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天才學習系統

小說博覽 第二百零八章,「因材施教」(一) 文 / 依然忘情

    當然,這些東西短時間內是不好實行的,起碼得準備個粑月的時間,辦理各種各樣的相關手續,這年頭,學是不能隨便辦的,必須得有上頭批示下來的文件ル行。%網%%網(天ル只需3秒就能記住免費章節請訪問。

    而且,學校場地也是一個問題,不過,第一批招收的學生必然不會太多,這些可以先現有的飛揚裡借用幾個教室,應該就可以勉強夠用了,等到招生的規模真正大起來之後,就必須要啟用專門的學校了。

    從目前的展狀況來看,辦理這種專門的中醫學校是勢必行了,而且是越快越好。

    陳揚早就覺得我們中國的教育有問題,而且是很大的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方法太過於統一了。古語有云:因材施教。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些專家學者們就該跳出來說了:「我們也是『因材施教,啊,到了大學的時候,有這麼多的分類科目可以選擇,已經劃分得極為詳細了,這樣難道還不算是『因材施教,嗎?」

    眾所周知,一個人佳的學習時期,就是從5歲左右開始,這段時期人的大腦還繼續育,對於事物的接收能力非常強,到16歲以後,開始慢慢的放慢提高的度,直到25歲以後ル開始走下坡路,這也是一個正常人學習能力的規律。

    不過,我們中國,5歲的時候開始,差不多都有人開始準備了,學習能力強的階段,都放了九年義務教育和準備高考上面,說的是什麼「德智體美勞」全面展,然後戰戰兢兢的去過高考那條獨木橋,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

    並不是說九年義務教育完全不好,起碼這讓現代人基本都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權利,避免了當文盲或半文盲,這種道路對於一個資質平庸的人來說確實是一種還算不錯的方式,可是,對那些某方面特別有天分的人來說,這樣的生活方式完全是一種煎熬。

    陳揚小時候各方面都還算優秀沒有什麼偏科現象,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樣的。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的,都有偏科現象。比如說,有的人數學方面極差,但是文學方面特別有天分,語文考試隨隨便便都可以拿高分但是數學卻總是不及格,然後他就得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開始活活受到打擊,來自老師的,來自家長的,來自同學們的,一直被打擊到讀大學的時候,到了大學之後ル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學類專業。

    這還是那些很自信、意志很堅定的人ル能堅持這麼久否則的話,應該早就已經崩潰了。試想一下,讓一個人做自己非常不喜歡的事而且一做就是十幾年,人生都過去四分之一了,這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

    相信這種情況的大有人,經過了十多年的苦讀,那些原本的特別天賦基本上已經被耗光了,磨掉了天性和創造力,而剩下的就只能是平庸了。因此,這也造成了大學畢業生的尷尬之境,因為大學裡學的那些東西,踏入社會之後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完全用不上的,要想實現他的個人價值,一切都必須要從頭開始。

    因此,社會上絕大多數的用人單位,都不想聘用應屆畢業生,而是聲明有工作經驗優先學歷之類的要次要的多,學歷稍微低點,用人單位還可以少付一些工資呢!因為國家出於對大學生的保護政策,出台了用人單位聘用大學生的相關規定,根據學歷的高低對應著相應的工資標準。

    有這樣的規定,國家確實是出於一番好意,想要保護大學生的權益。可惜的是,因為有這樣的規定,很多人都不敢再將自己的學歷公佈出來了,因為用人單位不可能一開始就能給出對應等級的工資,必須得有一個適應過程,這種過程被稱為「試用期」,只有撐過了試用期,ル有著加薪升職的機會,如果過不去,那麼對不起,沒有以後了!

