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六卷 三朝會盟 第七十八章 會盟3 文 / 肖申克117
畏兀兒的使者仍趴在地上,不敢抬頭。[]
他的國王玉古倫赤憂懼不已,起初跟著察合台的大軍東攻大秦國,以為勢如破竹,卻不料得了個大敗。蒙古人的殘兵一路西竄,反倒在畏兀兒境內大掠了一番,玉古倫赤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國內的軍隊又大多在賀蘭山下死的死降的降。
玉古倫赤深知自己捅了大婁子了,蒙古人自顧不暇,他卻是秦國的鄰居,秦王的怒火總有一天會加諸其身。所以,他數次派使者來秦國乞和,每次都被安西軍擋在了玉門關外,直到這一次才被允許入境。
這位畏兀兒的使者感到任務艱巨,唯有承受起秦王的萬般怒火才能讓他的國家與臣民苟活。那玉古倫赤也只敢在夏都別矢八里住著,不敢回到在天山北麓的冬都西州(高昌)過冬。
「你的國王為何不親來?」趙誠的聲音在使者的頭上響起,像是從遙遠的高山上飄來。
使者謙卑地趴在地上,只能看到趙誠的靴子,聞聽這靴子的主人問起,心中卻感到一絲欣喜,連忙奏道:「小王近來身體有恙,又受了風寒,重病在床,不敢以病容見上國國王。」
「原來是這樣,孤與你們畏兀兒人是鄰居,鄰居病了,孤怎能不去探望一下呢?」趙誠故意道,「孤準備親率十萬將士,備足箭矢,去別矢八里拜見貴上!」
趙誠的威脅讓使者恐懼,聲音在顫抖:「國王息怒,我家國王只是一時糊塗,受了蒙古人的蒙騙,才犯下如此大錯。我家國王后悔莫及,日思夜想,才一病不起,吾王越以國相投,做您的臣民。永世不悔!」
「永世不悔?孤的驍騎軍追蹤蒙古人,為何你們那些王公、部落會私藏蒙古人,敢對我軍將士刀箭相向?」
葉三郎曾奉命追擊,雖然斬首不少,但終究在看到阿勒壇山的雪峰之後不得不回返。返程時,葉三郎一不做二不休。曾率軍突入畏兀兒人的境內,根本無視畏兀兒人的拒絕,長驅直入。畏兀兒人已經被從東方來的潰兵景象嚇破了膽,以為秦軍都有三頭六臂,奉獻了大量的財物後,葉三郎才罷手。
「亂軍之中,我國臣民不知深淺,冒犯了上國天兵,故吾王病中命小使前來請罪。並奉上吾王宮中地珍寶,乞求上國國王恕罪!」使者抬起了臉,乞求道。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趙誠像是對著殿中所有人說道。「畏兀兒國王若是夫心臣服於我。應親至我中興府。否則。你們就等著我大軍復仇地怒火吧!」
「是、是!」使者驚懼不已。「小使一定會將您地旨意帶回別矢八里。」
「三個月。孤只給你們三個月。」趙誠威脅道。「三個月一到。孤若不見你們國王親自來贖罪。孤只有派兵去請來。」
「是!」使者答應道。
「你起來吧。既然你們還有恭順之心。孤也不願只當惡人。入座吧!」趙誠喝道。
那使者慌張地從地上爬起來。一邊連連鞠躬。一邊倒退著往座位上走去。一不小心撞上了桌案。將上面地雜碎碰翻在地。引來一片嘲笑。
殿中眾人看著眼前這一切,各有計較。
趙誠命人擺宴,舉杯邀到:「我中興府從秋八月以來禁酒,為期一年。孤身為一國之君,應當以身作則,故今日只有葡萄酒,雖甜軟了一些,但也別有風味。算是我河西的特產。慢怠了諸位。來,滿飲!」
趙誠這話又引來一通拍馬。
「國主真是萬民之楷模啊!」
「以身作則。縱是唐太宗也比不上的!」
「勤儉節約,國主令我等欽佩不已啊!」
那史權地座位離趙誠最近,他仔細打量著趙誠的一舉一動,見一通拍馬之下趙誠雖然臉上掛著笑意,雙眼當中卻無一絲喜色。再看秦國的大臣們,見個個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不動如山,卻無一人加入拍馬的人群之中。
