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四百五十四章 兵臨歷下城 文 / 浴火重生
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歷下城
郭嘉道:「將軍行軍打仗為的是什麼?」
張郃隨即慷慨答道:「為明主助天下一統,百姓不再受戰火摧殘!」
郭嘉道:「正是如此!男兒生於亂世,當以天下為重。建功立業。但目的正是安撫天下百姓。無論哪個朝代,一統天下是君王之目的不假,但能給百姓安寧的也是君王。區別只是在於誰為君王。奉孝雖不才,當世天下三分君主各立。誰能成為當世明主,嘉自知以吾之才尚未能參透。正如將軍所言『為明主助天下一統,百姓不再受戰火摧殘!』便是男兒立於亂世當做之事。吾雖不能以己之智擇明主而侍。但亦知民心所向之人,方能為天下百姓所想。行軍打仗是為百姓不在受戰火摧殘,流離失所。那麼誰為明主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百姓所向!將軍認為奉孝所言可有差?」
張郃道:「大人所言不假,真正的明主得由百姓來做抉擇。而不是擁兵自重之人,權利可以壓制一切,亦可以推翻舊政,改朝換代。但百姓真正需要的君王,不是以權治國之人。」
郭嘉微笑道:「正是!所以將軍所擇之主—曹丞相!又屬於哪一種?」
或是是對曹操不夠瞭解,亦或是太過瞭解。此時張郃無言以對!
郭嘉追問道:「將軍可知吾家主公為何種人?」
張郃也是沒有答話。
郭嘉道:「想必將軍此行應該到了許久了吧?其餘之地吾不敢保證,但江東之地無論何處,將軍可曾聽到有人議論吾家主公?」
張郃道:「隨處可見!」
郭嘉笑道:「那麼吾家主公是何許人,將軍應該有所耳聞才對吧?」
張郃接著道:「道聽途說不足為信!」其實張郃說這話的時候根本就是心裡沒底,若是照自己想法一路上的百姓對於張浪的議論都是張浪故意做出來便於收服自己等人,那麼張浪就太可怕了。或許是張浪的軍隊太可怕了,自己多年行軍打仗的經驗相人無數,不可能連軍隊士兵都分不清吧?即使是換上尋常百姓之服,但軍人的氣質總不能瞞過自己的經驗吧?但自己根本看不出那些人有哪些地方像軍人。一路上只要有議論張浪的人自己都有留意,好壞都有但總體來說張浪確實是一個不可多遇的明主。若這些都是張浪可以安排,那麼他就太可怕了,這樣的人如果都是軍隊。那麼攻破城池只不過是手到擒來之事。
郭嘉道:「那麼將軍可曾留意,百姓所言?吾家主公為人如何?」
張郃道:「一路行來,確實有人議論張浪為人如何等等……之類的事。有好亦有壞!」
這句話又給郭嘉找到空隙。只見郭嘉立即佯怒道:「何人敢言吾家主公過錯?」
公元211年冬,蜀中劉備引兵退回漢中。經過短暫休整之後,於公元212春,令諸葛亮為帥,蔣琬為參軍,費詩為司馬緣,董厥、樊建二人為椽史;猛將張飛為先鋒,嚴顏、張任為大將,總督蜀中軍馬。調川中名將吳蘭、張冀、張嶷等十餘人為副將,關興、張苞為左右使,雷銅押糧,共起馬步兵十萬,大軍浩浩蕩盪開赴益州。
同一時間,韓遂夥同鍾繇一路直追馬騰。馬騰被困於北原,苦戰不得突圍,後被流矢射中,不治而亡。一代諸侯,便如此陣亡沙場,淡出爭霸中原的舞台。馬騰既死,馬超責無旁貸扛起西涼大軍的旗幟。無奈關中軍連戰而勝氣勢正盛,西涼軍雖驍勇善戰,但經不住鍾繇多番計謀,於公元212年夏未被破北原。馬超、馬岱、馬鐵、馬休亂戰中殺出重圍,投益州而去。
盟軍韓遂叛變,馬騰戰死,馬超、馬岱又投奔劉備,種種事件召示著盤居西涼十餘年的馬騰勢力集團正式冰消瓦解,開始退出歷史的舞台。
馬騰的敗亡,劉備的崛起,張浪的鼎盛,曹操的北方勢力,漢未群雄逐鹿,經過十餘年的征戰殺伐之後,正式踏入三足鼎立時期。
劉備、馬騰兩盟軍的相繼退出,並沒有打消張浪趁機北上的決心。在經過一番激烈討論之後,張浪決定由徐州方面做為突破口,再開濟南戰線,入侵黃河,把曹操的勢力全部趕至黃河以北,分化它的集團勢力,以期兩相抗衡。為此,張浪再調丁奉、賀齊兩大良將,統五萬兵馬,由淮河水路而上徐州,支援山東戰局。
