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清山變

小說博覽 第134節 西苑親鞫(5) 文 / 嵩山坳

    第134節西苑親鞫

    四月三十日,皇帝從慎德堂起駕,到前湖乘御舟,越後湖,釣魚磯起棄舟登岸,換乘輕步輦,到了濯鱗沼——這裡是水木明瑟中央景物,也就是以水力推動風扇,為皇帝消暑納涼,俗稱『風扇房』的所。

    早有軍機處、內閣、刑部、御前大臣、內務府等部院大臣等廊下,三五成群的聚一起,或者閒談,或者取笑,遠遠的看見御駕近了,各自按品秩排好,輕打馬蹄袖,跪了下去,「參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點點頭,到了濯鱗沼殿前方始落足,進到殿中,命一聲『傳』,眾人魚貫入殿。等到列班完畢,皇帝的眸子下面群臣的身上掃過,開口說道,「今兒個水木明瑟叫起,本來是要這裡,親鞫桂良,不過這之前,朕有幾句話要告訴你們。」

    眾人齊刷刷的跪倒下去,口中呼喝有聲,「臣弟恭領聖訓。」

    「這幾天來,朕收到了三百一十五分奏折,其中除卻二十二份奏折,是要朕以國事為重,重懲桂良的之外,其餘之數,都是要保桂良的。文中說,桂良縱然有貪墨,卻也是於朝廷有大功之人,咸豐四年起,該員兩江任上,勵精圖治,遍喻百姓,且為國奔勞,特別是鐵路大工一事,也是經由其人之手,方始功成的。」

    「至於工程之中,偶有貪墨情事,也只是天下官場上的共通之弊,只要皇上聖心默定,痛加整肅,用不到三年之機,官場風氣,當丕然一變,又何必非要為幾兩銀子,今日勞煩聖躬,臨苑親鞫呢?」皇帝說著話,情不自禁的笑,「說起來,這些人的奏折,種種文字,似乎都是為朕躬著想,認為桂良之過,無非是官場通病,也就不必小題大做了。」

    「看過這些人的奏折之後,朕心中很覺得狐疑,這二百九十三份奏折,分別來自大清十八行省,很多上折子的人,和桂良從無牽扯,朕特意找出其中一些人的履歷折,他們平生從不曾與桂良有晤,可以說,根本不認識他,這一次卻藉著朕親鞫之機,上折子保他,寧不讓人怪哉?」

    「朕這裡替這些人回答了吧!」皇帝的聲調提高了少許,語速飛快的說道,「桂良貪墨之事,為朕、為朝廷輕易放過,則其他各省呢?自然是弛禁如故!以桂良的一條性命,保住天下所有官員繼續貪墨銀兩,需百姓的方便之門,真正是打得好盤算!」

    「朕這裡再一次告訴爾等,特別是告訴那些想通過保桂良,而使自己所任上可以繼續刮民脂民膏的奴才們:想再有當年那般,上下其手,貪墨銀兩的日子,便是做夢!爾等不信,大可以試試,看看是你們的手長,還是朝廷的刀快!」

    說到這裡,皇帝擺擺手,「話嘛,就說到這裡。」他微微偏過頭去,點了點頭,站御前的六福踏上半步,呼喝一聲,「帶桂良!」

    很快的,腳步聲從廊下不遠處傳來,桂良一身青衣小帽,到了殿閣之中,入內幾步,跪倒行了大禮,「罪臣桂良,叩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殿閣深遠,皇帝只能提高一點嗓門和他說話,「桂良,朕今天臨御這水木明瑟,親鞫你往日罪衍,你可有什麼要說的嗎?」

    「回皇上話,奴才兩江任上,奉職唯謹,從不敢有行差踏錯處,故而請恕奴才昏悖,不知所犯何罪。」

    皇帝並不著急,伸手御案上拿起一份折子,「這是閻敬銘從江寧查案所得,內中有沙船幫幫助鄭若增之言,內中說,奉你之命,鐵路大工之期,以每年換民夫之策,使得年度所用的民夫,到了第二年,為虧欠銀兩之事,投告無門,民情洶湧,可是有的?」

    「此事,奴才有過的。」桂良答說,「不過,奴才這樣做,也不過是為使各省百姓,另有向朝廷、向皇上一表孝心之機,再一說,此事奴才事先也曾經上表朝廷,經由皇上欽裁之後,方予以推行的。」

