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高太尉新傳

第四卷 第三百零七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 文 / 府天

    第三百零七章憂婚事百味雜陳

    「清照……」

    趙明誠怔怔地看著牆上那一幅畫像,心中竟是百味雜陳。

    從仰慕李清照的詩詞,到將自己作的詞送到李府請求指教,再到央求父親上門求親,他自忖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個女子花過這樣的心力,也從來沒有想到,這樁婚事還會有什麼變數。

    但是,偏偏就是自己的一步走錯,而使得如今佳人避而不見,此時此刻,他的心底又哪裡是一個愁字了得?

    他很清楚,如今事情既然已經傳到了李清照耳中,那麼,父親想當然的那種處置根本不妥當。

    雖說依照大宋律例,妾婢之流和正妻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倘若自己棄小宛於不顧,那麼哪怕別人不說,李清照也會看不起自己。

    書房的地上已經扔了不少紙團,這幾日裡,他冥思苦想著要作詞表述心意,但是,平時的文思泉湧都不知到哪裡去了,無論怎麼苦苦思索,他都只能寫出一些尋常應景的詩句,別說打動李清照,恐怕就連自己也打動不了!

    正心煩意亂的時候,他突然聽到門外傳來了一陣輕輕的叩門聲,心中頓時極其不耐煩,隨口喝了一句:「什麼事?」

    大門應聲而開,一個衣著樸素的女子端著一個木盤走了進來。只見她身量不高,人也頗給人嬌弱之感,但眸子中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剛毅。

    若是論姿色,她也不過是和趙府的幾個使女相當,但是,那種讀過詩書的氣韻,卻在一言一行中不經意地流露出來。她,便是趙氏父子口中的小宛了。

    「公子,他們說你沒有用早點,我親自下廚做了幾個卷子。你多少吃一點。」

    「你放在那裡吧。」趙明誠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見小宛放下木盤略一行禮轉身便要離去,他不覺開口叫了一聲:「小宛!」

    小宛應聲回頭,見趙明誠臉上滿是躊躇,她哪裡會不知道對方所思所想。當日相救趙明誠時,她不過是基於一點救人之心,並無任何高攀之意。

    及至後來為族人威逼無處容身之時,趙明誠挺身而出。她這才存下了感激和愛慕。

    再者趙明誠出自官宦大家,卻並非不學無術的紈褲子弟,因此在成都府的那段日子,她常常聽趙明誠吟詩賦詞,兩人之間已經是結下了不淺的感情。

    她自知孤苦伶仃,不可能為正室,可是,當趙明誠為了未婚妻地避而不見而愁眉苦臉時。她卻不可避免地有些黯然神傷。

    及至在偶然的情況下看到了李清照的幾闕詞,她方才知道,那位令趙明誠時時傾慕的未婚妻竟是如此才女。無奈此時她已經是情根深種無法自拔。

    她正在那邊胡思亂想,耳邊卻突然傳來了一句話。

    「這幾天若是家裡有人在你那裡嚼舌頭,你便立刻報來給我!」鬼使神差的。趙明誠竟迸出了這麼一句話,「你什麼都不要想,哪怕是天塌下來,也自有我頂著!」

    小宛心中一震。臉上頓時流露出了一絲深深的感激,隨後盈盈下拜道:「多謝公子!」

    等到小宛離去,趙明誠方才長歎一聲坐了下來。怔怔呆坐許久,他方才瞟了旁邊的木盤,隨手拿起一個卷子,掰了一小塊丟在嘴裡,臉上卻帶著味同嚼蠟的木然。

    父親特意告假了半日去了李府拜會,若是按照常理。自然是不會有什麼問題,可是,為何他偏偏仍然難以心安?

    「公子,公子!」

    乍聽得門外一陣大呼小叫,他不覺手中一顫,竟是幾乎把那個卷子落在地上。來不及多想,他隨手將卷子往木盤中一擱,三兩步奔上前去打開了門。

    見是自己地心腹書僮吉嚴。立刻心中大跳。

    「公子。」吉嚴好不容易喘過了氣,不待趙挺之開口發問便急急忙忙地報道。

    「相爺剛剛回府了,小人在那裡偷偷覷了一眼,相爺的神情很古怪,竟看不出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話音剛落,他便感到旁邊掠過一陣風聲,卻是趙明誠風風火火地奔了出去。

