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清山變

小說博覽 第108節 中山貓兒 文 / 嵩山坳

    第108節中山貓兒

    曾國藩進到軒中,跪倒行禮,「皇上,臣昨日睡得晚了,以致今日奉職遲誤,請皇上恕罪。哈18&」

    「起得晚了怕什麼?」皇帝微笑著一擺手,示意他也站起來,隨口問了一句,「可是為什麼睡晚了?」

    「是,臣昨日得幸與皇上同赴楊村,眼見綠營兵士才大志疏,難任倚畀重擔,回津之後,皇上為此事憂勞聖懷,臣不揣冒昧,以數年來所聞所見,痛陳其非,恭請皇上龍目御覽。」

    六福接過他從懷中取出來的奏折,上呈給皇帝,皇帝接手中,卻沒有就看,而是繼續說著剛才沒有說完的話題,「英、法、美三國中,以英人實力為強大,法國次之,美國又次之。其實啊,不但我天朝有所謂『華夷之辨』,就是夷人之間,難道就沒有『夷夷之辨』了嗎?就以美國來說吧,朕看過徐繼畬所著的《瀛環志略》一書。內中提到,美國本是為英人所統治,後來有華盛頓領袖群倫,浴血奮戰八年之久,終於能夠取得**地位。其時大約是高宗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之間。其間堅苦卓絕之處,徐繼畬的書中語焉不詳,可見其人考據之功,下得不深啊」

    皇帝輕笑幾聲,又說,「英人如驕若狂,不但於我天朝從無禮法,於美夷也極欺凌之能事。當年皇考天恩如沐,施恩於各國夷人,允准其上海居住停留,又徐家匯開闢領事館,其間熙熙攘攘,一派興隆景象,全非言語所能形容。不過,英國人一貫驕橫,又仗著兵力富足,國勢強盛,全然不把同城的法、美兩國人防眼裡。」

    「……法人眼大於腹,只能依靠天主教會和徐家匯本有的傳教士充點門面;美國加不用提,甚至連地面都沒有,只好『依親為生』,寄居英國領事館內,受英人的醃?氣--美國第一次成立自己的領事館時,英國人竟然不允許他『升旗』可見英人與美人交惡於一斑」

    奕以親王之尊領總署衙門,多年來一邊辦差,一邊學習。這等國際交往之事也已經逐漸通曉。雖然京中設立領事館很為清流所擾,這等國中之國的所終於也成立起來,而且,總署衙門方面非常尊重國際準則,允許其保持高度的自主權。皇帝所說英人竟然不允許美國領事館『升旗』,這是對美國極大的羞辱--這件事他也是知道的,只不過,皇上難道有意挑起夷人之間的紛爭,從中漁利嗎?

    曾國藩初初來到御前,前情不明,不好插言,從聽到的這片言隻語中,他知道,皇上正就與夷人商約之事,有教於奕等人,跪那裡聽著,見眾人一時無言以對,突然奏陳道:「臣以為,皇上所言句句珠璣,實乃芝草、醴泉之論。我天朝素稱典章華美,雖現今所臨,實為古來為有之大變局,然前人聖賢,倒也早有料知。便如《郁離子枸櫞篇》所載之《中山貓》,臣看,於今時今日,便大有可供借鑒之意。」

    場的眾人除卻賽尚阿,都是讀老了書的,聽他筋一轉便通曉其故--。

    《中山貓》的故事是說有個趙國人,家中老鼠成災為患,就到中山國去討來一隻能夠抓鼠的貓兒。要來之後,果然很有效果,貓兒很會捉鼠,但是同時也很喜歡偷雞吃。等到鼠患為之平,這家人養的雞也給貓兒偷吃乾淨了。

    這家的兒子很生氣,便準備把貓兒趕走。他父親說:「家中所患不為無雞,而於老鼠。有了老鼠,偷吃糧食,咬壞衣服,洞穿牆壁,啃食傢俱,使我等飽受饑寒之苦--和這比較起來,沒有雞了不起就不吃,距離挨餓受凍還差得遠,為什麼要趕走那隻貓呢?」

