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高太尉新傳

第四卷 第四百十八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 文 / 府天

    第四百十八章天寧節舉國同樂

    由於是二十五歲正壽,因此天寧節上自然是極為熱鬧,百官上首,諸國使者同賀,再加上教坊女伎的演樂歌舞以及左右軍內等子的相撲大賽,及至再上演了一場蹴鞠,端的是君臣萬民同樂。

    如同上元節一般,整個東京城中都懸掛了無數綵燈,百官簪花而歸,燈火通明之處,不少人竟是徹夜狂歡。

    就是原本心有他事的各國使臣,在宣德樓上看到這盛世太平景象時,也禁不住嘖嘖稱讚,而原本就殷羨中原漢化的高麗使臣更是讚不絕口。

    陪同趙佶在宣德樓上觀燈,高俅也禁不住感到一陣恍惚。

    北宋到了趙佶這一代君王,經過種種內政和軍事措置,可以說正處於極盛時期,府庫雖然還談不上極度充盈,但至少較之以前的窘迫來說已經是大為改觀,至於東京城更可以說是天下最繁華之地,那富貴風流之處自然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及的。

    見遼國和西夏使臣藉故告退,他不由曬然一笑。遼國遭逢大變,正式的消息也已經傳到了京城。

    儘管說得含糊不清,但是,天底下原本就紙包不住火,更不用說此事大宋早就知道了,至於高端禮等一干使節是否尷尬,那關他何事?只不過,到了這步田地,西夏李乾順若是還沒有什麼表示,便未免太不領顏色了!

    「這景像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上京雖然號稱北國第一都,但與東京相比還是遠遠不能及!外臣第一次來大宋就看到如此景象,此行不虛!」

    趙佶聽到這聲感慨,立刻轉過頭來,見是高麗使臣王繼,不由微微一笑:「貴使這麼說,大約是曾經出使過遼國?」

    王繼乃是高麗王的堂弟。

    此番奉旨出使大宋,原本就帶有其他目的,此時連忙彎腰答道:「陛下,外臣曾經三次出使遼國,在上京逗留過多日,始終覺得那城池缺乏大氣,如今一覽東京城,卻是覺得那天朝上國風範盡顯無遺!」

    「哈哈哈哈!」儘管知道對方是言帶奉承。但趙佶心中仍舊萬分得意,畢竟,這種話是一個君王最愛聽的。

    高麗自很久以前就受遼國冊封,先前和大宋往來也是偷偷摸摸唯恐被人得知,現如今高麗已經可以名正言順地出使大宋,除了因為大宋國力日盛的緣故,也因為遼國對於高麗再也鞭長莫及的緣故——如今女真作亂,遼國哪有閒心去管高麗的事?

    不過。對於大宋而言,高麗卻仍然是一個值得拉攏地對象。不單單是高麗的位置,而且是為了多一個盟友。

    女真是靠不住的,因為它就像一頭小狼,一旦養大了便極有可能噬主;而遼國和西夏更是世敵。

    需要嚴加防備;南邊的大理雖然恭順,但是,由於地域關係,可以作為對吐蕃的橋頭堡。

    卻不能用作他用;這樣算下來,海外的高麗便能夠有莫大用場了,那些正在建造的巨艦就是為了這個緣故。

    「貴使三次出使遼國,如今第一次來到大宋就說出這樣的贊語,恐怕是有些偏心了!」趙佶見王繼臉色一動,似乎想要解釋,便擺擺手道,「如今遼主因為墜馬而臥床不起。

    遼東地戰事卻愈演愈烈,這戰火不知何時才能夠消停了。」

    「陛下所言極是。」王繼總算等到趙佶把話題轉到這上面,心頭自然大是振奮,「女真不過是白山黑水的蠻子,區區數萬人卻有不臣之心,外臣原本以為遼**馬必定能夠一舉克復,誰知這仗竟打到了這個份上!」他一邊說一邊惋惜地搖了搖頭,「女真先前也曾經兵犯我國邊境。

    卻為我國將士打退。可想而知,這打仗還是要靠士氣的。」

    高俅冷眼旁觀王繼的做戲。心中卻冷笑連連。

    這是猴年馬月的事了,也值得拿出來顯擺?當年女真人被遼國逼得生存艱難,又沒有什麼兵器戰馬,高麗那麼多人,打退女真的進攻還值得誇耀?女真頭一次起兵乃是應遼國之命對抗蕭海裡的叛亂,那時不過只有區區八百餘人,可想而知再以前能有多少兵馬。

    看來,這高麗人的不虛不實之風,乃是自古有之。

    王繼卻不知道旁人看得通透,自顧自地說:「敝國自從接受遼國冊封以來,一直是恭謹有加,彼時和大宋聯絡不便,並不知道南朝還有如此大國。

    而自從兩國互通使臣以來,敝國方才知道南朝地繁榮昌盛還在北朝之上。而北朝如今奸佞橫行,這形勢便不好說了。」

    高麗一直都有向宋之心,這一點大宋君臣全都知道,自從早年安燾出使高麗以來,高麗使節便頻頻帶著厚禮前來大宋,貿易商船更是連年不斷,雖然也有逐利的緣故,但是,政治上的原因也不可小覷。

