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之全球攻略

小說博覽 【羅馬帝國的政體構建】 文 / 鄒久官

    ps:不斷補充更新中……

    ※※※※※※※※※※※※※※※※※※※

    羅馬帝國的歷史以漢元410年為分水嶺。

    漢元410年,漢聖祖結束了可能出現的三國時代,重新一統大漢帝國,開始了西征。羅馬人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接受大漢文化,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政治制度,讓這個本來要在一個世紀中徹底敗落的帝國重新煥發出活力。

    希臘人、羅馬人的影響十分明顯地表現在當代歐洲人的語言、思想、法律和思維方式之中。古希臘是一群城邦的集合,從中發展出了早期的民主制度。雅典是最強大和最發達的城市,從伯利克裡時代開始就是知識的搖籃。公民論壇進行國家政策的辯論和立法,最著名的古典哲學家們從中產生,如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者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作為希臘馬其頓帝國的事實統治者,亞歷山大通過軍事成就一度將希臘文化和知識傳播到印度河邊。但是在布匿戰爭中戰勝了迦太基人從而強大起來的羅馬共和國開始在這一地區崛起。希臘文明傳承到了羅馬文化中,雅典本身也被歸入元老院和羅馬人民的旗下。羅馬從阿拉伯地域一直擴張到不列顛地區。不到五十年,羅馬共和國達到全盛時期。不過當時羅馬共和國的第一執政官(當時還沒有奧古斯都或者皇帝的稱號)利烏斯?凱撒被懷疑破壞共和,意欲獨裁而遇刺身亡。在隨後的混戰中,屋大維篡奪了羅馬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收買了元老院。他的出現在宣佈共和國重生的同時,他實際上開始了羅馬國家從一個共和國到一個帝國的轉變。

    至此,羅馬帝國誕生了!

    必須看清的是,不論是在歐洲的古典時代,還是其中的希臘馬其頓帝國時代,歐洲的戰爭模式和大漢之間都是無法比擬的。兩者的思維模式也是完全不同的。

    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最遠曾到達了印度河,而那個時候,東方土地還處在戰國七雄對峙時期。可即使是戰國混戰時期,歐洲軍隊也絕對不會是東方軍隊的對手。因為希臘馬其頓帝國傾盡全國兵力也只有不到六萬人!而作為中堅力量遠征軍只有兩萬人!

    雖然必須承認這六萬人絕對是精銳中的精銳,可面對動輒以百萬計的東方軍團,六萬人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有大的威脅的。更何況,如果希臘馬其頓帝國打算繞過印度河東進中原,那他首先要面對的是敵人最有可能的是兩個---雄楚或者霸秦!不論是雄楚還是霸秦,都絕對不是只有兩萬軍隊的馬其頓能夠擊敗的對象!雖然我們很期待看見這種對決出現,但歷史很可惜地將這段給抹去了……

    在原先的歷史中,羅馬帝國最終分裂成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個皇帝慕路斯?奧古斯都最終向日耳曼首領奧多亞塞投降,西羅馬帝國宣佈覆滅。雖然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又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可是已經不能稱之為原先的羅馬帝國了。

    但在這次的歷史中,因為大漢帝國的改變,從而導致羅馬帝國也發生了改變。一隻蝴蝶扇動的翅膀尚且能引起一場海嘯,更何況一個國家的巨大改變呢?!

    原本會在東漢末年滅亡的大漢帝國不但沒有滅亡,反而延續了下來,並且將在這一時期該衰退的影響力擴展的更加遙遠的西方!大漢民族的文化及軍事侵略直接湧到了中亞。漢聖祖西征已經觸及當時正是強盛時期的羅馬帝國勢力邊緣。

    應該看到,聖祖西征時,羅馬帝國正處在羅馬帝國最為難得的黃金發展期---五賢帝時期。不過是處在五賢帝后期最後一位「賢帝」馬可?奧裡略的統治下!

