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惟我獨尊

第八卷 第三百八十章 曹操此人 文 / 浴火重生

    第三百八十章曹操此人

    官渡之戰,高覽曾和許褚大戰而不分勝負。曹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計,命高覽、張郃率兵劫曹營,遭埋伏兵敗,懼罪而降於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後隨曹操出征汝南,率軍伏擊劉備,三合斬劉辟,正欲擒劉備,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

    張浪想:「如今到了你高覽已到吾張浪帳下,當然也就改變了你的命運啦!幸虧自己先行一步牽制於汝,否則官渡戰後,恐汝果真會隨了曹操!」

    張浪忙道:「敬志,城下隨夏侯淵突圍之人,究竟是何人?當真是厲害!」

    高覽道:「回主公,由於天黑人多,屬下亦不敢確定,但觀三人身手……像……真的是太像了!」

    高覽話音剛落,張浪猛然意識到了高覽不敢確定的城下之人究竟是誰了。張浪想:「應該不可能吧?如果城下突圍之人真是他們的話,那這次自己可是揀大便宜了!」

    眾人見張浪面露笑容,此時郭嘉上前道:「主公,何事歡喜?」

    張浪道:「奉孝不知,若城下之人真是敬志所言之人,那我江東則如虎添翼啊!」

    郭嘉等人雖說對於張浪的出其不意多少還是習慣了些,但見他如此開心還是第一次。郭嘉想「看來城下之人若不是奇謀之士,便是獨當一面的將領!若真有其人再收入江東帳下,豈止是如虎添翼?」

    張浪暗想「曹操官渡一戰,已少勝多。打得甚是精彩!相必曹操破袁紹之後應該會將此幾人收入帳下吧?」撇開雜亂的思緒,張浪再次將目光投入戰鬥中,見夏侯淵幾人久久不能衝破毛英、毛傑的防禦!後面集中追擊的兵馬也已追來。

    張浪見此狀況忙道:「高覽何在?」

    高覽上前接令道:「高覽在此,主公有何吩咐?」

    張浪道:「吾猜想,吾之疑惑與高將軍相同!若是遣將軍前去迎敵恐怕多有不便,但吾營中除高將軍外,恐怕也只有吾識得高將軍所言之人!所以將軍非去不可。」

    高覽道:「雖有不便,但各為其主,高覽絕不容私!」

    張浪道:「好!既然高將軍話已至此,那吾便不多說,將軍此去先行攔住追擊人馬,待將軍確定幾人確為將軍所識之人便傳我軍令,生擒幾人,放夏侯淵逃離即可!將軍無須迎戰。」其實張浪不願叫高覽出戰,是因為知道此幾人早年便一起在袁紹手下共事,雖不敢說情同手足,但同隨袁紹南征北戰也算共患難過吧!

    高覽也明白張浪的用意感激道:「謝主公,屬下領命!」說完轉身離去。

    郭嘉道:「主公如此一來,恐怕計劃變動。是否再行商議後再作決定?」

    張浪伸出右手道:「奉孝有所不知,為此三人,不。應該是二人即使改變計劃也未嘗不可,何況只是在夏侯淵身上做點手腳,不影響全局。」

    郭嘉聽張浪言後更是感到城下突圍之人的重要性!包括夏侯淵在內。

    張浪正與郭嘉談話間,龐統湊前道:「主公,高將軍回來了!」

    張浪隨著龐統所指方向望去,見高覽急速衝了上來。

    來到城門之上後高覽道:「主公,城下隨夏侯淵突圍之人,正是末將所言之人,此三人與末將一樣,原本同為本初公帳下共事,只是官渡戰後三人皆隨了曹操!」

    張浪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興奮道:「敬志,汝再講一次。城下隨夏侯淵突圍之人可是方才汝所言之人?」

    高覽也是一驚,心想「主公不是久居江東嗎?怎會對本初公手下大將也如此熟悉?是不是吾剛才著急沒說清楚,所以主公沒聽清?」想到此高覽理了理聲後回道:「回稟主公,城下之人確實乃末將所言之人,只是不知是否乃主公所說之人。」

    張浪道:「吾所言之人乃是袁紹手下大將,如今降魏。」

    高覽聽後道:「主公也知此幾人?」

    張浪道:「此幾人若不是懷才不遇,恐怕早已是獨當一面的大將了。現如今雖歸順曹操,但吾猜想,已曹操這疑心頗重之人,想必此幾人必位得重用才對!」張浪心想:「曹操啊!曹操!若是汝知道此幾人之才恐怕就不會派幾人來江東為汝截人了,如今汝以此幾人作為配角幫助夏侯淵截人,恐怕汝命去的更快矣!」想到此,開心的笑了起來!