史權並不知道,趙誠對拍馬者從無好感,所謂聞過則喜在趙誠的身上體現得很徹底。秦國大臣們都領教了,所以沒有高超的本領,無法做到拍得了無痕跡的境界,是不敢輕易拍馬的,反招來趙誠的反感。
一班歌姬在殿中載歌載舞助興,眾人看著表演,心思卻全不在美貌地歌姬身上。
史權起身端著酒杯,面露難色道:「稟國主,史某此來還有一事相求。」
「史公子若是有事不妨直說?」趙誠道。
「自去歲春日以來,我河北諸地鹽價居高不下,如同天價,百姓苦不堪言,若是國主願開放解州之鹽,我等不吝感謝。」
史權的要求,引起賓客們的同聲附和。但有些人卻不以為然,這跟他們地地盤與解州遠近有關,遠一點的如保州要經過其他人的地盤,那當然要經過層層盤剝,而緊鄰秦國河東的卻要坐地收錢。
河北本來主要是吃河東解州之解鹽,部分來自膠東的海鹽,這本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是如今各地諸侯林立,失去了主人,防人之心不可無,個個嚴守關卡,不僅防止別的豪強侵掠,又借些對過往的鹽商徵收關稅,增加收入。如此一來,販賣解鹽的鹽商不得每經過一個關卡就要被課重稅,最終售賣時價高也是順理成章,而海鹽是來自益都李的地盤,就等於被李卡住了脖子。人可以缺吃地,卻不可缺鹽。
鹽鐵使陳時可奏道:「解鹽乃我河東之特產,自古鹽稅乃國家之大利,豈可輕易令他人開採。今因河北及山西諸路關卡林立,鹽商每過一州縣不得捐稅一成,終致鹽商無利可圖,無鹽商來我解州販賣,則我秦國也受其害。故這並非是我解鹽開禁所能解決的,道路不靖,價高也是自然。這與我朝無關。」
「史公子的意思莫非是要各地取消關卡?」趙誠問道。
「正是!」史權有些不好意思。他真實的意思是要秦國居中調解或者施壓。
「此法雖善,但治標不治本。」趙誠卻道,「不如換另一種法子。」
「請國主明示!」
「孤以為河北諸姓,不如結盟,相互約定,凡是過路之鹽商皆免稅。孤可發給鹽引,憑鹽引採買解鹽,各賣其鹽,互不干擾,豈不很好?」趙誠道。
趙誠這個建議也就是讓所有豪強取消關稅,而實際得益也就為各家所掌握,只是趙誠的提議雖好,但其中關節繁瑣,市場條塊分割。各有算盤利益,卻難施行。趙誠卻不關心鹽商們如何生存,只有河北人還吃鹽。那就得來解州採買,如果他們之間因此而爆發起戰事來,趙誠卻很高興。
「我朝重商,以為商業繁榮也是國家富強之道。今孤掌握河西,已經舉兵掃清青唐大部諸蕃,經青唐沿雪山西行,即是于闐,于闐盛產玉石,向為中國所傾慕。孤又在西域諸大城也有幾份薄面。彼等商賈、貴人皆願與孤通好,故孤欲再次興軍征討于闐,令其臣服,讓東西商道自此通達無阻。」趙誠道,「孤但有一宏願,願縱是我中國一孩童之輩,手捧赤金西行萬里,無虞有劫匪之禍也。」
趙誠的話令殿中眾人十分嚮往,那畏兀兒的使者卻心中暗暗驚心。因為畏兀兒人向來重商,一直在東西方商道上獲得厚利。今趙誠欲打通于闐道,那就既避開了他們畏兀兒人,又避開了仍在西域的蒙古人,畏兀兒使者坐不住了:
「國主欲用兵于闐,豈能少得了幫手,吾王若是聽到上國國主興兵討伐于闐人,必親率軍隊助戰。」
趙誠笑了笑,不置可否。卻注視著史權等人。
史權卻不知道趙誠這個心願跟自己此行有何關聯。
「我秦國商旅西行萬里。不畏道路艱險,只因其中有厚利也。而今河北各家雖相安無事。卻各設關卡,課以種種重稅。官庫裡雖然一時盆滿缽圓,卻是殺雞取卵之事,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若是天下商旅視經商為畏途,最終只能是民生凋敝。」趙誠道。
