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普天之下

小說博覽 第六卷 三朝會盟 第八十章 會盟5 文 / 肖申克117

    大宋端平元年春正月庚子朔,皇帝趙昀下詔求直言。

    又令侍從、卿監、郎官,在外執政、從官,舉堪為監司、守令者各二人。三衙、統帥、知閣、御帶、環衛官,在外總管、軍帥,舉堪為將帥者各二人。

    春正月末,金軍攻淮東,襲招信軍、楚州等多處,掠生口七百,宋淮東帥趙葵主動請辭,詔不允。益都李遣使索要錢糧,否則叛宋歸金。

    二月朔日,金將武仙自鄧、唐攻襄陽、棗陽,宋權京湖安撫制置使兼知襄陽府史嵩之堅守不出,金軍城外罵陣,旋而暫駐在宋境以外十里內。史嵩之奏報雲金人軍中有疑似秦軍旗幟。詔以趙范兼淮西制置副使,任責防禦。

    二月望日,秦軍在仙人關外聚集,借口追擊逃入宋境的盜匪,要求入蜀,宋將一日七次急報求援。詔以趙彥吶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興元府,整飭蜀軍,以備敵患。

    三月己酉,以賈涉子似道為籍田令。又因禮部郎中洪咨夔進言:今日急務,進君子,退小人,如真德秀、魏了翁當聚之於朝。帝是其言,命咨夔洎王遂同為監察御史。

    鄭清之等進對云:金人已日薄西山,雖猖狂侵邊,然獨立不敢南侵也。以今日計,秦軍則為心腹大患,若秦軍退去,則金人無以為恃,必退焉!秦與我朝並無仇怨,金人則與我有世仇,時勢危急,故我朝應與秦人修好,必保無虞。

    於是,苟夢玉又一次踏入了中興府。

    已經夏四月末的光景,苟夢玉還未邁入中興府的城門,就聽到城內傳來此起彼伏的爆竹聲。整座城池中飄蕩著火藥的氣味。卻不是因為戰事。而是因為今天是科舉發榜的日子。

    總會有閒人從禮部官衙,快步疾跑到某家客棧,高呼:

    「中了、中了!」

    客棧裡總會伸出數十顆腦袋。急切問道:「誰中了?」

    高中了的人立刻歡天喜地,一躍越龍門。榮耀無比。店家早就將準備好的爆竹燃放,然後那報喜地人立刻上前討賞錢。結果細心地人發現,幾乎沒有落第的。

    經義為一科,詞賦又是一科,策論是另一科。剩下的雜科歸為「博學科」,四科共分為三甲。均統稱為「進士」。其中,一甲三人稱「進士及第」,自然有狀元、榜眼、探花,均是並不偏重一科地。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剩下地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三日後,眾進士們齊聚在集賢殿外,等候秦王的親自接見、問對、賜宴。

    中書宰相及御史台的高官,六部尚書、侍郎、殿試官等侍立在側,眾進士們的答卷按照錄取次序被擺放在趙誠的面前。這份錄取次序都是他事先親自擬定地。

    「狀元程亮!」趙誠瞥了一眼案上的名字呼道。

    「宣狀元程亮進殿覲見!」有太監扯著陰柔地嗓門衝著外面高呼。

    程亮就是常與斡三半等人交好的賀蘭書院的學子。要說大秦國科舉這幾科。時人都以詞賦進士為榮,原因是經義科無論是帖經還是墨義兩者都以背誦為工。無須通曉經文義理,故人賤其科,而詞賦非聰明博學之士難成佳作。

    程亮是個有心人,他認為在秦王的眼裡策論科怕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十分留心時事,在策論是很下功夫,儘管他認為自己經義與詞賦考得也不差。聞聽殿內高呼自己的名號,程亮整理了一番衣冠,低著頭在太監的引導下,邁入殿中。

    「草民……鳳翔府人氏……程亮叩見國主!」程亮撩衣跪倒在地。他立刻感覺到萬千目光注視著自己,令他感到威壓與緊張。

    「從今天起你就不是草民了!」趙誠笑道。這個場合很讓他感覺到有些飄飄然,君王們給臣下封官時,最喜歡看到臣下感激涕零的情景。

    「是,臣叩見國主萬歲!」程亮心思活躍,順便不著痕跡地拍了趙誠一把,這言辭也立刻變得利索了些。

    「試論時,狀元郎主張朝廷需對舉國商戶編冊治理,防止百姓因逐利而拋荒行商,不事稼事,此論朝廷早有察覺。今日問對,孤想知道狀元郎還有何新論?」趙誠直接問道。

    「國主治國,主張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但臣以為國主怕是忘了我大秦國還有牧民!」程亮直言不諱地說道。

