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普天之下

小說博覽 第三十四章 秦王的怒火 文 / 肖申克117

    泰安二年的春二月,一支屬於秦國的商隊在別矢八里(今新疆吉木薩兒,烏魯木齊東北)被扣押並被殘害致死。秦王憤怒,三月即命安西都護府出兵攻畏兀兒之伊州(今哈密)。

    沒人知道這支所謂商隊是秦國哪個州府的,傳言說是靈州的,靈州人卻說是中興府的。更無人知道這支商隊的領頭者姓甚名誰,也無人知道這支商隊因何原因被扣押,總之軍士們眾口相傳:秦國商賈在畏兀兒受到了令人髮指的對待,畏兀兒國王揚言見一個秦國人就殺一個。

    所以,戰爭爆發了。秦王的怒火就是每一個秦軍軍士的怒火,他們要讓畏兀兒人俯首認罪。

    作為新興秦國的鄰居,畏兀兒人早就聽說過關於秦軍的種種傳說,也聽到過無數商人口中所說的秦王之「英明神武」,當然他們也熟知秦王十多年前曾在他們的王城別矢八里大醉狂歌過一場。

    畏兀兒人早就瞭解秦王趙誠的怒火,但他們別無選擇。當他們的回鶻祖先從北方草原南遷到這座由陰山(即今新疆天山,當時的天山指的是今內蒙陰山)雪水流入沙漠而形成的無數綠州時,已經改變了他們身上曾經剽悍的氣質,他們佔據著絲綢之路,醉心於商業利益和葡萄美酒,總是依附於四周強大的帝國。這是他們的生存之道,亦應如此。

    自從他們不堪忍受西遼派駐的少監的欺壓、掠奪和凌辱,起而殺了少監後,畏兀兒人膽戰心驚,害怕西遼人的報復。那時蒙古人已經興起,剛剛征服了乃蠻人,惴惴不安並且力量不足的畏兀兒人看到了一個可以依靠的希望。而蒙古人對無比恭順的畏兀兒人也極力拉攏,雙方聯姻,幾乎成為一體。如今他們只能埋怨自己的國家離著秦國太近。

    伊州就在陰山的腳下,站在伊州城外。可以看到連綿雪山地高峰與千古不化的冰川。春天風大,空中瀰漫著沙塵,即使大山也阻擋不了沙塵的侵蝕。伊州城並不高大,也沒有如東方城防那樣擁有堅固高大的城牆,但是畏兀兒人也不是毫無準備的。守軍在城外掘了兩道寬約十多丈的巨大壕溝,引入雪水,充作護城河。在兩道壕溝中間修建起箭樓,上面有弓箭手嚴陣以待,還修建了矮牆。防止壕溝被填平後,秦軍蜂擁而上攀牆攻城。

    畏兀兒人大多守在城牆上,瞪著呼嘯而來的安西軍。他們不敢野戰,一面派信使向著王城傳遞消息。一面被動地防守,希望得到上天的憐憫。

    守軍拒絕投降。

    「放……」安西軍的工兵團各級校、尉揮舞著手中地各色小旗。弩炮隔著壕均,將石彈傾瀉而出,石彈在空中擠壓空氣的阻擋,發出厚重的風聲。

    「咚、咚!」一個箭樓被擊中了。木頭爆裂,木屑橫飛,箭樓上的畏兀兒士卒對弓箭射程之外地安西軍毫無辦法,眼睜睜地看著石彈迎面撲來,紛紛從半空中摔了下來,發出聲聲慘叫聲。

    一個士卒被傾斜欲墜的箭樓伸出的椽子勾住了,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如同一個被掀翻的烏龜在空中手舞足蹈。圓睜著雙眼,驚恐地呼喊著。

    在一片弩弦扯動,石彈飛舞,人馬吶喊與慘叫聲中,沒有人能聽到他在呼喊什麼,不知他是在呼喊救命,還是在呼喊憐憫。他的孔在收縮,迎面而來是粗大地弩箭。這位被掛在半空中的士卒眼睜睜地看著數十根弩箭迎面飛來,然後刺入自己腹、胸、四肢,他在臨死前甚至看到自己的身體在一剎那間殘破了。半空中瀰漫著自己的血霧。血肉之軀是無法抵擋勁力十足的弩箭攻擊的。

