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之全球攻略

小說博覽 【第五十章 大命世,雙穿時代】 文 / 鄒久官

    若問一個稍微懂點中國近代史的人,「明治」代表了什麼,他都會很快告訴你,「明治」代表了日本最強盛時代的開端,同時也是中國百年屈辱的。

    是的,明治不是名字,而是日本一個時代的稱呼。

    正是在日本的明治時代,中國遭到了近代史中最慘重的打擊---「甲午戰爭」失敗,賠款兩萬萬兩白銀。大清帝國在毀掉自己國民僅存的自尊自信的同時,也親手將隔海的這個島國捧上從未有過的頂端。

    也是在明治時代,日本開始擺脫被殖民命運,日俄戰爭和吞併朝鮮,讓日本走上了列強的強者席。可以說,明治時代是日本人最津津樂道的歷史時期之一。因為這個時代對於日本人來說,象徵著「變革」「強盛」「無敵」,以及最最關鍵的---「征服支那」!

    這段歷史在被日本人津津樂道的同時,卻是全體炎黃子孫最難以坦然面對的歷史黑暗時期。之後的南京大屠殺其實也是這個時代的遺留後果之一。任何炎黃子孫在提及這段歷史的時候,哪怕再心如止水的人,心裡也會隱隱作痛吧?

    總之沈雲現在就是這樣。

    「明治」「日本」「君之代」……

    這三個詞出現的時候,沈雲就忽然明白了一些東西。

    「哼哼,很好。之前我還不知道老天為什麼要讓我穿越過來,現在我明白了,原來我的對手是你,叫明治的穿越者……」

    沈雲心底不住冷笑。

    此刻他就在自己的房裡,面前是攤開的紙筆,沈雲略略思索一番,便立即提筆寫道。

    「……斯有倭奴者,狼子野心也。其情難敘,其心可誅。其民眾吟唱之國歌,歌詞之意竟為『吾皇盛世兮,千秋萬代;沙礫成巖兮,遍生青苔;長治久安兮,國富民泰』!試問當今天下,除帝國天子之外,何人能再稱皇?僅此一條便可窺得彼奴王之野心!誠然,此時之倭不堪一擊,然其族性情堅韌,極善學習,且忘恩負義,不知感恩之心以固,獨以強弱之勢移步,若不早防,他日必為我大漢民族之禍根也!

    雲不才,萬懇陛下不讓其以退為進之計得逞,若陛下肯允雲三千鐵甲,莫說六百里倭國土地,即便是六千里羅馬疆土,雲也為陛下取來!」

    這是沈雲寫給皇帝的奏折。本正雄要交給皇帝的那份奏折沈雲當然不敢私自收起來,但為了不讓這些倭奴的奸計得逞,沈雲趕緊又寫了一封信交給宮三,同時還寫了另一封信給胡公殿下,將此事和倭奴的狼子野心一一說明,希望得到胡公殿下的支持。

    忙完這些,天邊已經泛起魚肚白。

    本正雄這幫倭奴沈雲並沒有太過刁難,只是略作懲處就放過了他們---所有人一起背著一塊大匾去帝都,匾上四個大字「東亞病夫」!

    當然,沈雲還是從本正雄嘴裡得到了許多有用消息才放他走的。用土地最為貢品,還真是倭國五百年來第一次。之前他們朝貢使送上的貢品也的確珍貴無比,比如大洋鯨魚的肉,深海的夜明珠,赤紅珊瑚等等……這些貢品他們這次卻沒有帶,而是帶著這份絹布,難怪有那麼多時間來敲詐他人呢。

    在接下來的路程中,沈雲著重開始瞭解倭國。幸好這點百曉生和沈武都知道一些,再加上本正雄對沈雲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所以讓沈雲在抵達蓬萊之前便對這個千年之後華夏民族的死敵有了系統的認識。

    帝國有史記載的第一任倭國國王叫卑彌呼。事實上卑彌呼是不是真名,連帝國的史官也很難確定。他們也是根據音譯的。據百曉生瞭解的野史說,當年卑彌呼派使者進帝都向聖祖陛下朝貢時,因為卑彌呼使用了「日出處天子敬日落處天子」這樣的抬頭稱呼,這才讓聖祖陛下龍顏大怒,興兵討伐的。如果這點確實,那聖祖皇帝的確比隋文帝要暴躁的多了!

