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重生之巔峰時刻

小說博覽 第四十三章 事件 文 / 少帥寇仲

.    1992年3月26日,一篇1.1萬字的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鄧老在深州紀實》在《深州特區報》刊,第二天,全國各報均在頭版頭條轉。而通訊的表之日,正值都召開兩會,因此它所誘的轟動和新聞效應可以想見,一時間,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成為輿論之共聲。

    92年的春天,給喜好「大歷史闡述」的中國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至於在後來的很多記憶中,這一年整個兒都是春天。然而既然是摸著石頭過河,沾水濕鞋就在所難免。

    從92年3月份開始,全國就掀起了一股轟轟烈烈的「破三鐵」運動,所謂「三鐵」,指的是鐵飯碗、鐵交椅和鐵工資,實指國營企業的勞動用工、分配和人事制度改革,它們被認為是國營企業的傳統優越性所在,其實也是內部機制僵化累贅的癥結。在目前國有企業普遍效益不彰,搞活無策的情況下,「破三鐵」被很多地方政府官員看成了救命的稻草。

    新任安州市市長魯非在人代會上轉正的第二天,就表講話,他指出:破三鐵是國營企業改革的一次「攻堅戰」,市政府一定要以三鐵精神(鐵面孔、鐵手腕、鐵心腸)來破三鐵。安州電視機廠隨後被選定為「破三鐵」試點企業,僅僅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全廠二分之一的職工下崗,剩下的職工也全部轉為了合同制。

    「下崗」這個詞如果讓張宸來看,自然是沒什麼新鮮,但是在92年,這個詞卻足以讓人心驚膽顫。幾千名職工一夜之間就要離開自己辛苦工作了一輩子的工廠,手裡卻只能拿到少得可憐的一點遣散費,這種心理落差讓大多數人都無法承受。就在市政府的官員在為電視機廠的「改革成功」彈冠相慶的時候,讓人意想不到的危機爆了。

    電視機廠的一名女工,丈夫早亡,獨自撫養一個年幼的孩子,在這次「破三鐵」的過程中,她也不幸加入了下崗大軍的行列。由於失去了收入來源,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愈的窘迫,領到的遣散費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所剩無幾了。女工沒有辦法,重新找到廠裡,向領導苦苦哀求,希望能夠重新回來上班,但是廠裡卻不能因為她一個人而改變由市政府已經制定好的決策,不過鑒於這名女工的家庭確實困難,廠裡最終決定,再給這名女工一筆錢救急。女工千恩萬謝後,忙到菜市場買菜,打算給自己的孩子做一頓久違了的豐盛晚餐,沒成想掏兜付錢的時候突然現,自己剛領到的救命錢已經不翼而飛了。女工心急如焚,當場暈倒,被人立刻送到了醫院,醒來後,若不是被護士及時現,怕是就要跳樓『自殺』了。

    這件事情很快就在件的導火索。5月某天的一個清晨,一千多名電視機廠的下崗職工,在市委門前聚集,要求見市委書記寧建峰,與此同時,未下崗的那些職工也在電視機廠的大院內宣佈罷工,聲援他們以前的工友。這樣大規模的群體**件在安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而幾年前由宜家商標侵權案所引起的不到1oo人的靜坐示威,與此時相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市長魯非緊急出面欲與工人們溝通,但是卻遭到了拒絕。在這些工人的眼裡,魯非就是導致他們現在這種無依無靠的局面的罪魁禍,因此與他能有什麼好談的。在魯非之前,寧建峰對電視機廠所採取的策略是求穩待變,即市政府出錢,保證所有職工的基本生活,然後等待政策的確實改變,在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等到了魯非這裡,政策確實已經改變了,只是這種粗暴的「破三鐵」的改革方式顯然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辦法,它根本無法被廣大工人們所接受。

    魯非最終無功而返,為了不使事態繼續擴大,寧建峰不得不出面了,依靠自己這些年在安州積累下來的聲望,寧建峰暫時的平息了這次事件,但是如何安頓這兩千多名下崗職工,仍是安州市委市政府的頭等大事。

    由於電視機廠已經頻臨破產,如果就簡單的把所有的下崗職工再送回去,也仍然是解決不了問題,根據張致恆的提議,安州市委市政府最終通過了一項臨時性的決議,即暫時為每個電視機廠的下崗職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直到電視機廠完成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同時還宣佈,這些下崗職工仍然還是電視機廠的工人,將來針對電視機廠的任何改革措施,也同樣與他們有關。這些決定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工人們對於未來的擔憂,這一震動全省,乃至中央的**終於平息了下去。

    「破三鐵」因缺乏相關社會福利制度保障而可能誘的社會動盪終於引起了決策層的警惕,有人甚至提出:試圖用皮鞭加飢餓的辦法搞活國營企業是行不通的,每個公民都有憲法賦予的勞動權利,砸鐵飯碗是違法的。於是,到了7月份,這場全國範圍內的轟轟烈烈的運動就嘎然而止了。只是對於安州政壇來說,一場風波卻才剛剛拉開序幕。

    安州市市長的魯非,上任後的第一把火就燒了一個大窟窿,雖然這也不是他的本意,但是他的執政能力還是受到了多方的質疑,不過他的老上級省委書記韓中華仍然力挺他,還親自打電話給他鼓勵,告訴他不要背上包袱,改革開放史無前例,些許錯誤也是難免的……魯非在感動之餘,也下決心一定要做出一些成績來改變自己目前的不利局面。

    只是出成績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正在琢磨自己的第二把火應該怎麼燒的魯非,突然讓一封署名為「電視機廠普通職工」的舉報信觸了靈感,出成績確實不容易,但是轉移一下大家的注意力應該還是比較簡單的吧。舉報信中提到了電視機廠的部分領導在之前採購國外生產線的時候,收受了國外企業的回扣,因此不做評估,就盲目引進,給國家和廠裡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魯非知道市委和紀委肯定也收到了類似的信件,同時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信中所舉報的事情應該是真實的,因此在目前這個敏感的時刻,電視機廠的領導這次恐怕是在劫難逃了。只是如果這次查處的範圍僅限於電視機廠的這些企業領導,魯非就認為這還不足以達到自己想要轉移公眾注意力的目的,因此自己必須再努努力,讓這把火燒得更旺一些才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