    見到這番情景,他不由悄悄吐了吐舌頭,小聲嘀咕道:「看來,公子對李小姐惦記得深了……要是那樣,還招惹別的女人幹嗎?」

    出了自己的小院,趙明誠立刻放慢了步子,還稍稍整了整衣衫。他深知父親趙挺之為官這麼多年,最是講究城府氣度,因此儘管心裡著急,也不敢全部放在臉上。

    從僕人那裡得知父親正在小花廳歇息,他便連忙往那裡走去。

    遠遠的,他就聽到了父親和母親的交談,從聲音中,他沒聽出幾分焦躁,心中登時篤定了不少。

    待得旁邊的家人先通報了一聲,他方才跨進門檻,躬身行禮道:「父親,母親!」

    「正說你呢,你的腳倒是快!」趙挺之地夫人郭氏一向深居內府持家,對於幼子和未婚妻的小矛盾向來不以為然,此時見趙明誠臉色惴惴,她不由笑道,「看你這副樣子,難道你爹堂堂宰相親自上門提婚事,李家還會拒絕麼?清照不過是耍一點小性子罷了,哪裡會真的置婚約於不顧?」

    聽到母親這樣說,趙明誠卻仍有些不安,偷眼瞟了一下父親的臉色,見看不出什麼端倪,他便只得陪笑道:「照娘這麼說,李家已經定下了婚期?」

    「哪有這麼快,婚姻大事,總得等李文叔回來做主!」趙挺之早就看出了兒子神情中的焦慮,不覺暗自搖了搖頭,隨口岔開話題道,「今天我去李府,正好遇上了高伯章及其夫人。

    我倒是沒想到,清照倒是和高府女眷關係親密,看他們地架勢,似乎有意讓長女拜在清照門下。」

    「拜師?」趙明誠聞言立刻愣了,呆了片刻方才皺起了眉頭,「爹,這似乎不太好吧?」

    「你年紀輕輕,怎麼如此迂腐?」趙挺之向妻子點了點頭,見郭氏避往內室,他這才盯著兒子,一字一句地教導道,「我已經說過,如今朝堂格局看似已定,其實卻變數多多。

    你別看高伯章即將下江南,但是,他如果要回來也就是聖上一句話。再說了,他這一次離京,又怎麼可能不帶上女兒,就是將來也不會花了清照多少功夫。

    倒是你,這一次的事情就算收拾了,難免在清照心中留下一個疙瘩,你即便見不到清照,去見見將來的岳母大人,請她出面豈不是更好?」

    趙明誠聞言立即恍然大悟,雖說對於父親的那種功利心很是不以為然,但無論如何,若是能夠讓他和李清照重歸於好,他自然不會計較別地。

    他才想找個借口離開,卻聽得上頭又傳來了父親的教訓。

    「你在太學中頗有聲名,不過,在實務上終究還是欠缺。我本意是想讓你從科舉出仕,不過現在看你的年紀,若是一心想要進士及第恐怕也不容易。

    前時聖上曾經問過我家中狀況,你大哥二哥都已經蔭補入仕,雖然還沒有授實缺,但是,至少也有了一條路子。

    如今就只剩下了你,按照我的打算,在你婚前先給你蔭補一官,也好讓婚事更體面一些。」

    除了詩詞之外,趙明誠酷愛金石收藏,雖說時不時會出自太學生的習慣對於朝廷政令大發評論,對於政治也有相當的熱情,但是,要讓他從小官那樣一步步往上爬,他卻覺得意興闌珊。

    縱使是宰相子弟,蔭補的起步也只是正八品的承事郎,實在是不值得有多少期許。

    因此,他幾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任憑爹爹安排就是。」

    「那好。」趙挺之微微點頭,「我明日便和聖上提一提,唔,若是能讓聖上見你一面,說不定還能夠有別樣地恩遇。

    你已經二十五歲了,論理可以授予實職,沒錯,就這麼辦!」

    見父親一時無話,趙明誠連忙告退,出了廳堂便長長噓了一口氣,似乎要把這些天的鬱悶全都排遣出來。

    不過,才走了幾步,他便突然想起,適才他根本沒有詢問父親在李府中商談婚事的具體經過!想到這一點,剛才煙消雲散的煩悶突然又重新浮上了心頭。

    「爹爹不會以宰相之尊說了什麼過頭的話吧?」

    趙明誠越想越覺得後怕,連忙匆匆趕回了自己的書房,匆匆提筆寫就了一封書信。既然不是吟詩賦詞,以他的文采自然是一揮而就,言辭極其懇切。

    拿過封套時,他卻在上頭工工整整地寫道——李伯母親啟,然後便叫來了書僮吉嚴。

    「記住,務必把書信親自送到李夫人的手裡,另外,你再問問李夫人,我何時能夠上門拜會她。

    倘若遇著了清照,她問你什麼你就答什麼,若是說錯了一句,你也就別回來了!」

    吉嚴從來沒聽到過趙明誠如此嚴厲地口氣,此時不由縮了縮腦袋。「公子放心,小人記住了,不過,若是還像前幾回那樣,李府不讓進……」

    「蠢才,你去見李夫人,誰敢不給你通報?快去快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