    此時,見王繼漸漸說到了點子上,高俅瞥了一眼趙佶的神色,便上前一步搭上了話。

    「遼主臥病不起,原先權柄盡付外戚之手,如今雖然勉強糾正了過來,但仍是要倚靠皇后臨朝主政。若是前方戰事順遂倒還好,可若是戰事一旦有變,恐怕朝局又會有變。」說到這裡,他微微一頓,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女真如今一意西進,其志恐不在小,貴國和女真毗鄰,也該多多防備才是。須知今非昔比,正是猶如此證。」

    「高相公好意,外臣記下了!」王繼畢恭畢敬地一彎腰,然後便琢磨開了其中地道理。能夠屢次出使外國,不單單是因為他的身份貴重,也因為他的口才眼光。

    此番見遼使在宋帝面前似乎不能揚眉,再結合種種跡象,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一直維持不變的中原格局似乎會有變化。

    而如何抓住這個契機才能為高麗帶來最大地利益,那就得看自己的眼光是否獨到了。

    等到蔡京上了宣德樓,王繼告辭離去,趙佶看看身邊都是自己人,不由笑道:「想當初遼使每每來朝時,總會在各方面挑剔萬分,此番冷落了高端禮這麼久,他卻還得違心和此次的賀使來賀天寧節,足可見此消彼長,朕很是快意!」

    天子得意,蔡京自然不會不在這個時候湊趣:「如今各國皆亂,唯我大宋安若泰山,確實值得聖上高興。只需再等等,聖上便可順遂心願了。」

    「希望如此。」趙佶頷首點頭,抬眼見遠處燈火通明,更是露出了欣慰的笑意。二十五歲,他的日子還長得很,不愁看不見北定燕雲西出沙州!

    高俅見一個小黃門躡手躡腳地想要上前為趙佶繫上披風,連忙朝他擺了擺手。

    此時宣德樓下仍然聚集了眾多百姓在觀賞節戲,更有無數人在看著城樓上的官家,這一襲披風無論如何都不能在這個時候披上,須知眾口鑠金,誰知明日會傳成什麼?正胡思亂想的時候,突然聽到有內侍高聲報說:「啟奏聖上,皇后駕到!」

    天寧節原本就是萬民同慶的節日,但由於王皇后身子一直不好,因此屢次天寧節都未曾怎麼露面,反倒是鄭貴妃王淑妃頻頻在人前出現,佔據了大多數目光。

    此時聞聽皇后駕到,不單單是站在不遠處地鄭王二妃露出了驚愕的神情,就連趙佶也頗感意外。

    大宋雖然有外戚不能掌權的規矩,但是皇后向來最尊,見王皇后緩緩行來,宣德樓上諸臣慌忙下拜不迭,口稱皇后千歲,而王皇后一一含笑應對,到了趙佶跟前方才盈盈下拜。

    「你的身體不好,這夜晚風大,若是不能支撐便不該出來!」趙佶親自扶起了王皇后,見她臉色看上去還好,心中不由一鬆,連忙朝旁邊的內侍喝道,「快去取一件披風來!」

    剛才那個捧著披風的小黃門慌忙上前,吶吶言道:「聖上……這是您的披風……」

    趙佶卻不管這麼多,拿過披風就為王皇后繫在了身上。月光之下,這一襲龍紋披風自然是格外耀眼,底下的百姓早已聽說是皇后親自蒞臨,又是好一陣喧嘩。

    儘管這兩年已經領受過了趙佶地頗多溫情,但在人前這還是第一次,王皇后地臉上不由露出了幾許紅暈,原本尚有些蒼白的臉色頓時顯得嬌艷幾分。

    「臣妾一直都沒有機會親自為聖上地天寧節添彩,此次身子稍好一些,怎能再缺席?」

    「好,好!」趙佶連連點頭,下意識地抓住了王皇后的手,帝后兩人便站在了宣德樓的最高處。此時此刻,底下山呼萬歲聲不絕於耳,竟是震耳欲聾。

    見帝后兩人看上去琴瑟和諧,高俅心中卻有些黯然。翰林醫官院院使羅蒙是他舉薦的,因此,即便他不去刻意打探消息,對於宮中眾人的身體狀況卻依舊是廖若指掌。

    據羅蒙說,王皇后的身體已經日漸孱弱,怕是熬不過明年。如今看來,這位皇后怕也是在把握最後一點時間了。

    「元長,伯章!」

    聽到這聲呼喚,蔡京和高俅連忙上前,卻只見趙佶轉過頭來,神采飛揚地道:「將來若有天下大定的那一日,朕便要在這宣德樓大閱諸軍,一觀獻俘闕下的盛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