗎?

    「張末,老子以大漢渤海侯的身份命令你,下達全軍向南的軍令!」沈雲真的急眼了,不惜曝露出自己的身份。

    張末一咬牙,看向沈雲的眼神裡帶著掙扎,惡狠狠地喝道:「聽令,全軍向南!」

    有了張末的命令,四百餘漢軍騎迅速整隊,沿著溪流往南狂奔。月氏騎兵已經從緩坡上衝下來,本以為要進行短兵接觸戰的他們都手握騎刀,已經準備要迎接漢軍的拚死衝鋒——事實上,在過往的戰例中,漢軍陷入絕境後都是選擇這種近乎自殺的衝鋒——可偏偏這次他們失算了,眼前的四百多漢軍騎居然調轉馬頭,繼續往南前進!這……

    月氏騎兵趕緊將騎刀插進刀鞘,抽出弓矢,可這一插一換之間,兩軍又拉開了距離,四石力弓已經不能保證準度了。領頭的月氏軍官懊惱地大喝:「追上去,殺光他們!」

    於是奇怪的一幕在這條不知名的溪流邊上演了。溪流邊一條長長的緩坡,緩坡的一側是靜立的上萬月氏騎兵,而在緩坡的另一側,數百漢軍幾乎是貼著他們的鼻子邊快速地向南挺進,漢軍身後是大呼小叫,緊追不捨的月氏騎兵!再後來,追上來兩股月氏騎兵合流,匯聚在一起,足足有一千五百騎!

    如果從天空往下看,可以發現這一前一後將近兩千名騎兵像是一萬月氏騎兵大陣旁的傳令兵,似乎再向後陣傳遞某個重要的命令……

    緩坡不長,也就兩里左右。沈雲馬快,已經超過了龐通。過了緩坡便是一片水窪地,水窪地的一側是靜立的月氏騎兵,沈雲果斷讓龐通揮兵繞過水窪,不跟敵人接觸。那些還在列陣的月氏騎兵奇怪地看著一支漢軍突然從緩坡後冒了出來,然後快速向另一側飛奔,彷彿要拉開距離。

    「媽的,看著你們的帽簷就來氣!」沈雲見月氏騎兵似乎都沒反應過來,頓時心生一念,抽出四石力弓,搭上弓矢。大喝一聲:「漢軍來也!」鬆開手指,箭矢如閃電一般,準確射中一名還處在迷茫狀態的月氏人!

    沈雲身後的漢軍騎兵見狀,紛紛效仿,在繞道的瞬間,幾乎每個人都會射出一箭,同時高聲大喝:「漢軍來也!」

    令人興奮的是。漢軍幾乎箭箭都能命中一個敵人——這些月氏人傻傻地站在那裡,就像一個個固定靶一樣,對於苦練四年固定靶的學員兵來說,射不中才怪了!

    直到漢軍都射死了四五十名月氏人後,這些「固定靶」才突然反應過來,但他們的反應卻又在沈雲等人的意料之外——他們居然自己亂了!

    「漢軍來啦!」

    「漢軍殺到我們身後了。快跑啊!」

    「後軍,後軍敗了嗎?」

    「到底是前軍敗了還是後軍敗了?怎麼漢軍都殺到這裡了?」

    ……

    月氏陣營中頓時像炸了鍋一樣沸騰起來,本來好好列陣的騎兵們為了躲避漢軍的箭矢,又或者是被漢軍的威名嚇破膽開始東奔西跑,總之,他們的陣型一下亂了起來,人撞人。馬撞馬,呈現在沈雲眼前的這一片月氏騎兵居然有不戰而潰的態勢。

    月氏人的反應大大出乎沈雲的預料,在這一瞬間,沈雲都有整軍從這段陣列中殺進去,徹底攪亂月氏陣型的恐怖念頭。不過這時,身後追擊的月氏騎兵已經抵近,同時不斷發射響箭提醒混亂的月氏袍澤,加上月氏軍中軍官的高聲呼喝。混亂的陣型很快即將恢復如初,沈雲這才懊悔地繼續向南疾奔。

    事實上,一個由萬人組成的大陣,前後可綿延四里到五里,由騎兵組成的則要更長、更寬。前面發生的事很難快速傳到後面。這也是在古代戰爭中不允許前排士兵回頭的原因之一。前排的士兵一旦回頭,後排的士兵也會潛意識的回頭,而在後面的士兵看不見前面的情形。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見前面的人回頭了,還以為敗了準備逃跑,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形成連鎖反應。從而導致潰敗。在古代戰場上,前排士兵若是無故回頭,是要被就地陣法的。

    方才沈雲等人出現的位置,是月氏萬人騎兵陣的最前列,追擊的月氏軍官擔心影響到軍心,所以並未通報後軍,加上沈雲等人的速度極快,兩股追擊的月氏騎兵想通知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所以他們才會被漢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如果剛才沈云「冒失衝動」一點,直接衝擊月氏方陣,或許真的就被攪亂了陣型也說不定。

    當然,戰爭總是由無數個意外組成的,任何一場戰爭都不會完完全全根據策劃者的策劃一步步去完成實現。原來歷史中的諸葛亮不也還有街亭失算嘛!

    在這種人類歷史上最殘暴最野蠻的群體活動裡,意外總是不斷出現。而伴隨意外出現的,還有無數的機會。沈雲方才就損失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知道這點,不過他一點都不後悔!他相信,更大的機會就在眼前!剛才月氏人的反應,更給了沈雲這個信念!

    從剛才月氏人的反應中,沈雲可以肯定,眼前這些月氏士兵雖然裝備與漢軍相差無幾,但士氣和膽量卻相差了好幾個檔次。或許他們還未完全從「漢人」向「叛逆」的轉變中清醒過來,又或許他們還在本能地畏懼大漢帝國的軍威,又或許……不管是因為什麼,總之,眼前這些月氏人,並不如看上去那樣強大,沈雲深信這一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