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高太尉新傳

第四卷 第五十八章 巨商雲集 文 / 府天

    第五十八章巨商雲集

    第十八章巨商雲集

    市舶令一開,等閒小民雖然對此議論紛紛,但是,他們平時維持一個溫飽也就不錯了,哪裡拿得出錢去經營海上的營生?因此,饒是街頭巷尾時常有人傳說哪個富商準備招僱人手出海,哪個富商準備置辦貨物,又有哪家朝臣準備私底下摻合一腳,但說歸說,他們便只有看的份。

    然而,在天下的那些富商眼中,事情就沒有那般輕易了。

    誰都知道,中原的東西一旦賣到別的地方,價值轉眼便能夠翻幾倍,而儘管運回來的貨物中有不少要直接讓市舶司收購,但一趟出海下來能夠獲利數倍是肯定的。

    換作往常,他們也許還要顧慮五路市舶司的遠近,現如今沿海一帶又增設了三處市舶司,對於他們來說自然是最大的好事。

    眾多的商人中,最最興奮的便要數接到兒子急信的連建平了。在泰州自家宅邸之中翻來覆去研究了那封信十幾遍,他才確認自己沒有老眼昏花。

    誰會想到,只是想讓兒子歷練一下。

    結果竟會成就了這樣一個結局!由於時間緊促,他在第一時間把所有事務交給了一應管事,自己則星夜兼程地趕往了汴京,正好聽到了在溫州、華亭和楚州設立市舶司地消息。

    汴京城中最大的五福客棧中,連烽早已用重金包下了一座獨立的小跨院。此時,他在自己的房間中來來回回走動著,焦急不安地等待著父親的到來。

    終於,一個僕役跌跌撞撞地衝了進來。上氣不接下氣地道:「少……少東家,東家已經到客棧門口了!」

    連烽聞言大喜,立刻三步並兩步地迎了出去,才出了院門,他便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連忙出口喚道:「爹!」

    一連趕路十幾天,就算鐵打的漢子也吃不消,更何況連建平早已人到中年。他疲憊地和兒子打了個招呼。

    強打著精神往裡邊走去,卻還不忘問道:「朝廷已經下旨增設三處市舶司,此事聽說是高學士的主意,你這兩天過府拜訪過了麼?」

    「父親,高府這幾天始終是門庭若市。聽說上門探聽虛實地官員和商賈不計其數,我前天晚上才去過,已經知會了您要來的消息。」連烽幫著父親脫下沾滿了塵土的外套,又打發走了一應隨從。這才詳詳細細地把當日見到趙佶的情形稟報了一遍。

    「說起來,我到如今都不敢相信,竟然會如此輕易地見到當今天子。」

    「這就是你的運數了。」連建平聽完所有的經過,眉頭漸漸舒展了開來。

    「看來往日是我小看了你,你從小就喜歡舞文弄墨,對生意上的事情卻不過淺嘗輒止,如今看來,若不是你這番應對。也不會帶來這樣的好事。」

    聽到乃父誇獎,連烽自然高興,但卻沒有一絲一毫自矜,反倒開口問道:「父親,看如今地情形,聖上似乎並不想大肆宣揚此事,而高學士似乎也有低調之意。

    可是,他們兩人加起來足有四十萬貫的資本。若是再加上我們連家的投入。那船隊的規模著實不小,要想靜悄悄地進行著實困難。這又該如何是好?」

    「烽兒,此事上頭你還欠了火候。」連建平畢竟老謀深算洞悉世情,他隨手用桌上的幾個杯子擺成了沿海地地形,一一指點道,「杭州和明州市舶司是很早就存在的,只不過時廢時立而已,泉州廣州聚集的多是福建和廣南海商,至於密州的膠西縣則對我們更加不便。

    所以這就暗示說,我們今後要做地是這三個新近開設的市舶司中選擇一個,然後趁著旁人目光還沒放到這裡前,先從其它地方出海一次探探路。」

    「那父親的意思是……」

    「就是華亭!」連建平重重地一拍桌子,擲地有聲地道,「我此次行前去問過你陸叔叔,他是出海的老手,北至高麗日本,南至交趾等國,他全都去過。

    我路上問過他,他說溫州和楚州都是大州,此令一下,定有商賈準備出海。

    而華亭離明州杭州都不遠,尋常商人不一定會注意,但是論地理水文,華亭都很有優勢,兼且之前又是鹽場,若是能夠善加把握,說不定能夠將鹽引的勾當一起攬下。

    再者,沒有地頭蛇的情況下,自然是捷足先登者最有優勢。」

    「父親說的是。」連烽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這才低聲道,「您準備什麼時候去見高學士?」