    帥旗下,安西軍大都督蕭不離命令暫停攻擊,他對手下工兵團攻擊的準確性極為滿意。戰場暫時恢復了平靜,那個仍掛著半具殘破屍體的箭樓終於在安西軍與城頭上的畏兀兒守軍地注視下,轟然倒塌,掀起黃色的塵埃,將地上的屍首掩蓋起來。畏兀兒人的第一道防線被輕易地攻破,這似乎也在他們的預料之中。安西軍立刻在蕭不離的命令下。蜂擁靠前。就地掘土,試圖將這第一道壕溝填平。蕭不離甚至不敢相信畏兀兒人會如此消極。

    他想對了。當安西軍填出一個數丈的通道後,城頭上射出一支火箭,緊接著是無數的火箭。沒有射中安西軍中任何一人,因為守軍的火箭射的是第二道壕溝,那裡面灌著都是油脂、皮毛和油氈。

    「不好,快撤!」蕭不離呼喊著。

    熊熊大火騰空而起,烈焰和濃煙瀰漫著兩條壕溝之間,衝鋒在前地安西軍撤退不及,擁擠在狹窄的通道上,被烈火炙烤著。緊接著城頭上躍出無數的黑點,那黑點分明是從城內投出的石彈,兩道壕溝之間正好是石彈的攻擊範圍。

    冒著火舌的烈焰似乎將空氣燃著。

    黑色有毒的濃煙幾乎讓人雙眼失明。

    石彈怒吼著將安西軍攻城的士卒砸成碎片。

    惶恐地安西軍擁擠著往後退,慌不擇路地士卒摔下還未掩合的壕溝,被壕溝內地豎立的尖刺刺穿,嗚呼哀哉。

    陳大的兩腿在發抖,作為中興府一位屠戶之獨子,不久前還是一介平民。因為在去年冬至節的箭術比賽脫穎而出,授了一個什長的職位,根本還稱不上是武官,只不過是另外九個人的頭而已。戰場之上親眼所見的殘酷遠比昔日他聽到無數英雄豪傑的豐功偉績更加讓他刻骨銘心。

    陳大作為一名神箭手,迄今為止沒有射出一支箭。

    蕭不離面色沉靜,將攻城的幾營步軍撤到後陣,命令加快填平壕溝的工作,開闢出一條足夠全軍施展的通道來,這次四面八方同時施展,試探著城內投石機的佈署情況。

    畏兀兒人在城頭上密切注視著安西軍的動向,疲於奔命地移動著數量並不足夠的投石機。一天一夜,在安西軍大部人馬的努力下。第一道壕溝成了通途大道,安西軍終於可以用得上自己的重武器。

    這一次蕭不離用上了回回炮,這其實也是一種投石機,在蔥嶺以西地國家中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一種重物槓桿式的投石機,其威力要遠比東方的投石機大得多也有效得多,用力較省而射程要比普通投石機要遠得多。回回炮高大的身影,威風凜凜地屹立在料峭春風中,讓城頭的守軍瞠目結舌。

    「放、放!」回回炮開炮了。

    巨大的石彈騰雲駕霧。帶著嘯音直奔城頭而去,砸中城牆,牆體立刻向裡凹陷一大片,砸中地面。則陷地七尺。城下的安西軍在工兵的掩護下,推著車子,將沙石瀉入溝中。城頭冒著石雨還擊著,守軍感覺腳下地城牆一次又一次在顫抖,雙耳儘是石彈與牆體撞擊時的轟鳴聲。

    工兵團的參軍們根據守軍的還擊密集程度。飛快地計算著城內大致地防守,指揮著工兵將數十顆石彈集中射入城內東南隅。

    風雲激盪,驚雷不止。

    一波又一波石彈準確地砸中守軍的投石機的所在,砸爛了數十輛投石車,也將數百位操著投石車的守軍砸成碎肉。從天而降的災難讓車旁地守軍亂荒而逃,呼喊聲著逃奔著。從城內投出的石彈嘎然而止,安西軍的壓力大減。

