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神捕

第3卷 第一百一十五章:會是那個大膽的王爺呢 文 / 一景之月

    許久,才聽到陸霜喃喃自語道:「接下來該怎麼辦呢?」唐逸走了過來,慈愛的拍了拍陸霜的肩膀道:「該怎麼辦就怎麼辦,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動兒女情長,要不然可就要毀了王爺的千秋偉業啊!」我心頭一震,暗自道:「王爺的千秋偉業,什麼千秋偉業啊,難不成是那個王爺想學當年的燕王朱棣一般,發動政變?可如今的王爺誰會有那麼大的勢力呢?要知道,當年,明太祖陸續分封了他年長的九個兒子(其中包括朱棣),把他們封在西北邊境和長江中部,王位世襲;這些藩屬王國都是用來作為抗擊蒙古侵略和鎮壓叛亂的支柱。王子們都享有巨額年俸和廣泛的特權;雖然他們在法律上對境內平民百姓不享有直接的行政權力,但他們每人都節制三支輔助部隊,其人數在3000到15000之間。為了確保他對分封諸王國的控制,開國皇帝在他的《祖訓錄》中曾定下了一系列條令規章來管束諸藩王的行為;《祖訓錄》首次發佈於1381年,後來又在1395年做了修改。其中有一條規定:在新皇登極以後的三年時間內藩王們不許來朝廷,只能留守藩封。可是,如果有「奸臣」在朝廷當道,諸王得準備他們的兵力,聽候新皇帝召他們來「撥亂反正」,而在完成了他們的任務和驅逐了奸佞以後,他們仍應返回封地。而當年建文帝就是感到各地的藩王勢力過大威脅到朝廷,才下令削藩的,可沒想,導致叔父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結束,國破人不知所向。朱棣下南京後,自即皇帝位,下令大索齊泰、黃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餘人,榜其名曰奸臣,實行族誅之法,族人無少長皆斬,妻女發教坊司,姻黨悉戍邊。朱棣還令盡復建文中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於恢復祖訓。躲了侄兒皇位的朱棣,怕他或他的子孫重蹈建文帝的覆轍,就採取了削藩政策立馬對自己的幾個兄弟展開了誅殺,但他又是扮演藩王利益保護者的角色,援引《祖訓》、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靖難」的,所以在永樂元年(1403年)除將實力最為雄厚的寧王朱權徙於南昌之外,對其他藩王皆賞賚有加,示之以恩,並下令恢復了被建文帝貶削的幾個藩王的地位。等到自己的帝位比較鞏固時,他立即以種種借口實行削藩。先於當年十一月革去代王朱桂的三護衛及其官屬。永樂四年(1406年)五月削去齊王朱的官屬和護衛,八月又廢為庶人。永樂六年(1408年)削去岷王朱的護衛和官屬。1412年削奪遼王朱植的護衛。永樂十五年(1417年)廢谷王朱為庶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周王在朱棣的示意下,獻還三護衛。這樣,掌握兵權的大部藩王或被廢,或被削奪護衛,已無力同君權相抗衡。後來,明宣宗在平定高煦之叛後,又削除了楚、蜀、肅、趙諸王的護衛。從此,王府不再設護衛兵,藩王勢力大削,在政治上已不起多大作用。此時所說亦是嘉慶年間,離那場刀光劍影的削藩已經過了一百多年了,但每一代皇帝都害怕重蹈當年建文帝的覆轍,所以對於各地的藩王封地的管制極為嚴格,各個藩王已經不再掌控軍隊,也不能有自己的親信衛隊,所以如今的藩王和當年的寧王、成祖比起來,已經是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了!所以一般的人沒人敢去冒這個險,要想發動政變,除了要有足夠的糧草、還得有一支訓練有素以一當百的軍隊,如今的王爺誰有這個實力呢?「忽然我腦中靈光一閃,口中忍不住脫口而出《武侯遺書》,不錯,只要有足夠糧草的那位王爺,擁有了《武侯遺書》的話,那麼他也會具備了揮軍北上的實力了,可又又誰會幹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罵名這麼做呢?」

    ```````````````````````````````````````````````````````````````````````````````````````````````````````````````````````````````````````````````````````````````````````````````````````````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麼要什麼,都砸過來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