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第335 政治婚姻 文 / 傅戍己

    隨著李椎、郭記主力的退出,長安城件的戰事變得更加明朗。

    待并州精騎驅散涼州兵主力後。劉易分出文丑一部,直奔雍門。搶佔入主長安城的橋頭堡;至於并州軍主力,則隨著劉皋,繼續衝殺長安北部,破擊、收降潰敗的涼州兵。

    這一戰,并州軍用最小的付出,收穫了豐碩的戰果!

    在一片「降者不殺」的口號中。越來越多的疲憊涼州兵,不得不氣喘吁吁的雙手抱頭,跪倒在地。

    與長安戍卒高強度厚戰一日的涼州兵,他們連逃跑的力氣都缺乏!

    就在涼州兵全線潰敗,非是四方逃亡,便是跪地投降時,討虜校尉賈詡波瀾不起的收編數個營頭,整建制倒向并州兵!

    似賈詡這般善於審時度勢謀士,豈會逆時事而為?

    即便賈詡不會真心效忠於劉皋。他也會選擇暫安之勢,一如真實再史上,賈詡投奔段炮、張繡時。

    不得不說,賈詡在涼州兵卒的威望,還是相當高的。

    歷史典籍記載,連攻破長安後李椎、郭記,亦對賈詡相當忌憚。若不是因為李椎、郭記秉持朝政不久,賈詡就因為母親去世,不得不歸家守孝三年,不定在漢末動亂初期。賈詡也能拉起一股,不小於張繡、段猥的勢力!當然,賈詡之所以選擇歸家,為母親守孝三年,亦可能是賈詡逃避涼州兵亂的自保之策!

    因為賈詡在涼州軍中的個人威望,單單是跟隨賈詡,臨陣倒向劉暴的涼州兵,便足足近一萬人!

    十餘萬涼州潰卒,跟隨賈詡投降的,足足有十分之一。隨著這一萬降卒的歸降,納入收編降兵的行列,并州兵在兵卒人數上也開始逐漸

    優。

    渭水大橋邊,劉易拍馬迎上臨陣易旗的賈詡:「文和,數年不見,尚記得金城故人否?」

    賈詡、荀彧二荀攸,陳壽作《三國誌》時,曾將三人並列一傳,並稱為魏國三大謀臣。陳壽言荀彧有王佐之風,可比蕭何;荀攸有張良之才;賈詡有陳平之謀!

    蕭何、張良、韓信、陳平,為漢初四傑,是劉邦謀取天下的左膀右臂。陳壽將賈詡、荀彧、荀攸並列一傳,比於漢初四傑。便是以此褒贊賈詡、荀彧、荀攸三人,是曹操奪取大半天下「曹魏三傑」!

    後世某人讀《三國誌》時,讀至賈詡、荀攸、荀彧傳記時,曾感慨萬分,批注曰:「魏武魏武帝曹操獨缺一韓信也!」此批注,既是感歎曹操帳下無韓信那般。可以經略天下三分之二的善戰大將,又是感歎賈詡、荀彧、荀攸對曹魏的豐功偉績!

    賈詡,在劉最心中,是和荀彧一個數量級的人物。

    早在數年前,劉最征伐西羌時,就曾試圖招攬過賈詡。可惜,那時候國家未亂,劉呆聲名未顯。相比較劉暴的招攬,賈詡寧願去做翼縣縣令。

    今日,劉呆坐臥并州探取關中,更可以借助驅除李椎、郭記之勢,榮登漢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

    眼前這時局,任何聰明人都可以看出,劉暴攜軍入長安,必將取代王允秉持朝政!畢竟,劉皋的勢力,不是呂布能比;劉的心,也不是呂布能比!

    呂布甘為王允手中刀,劉皋卻不會!

    與賈詡稍稍敘舊幾句,劉呆便開始積極主動拉攏他。

    不過,面對劉暴的拉攏,賈詡總是淡淡的,不留痕跡婉謝,甚至面對劉呆的封賞晉職,賈詡依舊拒絕道:「李椎、郭記之叛,我亦有罪也!」

    賈詡對劉最的態度,到是頗像他歷史上對李椎、郭記的態度。真實歷史上,李椎、郭記攻破長安後,賈詡先是脫離長安朝政漩渦,避向左馮朗,而後又是拒絕李椎、郭記的封侯之賞,又是拒絕尚書僕射,待賈詡避無可避之時,才勉強就職尚書高位。

    眼下,賈詡對劉呆的態度亦是如此。

    賈詡欲游離於并州集團之外,對劉皋若離若即,但是特別看重賈詡的劉呆,豈會允許自己浪費賈詡這般大才?