    馬可?奧裡略算是一位賢能的君主。他當政時期遭遇過三次入侵,但最終還是抵擋下來,並且成功擴張了領土,在亞洲設置了四個行省。但因為這三次入侵以及隨後發動的一系列對外戰爭,導致羅馬帝國內部的矛盾不斷升級,已經有了不可調和的趨勢。

    如果沒有漢帝國勢力的威脅,按照正常的歷史軌跡,在馬可?奧裡略之後繼任的康茂德將徹底毀掉整個羅馬帝國。但因為有了漢帝國勢力的外部威脅,使得本來趨於內鬥的羅馬帝國內部開始團結起來。馬可?奧裡略之後繼任者並不是康茂德,而是他的另一個養子---斯圖?德庫拉斯。在德庫拉斯大帝的帶領下,羅馬帝國完成了新的蛻變,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應該說,以當時的地理、交通、氣候等等條件,大漢帝國與羅馬帝國是不可能發生太大規模真正意義上的軍事衝突的。雖然大漢帝國比歷史上更早結束了內亂,但因為距離實在太過遙遠,西方又有大漠和高山阻隔,所以不可能將大規模的軍隊直接派到中亞甚至東歐去。

    而羅馬帝國忙著安定內部的不穩定因素(這是個很龐大的課題,有喜歡的朋友可以自己上網查資料),以及抵禦來自北方的日耳曼蠻族侵擾,所以也無力干涉中亞地區的事宜。所以動用小規模的軍事力量,扶植傾向自己的政權和國度成了兩大帝國不約而同的競爭方式。

    在這個大前提下,文化侵略成了高瞻遠矚的聖祖皇帝首選。他派出了無數儒家學者,用大一統思想和各種文化典籍去「征服」還沒有被基督教洗腦的西方世界。

    在當時來說,基督教已經出現,但沒有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所以傳播並不是很廣泛。由於基督教的教義有很嚴重的排外性,其唯神性根本不能讓地跨三洲的羅馬統治者所借重,所以一直無法大規模發展,只在底層慢慢滲透。而大漢儒家的大一統思想卻正好符合了當時羅馬皇帝渴望重新樹立皇權的需要,而且羅馬貴族也從儒家文化當中吸收了有利於維護自己地位的內容,故而羅馬人也將《論語》奉為經典!

    (別說《論語》裡面沒有這種內容。事實上,孔子就是周禮的堅決擁護者,他的思想大都是維護貴族統治的。在筆者看來,真正重視人民的是儒家另一位聖人---亞聖孟子。淺見,有不同意者勿深究,謝謝!)

    是以,一個全新的,怪異的,在我們看來不融洽但在羅馬人看來卻無比先進的政體模式出現了。

    羅馬帝國最高領導者是皇帝。而皇帝同時有「奧古斯都」「第一執政官」「第一保民官」等等頭銜和稱呼。

    羅馬帝國最高權力機構是元老院。元老院分為首席、中席、下席三個等級。是羅馬帝國的唯一立法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制衡皇帝的絕對權力,在某些重大國事上,元老院甚至能夠否決皇帝的決定。

    首席元老席位固定只能有六十三席,由羅馬傳承四百年以上的六十三個家族掌權者擔任,佩戴羅馬鷹徽。

    中席元老席位八十七個,下席元老席位一百二十個。中席元老和下席元老的席位都是不固定的,由資產超過一百萬鷹幣以上的公民自行選舉產生。佩戴四葉草徽章。

    羅馬帝國的所有人分為五個等級,最高的是皇族,其下是傳統貴族、新興貴族、公民、平民。最底層的是奴隸。

    當然,羅馬人是不會把奴隸歸入等級之列的,因為在羅馬人看來,奴隸只是用兩條腿走路,會說話的動物罷了。

    平民和公民通過自身奮鬥,都有機會能夠進入貴族階層。方式有兩種,一是經商,只要資產超過一百萬羅馬鷹幣,就能申請成為新興貴族。二是參軍,只要立下軍功,就能獲得相應的爵位封賞,躋身貴族行列。成了貴族,能夠享受許多公民和平民所不能享受的待遇,比如扈從和僕役,甚至是土地、莊園。

    當然,貴族所要承擔的東西更多,比如帝國的軍費和稅收,貴族所要繳納的絕對比公民和平民要多的多。

    而在貴族階層,新興貴族遭受傳統貴族壓迫,傳統貴族又受皇族壓迫,這已經是一個不用說的潛規則。最後,新興貴族會將受到的壓迫從新轉嫁到公民和平民乃至奴隸身上……

    皇帝-元老院-傳統貴族-新興貴族-公民-平民-奴隸,這七個階層就是羅馬最基本的政治架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