    用這番話對今日皇上所言的,以夷制夷的方針做一番呼應的話,倒也不為一時遷就,皇帝點點頭,「曾國藩的話,雖不中而不遠矣。不過行事之間,還要多方謀劃,既不能使英人以為我有捨此求彼之望,加不能讓法美兩國以為我有蛇鼠兩端之心。總之,誰能夠和我天朝有深入的交往,誰願意和我天朝加平等的基礎上展開對話的話,我們就多的和誰交往,其他的,便是引起某些人的不滿,朕也毫不乎。」

    奕立刻跪倒,碰頭答說,「皇上聖言耳,臣等欽服之至,日後定以聖言為定,與各國交好,並未我天朝利益做大謀劃。」

    「外交關乎到兩國交往,朕也是夜讀青史,略有所得,偶爾為之尚可,若說長此以往嘛……」皇帝笑著說道,「旁的事也就罷了,這等兩國邦交之事,是萬萬不能以外行領導內行的,所以啊,老六,同文館第一批入館學習的八旗子弟,想來都已經學業有成了吧?」

    「是。回皇上話,榮祿等十餘人皆以學業有成,於上年九月二十三同文館中畢業,臣弟已經安排他們到總署衙門任職,就近學習與各國夷人相交之務了。」

    「這些人都是我天朝第一批於洋務之上的通人,要好生使用,特別是借這一次與英人會商之機,讓他們多多參與其中眼界,為日後有大用之處鋪路。」

    「是,臣弟明白了。」

    「想來英使文翰京中也等得急了。朕看,大沽炮台巡視之事,你就不必去了。今天下午就回京去吧,和寶?、李鴻章、文祥幾個把朕的這番意思曉諭明白,總署這裡先做好萬全準備,只等英國修約專使一到,立刻展開商討--有任何事情,及時遞牌子進來,朕要每天知曉談判進程。」

    「是。臣弟都記下了。」

    「還有,江寧到上海的鐵路,也不能停。你回去之後分派一番誰是可以大用的,著他去一次江寧進展如何,也好把季芝昌和何汝霖換回來。」

    他說一句,奕應一聲,待到皇帝都說完了,奕又碰了個頭:「臣弟領旨。今日下午即行返回京中,不知皇上還有什麼要囑托臣弟的嗎?」

    皇帝想了想,擺擺手,「你們先到外面去,朕和老六還有幾句話說。」

    於是,賽尚阿等人知道,君臣二人要造膝密談了,跪安出了罨畫軒,只留下兄弟兩個,「老六,你剛才聽見賽尚阿的話了嗎?」

    賽尚阿說得很多,奕不知道皇帝指哪一句,懵懂的搖搖頭,「臣弟請皇上示下。」

    「就是於香港之事。這些奴才啊,不但不通外務,而且亂放厥詞,居然要從英人手中拿回香港?嘿」他換上一副笑容,對奕說,「香港或者可以拿回來,卻絕對不是只憑英人與我往來文字中的一番漏洞就可以做到的……,這一節先不要談。朕過幾天就回京了,到時候再與你詳解。這一次你回去,只是和文翰接洽,其餘一切,都不必提起。一切等到英國外相的專使到達了之後再說。這其中,不論文翰說什麼,都先拖下來,隨時飛報朕前,朕會給你臨機處斷之法。」

    「是,臣弟明白了。」奕猶豫了一下,決定還是把話說清楚,也免得日後公文往來,遷延時日,所以他說,「臣弟斗膽問一句,於英夷的接洽處置,是不是以剛柔相濟為上?」

    「此事暫時還不必提到,文翰之流中國有年,還是按照平日裡的邦交接洽行儀進行,那個什麼特使嘛,等人到了京中再說。」

    「喳。」奕看看話都說得差不多了,這才碰頭出軒,向賽尚阿幾個拱拱手,彼此自去了。

    一早上的時間,皇帝說得口乾舌敝,一邊的六福察言觀色,不等萬歲爺說話,倒了一杯濃、熱、滿的武夷茶,奉到近前片茶煙飄漾中,皇帝拿起曾國藩剛剛呈上來的《諫陳兵事弊端折》看了起來。

