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重生之巔峰時刻

小說博覽 第二十五章 官司(上) 文 / 少帥寇仲

    「陳文輝是市委副書記陳方舟的兒子……|com|」

    一句話把徐寶木和張宸都嚇了一跳,來頭不小啊!

    徐寶林接著說道:「據我所知,85年的時候,陳文輝就承包了安州傢俱廠,當時簽的協議是每年上繳6萬元。結果85年底,陳文輝只上繳了800元。86年上繳的好像還不到800,而去年,看樣子他們是一分錢也沒有上交。」

    郭蓉蓉有些不敢相信,「他三年都沒有完成任務,竟然還能穩穩的坐在廠長的位子上?」

    徐寶林苦笑著說:「看來只要陳方舟還在,就沒人能動得了他。」

    張宸聽了徐寶林的話,若有所思。安州傢俱廠能夠在不盈利甚至虧損的狀態下仍然能夠保證工人的工資獎金,甚至離退休人員的退休金,這個陳文輝絕不簡單。

    至於他的老子陳方舟以及安州官場目前的情況,在張宸前世的記憶中,是沒有任何資料的,因為那時候的張宸不可能對這些事情感興趣。不過重生回來,張宸要是想在這個時候做點什麼,有些事情還不得不去關心。只是張致恆在家裡是不會給張宸講這些官場動態的,張宸只能綜合公開的新聞和報紙文章,以及徐寶林平時隨口說出的一些信息來分析當前安州政壇的變化。

    陳方舟*後就來到安州工作,已近十年。其中在市委副書記的位子上就待了7年,已經超過了一屆任期的時間。

    84年的時候,當時的市委書記因病提前退休,陳方舟以市委副書記的身份未能再進一步,而是省委空降了一個市委書記彭克。

    86年安州撤區建市,領導班子大調整,彭克升任天門市市委書記,原市長李海蘭順位升職,「空降兵」寧建峰接任市長,陳方舟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張宸雖然從來也沒有進過官場,但是實在也看的不少了。或許這些中的描述有誇大和不實之處,但是張宸相信,這些也絕不是沙地起屋,冰上蓋樓,作者要是沒有一些經歷和感悟是絕對寫不出來的。

    因此,仔細思考陳方舟這些年的任職經歷,張宸知道,對於年齡已有55歲,說不定幹不完本屆任期就要退休的陳方舟來說,老老實實、偃旗息鼓的熬到退休,應該是他最好的選擇。

    徐寶木知道了陳文輝的身份,就有些遲疑,他清楚市委副書記的份量,不是他這個小小的民營企業的廠長可以匹敵的。

    張宸卻認為陳方舟未必敢明目張膽的干涉司法,畢竟在安州他不能一手遮天,而且這場官司也非打不可,「宜家」的品牌形象必須維護,便對徐寶木道:「徐哥,不管他是誰,我們都得去法院告他。」

    「上法院?可是法院肯定會向著他們的,安州傢俱廠既是國企,陳文輝又是陳副書記的兒子,我們恐怕惹不起他們。」當徐寶木清楚了雙方的實力差距後,就有些心灰意冷,再也沒有當初要找這些人「說道說道」的勇氣了。「我看要不算了吧,反正現在對咱們也沒啥損失。」

    「徐哥想的太簡單了,他們仿製我們的傢俱,盜用我們的品牌,怎麼能說對我們沒啥影響呢?」郭蓉蓉這個時候說話了,「他們在首都市場的售價就比我們要低,長此以往,我們早晚會被他們擠出去的。而濱海市場,我們自己都沒有進去,卻被他們搶了先,要是再過一段時間,誰來能分出來哪個是正牌的宜家,哪個是假冒的?」

    徐寶林也說:「哥,蓉蓉說的對,而且我們每出一個新款,就被他們抄去,蓉蓉和小宸做設計有多辛苦,你也知道,怎麼能讓他們就這樣輕輕鬆鬆的抄過去。我看他們就是小偷,我回去問問全隊,看能不能把他們抓起來。」