    不過沈雲知道,這個說法應該是聖祖皇帝故意找的理由罷了。最靠譜的推測,便是聖祖皇帝之前一直忙於穩定國內和開疆拓土,一時間還真忘了這個東鄰島國,等卑彌呼進貢,他才想起來這個華夏最大的隱患,所以乾脆乘自己還沒有去世,一鼓作氣先滅了他再說。

    卑彌呼被滅之後,倭國領土縮小了三分之二,繼任的耶和馬採用俯首稱臣的策略,讓帝國放他一馬。當時的帝國皇帝忙著對西域進軍,也就沒有再過分為難這個已經「臣服」的倭國。之後倭國就一直處於帝國的嚴厲封鎖之下,底層民眾生活困苦自不必說,在北海道那種苦寒之地,怕是生育率也不高。而倭國真正開始有所發展,是在百年前的倭國音速?王在位的時候。那時候帝國對倭國的封鎖已經沒有那麼嚴格,並且允許倭國開始與帝國渤海郡有所通商,倭國開始分化出階級,貴族和平民開始有所區別。而且國內照搬帝國制度,有國王、內閣、三省六部,他們還仿照帝**制,建立了三支軍隊,兩支陸軍軍團,一支水師。

    當然,受限於國力,他們三支軍團加起來只有六千多人,在帝國軍隊面前簡直如孩童般無力。

    沈武說,這一任明治國王是五年前繼位的,繼位之後著實做了好幾件大事。第一件便是改民族稱謂,不再以倭為族名,而是以大和名之。第二件是改身份制度,將國民分為皇族、華族、士族和平民。第三件是改內閣制度,之前的倭國內閣是仿照帝國,由國王任命內閣首輔,但倭國現在的內閣是由華族、士族、平民三個等級的人自行選出,首輔叫首相。這點由於倭國國小民寡,執行起來倒不是很困難。第四件是加大通商力度。由於帝國只允許渤海郡一地跟倭國貿易,所以倭國明治國王甫一繼任便派遣使者從陸路向羅馬進發,企圖與羅馬人建立陸上貿易商道。

    「倭國這麼多動作,難道帝國內閣就沒有人警覺嗎?」沈雲不滿地問道。

    沈武的回答非常經典:「為什麼要警覺?就靠倭國那幾十萬倭奴即使跟羅馬人能夠保持貿易關係又怎樣?」

    沈雲愕然。

    這個時代沒有人會去覺得倭奴會對帝國有什麼危害。事實上也是,倭國如今全國人口不過五十萬,軍隊只有六千人,就算把他們的青壯集中起來估計也不超過十萬人,這樣的國家還有什麼可怕的?

    如果沒有那個明治國王的話,照這個發展速度下去,倭奴至少再需要一千年才可能對大漢形成威脅。可如今……

    「倭奴絕不能再留!這個時代有一個穿越者就足夠了!而且,這個明治好像也真有兩把刷子,萬一讓他在日本發展起來,那對此時的大漢絕對是場災難!」沈雲捏緊拳頭,暗暗道。

    「到蓬萊了!」侯闞忽然大聲地喊。

    聽得出來,侯闞非常興奮。出了蓬萊便是大海,侯闞這個大海盜,已經快十年沒見到大海了,如今即便只是聞到大海的味道而已,便已經興奮到快要失控。

    沈雲失笑,對沈武和百曉生等人道:「先這樣吧,在蓬萊休整一夜,明日出發回渤海。」

    「是,世子!」兩人同時躬身退下。

    望著蓬萊港忙碌的場景,沈雲默默說:「這是個大命世,雙穿的時代嗎?難道我的對手又是對面那個小島國的穿越者?哼,如果真的是,那這個對手也實在太弱了點。不需要帝國出手,單單是我渤海侯世子就能捏死這只螞蟻!」

    沈雲已經打定主意,不論如何,他必須掌握渤海郡大權,因為倭國只能和渤海郡一地貿易,到時候掐住他們的咽喉,憋死他們!哼,有機會倒應該會會那個明治國王……就是不知道渤海侯世子的傳召夠不夠份量,這個明治國王會不會來親自從倭國跑來見他呢?

    ……………………分割線……………………

    ps:感冒了,很難受。今天先這麼多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