    和文章中於綠林兵士從制度到行軍征戰之間弊端重重,寫了奏本中的十之**的內容。不同的是,於兵制改良一項,卻只有寥寥數筆:「……臣之愚見,以為今日將欲一現綠林兵士勇武之氣,必先諸將一心,萬眾一氣,而後方可以言戰。而以今日營伍之習氣,與今日調遣之成法,雖聖者不能使之一心一氣,自非別樹一幟,改弦張,斷不能至此也。」

    皇帝好奇的向後翻了幾張,全是白頁這份折子後只是無比籠統的提出一份主張,卻並無半點可供措手之處,以皇帝知道的曾國藩的性子,這樣含糊不清自然不是胸中無物,而是其中有不可言的大忌諱

    這要從兩方面來說,首先,曾氏並非統兵之人,諫言過深,容易予人仰仗帝眷插手過多之感,於他朝中立足不利;另外一方面,漢人領兵從來是清廷大忌不要說將來失去控制會危及帝統;就是身為皇帝,貿然行之,也會遭致滿洲各部的不滿,加不可輕易行事。

    真實的歷史中,就是洪樣軍興,賽尚阿領國帑出兵,敗得一塌糊塗之後,咸豐這才深知旗人僨事,命曾國藩等以書生領兵,而且諭旨中有『朝廷不為遙制』這樣無可奈何之下的官面文章。而且,就是這樣的環境下,仍然有顢頇如祈雋藻之奏答:『曾國藩以侍郎籍,猶匹夫而,匹夫居閭裡,一呼厥起,從之者數萬人,恐非國家福也』的話嗎?

    而現,國家承平,即使自己再想讓曾國藩對早已落伍無用的兵制大動手腳,也要考慮各方面的意見哩

    胡亂的想著,皇帝把手中的奏折放一邊,安坐椅上沉吟不語,六福一邊彎腰伺候著,問了一聲:「萬歲爺?外面幾位大人?」

    「朕今天有點累了,你出去,讓他們都跪安吧,還有,讓肅順進來。」

    聽六福宣口諭說:「皇上今兒累了,不再見眾位大臣。」之後,曾國藩心中失望,他以為這一次就兵制改革一事,皇帝一定會把自己招至御前,君臣兩個做一番長談的,誰想到就這樣讓跪安出去了?

    轉念一想,心中有了一絲明悟:當年自己那份撰擬成文,卻因為心中顧慮重重,而沒有上呈的《奏為嚴查戶部弊端,以靖部堂,仰祈聖鑒事》的折子,皇帝看到之後不也是沒有做任何處置,等到數月之後,開始雷厲風行的動戶部一群胥吏的手腳了嗎?這一次一定也是這樣。

    當下懷著一顆火熱的心思跪下去請了個安,這才和著賽尚阿幾個人魚貫而出。

    這邊,肅順進到軒中,碰頭行禮:「奴才叩見皇上。」

    「肅順,天津城,你來過沒有啊?」

    只是聽皇帝那拖長的,聲調上揚的尾音,肅順就知道皇上想什麼了,老老實實的碰了個頭:「回主子爺話,奴才之前沒有來過。這一次到天津,還是第一次來。」

    「朕來過。」皇帝嘿聲一笑,「那還是當年做皇子的時候,有一次聽杜師傅說,天津有一種叫十八街麻花的小吃,又酥又脆,吃起來齒頰留香,嘗過一次,覺得沒有什麼味道,後來問過內務府的奴才,他們說,這種東西要吃剛才出鍋的,才是美。於是,朕就偷偷溜出府去,帶著幾個下人一路趕至天津,也終於嘗到了這難得的美味。」他說著,自己也覺得好笑,嘴角向上勾起,「不過回來之後,可給我府裡的那些侍衛惹了**煩現想來,怪對不住他們的。」