    「哦?這樣說來的話,此事的責任倒是朕身上了?」皇帝辯才無礙,繼續說道,「朕所准的,是准許你省內推行民夫迭之法,卻從來沒有准許你及你下面的那些人,藉著工程中民夫食水全數供養之機,大肆剋扣挪用國庫本來是準備用來發給民夫的工錢銀子,朝廷有制度,民夫每月所得銀錢,當十一兩上下,到了你的手裡,所得未有其半,其餘多以食水用度之名,為各級衙門所剋扣,這一層,你又怎麼說?」

    「回皇上話,兩江自鐵路大工興工以來,市價飛漲……」

    「放屁!」皇帝破口大罵,「你真以為朕不知道嗎?咸豐七年,朕南幸江南,其時城中遍訪,江寧城中一派繁華勝景,百姓知曉朕要到江寧,江浙各省百姓紛至沓來,城中所有客店、旅棧早已經為人擠占一空,朕便服走訪,特意的問過,從咸豐四年至咸豐七年,江南風調雨順,均是五穀大熟之年,糧米市價不升反降,即便是到了咸豐七年,城中外來之人徒增,糧米價格以一石上等白米計,也不過賣到二兩六分銀子,比之往年的二兩三四分銀子,只能說少有增益。」

    他說,「朕還怕客棧店家所言不實,又親自到糧棧打聽,所得之數,與店家所言一般無二。這且不說,若是大批買進,便如同工程中民夫所用的話,價錢仍自可以降落少許——如今你口口聲聲以市價浮揚為借口,砌詞狡辯,視朕為何如主哉?」

    這一段話是桂良沒有想到的,皇帝當年南巡的時候,確實曾經便裝出遊,但怎麼也想不到,他居然親自去做了外調了?難道說從那時候開始,他就已經下決心要懲辦自己了嗎?桂良呆了一下,囁嚅著說道,「這……奴才不知,只是,奴才想,大約是為下面的人蒙蔽,也是有的。」

    「桂良……你糊塗了!」鄭親王端華一邊厲聲怒斥,「食毛踐土之徒,亦知禮儀為先,你就是這樣和皇上說話嗎?」

    桂良呆了一下,這才知道言語之間失卻了規制,趕忙碰頭,「奴才言語無禮,請皇上恕罪。」

    皇帝無心追究他這一層,順著他的話問道,「下面的人蒙蔽你?你推脫得倒是很乾淨。朕問你,朕當年南幸之前,你命人將行宮重修葺一,其中花費超過一百二十萬兩,皆是你數年之間,從工程款項中挪用出來——這難道也是下面的人蒙蔽你的嗎?」

    桂良無言以對。當年修葺行宮,本來是瞞著朝廷,意圖以此番整修行宮為名,賬面上將多年剋扣而下的銀兩逐一落實下去的。今天聽皇帝問及這一層,他自問躲不過去,只好如實說了,「啟奏皇上,那也是奴才和兩江官場上的隨員,意圖為皇上一孝心,博君父一粲之舉。」

    「說得好聽,你怎麼不說是暗中揣摩上意?」

    「奴才所說的,都是真話。」桂良大感委屈,修建行宮之舉,自己的心腸可表天地,故而言語中也有了頂撞的語氣,「皇上就是一頓板子打死奴才,奴才仍舊是這樣說。」

    這下便如同火上加油一般!皇帝早就是強自抑制心中的怒火,這會兒終於忍不住了,「好!你就希冀著朕把你立斃仗下,好給君父安上一個無道昏君的惡名,是不是?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他冷笑著點點頭,「朕若是不順遂了你的心意,倒似乎是怕了你似的,」他看向下面侍立的端華,「朕倒要看看大刑的威力如何!」