    賈詡不軟不硬的拒絕劉皋拉攏之後。劉最漸漸回過神來:「看來,小恩小惠是不能說服賈詡的。我還須表明一下態度!」

    沉吟片刻,劉呆試探性的向賈詡問道:「董卓死後,關中紊亂,非但涼州人心不穩,更有李椎、郭記、李蒙、王方等十餘萬涼州兵卒作亂。抄略州郡,毀壞民宅!然涼州兵。亦是我大漢兵也!若是揮刀斬殺之,亦是斬殺我大漢子民也!」

    「吾雖欲安長安,又不願沾染十萬涼州步騎鮮血,尖和可有計策教我?」

    劉呆這一席句話,直插賈詡內心軟弱處。賈詡,籍貫為涼州武威郡姑藏縣。可謂是一個純粹涼州人。且,賈詡身為討虜校尉,受牛輔節制,亦為董卓部曲中的重要一員。無論如何說,賈詡都對涼州兵卒,有份特別感情。

    真實歷史上,無論是賈詡千里投奔張繡,還是在賈詡勸說張繡歸降曹操之後,他全力援助段偎等董卓舊時部曲,都充分表達了賈詡對涼州兵卒的感情!

    賈詡親手安排李察留守華」。然曉得劉某自雲陽突擊長安的後果六劉某自雲陽突冊壩,不僅僅是截斷長安西線援兵,更是直接截斷李椎、郭記西逃之路!李椎、郭記不能西逃,李椎」郭記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賈詡可以想像,劉皋督率一萬五千精騎鎮戍長安,而後并州主力再自華陰破關。兩棄夾擊下,困於左馮朗的李椎、郭記,還有甚活命希望?

    沿著武關道,逃亡南陽郡?南陽郡的袁術、孫堅,恐怕更不能容忍李椎、郭記之徒!

    李椎、郭記逃亡渭河北岸,看似是一條活命之路,其實卻恰恰中了奸計,踏入數萬并州軍的包圍圈!

    李椎、郭記等十餘萬涼州兵卒的性命,全握在劉呆一人之手!

    劉皋適才話語,便是將涼州十餘萬兵卒的前途交給賈詡裁決!涼州兵卒能活多少人,就要看賈詡招降涼州兵的能力!

    賈詡的臉色不自覺的莊重起來。

    賈詡慎重考慮一番後,緩聲道:「大將軍,你欲求三輔之安,還是欲求關西之安?」

    三輔,即,京兆尹、左馮詡、右扶風等司隸西部三郡。三輔之安。即是控制長安近畿、關中沃野!

    關西,即精山之西,囊括關中沃野。外加涼州十郡,甚至還可以延伸至西海、西域。關西之安,即是連勢關中、涼州。

    兩者之間,孰優孰劣,不言自明。

    劉皋不假思索的瞬間回復賈詡:「我既有平定天下之心,自然是能多救人,就絕不少救人!文和請言定關西之策!」卻是劉呆根本連聞聽「定三輔之策。的興趣都沒,直達心中最優目的。

    自并州重心轉移關中,劉皋就已將涼州細入未來的勢力範圍!

    聞聽劉呆回答,賈詡不禁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平靜的笑容。

    賈詡組織組織語言,拱手道:「大將軍如欲安定關西,要在於收攏涼州兵卒之心!」

    「大將軍昔日肆伐西羌,轉戰淫中山谷,破擊韓遂、邊章,赫赫聲名。涼州人至今不亡!單此一點。大將軍已有收穫涼州民心的基礎!」「李椎、郭記、王方、李蒙、樊稠、張濟、段偎等,皆跟隨董卓,屢戰涼州七八年!此類軍將,在涼州人心中,聲望雖不能與大將軍相比。但是因為他們長年駐守涼州。且帳下兵卒多為涼州人,故他們與涼州本土豪強的關係也最是親密。不能小視!」