    肅順大約的知道這件事,這是道光二十七年的秋天,還是四皇子的奕?與薩克達氏成親之後不久,有一次聽說天津十八街的麻花好吃,而且剛剛出鍋的加好吃之後,為了一逞口舌之欲,奕?帶著三個侍衛輕車簡從,居然乘馬一路從北京到了天津據說,四個人還是通州的一家旅舍之中過的夜。

    到天津大吃一頓之後,奕?知道自己這一次的禍事惹得不小,不過這樣的事情他做得多了,很有應對之策:他讓侍衛準備了一個箱子,裡面鋪蓋上厚厚的棉被,然後買了幾份麻花,放其中,計算著時間兼程趕回北京。

    其時剛剛散了早朝,奕捧著尚存餘溫的麻花去見皇帝,不等老皇帝發怒,他就先跪下說,「兒子知道太太想吃甜食,京內外各處上貢進來的,老人家早就吃過,也都吃膩了。兒子聽人說,天津有特產,名叫十八街麻花,剛才出鍋的才好吃。本來想派幾個侍衛去買來孝敬老太太,又怕他們不會辦差,這才不辭而別,到天津之後,買來幾份特產,孝敬老太太和阿瑪。」

    誰知道這一次他的不辭而別,真引得道光皇帝動了怒氣:祖宗有成法,皇子不經領旨是不能出京的。當下不聽他解釋,傳宗人府宗正,把奕?關進宗人府,讓他其中唸書思過。

    事情一時間鬧得很大,奕?的名頭京中廣為人知,都曉得他是個從來不按牌理出牌的奇怪貝勒,而且,每一次的搗蛋和調皮總能夠和『仁義』二字掛上鉤--就如同這一次一樣。

    慈寧宮中的皇太后鈕鈷祿氏聽聞此事之後,把皇帝招了去,為這個淘氣的孫兒好生開解了幾句,左右不外乎什麼:「孩子能夠想著我,想著你,還算是孝心一片。而且,四阿哥這個人,從小就調皮,皇帝也不是不知道,又何必為了這樣一點小事傷懷呢?他剛剛成親不久,婚燕爾,讓孩子住那種地方,你這做老子的,也忍得下心?」之類的話。

    道光中葉之後,國事艱拒,內憂外患無日無之,道光皇帝雖然處事之間為曹振鏞所誤,引得天下督撫不敢如實呈報,奏上來的折子多的都是一些報喜卻總還有掩飾不住的事情,讓他心中憂煩。

    來無奈,這個從小調皮的兒子,竟是唯一一個能夠讓道光皇帝感覺到一點天家歡樂的因素,這次又有皇太后從旁緩頰,皇帝便順水推舟,放過了這一遭,不過和他一起到天津去的幾個侍衛,可倒了大霉,每人一頓板子,打得死去活來--皇帝說的『覺得怪對不起他們』,就是指這件事而言。

    肅順賠笑答說,「主子當年之事,奴才也略有所知,聽說,主子帶著幾個侍衛到天津,還是通州的旅舍中過的夜呢?」

    皇帝笑著搖搖頭,「不是的。」他說,「那一次到天津,實際上是楊村的驛站過的夜,這還是托我府裡的一個侍衛,和驛站的驛丞相識的緣故,才容留我們住上一晚的呢。」

    起舊事,皇帝又動了心思,望望下跪的肅順,他說,「去把你這身官服換了來。陪著朕出去走走。」

    「喳。」

    肅順一邊換了常服,一邊想命人通知御前大臣,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妥--今天當值的是蒙古王公僧格林沁,為人很是剛直,若是給他知道皇上微服而出,怕一定會有一大篇的勸諫之言,而且他這個人說話直,不管皇上愛聽與否,一股腦的扔出來,皇上本來很好的心思,鐵定會給他攪黃了。到時候一定會怪罪自己不會辦差。

    只不過,若是不通知的話,事情多有不便,此事還是得請旨再說,想到這裡,他又轉了回來。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