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文物販子在唐朝

第四卷 范陽經會 第十五章 便宜師傅與便宜徒弟 文 / 集古字

    第十五章便宜師傅與便宜徒弟

    此時盧鴻自然還想不到自己竟被視為崔三醉收山後的新一代槓頭。當天夜裡,盧鴻本來頗為勞累,準備早些休息。卻有人通傳道,孔穎達著人請盧祖安及盧鴻父子,過屋有事商談。

    盧鴻想不明白有什麼事,只好重新整理衣服,趕到盧祖安房中,由盧祖安帶著,過孔穎達房中來。

    孔穎達此時身著一件便袍,頗為隨意。問候之後,便請盧祖安落座。盧鴻自然沒有位子,便侍立在盧祖安身側。

    孔穎達與盧祖安寒暄幾句,便開口稱讚此次范陽經會,頗為精彩。於光大儒學、發揚經義,實有功焉。自己回朝之後,便要上奏朝庭,以為旌表。

    盧祖安聽了此言自然大為高興。若得了朝庭旌表,范陽經會得了官府認可,其影響和資格自然要更上一樓,於日後盧氏及經會發展,都有極大的好處。

    當下盧祖安謙虛了幾句,又對孔穎達親臨經會並大力襄助表示感謝。孔穎達一笑,又對盧祖安談起今日盧鴻表現來,自然是讚許有加,很是推重。

    之後孔穎達說道:「老夫聞說盧鴻自幼便獨自攻讀,未曾經師。按說以盧鴻這等才學,目前成就,也不下於一代名家。只是老夫實是喜歡這孩子,倒要撿個大便宜,不自量力想收盧鴻作我的學生,不知盧族長意下如何?」

    盧祖安心中一呆,然後心中狂喜。正如孔穎達所言,盧鴻若說此時才學成就,隱隱已經自成一家。只是世人習俗,任何行當都要講個出身流派。經學一脈,總須有名師傳承,才能為世人推崇。盧鴻此時雖然也有些名氣,只是他並無名師可承,將來出道,難免有人會說他是旁門左道,非是儒學正統。

    這孔穎達若說學問精深,比之鄭家三老及崔三醉等人,也不見得便高明到哪裡去。但孔穎達少年成名,又久於官府中任職,比之三老等在野的身份大不相同。他此時就任為國子祭酒,更主編了《五經正義》這等巨典。盧鴻若拜他為師,日後論及學業出身,自然是正得沒有辦法再正了。

    想到此節,盧祖安更不遲疑,說道:「孔大人謬讚了。盧鴻雖然有些小小聰明,真實的學問上,也只不過是略窺門徑罷了。若能得大人青眼,收在門下,是他的運氣。就算是盧家,也是僥天之悻,門上有光了。」說罷,就命盧鴻上前,先行拜過。

    盧祖安的心思,盧鴻自己當然也清清楚楚。孔穎達的身份地位,不須更說;這幾日見孔穎達的言行氣度,盧鴻也是深有好感。孔穎達收自己為學生,除了喜愛自己才學外,也未嘗不是存了愛護提攜之意。不管從哪方面說來,拜了這個老師,於自己確實是大有好處。

    盧鴻上前,再施大禮,口稱拜見恩師。孔穎達頗為高興,呵呵笑著受了禮。此時只是將事定下來,孔穎達收盧鴻為弟子,自然不能如此草草成事。盧祖安徵得孔穎達同意,便在明日經會結束時,宣佈此事,並行正式的拜師之禮。

    第二天,就是整個范陽經會的最後一天了。

    在經壇上,孔穎達作為最後一名講經人,並沒有如前幾天一般就某一經義進行闡述。他所講解的,卻是自古以來儒學發展的脈絡與歷程。在講經的結尾,孔穎達提出的,是對儒學及儒生本質的思考。

    什麼是儒學?

    我們應該要什麼樣的儒學?

    一生為儒,皓首窮經,我們為的又是什麼呢?

    當孔穎達結束他的講經後,壇上壇下,眾人都露出一幅深思的表情。

    最後,孔穎達宣佈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此次范陽經會於光耀儒學、發揚經義,尤其是在樹立儒學形象,擴大影響方面,極為成功,更堪稱民間經會典範。自己回轉長安之,準備上奏朝庭,以求旌表。使范陽經會成為一個長期存在、定期舉行的經學勝事。

    第二件事是,自己回轉長安後,也準備借鑒范陽經會的形式,在長安舉辦經會及經辯,以推動儒學的發展,培養新進人才。

    第三件事是,自己決定收盧鴻為弟子。

    前兩件事,眾人雖然也頗為驚喜,但也都在情理之中。這第三件事宣佈後,卻是另人頗為意外。尤其是鄭家三老及崔三醉,他們本來就對盧鴻十分喜愛,只是因有輩份相礙,相互交往得熟了,反倒是不好收盧鴻為弟子。不想讓孔穎達撿了這個便宜,自然要腹誹幾句了。

    之後便是盧鴻的拜師儀式。盧鴻由三位本族先輩,以如意帶引至壇上,恭恭敬敬將拜師帖呈上,按禮儀問答之後,由孔穎達帶領,向孔子牌位跪拜三次,上香行禮。而後,又拜見了師傅,並呈上束修。

    孔穎達顯是極為高興,行罷禮,師傅也是要給弟子禮物的。只見孔穎達由下人手中取過一件書函來,鄭重其事地對盧鴻說:「老夫自少年就學,得蒙恩師昌亭先生不棄,傳道授業,許以衣缽。此函中,便是當日先師所贈《易經》二卷。今日老夫便將此書傳贈於你。先賢流傳,切勿輕忽。」

    眾人聽了,不由嘖嘖。原來此函中《易經》,竟然是孔穎達的授業恩師信都劉焯所傳。孔穎達此舉,無異是明白向眾人宣佈,盧鴻便是自己的衣缽傳人了。

    盧鴻不敢怠慢,先是莊重向書函施禮,然後才雙手接過書函。孔穎達點點頭說:「盧鴻,雖然我收了你為弟子,只是學業之上,卻也難有可傳授你之處。只有一言,還望你銘記莫忘。」

    盧鴻聽了,連忙恭聽。孔穎達認真地說:「為學之道,最要緊的,便是厚積薄發這四個字。為師觀你天資過人,可謂天授。人品性情、為學求業都是萬中無一。難得小小年紀,便能首倡氣學,解構老子,實在是自古未聞。只是愈是如此,愈要收斂,萬萬不要因為聰明,反倒誤了自己。為師贈你的這部《易經》,是先師所傳。自古《易》為百經之首,願你能沉心《易》學,三年不移,精研深意,方慰為師之心。」

    盧鴻聞聽此言,不由聳然應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