    「是。」端華和奕訢一脈不合是舉國皆知的,聞言便向站柱子下面的一個內務府官員,叫保來的吩咐,「傳夾棍。」

    保來一聽就傻了,誰知道皇帝會像縣官坐堂審江洋大盜那樣的傳用夾棍?一時間不知所措,只好跪下了囁嚅著說,「夾棍沒有帶來,得回去拿。」

    端華臉色鐵青,此時此地當然容不得他訓斥保來,只好轉回身去,跪倒奏陳,「皇上請先歇一歇,諒桂良是何等心肝,逃不過皇上明見萬里,回頭再來問吧?」

    殿閣深遠,皇帝聽不清保來的話,聽端華的奏陳,料到其中有一些緣故,便一言不發的起來,到一邊的偏殿中去休息了。

    自然有人又將桂良待下去暫時看押不提,軍機處並內閣的幾個人商議了片刻,都認為御駕前,若是真要動用大刑,屆時鬼哭神嚎,場景殊為不堪,正好趁著這樣一個折衝,藉著內務府和刑部司員回去取刑具的功夫,勸一勸皇帝為好。商議已定,眾人將牌子遞了進去。

    曾國藩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轉頭對翁心存說道,「老師,桂燕山這般言語衝突,益觸君父之怒,總要找個人也告誡他一番,可不要我們使勁為他分謗,等一會兒到了御前,他幾句話的功夫,又把我等的努力付諸東流啊。」

    這句話一出口,眾人連連點頭,別人說什麼都沒有用,總還是要桂良自己宛首低頭,認罪伏法,才好免去皮肉之苦。於是讓曾國藩暫時不必到御前奏答,轉而到後面去,面見桂良,認真勸慰他幾句。至於皇帝那邊,由眾人為他解釋幾句,也就是了。

    於是各自分開,曾國藩到了知耕織殿中——桂良暫時就被看押這裡,身邊有幾個刑部的司員料理差事,曾國藩由趙光陪著進來,揮退了幾個人,只留下三個人場,桂良的神色倒還如常,並無戚容,給曾國藩和趙光行了禮,各自歸坐。

    「燕公,您這是何必呢?難道一定要激怒皇上,以刑具加身,您才稱得上滿足嗎?」趙光來得路上,經由曾國藩提點,知道他是要從旁保全一二,而有些話他也不好出口,只好由自己代勞了。

    桂良未語淚先流,「自從為閻敬銘提解進京,我就知道,我這條命,怕是保不得了。以往種種,都是略人事而已。」他說,「剛才殿閣之中時,我心裡想,朝中、京外那麼多人貪墨,怎麼都不聞不問,非要拿我桂燕山開刀?不過是身居兩江,位高權重而已!」

    這番話中有濃烈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味道,竟是怪罪朝廷羅織他的罪名似的。這兩個人一個是專管刑部的大臣,一個是刑部尚書,心中自然不滿,但此刻不宜和他爭辯,只好相視苦笑,「燕公,您這般心腸,等一會兒到了御前,我真怕你言語失當,激怒了皇上啊。屆時三木之下……又如何忍得?」

    「我有一家妻兒老小,不得不忍。」

    曾國藩有些聽不懂,趙光卻是懂得的。像桂良這般擠占挪用國家正用款項,用以填補自己的一己宦囊的,一經查實,必要依例籍沒家產以為賠補,不足之數尚須追比家族,瓜蔓連枝,後患無窮。

    而桂良所打的算盤就是不惜茹刑不招,也斷然不肯承認皇上所責難的罪責,以一身保全闔府上下——起碼,也不能連累到女兒、女婿一家為自己所行之事承受罪責。

    *********************************

    濯鱗沼的偏殿之中,皇帝正和軍機、內閣並御前大臣說話,「……兩江之地,蒙皇上撿拔,已定為讓曾國藩去,江寧臬司楊春珵上任不足一年,於桂良等所行之事所知不多,故而暫時留任,藩司以天津知府胡林翼去;江蘇那邊,以何桂清接任江蘇巡撫,其他各員,也各有人料理。」

    皇帝點了點頭,「不論是員抑或是留任,總之再不能出現桂良這般刁奴所行。……朕奉勸你們一句,心中多想想朝廷社稷,少要打一些一己的小算盤,朕不知道京內京外有多少像桂良一樣的貪墨官員,但不管怎麼說,只要發現一個,朕就要處理一個,不管是外省督撫,還是京中大員,都是一樣的!」

    「是,臣等自當謹記皇上教誨,行事之間,多以社稷百姓為攸歸。」

    「旁的也不必多提,今兒個正好人來得齊,你們議一議,山東巡撫椿壽之事,當如何料理?」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