    他這話倒令殿中諸人側目,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而瞭解趙誠的人都知道趙誠卻喜歡這樣的人。

    「哦?狀元郎可以談談高論。」趙誠好奇地問道。

    「農、工、商雖都是國家根本,但牧民從事畜牧,也為朝廷提供戰馬。無戰馬,則我秦軍將士只能為步軍。我朝不比宋國,其地多水田,不利馬軍迂迴突襲,即便如此,凡我河曲良馬被商賈返至宋境,也是一馬難求,價值百貫。昔日,嵬名氏與宋人交惡,宋人雖關榷場,然對於我良馬卻是多多益善。」程亮道,「如今從事畜牧地大多是蕃人,彼遊牧於北方草原,其風俗與我士、農、工、商皆不同,性喜自由,桀驁不馴,而朝廷今雖對其寬厚無比,卻不派官吏按戶編冊,亦很少徵稅,有令其驕縱之嫌,以為朝廷軟弱。此並非長久之道也。」「程狀元有些杞人憂天了,狼山至賀蘭山一帶地蕃人至今已經丁不成戶,今年來朝廷又遷不少從河東逃難來的漢人從事放牧,不出十年,必有大改觀。」趙誠輕笑道,「不過,程狀元能想到這一點,也是極難得。」

    程亮方纔所言也是道聽途說,並未實際調查過,連年地戰爭已經令北方的人口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又道:「臣來自鳳翔府,隴右多山林。蕃人自唐末以來就盤踞山林。以狩獵、畜牧為生。\今蕃人雖口丁不盛,然各踞山林,不服王化。亦與漢民有交惡。雖有隴右軍威懾,然不可不防也。臣初遊歷隴右以至河湟。山林雖險峻,但河谷山下卻有許多閒田可供開墾,臣以為朝廷不如派遣得力官吏,唆使蕃人轉事農事,教其得法。只要耳濡目染,其風方可大為改觀。」

    「此法甚好。只是以往朝廷缺少良吏深入蕃人當中,故無多大成效。但戶部將設農學,以改良農事為要務,培養勸農良臣。工部將設工學,其中亦會研究改良織機之法,並推而廣之。蕃人們亦將會從中受益,他們在山中捕獲的皮毛,牧養的牛羊,使用織機或加工之法,製成漢地所需的皮靴、腰帶、冬衣。則更為有利可圖。近年來商旅漸盛,隴右也不例外。聽說亦有不少蕃人改牧為商,做起買賣來。長此以往,蕃漢則無差別也。」趙誠道。

    趙誠卻未提到有許多蕃人已經進入到軍隊當中,並依軍功,成為官員中一部分。比如冠軍侯葉三郎及他的族人。

    「國主聖明。」程亮卻未料到朝廷早就有定計,有些慚愧。趙誠卻對此人印象倒是頗佳,很顯然程狀元不是個讀死書地人,心思寬泛。

    「程狀元試策時,曾雲要在朝廷增設聞登鼓院,令百姓有何冤屈皆可報官,直達中樞。又說要向地方增派御史監察,這也是常法。自古吏治不清,非無御史也,皆是官官相護,欺上瞞下,有了御史與聞登鼓院,卿就敢保證天下百姓地冤屈皆可得解?」趙誠翻了翻程亮的答卷,又道。

    「臣以為朝中大臣們坐居京師,僅憑地方官吏奏報,就得出子丑寅卯來,怕是難服眾心。臣子若是不深入民間采風,體察民情,終會被地方官吏所蒙蔽。」程亮道。

    殿中發生了一陣騷動,程亮也感到有些後悔,因為他這話若是從惡處想,則是將所有的大臣都得罪了。

    趙誠卻很高興見到了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地,故意說道:「若是各種監察御史們俱是貪、昏、庸、驕之輩呢?孤舉個實例,譬如宋國王安石變法之舊事,地方官都說新法好,朝廷派出的提舉官也說新法好,所以神宗皇帝真地以為新法好,以今日觀之,王氏之新法怕是有些苛刻了些吧?程狀元有何高見?」

