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文物販子在唐朝

第七卷 楊花落盡 第七章 算計 文 / 集古字

    第七章算計

    國子監數學講經第一場由於有李世民的到場,而顯得倍加熱鬧。除了李世民及與其同行的諸位大臣之外,魏王李泰、吳王李恪及晉王李治也都在其身後跟隨。

    此時國子監規模甚大,到場的約略有千餘學員。當李世民現身的時候,場面變得極為熱烈。另一個受到熱烈歡呼的是魏王李泰。李泰由於近年來力倡文化,在學生心目中地位頗高,此次亮相,當然也有眾多學子為之歡呼雀躍。尤其是當場中有三個士子站出來,大聲念起為魏王李泰所作詩篇時,場中氣氛更是熱烈。

    只是盧鴻卻敏銳地發現,當三個士子念誦詩作,眾士子齊聲歡呼時,李世民眼角中閃過了一絲奇異的光芒。

    最後還是孔穎達登壇,雙手舉起,眾人的歡呼聲才安靜了下來。

    此次來到國子監經論之場,李世民並非以帝王身份光臨,而是來聽課的。因此他也是在壇下設座,並未出場講話。整個經論的開場完全不同於後世活動繁瑣的程序,只是由孔穎達簡單介紹了幾句,講經便開始了。

    首場上場的並非直接就是太級書院的教學,而是盧鴻最先登壇。

    華夏文化,至唐時各門各類,均要以道為至高境界,這也是當今天子推重老子的一個結果。此場盧鴻登場,首先立論便將數學與算術的區別先行剖明,指出算術乃為實用,數學則為演道。

    與其他人講演不同,盧鴻在講解中使用了大量的實例。除了以易學、格物的發展來講述數學的重要之外,他還以推算之法,很明確地推翻了數個前人在易理中的錯誤說法,其不中乏《周易參同契》、《抱朴子》這樣的經典之作。

    盧鴻很清楚地指出,之所以前人在取得數之不盡的成果的同時,也得出數量極大的錯誤結論,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其研究方法存在問題。如若保證一個研究成果的真實可靠,最有效的辦法是以數學的高度、或以數學為基礎,對其進行最準確地定義。

    盧鴻這次講座時間不過大半個時辰,但其中包括的信息卻是令在場之人大有目不暇接之感。在場的很多人心目中,依然將數學做為一種計數的實用方法,甚至有些人從來就沒有想過數學與算學會存在不同之處。

    當盧鴻的講解結束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沉思。

    經過這些年來的思考磨礪,盧鴻在易學上的見識,遠遠超過了當下眾多易學大師。究其根本,一是得益於《歸藏》的研究,二便是得益於他前世記憶中完整的知識體系。

    應該說,自古以來,《易》乃眾經之首。當世人以一種變化的、相對科學的態度去認識它、研究它時,中國的文明大多會朝向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前進的方向發展。而當它最終淪入納甲、五行等逼仄空間裡打轉轉的時候,整個中華文明也會陷入一個自我重複、自娛自樂的死角中去。

    前世盧鴻對於《易》中占卜之說,將信將疑。待到了唐代,才發現唐人對《易》的占卜的信任態度,便如後世的天氣預報一般:占卜方法當然是有的,只是結果有時准與不准罷了。而對於易學包含世間至理的信任,則是不容置疑的。

    盧鴻現在要做的,便是將《易》學以及整個士林做學問的方法,拉到一種以實踐為根本,以數學為基礎,開放靈活的路子上來。讓他一點點去研究這些,只怕盧鴻是沒這個閒心,也沒這個耐心。不過略為鼓吹,指指路,透透亮,他還是很樂意的。

    盧鴻下場之後,其後準備上場的乃是太極書院一位講學。講解的正是初具規模的幾何之學。

    李世民在盧鴻講罷下壇後,便即起身。一側專有供其休息的淨室。李世民進去不久,便有人來傳,道是命盧鴻進見。

    門外的太監傳稟進去,之後方引了盧鴻進入室內。只見小室之中甚是乾淨簡單,除了李世民之外,長孫無忌、孔穎達等人也均在座中。

    此次覲見出乎意料的簡單。本來盧鴻還想李世民或許會問自己一些關於學業或世家的問題,不想李世民只是簡單褒獎了自己幾句,又道來日便當下旨,使入國子監為國子博士,要自己忠體愛國等話語,便著自己告退了。

    之後不久,便見李世民車駕離開國子監,返回宮去。

    其後接連數日,國子監數學經論緊鑼密鼓的舉行,一時之間,各地算術精英,齊聚於此,其聲勢大有超越去年競賽之勢。與競賽不同的是,每天講解完畢,國子監內部及部分知名算學名士,還要與太級書院的幾位講學,就相關內容研究討論,幾日下來,更使太極書院的幾位講學,名聲大振。