    張宸笑著說:「二哥,他們確實是小偷不假,不過這件事還真不歸你們刑警隊來管。」張宸向幾個人解釋了一下商標法和專利法的相關內容,陳文輝的安州傢俱廠這次肯定是侵犯了宜家傢俱廠的商標專用權,但是由於宜家的傢俱產品沒有去申請外觀專利,所以對於安州傢俱廠的仿製,現在沒有任何辦法。

    這幾個人都是頭一回知道還有商標專用權和外觀專利這回事,對於張宸的「博學多才」,徐寶木已經見怪不怪了,倒是郭蓉蓉和徐寶林非常吃驚,「小宸,你怎麼能懂的這麼多。」

    「去年我爸給他們廠的產品申請商標的時候,就買了商標法和專利法的小冊子回來,我當做識字讀本,也翻了一遍。不過當時也沒怎麼看明白,這件事情發生以後,這幾天晚上我才回去又把這兩個法律翻出來,不懂得地方就問我爸,才算搞明白了。」

    郭蓉蓉聽完了就把張宸抱在懷裡,「小宸,你真厲害呢!姐姐實在是為你感到驕傲。」

    徐寶林在旁邊也伸出大拇指,說道:「你這小子,了不得。二哥看好你,將來一定有大出息。」

    張宸經常被誇,現在臉皮是練得非常厚了,對於郭蓉蓉和徐寶林的「馬屁」也一臉坦然的接受了。郭蓉蓉看到張宸這模樣,嗔怪的去捏他的鼻子,嚇得張宸忙扭頭躲過。

    對於起訴安州傢俱廠,徐寶木心中還是有顧慮的,徐寶林一拍桌子,說道:「哥,不要在猶豫了。這次本來我們就是占理的,人證物證也都有,他陳方舟官再大,也不能在事實面前顛倒黑白。」

    徐寶木看著三個人殷切的目光,終於下定決心,向法院起訴安州傢俱廠侵犯宜家的商標權,與此同時,郭蓉蓉將目前市面上還沒有被仿製的宜家傢俱整理出來,向專利局申請外觀專利,以後凡是有獨創性的新傢俱,上市前也一定會去申請專利。

    按照張宸的理解,打官司就得請律師,可是找遍安州,沒有一家律師事務所,經過瞭解才知道,1986年中國才進行了第一次律師資格考試,這才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國律師隊伍的人數還是可憐的很。

    安州找不到,只好通過曹綺梅在首都尋找律師,曹綺梅自己雖然沒有打過官司,但還是通過關係介紹了幾個律師。徐寶木與他們聯繫並簡單介紹了事情的經過後,並沒有引起對方的重視,目前中國的律師主要從事的還是離婚案件和房產糾紛案件的處理,對於這種經濟類,尤其是商標侵權類的案件,還沒有任何經驗。幾個律師通過自己的關係在安州做了一些調查,發現被告安州傢俱廠除了是一家國企之外,其廠長還有很深的政府背景,便紛紛打了退堂鼓。

    這個案件,在這時可以稱的上是中國商標侵權第一案,若是在張宸原來生活的21世紀,這種冠以「第一」名稱的案件,絕對是媒體極端關注的對象,也絕對是各大律師爭著搶著要幫你辯護的。但是在80年代末,這種政府背景極深的案件還是嚇退了大多數人。最後不得已,曹綺梅找了他以前的一個同學胡偉,學法律的,雖然還沒有取得律師資格,但是持有「律師工作者」證,也可以從事律師業務。

    胡偉剛畢業沒多久,對於自己的前途還是充滿了希望和幻想,一心想要作出一番事業來。對於這個案件後面的政府背景,胡偉是嗤之以鼻的,在他看來,如果能將這起「中國商標侵權第一案」打贏,這將是自己事業生涯的輝煌。

