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123節 英使南來(1) 文 / 嵩山坳
四月初八浴佛節,寓意是江南進到了初夏梅雨季節,連菩薩也給熱得要洗澡了。京中當然未必有那麼熱,不過浴佛節卻是流傳了下來:禮部提前請旨,將大內所存的蜂蜜,加上諸王貢獻的蜂蜜倒一個碩大的黃磁浴池內,加清水攪勻,然後從坤寧宮請出佛亭,放置浴池中,洗淨之後,下面放上的棉墊座,安放其上,仍舊請回到坤寧宮。
坤寧宮本來是皇后居所,不過清行『祀於寢』的古制,紫禁城中旁的殿閣一照前朝,只有一個坤寧宮是例外。坤寧宮的正殿,就彷彿缸瓦市『砂鍋居』的廚房,每天都要煮兩頭豬。這裡不但是廚房,而且還是宰牲口的屠場。
一進門便是一張包鐵皮的大木案,地上鋪著承受血污的油布,桌後就是一個『坎』字型的一個長方形深坑,坑中砌著大灶,灶上兩口特大號兒的鐵鍋,每口鍋都可煮一整頭豬!鍋中的湯,自砌灶以來,就未曾換過,還保存著兩百多年前的餘味。
無分晴雨寒暑,每天半夜必有一輛青布圍得極嚴的騾車,停東華門外。宮門一開,首先進來的就是這輛車,到了坤寧宮前,卸下兩頭豬來,經過一番儀式,殺豬拔毛、洗剝乾淨,放那兩口老湯鍋中去煮,只加香料不加鹽,煮熟了祭神。除非是二月初一,賜王公大臣吃肉,平常日子,這些福胙照例歸乾清門侍衛享受。
因為這樣的緣故,坤寧宮除了沖齡天子即位之後,要以天子之尊迎娶皇后--迎娶之後的第一晚是坤寧宮休息--之外,其他的時候,都是不住人的--也住不了人--只用來作為祭祀之用。
本來這等祭祀的行禮都應該是帝后親臨,不過時間流逝,這些都成了虛文,除了大祭之外,都是由太監奉行故事,執事太監分為司香,司俎,司祝,殺豬就是司俎的職司。
孫瑞珍完成了浴佛的步驟,回園子交旨,正好,皇帝今天為英人進京之事九洲清宴叫大起,內閣,軍機,御前大臣六部堂官悉數到齊:「兩廣總督徐廣縉上折子說,英夷已於三月二十日乘船北上投遞公文,為上一年之事赴津商討。想來不日即可抵津。今兒個叫大起,我們君臣幾個議一議這件事。你們看,應該派誰去天津?」
「上一年朝廷派禮尚,戶部曾大人,督察院沈大人赴江寧辦差,很是妥帖。臣以為,應當還派這三人前往。想來定能完成使命,以解聖上憂煩。」
「他們三個人上一年的差事做得不錯。不過,曾國藩戶部的差事很繁重,沈淮嘛,朕知道他前一陣子鬧了一場大病,若是再讓他這樣的奔波勞累,心中很是不忍。還是另外選派旁的人吧。而且朕想,這一次招英夷進京,事關重大,看兩廣和兩江上的折子,這一次是從英國本土派來的外相巴麥尊的特別助理奧爾德?伯明翰勳爵領銜,會同上一年來江寧的文翰,阿利圖等人。可見英人於這一次的會商還是很重視哩!」
皇帝端起御案上的康熙五彩明黃蓋碗茶杯,打開來喝了一口,這才繼續了下去:「英人此次來,除了一些瑣碎之事都要事先與之溝通過之外,怕還又會有一番口舌之爭,所以朕想,找一個年級輕一點的去。你們說呢?」
眾人互相看了看,殿中一片寧靜。再也沒有一個人搭腔。
皇帝的心思瞞不過朝中眾人。上一次孫瑞珍等人出京辦差,有傳聞說,皇帝臨行之前給了曾國藩密旨,准許他雙方為禮法糾結,勢不可解的時候便宜行事。不過這件事只是人云亦云,這份旨意從來沒有歸檔,當時也沒有看見曾國藩拿出這樣的一封手諭,很多人就抱有懷疑的態度。
此番英夷再來,京中那些開口『人心』,閉口『義理』的衛道之士們,都知道皇上是鐵了心要讓英夷進京,心中都認為此舉很是不妥,只不過事涉天子,不敢過多的妄言。
旁的人不敢陳言,杜受田身為帝師,卻是有話要說的:「皇上,老臣有話要說。」
杜受田君登基之後,加了文華殿大學士的頭銜,不過皇帝知道他一生都做的是教化之事,於政務,尤其是對自己要推行的政從來都是不大通、不以為然的。便讓他和卓秉恬一般,做了上書房的總師傅,或者就是外放,例如上一年命他出京去探查山東、河南的河道、水利工程。就是怕他自己的面前講什麼『聖人之道』,什麼『敬天法祖』之類的話,弄得自己下不來台。
老人對皇帝的這種內心已有成議的決斷也是頗有微詞。自從皇帝登基之後,偶有召見,皇帝問及政務也多的是像是詢問軍機處的口吻,而不是當年那種商榷語氣。讓他陳述意見,很是帶著一些考問的意味,這就讓他不得不很慎重的回答,因為一句話的出入,立刻就會有影響,如果與軍機處的意見相反,就會引起很大的誤會。以為他是以帝師的地位,不該奏陳政務的場合侵奪軍機處的權柄,倘或有這樣的情形,必遭大忌。這是杜受田極力避免的。
還好的是,師弟兩個見面的機會很少,多的是放他的外任,免去了他左右為難,無所適從之感。
這一次難得的越眾而出,皇帝不能阻攔,苦笑著點點頭:「杜師傅有話請說,起來說話。」
「多謝皇上。」杜受田慢悠悠的從丹陛下爬起身來,說道:「皇上,臣自上年返京以來,欣見皇上從政以來推行政,鹽漕二政皆為利國利民之方,九州黎庶無不為我皇上英明神武而歡喜莫名。只是,邀請英夷進京之事,臣深以為不可!」
「是嗎?」皇帝的臉上照舊帶著笑容,語氣卻並不像剛才那般和煦了:「為什麼不可?」
「《禮記》有載:為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又有《轂梁傳》有云:大夫無境外之交,束修之饋!」杜受田繼續說道:「英人性情反覆狡猾,先帝年間為鴉片之利受損竟然以武力相迫,純為彼邦不通教化、不識典章之故。是而臣以為,當派遣有司,曉諭規勸英使,令其掛帆南駛,自回便了。」
「杜師傅的話朕不明白。你說英人性情反覆,可有實據?」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