    如果一開始就有這樣高的門檻,用人單位虧的起嗎?培訓起人來,難道不需要耗費額外的時間嗎?只有極少數的幸運兒ル可以直接跨過這道檻。

    不過,這同樣還是他們用自己的能力爭取到的,起碼能面試的時候能跨過考官那一關。這是一般的情況,但是,現代社會有個特點,那就是可以走後門,只要有關係,捨得出錢,出現個把特例那完全是沒問題的。

    一個人的處事能力會表現很多方面,學校裡只能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而且這種證明還是有失偏頗的,只有真正的實踐中證明自己確實有能力,那樣ル真的算是自己的本◆。

    可是,我們為什麼要一直重複的去做這樣愚蠢的事情呢,一代又一代的重複著,明知道有很多東西是用不上的,卻還是要一樣樣的學,難道人的精力真的是無限的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建國初期,國內曾湧現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神童」熱,那些「神童」們能10歲左右的小小年紀,就能取得很多成人一輩都遙不可及的成就,因此,那段時候還專門興起了專門培養「神童」的熱潮。

    「神童」是能夠培養出來的嗎?這個問題不好說,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是「神童」,可是,人和人之儷是不一樣的,天賦不同,又怎麼能對他們提出同樣的要求呢?

    有天賦,還得要專門去培養開,這樣ル可以出現那種所謂的神童,而且,這些神童通常都是不和其他的孩們一起讀上課的,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獨特訓練方法,基由他們的父母來親自把關,這ル使得他們的天賦得以被開出來。

    不過,沒有天賦的人,再怎麼開,提高的還是很有限,畢竟這個世界還是普通人比較多,不可能每一個人長大之後都是牛頓、愛因斯坦。而且,牛頓和愛因斯坦之類的人,學校裡讀時的表現可都不是那麼那麼的好,他們也都是得益於寬鬆的教育環境,ル能有那麼高的個人成就。

    「勤能補拙」是沒錯,不過,有些事是強求不來的。一個本身沒有什麼天賦的人,能達到的高度會極其有限,天賦是決定人成就的好標尺。沒有天賦或者是天賦一般的人,多也只能到達「匠」的境界,永遠成不了「家」,而且絕對沒有特例。因為一個人的天賦決定了他的靈性和創造力,缺少了這兩樣關鍵的東西,再勤奮也是沒有多少用的。只是,由於「神童」的不可推廣性,再加上那些「神童」其他方面的表現確實非常的差,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到後也是不了了之了。

    現代社會,那些小孩們都過的很辛苦,學校裡被摧殘了一次還不夠,那些父母們還會幫這些小孩們報這個或那個的學習興趣班,真的有興趣,倒也還能堅持下去,但是如果沒有興趣的話,那就真的是非常折磨人了。陳揚始終覺得,為人父母的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制性的加諸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明知道這種方式弊端很大,自己已經被荼毒了,為什麼還不放過自己的孩們呢?

    現代社會,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或者說是古往今來一直有之,那就是人與人互相之間喜歡攀比,就連給小孩們報這些學習興趣班也要比,如果別人家的孩有,你的孩沒有,那會被別人認為你家裡難道是條件太差了,沒有錢來弄這些嗎?這現代社會,無疑是一件很沒有面的事情。因此,就算再沒錢,這方面也不能省,所謂的「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口號就是這麼來的,哪怕是明知道孩不樂意,也還是這麼堅持的做著。

    其實「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反過來說,應該是「再富不能瞎教育」,尤其是這種撒網一樣的學習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或者你又可以說,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又怎麼知道孩的興趣到底哪裡呢?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如果不知道孩的興趣,那就仔細的去觀察,而不是這樣一種無頭蒼蠅的形式。

    那些教育方面的「磚家叫獸」們總是批判古代的教育制度不好,那種參加科舉的八股文形式極不可取,讓很多讀人都變成了呆,尤其是他們朗讀時的那種神態,還非要把頭搖來搖去的,極其可笑。

    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古代,我們華夏民族的很多方面成就都是世界領先水平,而到了現代,基本上就只能將古人獲得的那些成就拿來遮羞了。不說別的,就拿「博士」這個稱號來說,古代的時候,敢稱為「博士」的人簡直是天下少有,鳳毛麟角。「博士」的意思是博學之士,博古通今之士,博聞強記之士。古代的時候,必須要得到社會上很多方面的廣泛公認,ル能得到「博士」這個光榮的稱號。

    ,註冊用戶天天登陸送q幣,話費真給力!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