    眾人皆是不解的望著張浪,只見高覽又道:「主公,末將已照主公吩咐,傳令三軍生擒幾人,請主公放心!」

    如今只需要稍微改變一下計劃,張浪就很有可能得到三大名將。這筆生意張浪可謂「是賺大發了。」

    城門之上討論著如何實施計劃,城門之下殺地是熱火朝天。完全不同的兩番景象。過了片刻,城門之外也開始有少數士兵攻城,看樣子應該是想接應城內夏侯淵等人出城。此時趙雲等已帶領人馬追擊至北門之下,雖然臨時接令生擒帶首突圍之人,但還是得把戲做足了。追擊人馬一到便立即和夏侯淵所部展開圍剿行動。

    高覽與張浪等人於城上觀看戰鬥,忽然聽到有人喊到:「有人攻城,城上之人便立即到向外的城門邊向下望去,燈火通明,雖然只有短短數百人,但個個悍不畏死。

    高覽驚呼道:「張郃,張俊乂!」

    張浪吃驚道:「敬志,汝方才說那人是誰?他不是死了嗎?」

    張浪發問後高覽才發現自己失態,趕緊回過神來道:「回稟主公,臣也不明白,但城下攻城之人乃是張郃,張俊乂!恐怕真正的答案只要他自己才能解答吧。」

    張浪只感覺自己有些頭重腳輕,心想「曹操為請一個還未知能否治癒自己的人,而不惜下此血本,付出如此代價!現在已經顧不得這麼許多了,先把人留住再說吧。」

    張浪此時分析著種種可能,直接排除了高覽欺騙自己。原因很簡單高覽沒有欺騙自己的理由,張浪對隨行觀戰的郭嘉、龐統等人道:「除生擒幾人外,其餘之事按商議之策進行。」說完望向周瑜道:「公瑾,替吾傳令子龍,生擒城外攻城之人,切記不可輕敵!」

    周瑜應了聲:「是!」後轉身離去,而張浪卻在城門之上來回踱步的思考著這幾人同時出現的原因「曹操:"……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才,各固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以上這段文字還算比較精當地描述了曹操一生的行事為人,曹操其實是個極其複雜的人物,他是一個亂世豪雄,能夠運籌帷演謀,鞭撻宇內,做出常人做不出的事業。他又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標誌或世襲或禪讓兩種抉擇夾縫中的亂世奸人。

    1、遇事審慎,臨危不亂,且多有決絕之舉。

    初平元春正月,袁紹等官員連兵討伐董卓。曹操在丹陽招幕兵丁四千餘參戰。走到龍亢發生兵變,叛卒火燒曹操帳篷。倉促之間,操沉毅冷靜,敏銳決斷,手持利刀奮殺數十人,鎮定了局勢。故事雖小,以至於《三國演義》不取,但要說明曹操的孔武勇敢已經足夠。官渡之戰是曹袁之爭的關鍵之戰,而操力排眾議親率精兵奔襲烏巢。劫寨戰鬥激烈之時,袁紹援兵來到,形勢突變,勝敗只在一念之間。曹操的部下開始慌亂,急言操分兵抵擋。不料曹操勃然大怒,厲言喝道:"賊在背後,乃白!"意思是敵人到了背後再說。由於主帥意志堅定,身先士卒。不前則亡的信念立即昭示部眾,全軍死心拼戰,以一當十,終將烏巢攻破,殺死主將酒鬼淳於瓊,為最後消滅袁紹奠定了基礎。倘曹操一見敵人援兵掩至,悚然無主而分兵以對,那戰鬥結局當然十二分明白。而自稱英雄之言不過是不自量力的可笑癔語罷了。

    2、胸襟博大,樂觀宏達,且多在危難之中見精神。

    電視劇上的曹操多有大笑的場景,征戰拚殺無論勝敗如何,曹操始終不為表象所動。勝不驕,敗不餒是他勇武氣質的又一大特色。征烏桓迷走沙漠生死攸關,唯曹操能想出使將士望梅止渴而戰勝自我脫離險境的妙策。這種置生死於度外的樂觀精神正是玉成一世英雄的根基。赤壁大戰,曹氏慘敗,狼奔豕突之中仍能不失帥風範,笑指江山,暢言地利,高度集中地體現了曹操的鴻鵠之志。至於濮陽之戰呂布以戟擊操盔而厲問之:"曹操何在?"曹操以袖掩面而答:"前面騎黃馬者是也。"再後來被馬超緊追中棄袍割髯的舉止均是一般人臨危而不能的。死在眼前,曹操仍能不怯不亂想出辦法脫險而去,這其中也不僅僅只是樂觀宏達,而是很有些幽默,很些詼諧的道行了。

    「大重之舉果絕,險危之行無懼,風雲詭譎,笑談其間,唯大英雄者可稱之。曹公曹孟德者,誠如是。」

    3、性格的複雜性和多重性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現和融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