    守軍趴在城垛上的射擊孔,玩命地往下射箭。

    「油彈攻擊!」蕭不離再令。

    石彈稍停,回回炮上裝上了油彈。黑色的陶罐上露著長長的引線,工兵用火把點燃,不待都尉武官們命令,小卒們恐懼地將油彈投出,將禍害投了出去。裝滿黑色石油的陶罐砸在城頭,立時爆烈,將油液粘到了所有的物什之上,城頭立刻成了一片火海,守軍徒勞地滅著火,被幸被砸個正著的。慘叫著跳下城頭,掙扎著死去。而弩炮又一次攻擊了。弩炮不分多寡地往城頭上射出如長矛一般地箭矢,串起數人,仍餘力未衰,連著死者落到城內。

    城頭城內成了阿鼻地獄,黑色的煙幕從城內升起。

    蕭不離抓住戰機,立刻命令攀城。

    數十架雲梯被推了過來,前端還特別設有用鐵皮包裹的保護屋。以防來自兩翼的攻擊。

    弓弩手半跪在雲梯的四周。張著強弩往城頭眼著城頭不時還擊的守軍。

    包裹著銅頭的沖車被士卒推著,狠狠地撞擊著城門。一時間地動山搖。守軍早已經融化鐵器,用鐵水將城門澆鑄在一起,堅固無比。

    城頭不堪示弱,失敗只有被屠的危險,紛紛冒著箭、石往下拋著圓木與石塊、熱油,阻止安西軍向城邊靠近。城下瀰漫著血腥與**被炙烤而發出的令人噁心的氣味,牆體上或黑或紅斑斕色彩,令人觸目驚心。呼喊著、奔跑聲,石木墜地地巨響聲,士卒慘叫聲,雜亂在一起。

    陳大終於有了施展自己箭術的機會,一位守軍舉著一盆熱油,便要往下傾倒。在弩弓手還未反應過來,他揚手一箭,正中那守軍咽喉,被射中之人手中的滾熱的油飛起一道弧線,在城頭上四濺開來,碰著了火星立刻又成了一片火海。正貓在雲梯上的安西軍趁機登上了城頭,用手中的長刀開闢出了一段立足點。緊跟其後的安西軍紛紛躍上城頭,擴大著戰果。

    「好!」蕭不離就站在城頭下,見到眼前的一慕,親口稱讚道。

    「光!」城門不堪安西軍連番重擊,終於連著磚石將整個城門撞倒在地,灰塵四起沙石如雨籠罩住攻門地士卒,被掉下地磚石砸中,鮮血在落滿塵土的臉上顯得極其猙獰。城頭失守,城門被破,守軍地鬥志立刻渙散,安西軍步軍長刀隊上前,將窩在城門口少量負隅頑抗的敵軍清理乾淨,立刻分守兩邊,讓出通道來,騎軍怒馬狂奔而入。

    入得城來的安西軍騎軍在城內來回飛奔,驅趕著守軍、官吏和貴族四處奔逃,重甲騎軍一往無前地衝向了試圖阻止的守軍,將毫無鬥志守軍沖得四零八落,馬背上的士卒高舉著長刀,盡情地收割著生命,城中血流成河,成了一面倒的屠殺。

    所到之處無所抵擋,步軍緊跟著入城,逐屋逐捨地搜索著不肯放下兵器的守軍。陳大也帶著自己的什隊,跟在長官的身後在城內策馬狂奔,守軍慌不擇路,被從一個地方趕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座寺廟逃到另一個寺廟,終免不了被砍殺的下場。陳大連砍了數個對手,這種面對面廝殺的感覺遠比他用弓箭遠距離射殺對手更要讓他覺得血腥,只有將對手砍倒在地,他才覺得安全。

    免不了的,總會有無辜之人死於亂軍之中,也總會有人脫下身上的鎧甲混在面如土色的平民百姓當中試圖保命。軍法官們在城中巡視著,甄別著可疑之人,偶爾有人被從人群中找出來,當場砍了頭,成了軍法官們的戰利品,剩下的人紛紛跪倒在地哀號乞命。

    安西軍在伊州城中折騰了兩個時辰,才停住手腳,官庫和貴人家中的糧食、金銀、布帛和美酒堆集如山,他們都成了安西軍的戰利品。

    上官的獎賞就是從此處來的,那些很有經驗的參軍及尉官們已經在著手檢視著戰利品的額數,根本就不管自己身上仍在流血的傷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