    與此同時,數名朝中要員紛紛上書,力請早定太子。其中數本,更是明確提出李泰當為儲君之位。

    但這些奏折,無一例外地被壓了下來。據消息靈通人士道,甚至連政事堂上,根本就沒有討論此事。

    關於盧鴻入國子監為國子博士的旨意已經下來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同時還有另一個任命同時到達——他被任命為晉王的侍講。

    唐時皇子除太子置左庶子、右庶子外,其他皇子自然也要有老師的。這皇子侍講的官說來也不算大,是正六品的職位。但在此時太子之位未定,晉王李治也是一個儲位爭奪者,下了這樣一個旨意,確實有些令人玩味的地方。

    不管怎麼說,李治這次算是名正言順地要耗在盧鴻這裡了。按說當侍講的,總應該是去皇子府上才對。但這位盧侍講實在也是懶了些,居然讓皇子天天往他這裡跑,也實在是少見。

    這天,李治悶悶不樂地來到盧鴻這小院子裡,老遠便聽到褚遂良大人那熟悉的笑聲。

    褚遂良這一段時日來得略略少了些,並不是褚大人不想來,而是政務確實多了許多。為此褚遂良還頗有些意見。只是他脾氣再大,也不敢拗著皇帝的意思來。倒是便宜了褚行毅這傢伙,沒了老爸的看管,幾乎就長駐在盧鴻府上了,與祖述倒做了一對。

    好容易褚大人得了空,跑來盧鴻這裡,與他講起沒骨花卉來。正說得指手劃腳,興高彩烈之時,李治拉搭著腦袋進來了。

    「晉王殿下,今天怎麼這麼沒精打彩的啊。」褚遂良今天不知怎麼忽然眼尖了,居然也看出李治情緒不太對頭。

    「今天,今天……」李治還吞吞吐吐地,好像不太好說。

    「事無不可對人言。晉王殿下卻有何難言之隱不成?」盧鴻眼中略有幾分鼓勵。

    李治眼中先是一亮,旋即又黯淡下去,低了頭道:「今天遇見四哥了。他對我道,對我道……」說到這裡,又偷偷抬起頭看了看盧鴻的臉色,這才接著道:「四哥道,我以前得叔——得那李元昌的喜愛,交往頗密。這番卻要受些牽連呢。」

    盧鴻與褚遂良相對而視,俱有驚容。李治所說四哥,自然便是當今天子李世民四子魏王李泰。而那李元昌,乃是李世民的弟弟,封為漢王,前不久因謀反事洩被誅。李泰此言,威脅之意極為明顯,竟是一分情面也不留了。

    盧鴻還未說話,褚遂良已經說道:「這還了得!這一段以來,魏王已經鬧得有些不知深淺,搞得烏煙瘴氣。現在居然對著晉王殿下,也如此肆無忌憚,再下去更不知要成何體統了。晉王殿下,此事你不需害怕,直面陳陛下便是,自然無人敢動你分毫。」

    李治囁嚅著未敢答言,眼光卻看向盧鴻。

    盧鴻歎了一口氣,對李治道:「如褚大人之言,晉王殿下確是無需害怕。君子之行,光明磊落,但求問心無愧,又何懼他言。只是直陳陛下,似無必要。一則本是兄弟言語,說多了親情易損,二則聖上諸事勞煩,為人子者,當為之分憂,豈能為著幾句言語便去告狀。若晉王覺得悶時,不妨多在我這來呆些時日。前時你所道想認真習學格物之學,也正好從頭為你解說一下。」

    李治點頭稱是。褚遂良卻老大的不高興,連道盧鴻過於軟弱,連晉王也給教壞了。說了半天,最後一拂袖,居然逕自去了。

    待李治告辭去了,盧鴻才取了一卷東西,喚了洗硯進來,吩咐了幾句。洗硯點頭,接了東西藏在懷中,出府去了,直到天色全黑了才回來。

    盧鴻一直未說話,聽洗硯說事都辦好了,點點頭讓他去了。只留盧鴻自已,獨自坐在書房中,翻看著新賜下的《石鼓文》以及王羲之諸帖拓本,面上不知是喜是憂。

    兩天之後。

    天色眼看已經將黑了,盧鴻正欲休息,忽然洗硯進來道:「少爺,衡陽公主來了。」又低聲道:「公主是偷偷來的,剛才要不是那柳兒,我都沒認出來。」

    盧鴻心中一動,忙出來相迎。果然見衡陽公主一身便裝,又罩了一件套袍,便如前世記憶中來自阿拉伯的公主一般。

    盧鴻也不多話,只做手勢將衡陽公主請到書房中,命洗硯在門外侍候。衡陽公主也將柳兒留在外邊,這才進屋,脫了外面的袍子。

    盧鴻這書房中卻不似衡陽公主那般整潔,堆得各類圖書滿滿的到處都是。衡陽公主坐在椅子上,隔著面紗看不出表情。過了一會才道:「盧鴻,你怎麼想到褚遂良居然能說到父皇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