    「大將軍帳下劉石,曾擔任過護羌校尉。當最清楚此點。若說董卓是整合關西勢力的腦,李椎、郭記等人,則為董卓延伸統治涼州地方的觸角!大將軍若能收伏李椎、郭記等人,則涼州之紊亂,可半月而定,且無有刀兵殺傷之患!」

    劉最皺起眉頭:「策是好策,只是如何行之?」卓時,舉止殘暴,不但滅其宗族,而且聚火焚其宗族屍體,令涼州兵卒人人恐懼,不能自安;二,王允、張溫等朝臣,多與袁氏門生私交甚好。常有引袁紹、袁術之兵救駕長安之意。山東諸侯叛逆時,涼州兵坐守維陽八關。跟隨董卓,接連破擊山東兵,與袁紹、袁術兩兄弟有不可化解之仇恨!山東兵若入長安,涼州兵必將感到前途莫測,命不由己心。」

    「關於第一點。我之所以入長安,乃是以「救駕長安。為名。「救駕長安。同時,也就決定我若入長安,必須維護王允、呂布各種處置的正當性,不能為董卓翻案,不亦能斥責王允、呂布行事不當。不然。王允、呂布若不能代表正義。我攜兵入長安,又怎能代表國家正義?」

    「關於第二點。袁氏四世三公,門生無數,根脈深厚,不少朝臣都與袁氏脫離干係!即使我今日攜兵入關中,安靖長安,但是為維護朝政平衡,他們亦要千方百計的迎接袁術、袁紹遣兵入長安。不過,我也不是易取之輩,斷斷不會容忍王允等人肆意謀戈!」

    「但是,關鍵的是,我與王允等朝臣交鋒時,肯定會利用種種手段。或主動退讓,或虛情假意,或走馬換炮,或暗渡陳倉。這其中,定然有許多策略,在表面上,似乎是我在限制涼州兵,更重要的是。為保證關西安定,我實際行動上,亦免不了會削弱涼州兵勢力。」

    「涼州兵對我信任有限,一旦我稍微作出不能令他們滿意的事情,他們必將怨聲載道,以為我將對涼州兵舉刀!若是再有人趁機散播流言。涼州兵定會有人無端反叛,影響關西和諧!若欲談伏降李椎、郭記之輩,必先求取信涼州兵!如何令涼州兵相信,我永遠不會類如王允那般,向涼州兵舉起長刀?文和可有合適計策?」

    賈詡道:「若欲取信涼州兵。我倒是有一妙策。

    只是還須看大將軍的態度。」

    「嗯?說來弈聽!」劉呆忽聽賈詡能夠解決涼州兵卒信任問題,不禁急聲問道。

    若是能取信涼州兵,李椎、郭記等董卓部曲,霎那間就可轉化為劉最直轄力量,一如真實歷史上的劉備入蜀,曹操平青州黃巾!

    若是十餘萬涼州兵,不必經過慘戰,以泛一歸降劉呆,那對劉易來是什麼概念。十令劣淋」兵,瞬間投誠劉呆,劉皋則只需數月時間。便能重新整合關西各方勢力,繼而以關中、并州為根基,攻略天下十一州!

    劉皋眼中無解的難題。賈詡克然說那不是問題!

    劉呆怎能不激動!

    賈詡四下觀望一番小心說道:「大將軍還請先隨我見一人!」

    如今戰事已經進入尾聲,并州輕騎借助度優勢,已經擊破、降服長安城附近涼州兵。不過因為并州騎兵畢竟只有一萬五千人,所以當戰俘納降到一定數量時,并州輕騎已經無力追擊潰散的涼州兵!

    有限的兵力下,與其繼續追擊。不如割地收攏降卒,等待華陰趙雲、高順部,臨晉左政、張燕部援軍!

    十餘萬的涼州兵,畢竟不能一戰便為并州輕騎盡數俘虜!