    胡偉用最快的速度趕到安州,同徐寶木等人見面後,很快便草擬了一份起訴書,遞交到安州市西橋區法院。隨同起訴書一起的,還有朱民生和其他幾個同樣購買了仿製折疊桌的人的證詞,以及實物照片。

    張宸不是很懂法律,在他看來,安州傢俱廠位於安州市,自然就得在安州市起訴。其實在後世,對於這種案件,大多數律師都會選擇在非被告所在地的被侵權地進行起訴,這樣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各方面的干擾。只是胡偉認為,只有在安州打贏這場在安州本地有很深政府背景的官司,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能力。因此異地起訴的事情,胡偉提都沒提。

    西橋區法院的副院長成克強負責此案件的審理。這個時代法院的辦案方式和後世有著很大的不同,證據的採集主要靠法官來對案件進行詳細調查。在收到徐寶木的起訴書後,成克強對起訴書中所提及的問題做了詳細的調查,對於證人朱民生等人的供詞也進行了確認。從成克強調查的結果來看,徐寶木的起訴書中所提及的問題是真實可信的。根據商標法,成克強完全可以做出有利於徐寶木的判決。

    但是此案的被告,也就是安州傢俱廠廠長陳文輝是市委副書記陳方舟的兒子,這個情況成克強是知道的。目前西橋區法院的現任院長因病住院,從檢查的情況來看問題比較嚴重,估計是肯定要病退的了。而成克強目前是最有可能順位為院長的人選,在這個關鍵時刻得罪主管人事的市委副書記,並不是一個太好的主意。

    成克強左思右想,決定先嘗試一下對雙方進行調解,如果可以庭外和解,自己既不會得罪陳方舟,也不會違背自己的職業操守,那就皆大歡喜了。因此,在徐寶木遞交起訴書的一個星期後,徐寶木和陳文輝都收到了法院的通知。

    結果調解的那天,大家等啊等啊,足足比約定的時間晚了一個小時,才有一個人晃晃悠悠的過來了。來的人並不是陳文輝,而是安州傢俱廠的一個副廠長許兵,這個許兵明顯剛從酒桌上下來,渾身酒氣,滿臉通紅。成克強知道他是陳文輝的狗腿之一,好像老爹在稅務局任副局長,也是個紈褲衙內。

    看到許兵的這幅醉鬼樣,成克強強壓自己心中的憤怒,站起身來,問道:「許廠長,請問陳廠長怎麼沒有過來?」

    許兵進了屋,瞇縫著醉眼掃了一圈,成克強坐在辦公桌後面,身邊有一個女記錄員,桌前還坐著倆人,是徐寶木和胡偉,許兵雖然不認識,但是他還沒有醉糊塗,知道這倆就是原告。聽到成克強的問話,許兵不屑的答道:「就……就這點破事,值……值得我大哥出面嗎!」說完就打了一個酒嗝,狹小的辦公室內頓時酒氣瀰漫,那個女記錄員秀眉微蹙,就想出聲呵斥,被成克強攔了下來,現在不是發火的時候。

    「既然許廠長能夠代表安州傢俱廠來接受調解,」成克強指了指一旁的座位,「那請坐,我們現在開始。」

    胡偉早就對許兵不滿了,許兵這樣子簡直就是對神聖的法律和莊嚴的法庭的褻du。不過胡偉知道自己的身份,便忍住了沒有出聲。現在聽到成克強說開始調解,就站起來想說話,有心針對許兵今天的無理行為先行質問,打壓一下許兵的囂張氣焰。

    沒想到許兵對於成克強的話語充耳不聞,根本就沒有坐到早已準備好的辦公桌另一側的座位上,而是就這樣大喇喇的站在中間。胡偉剛站起來,還沒有來得及說話,許兵衝過去就給了胡偉一拳,將胡偉打倒在地。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