而這個時候。周善所領水上遠洋大軍已達東夷(膠東半島),於渤海灣的星羅小島中秘密開建水軍中轉基地,準備連通至遼西、遼東等地,以期收到奇兵效果。
山東。自古山東和荊襄猶如東南的兩翼。以南方而進取北方,出江淮正面,不如出兩翼。從江淮正面北出,出淮河一線太遠,其攻守便失去依托:而出兩翼則有比較有利的山河形勢可憑恃。就山東而言。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如能佔據此地,便取得了很有利的態勢。對於南方而言,得山東,進可以問鼎中原,北臨幽燕,退可以翼蔽淮泗,鞏固江淮;對於北方而言,得山東,進可以南逼江淮。退可以翼蔽河北。
而山東自古戰守之沖。四戰之地。在山東的西北側有濟南,濟南南依泰山,北阻黃河。西南側有兗州、濟寧。它們依山臨河,控守一方。東南側則是沂河和沫河,經二水沖積形成的河谷低地,夾在沂山、蒙山與琅琊山、五蓮山之間。這片河谷低地為山東腹地與江淮之間往來通道。而在東北側有青州,附近即古臨淄,齊之國都。在山東諸要地中,論防護之固,無如臨淄。山東地形不如其它邊角之地,它三面均可能受敵,不易固守;且山東低山丘陵方圓不過幾百里。缺乏縱深,幾處險要一被突破,全境即可能被擊穿。所以有人說山東:以自守則易弱以亡,以攻人則足以自強而集事。假如以山東為根據地,縱橫四出,足以有所作為。倘若借此死守,早晚必傾覆滅亡。
而今曹操退黃河以北,開濟北渡口,令大將夏侯淵背靠黃河。固守濟南、歷城一線。明顯是看到東阿戰略位置上地不足。所以又勒令河北數員大將開赴青州要衝,以拒南軍北渡。
公元212年秋,江東集團太史慈開鉅野,鑿穿漢、泗二水,連通黃河,打開了水路入侵中原的大門。於此同時,張遼領五萬士兵西出山陽,時刻保持給東郡強大的壓力。
同年,高順得田豐之意,奔走泰山,掌控泰安。由於泰安北阻泰山,南臨漢水,介齊魯之間,為中樞之地,如若由此縱橫四出,控制三齊,均成高屋建瓶之勢。若想北出青州,入侵幽燕,泰安實屬兵家必爭之地。高順既控制泰安,便領將士兵臨歷下城。
古人有言:「齊州當四達之沖。南不得齊州,則無以問河濟;北不得齊州,則不敢窺淮泗;西不得齊州,則無從得志於臨淄;東不得齊州,則無爭衡於阿鄄。是故山東有難,齊州常為戰守之沖。」齊州,既是濟南。而在齊州之中,最為關鍵樞紐便是歷下城。歷下城,戰國時齊建。漢文帝前元十六年,自齊國分出。戰國時,諸侯攻齊,每每戰於歷下。秦滅魏之後,揮師東進,屯兵歷下,兵壓齊境,齊王不戰而降。楚漢戰爭時,辯士邸食其遊說齊王田廣附漢,使齊罷歷下之戍,韓信遂得以透入齊境,略定三齊。
江東軍若想問鼎河濟,北上冀燕,歷下是必爭之地。
歷下城位置之重,曹操自是看出,濟南如若再有半點閃失,戰火必然燒至黃河以北。所以曹操親令荀攸輔佐夏侯淵堅守歷城,並且讓夏侯敦領五萬人馬入主東郡,聯手夏侯淵,以拒江東軍。又調令大將曹仁遠赴清河郡,以為後援。同時令曹洪舉青冀之眾,由南皮而進樂陵,支援青州臨淄一線。
在這種情況之下,張浪先令賀齊出琅琊,開闢北海戰線,以期牽制曹洪兵力,好減輕高順東線壓力。自己則領大軍由武平進軍定陶,開始向東郡施壓,逼夏侯敦不敢全力支援歷城戰線,便開始準備與太史慈、高順、張遼會師濟南。同一時間,周瑜由穎川方面壓進陳留、中牟一線,意圖牽制河北兵力同時,打開官渡缺口,開始準備北渡黃河。
江東軍數路相聯,遙相呼應,聲勢極其浩大,無論從哪路突破,便可撐起全局,威脅北方。
曹操見江東侵巢而出,北侵黃河。被逼再舉大軍,由曹真入屯官渡,支援中牟、榮陽一線。自己則開赴平原,高唐,準備再次與張浪交鋒。
南北大戰,一觸而發。而作為旁觀的第三者來說,劉備怎麼會放過這樣的大好機會?雖然諸葛亮調走十萬大軍南平孟獲,但蜀川天府之國。沃野千里,自是支撐的起兩條戰線的同時開戰,加上馬超、馬岱的相繼加盟,軍勢越發強盛。此時周瑜牽制河北不少兵力,劉備親自起兵,馬超、馬岱為先鋒,法正、張松為謀士,起馬步兵八萬。出隴上而走天水,大軍開始逼進陳倉。同時派關羽鎮守漢中,協同主力軍,出奇兵走斜谷,包夾陳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