    趙誠有意無意地望了望御史中丞耶律楚材一眼,那耶律楚材低眉順眼,裝作沒有聽到。

    「這個……」程亮被趙誠的質疑給難住了,他只是一腳踏入官場,雖然涉獵不少,但論斷終究顯得有些空洞。

    「孤準備設館閣之職,有昭文館、史館、集賢院與秘閣,延召天下英才,使之直秘廷,覽群書,以待顧問,以養器業,為大用之備。爾等都是飽讀詩書之人,雖有高下之分,然亦都於國有大用。」趙誠道,「夏國已亡,孤想趁今太平之年修夏國史,否則日久必致缺憾,史館將修夏國史兼修本國史。又因國家壯大,拓地益廣,舊有律法不堪使用,亦是到了重修新朝律法的時候,集賢院將負責此重任。至於秘閣,將匯聚有奇才特長之人,校勘書冊,編譯外國文字,亦有整理朝廷敕令公文之責。」

    「臣敢問國主,這昭文館擔負何責?」中書令王敬誠問道。

    館閣之職雖然聽上去不錯,一經入選皆成名流,但按照趙誠的做法,終究屬於閒官,非有過人之能,恐難有出頭之日。一邊是科舉要開,另一邊是進士們也需安排,趙誠又不認為進士們都是大賢,但大秦國的文化事業需要有人去做,交給這些人也是人盡其材,現在還談不上冗員之弊,有許多人只能老於文字。

    「昭文館,孤將以一相臣兼領昭文大學士,以新科進士之才充之,負責採訪民風、關懷民生、清議朝政、針砭時弊、揭發奸佞。」趙誠道。

    「這不都成了御史兼諫議大夫?」耶律楚材奇道。

    「對,昭文館之選應人人都是御史與諫議大夫。」趙誠道,「昭文館並不需上報奏折,只需每旬辦報紙一次,刊發天下有識之士文章,以供朝廷參考。報紙類比邸報,卻可對外售賣,僅收取刊行所費,一可令士農工商及地方官吏皆知朝廷律法、時政、舉措,二可供朝廷體察民意、民生與實際,三可揭發官吏不法之事,檢討朝廷失政之處,還可刊登經義、詩賦、逸事等等。此神仙之職也!」

    神仙之職?趙誠自言自語,果然令殿中諸人神住。負擔此職地人地位將十分超然,有國王的支持,怕是上自中書令,下至販夫走卒都在這個新職位地關照之下。趙誠也只是先提出來,爾後才會逐步完善,使其不成為大臣們相互攻擊的地盤。

    只是這職事與耶律楚材的主持的御史台有交集,但方纔趙誠也說了,若是御史們也是貪、昏、庸、驕之輩,則御史再多也無益處。耶律楚材沒有理由反對趙誠這一別出心裁之舉,否則會讓所有人懷疑他真有什麼不可告人之密。耶律楚材是寧可頭斷,也不願讓名聲受損,況且整頓吏治,令政治清明百業大治,也是耶律楚材所希望的。

    「果然是神仙之職!」於是,耶律楚材主動站出來表示贊成,「臣贊成!」

    趙誠不想讓耶律楚材有別的想法,遂道:「監察百官本就是御史之責,晉卿就領這昭文大學士之職!」

    「遵旨!」饒是耶律楚材,心中也是欣喜。這是大秦國的第一位大學士。

    「恭喜耶律大人!」王敬誠等人祝賀道。

    「多謝國主厚愛!」耶律楚材衝著趙誠躬身致謝,又對餘人連連表示,「多謝諸位同僚謙讓,在下還需諸位多多關照一

    程亮見眾人似乎將自己忘了,又聽趙誠提到辦報紙這一創見,心中也是獵奇。又得知趙誠提到要挑選新進士入昭文館,他覬覦這一新職位。

    「程狀元有無意願進昭文館,為朝廷拾遺補缺?」果然,趙誠問道。他見程亮對時事關心,又心思寬泛,就有了讓這個狀元郎入昭文館的打算。

    「臣願意!」程亮連忙答應。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