「商人重利,賤買貴賣,牟取暴利,向來奸詐枉法,若是舉國皆重利而行商,那麼百姓人人不問農事,國將何存?」嚴東明道。
「是啊、是啊!」他這話倒是引起眾人的附和。
「此言差矣!」趙誠擺擺手道,「譬如若無鹽商來我解州採買食鹽,則我解鹽無處販賣,則數百靠煮鹽為生地灶戶無以謀生,恐生流民之禍。若是解鹽供不應求,則需更多勞力,令無業閒人得以謀生,我鹽鐵司得了銀錢也可多給工錢,勞力有了錢也可多買一些布匹、糧食等等,卻又多養活了織布的人、種糧的人,這於國家難到無利?即便是種糧的人雖少了,但人人得吃糧過活,因而糧貴,又會令更多人轉而種田,豈患無人種田?五口之家,若有田百畝,自可衣食無需,亦算殷實,若是傳宗接代,至三五十年則家中有數十口,百畝良田怕是養活不起這多張口,勿論官府橫徵暴斂及天災**,自古百姓無立錐之地,則天下大亂由此而起。故,興商於國有大利也!」
殿中諸人被趙誠這話駁得啞口無言,趙誠接著道:「河間府產精綿,東平府產絲、綿、綾、錦、絹,大名府產皺、、絹,涿州有羅,平州有綾,我河東平陽、河中亦有絲物。我等皆不以為稀,除非至貧者,人人皆可衣羅披綾,但若是將東土絲物販至西域,則價高令人瞠目結舌。天下財富卻不僅是鹽、糧與銀鐵之利。假使諸位有求利之心,不如各除關卡,令商旅通行有序,只收住稅,則天下皆利。」
「敢問國主,有何妙計,令萬民皆利?」史權問道。他見趙誠侃侃而談,說了這麼多,必有所企圖。
「刀山槍林,血雨腥風,將士沙場奮戰,除了安境保民,獲得令世人景仰的功名,還有一個利字。今爾等來我中興府共慶佳節,孤就送給諸位一個有利可圖之法,我大秦國願與諸位共組商團,採買各地物產,販至西域,獲取厚利,豈不是一件好事?」
眾賓客沒有想到趙誠根本就沒有趁機要他們表示臣服,而是提議各豪強與他一起做起買賣來,這令他們目瞪口呆,千古未有之奇事也。王敬誠、耶律楚材與高智耀等秦國重臣相顧無言,露出無可奈何的苦笑來。
只是趙誠說到「利」字,卻是說到他們心裡去了,在「利」字掩蓋之下卻有無數地道貌岸然與大義懍然。那些豪強們起事時,大多數為了保命,也有為金國皇帝盡忠的,但事到如今卻個個家財巨萬。趙誠也是如此,他在擊敗了蒙古人之後,心中就只有想到一個「利」字,只不過利有小利,也有大利。
趙誠並不是不想讓他們表示臣服,只是口頭表示臣服並不令他感到滿足,趙誠並不想在自己實力未得到根本改觀的情況下再次用兵。河北諸地不比北方大漠,在草原上只要在野戰中擊敗蒙古人,在經濟上也就瓦解反抗地基礎,解決了大半威脅,河北大城林立,一個一個地解決卻要比草原野戰付出地代價更多。
所以,趙誠想通過這種利益聯合,暫時穩住對方,至少讓對方眼前感覺不到秦國的威脅。待自己地新政有了較好的結果,國力必然上升,到時候就輪不到豪強們三心二意了。眼下豪強們各擁地盤,互不相讓的局面,對趙誠和他地秦國極為有利。
殿中眾賓客紛紛行著注目禮,想從趙誠的臉上看出什麼來,卻不知道趙誠此言是隨口一說,還是真的有誠意。
「此等大事,在下還需回去,從長計議。」史權等人托詞道。
「好說、好說,孤等得起!」趙誠道,又舉杯邀道,「滿飲、滿飲!」
葡萄美酒醇厚綿甜,燭光之下地琉璃酒杯晶瑩剔透,令人陶醉,但賓客們卻大失所望。他們帶著試探的目的來到這中興府,試探秦王對河北諸強持何種方略,寧願秦王提出讓他們無法接受的要求,卻不料秦王不談軍國大事,卻談起怎樣賺取阿堵物的事情。
「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君王啊!」賓客們心中都這麼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