    考慮戰事進入尾聲,已經無須他遙控指揮,劉呆稍稍考慮下,便答應賈詡的邀請,看看賈詡到底欲向他推薦何人。

    隨著賈詡腳步,劉皋踏入要詡主營帳。營帳內不但空無一人,更因為潰敗涼州兵的衝擊,顯現的有些凌亂。

    劉皋上下打量一番這營帳,向賈詡隨口問道:「文和,能值得你全力引薦於我的,究竟是何許人也?」

    賈詡沒有回答劉皋,而是仔細觀察一番營帳,而後趨步走向某一帳簾背後某角落,掀開一塊不為人注意的的粗布!

    與搭建營帳材質相同的粗布。被掀開以後,那個角落裡,竟然現出一個渾身布甲,頭盔遮臉的小兵。

    賈詡校尉營帳內,竟然躲著一名小兵!

    說他是小兵,是因為這兵卒畏縮在角落時,身軀不過十來歲大孩童。當賈詡將這名小兵拉扯起來後。劉呆更能覺察到眼前這人身軀,按照漢世育標準,他絕對不過十五歲!

    賈詡拉起小兵,向劉呆介紹道:「她是董卓的唯一的親孫女渭陽君董白!」

    賈詡說話間,雙手為這名小兵取下遮臉頭盔。

    除去頭盔後,映入劉皋眼簾的是一位,面容清秀,但小巧眸子裡卻充滿的恐懼的,十三四歲的小女孩。

    小女孩扯著賈詡衣襟,努力躲避著劉易的**裸目光,充滿了鴕鳥精神!似她躲避了劉暴的目光,劉呆就能消失不見一般!

    這個小女孩,就是董卓的孫女渭陽君董白?

    董卓唯一的兒子臨死前,留下一個名為董白的女兒。關於董卓家屬資料,劉呆還是知曉一些的。

    真實歷史上,孫堅破擊董卓。逼迫董卓退入長安。之後,董卓大肆封賞宗族、部曲,以穩固他在關西的勢力。也就是那時,董白被董卓順手封賞為渭陽君。

    漢世制度,非皇家女子,可封侯、封君。不過。女子封侯,十分罕見,大多數女子爵位多止於君。當然,如同漢世侯爵,封爵有萬戶侯、千戶侯等大小繁雜的細分,女子爵位的某某君,彼此之間,也有高低大小之別。

    漢世制度,男兒以封侯為志,女子以封君為志。不過因為女子不易獲取功勞,所以女子封君,難度甚於男子封侯數倍。君,這個爵位。在漢世地位相當高,非等閒人能獲取,一般都是當朝天子的外戚長輩,才能因皇恩而輕鬆得到爵位賞賜。譬如漢武帝外祖母平原君,譬如劉辯的外祖母,大將軍何進的繼母舞陽君。

    董白未與皇室血脈牽連,封渭陽君時,她又年不過十三四歲,自然屬於逾制行為。歷史典冊上,不少人以此事批判董卓濫用職權,肆意封爵宗族!因為這些批判,劉呆倒是對董白,有個模糊印象。

    王允、呂布刺殺董卓之後,董卓宗族亦隨即被袁氏門生滅門。劉呆本以為,董卓這孫女渭陽君董白。已經也死於數十日之前的董氏滅門之禍。

    不料,董白竟然出現在賈詡這裡!

    賈詡捏著董白肩膀,將董白扭向劉呆,為她介紹道:「安漢大將」

    不過,董白似乎很懼怕外人。死命的扭頭躲避劉皋。賈詡似乎也不願再強迫董白,向劉呆勉強笑一下:「驟經大變,她還未走出恐懼陰影。

    大將軍莫要見怪。」

    賈詡又為董白戴上頭盔,安慰道:「你祖父的這位朋友,是朝廷中的大將軍,他會保護你的!從此,你就不必東躲西藏啦!」

    安撫董白一會,劉呆緩步走出營帳:「文和,你領我來見的人就是董白?她又能如何幫助我取信十萬涼州兵?」

    「聯姻!大將軍只要娶董白為平妻。甚至只要娶她為妾室,即可收伏十萬涼州兵!」賈詡壓低聲線。

    劉呆腳步猛的一頓,愕然望向賈詡:「你」你所說的妙策,就是讓我娶一個十二三歲大女孩為妾室?」

    「正是!」賈詡語氣無比堅決,絲毫沒有開玩笑的意味。

    「唯有娶董白為妾室,大將軍才能快取信涼州兵卒,繼而降服李椎、郭記等董卓部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