    「還是盡快吧,夜長夢多,我也想知道他是怎麼想的。」連建平暗歎一聲,甚至有一種如在夢中地感覺。

    他當年初見高俅的時候,對方不過是和自己一樣的區區一介商賈,誰知一夕從龍便飛黃騰達,如今已經貴為紫袍大員,人生境遇實在是難以解讀。

    突然,他又想起先前陪同高俅去見神翁徐守真的情景,再聯想到之後冊立新君時的種種傳聞,繼而左手輕輕一抖,竟打了個寒戰。

    「那我立刻去高府投帖,也好讓他們有個安排。」連烽卻沒有看見父親這個細微的小動作,立刻快步往門外走去。

    此刻,高府中也同樣在接待客人,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大名巨商沈流芳。

    自從當年的事情過後,沈流芳便乾脆認準了高俅這棵大樹,不僅在生意來往時給與對方優惠,而且還不時地送上各種饋贈。

    結果,在哲宗趙煦一夕駕崩之後,原本並不算太顯眼的端王趙佶竟一舉登基,這便意味著,他先前地投資轉眼便能收到回報。他用極低地價格拿到了入雲閣便是其中一例。

    當然,他不會知道,自己地入雲閣曾經一度差點被盛怒地趙佶查抄。

    「高學士,此次你上奏聖上增設市舶司,我等商賈無不為之歡欣鼓舞。」彼此身份互變,沈流芳再也不敢托大稱呼什麼高老弟,語氣中反倒帶了一絲諂媚的意味。

    高俅不由啞然失笑,說實話。對於沈流芳的到來他確實有些意外。

    「沈兄,你這話說得太過了,須知京東西路的密州膠西縣早就有市舶司,你是大名府富商,從大名府過去不過數百里的距離。這增設市舶司似乎和你沒有多大關係吧?」

    沈流芳被那一句「沈兄」叫得骨頭都酥了,但聽到最後不由有些尷尬。沉吟片刻,他方才說道:「不瞞高學士你說,由於登州萊州與遼國隔海相望。

    最後朝廷不得不封了這兩處港口的互市,密州膠西縣便成了北方唯一的港口。不過,這些年女直人漸漸強勢,海上掠奪地情形時有發生,所以和高麗的貿易也屢屢遭盜破壞,唉!」

    不久之前,高俅就曾經聽連烽談起過女直海盜,此時聽沈流芳再次提起。他不由更加警惕。

    山東半島的戰略地位有多麼重要,後世的他自然清楚,因為對於整個中原來說,山東半島無疑是一個最好的跳板。

    而女真的不斷崛起,最後吞遼之後又行攻宋之舉,山東轉眼便落入了女真人手中,大宋也不得不在原本屬於自己的土地上和外人互市。想到這裡,他的臉色不由有些凝重。

    沈流芳見高俅面色不豫。口氣愈發小心翼翼了起來。「膠西市舶司是在元祐三年方才設立地。主要針對的是高麗和日本。先前高麗入貢,往往都是經由明州入宋。

    如今有了密州這一處港口,兩邊的來往就容易了。

    我前時聽說,朝廷有心從高麗買馬,既然如此,為了保障安全,朝廷是不是應該開放一下兵器的禁令,若是不能,我們商賈甚至可以雇兵士護送……」

    沈流芳的話還沒說完,高俅便霍地站了起來,一言不發地在室內踱了幾步。沈流芳地話固然有片面的地方,但無疑提供了一個契機。

    這個時候,宋朝海軍無疑是極為薄弱的,而且,民間又不許持有殺傷力稍強的武器,對於在海上冒風險地商賈來說,確實極為不利。

    自己先前也曾經有派兵護送連烽一行出海的打算,既然如此,惠及廣大商賈也不是不可能。

    而禁止民間持有兵器這一條則更是荒唐,若是一旦起了戰事,民間連用來反抗的兵器都沒有,還說什麼抵禦大敵?

    心念數轉之後,他不由長長歎了一口氣,反反覆覆警告了自己幾遍,凡事需戒急用忍。

    先前幾個條陳一上,民間固然是毀譽參半,朝中反對的聲音卻是大多數,其中猶以韓忠彥李清臣為最,倒是曾布的一群黨羽不遺餘力地從旁支持。

    但是,他不可能利用趙佶對自己的信任去幹所有的事情,這樣好評固然是自己一個人擔著,卻有功高震主之嫌;惡評卻也只有自己一個人擔著,動輒便有成為替罪羊之禍。

    「這些事須得一步步來,總而言之,我會徐徐設法的。」說出這句話,高俅便知道自己算是至少應了沈流芳一半,因此語氣分外沉重。

    突然,他又露出了一絲意味深長地微笑,「雖然我大宋只是在邊境設立榷場和遼國互市,但是,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沈兄你們這些大名府富商似乎在遼國也有些商號,若是我有借重的地方,不知沈兄是否能夠行一個方便?」

    沈流芳聞言心中一突,這種事雖然有不少人心知肚明,但拿到檯面上來說事的,高俅還是第一個。他瞥了一眼對方那隱現精光的眸子,終於咬牙點了點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