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第302 兵敗如山倒 文 / 傅戍己

    維陽東線戰事。

    初平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孫堅破新安。

    三月二十九日,孫堅破澠池,直逼陝縣。

    卻說,破擊澠池之後,孫堅稍稍整兵。立即又兵陝縣。當此時。孫堅卻是有點「過五關斬六將」意味,連續衝刺函谷關、新安、澠池等長安與維陽之間的幾個重要關口。

    真實歷史上,因為討伐董卓只有孫堅一部,導致孫堅兵力極其緊張。是以孫堅自從破擊呂布,奪取維陽後,大軍便猶如強弩之末,難以繼續追擊董卓。真實歷史上,孫堅破擊董卓,看似戰果輝煌,其實對董卓的殺傷甚是有限,孫堅兵鋒抄掠最前線,也不過是在新安、澠池

    自三月二十九日,孫堅攻入澠池之後,這時空孫堅的戰功已經過真實歷史上那個孫堅。孫堅之所以敢繼續進擊陝縣,正是因為有劉皋數萬大軍援助,若無劉呆數萬大軍援助,單憑七八萬兵卒,孫堅怕是一如真實歷史上那般,為避免遭遇董卓大舉反攻,遂選擇主動撤退。

    當然,若無孫堅七八萬兵卒相助。劉皋也沒把握兵出兩路,徹底擊敗董卓。并州軍雖強於董卓兵,但真正強的很是有限。至於能說得上是絕對優勢的,唯有雙馬鐙、馬鞍、馬蹄鐵齊備的并州輕騎軍。

    但是,若是劉最全力攻略董卓。董卓兵一旦與并州輕騎兵作戰不力。他們肯定迅選擇固守關口。輕騎兵再厲害,於破城無助,正如歷史上蒙古兵騎兵無雙,率領數量絕對優勢「多國聯兵」攜帶越時代的大炮,然而蒙古軍厘戰數年。卻奈何不得鎮戍襄陽的宋軍。最後。蒙古軍還是籍借誘降宋軍將領,才順利攻破襄陽重鎮,進而打開南宋大門。

    一旦董卓選擇撫守關口,以守代攻,并州輕騎兵的威力立刻消減十分之九!

    不同於歷史上南宋、蒙古交兵,南宋嚴重缺馬,又無騎將,難以組織起能和蒙古對抗的騎兵,董卓兵手握涼州產馬良地,以及漢陽郡的流馬苑,根本不缺乏優質戰馬。

    單論騎士素質,并州兵與涼州兵接近,並無可依仗的難以跨越的差距。至於馬鐙、馬蹄鐵、馬鞍,技術含量低,董卓兵見識到馬鐙優勢。肯定會瞬間模仿,進而以之,反過來對抗并州兵!

    後世戰爭史,一旦飛機、潛艇、雷達、航母等武器效果被戰爭證明。無數有資本的勢力,便紛紛開始製造,裝備至軍伍。今日之勢亦是如此,一旦馬鐙等裝備作戰效果展現;涼州軍肯定會大量裝備。那時。并州輕騎兵與涼州騎兵之間的優勢,將會瞬間縮小!

    馬鐙,這種技術含量較低的器具,針對擁有大規模騎兵的涼州軍,出其不意的戰術,只能最大效果利用一次!

    劉最之所以掌權并州後,才開馬鐙、馬蹄鐵,便是準備最大化利用這些騎兵裝備,給董卓一個當頭重擊!若是劉呆早在征伐西羌時,便開始利用馬鐙,那麼,今日并州軍和涼州兵數萬人對決之時,劉皋還有何依憑?

    《莊子》曰:宋人有善為不龜手龜手,手凍開裂之藥者,客以百金買其藥方。隨後,客以此藥方獻給吳王,吳王以之為將。而後吳國冬日與越國作戰,客遂憑借不龜手之藥。大敗越國,因武功裂地封侯。

    最後,莊子評價道:不龜手之藥,宋人以此為人洗滌絲絮,客得之。以此裂地封侯!

    馬鐙之利,用於征伐西羌,得利幾何?用於今日襲擊董卓,得利幾何?不言自明!

    劉最的眼界,如今雖無達到帝王高度,但是已經越常人。

    冷兵器作戰,重城難以攻破。董卓兵籍借重城,堅守數月,改良騎兵。而後攻略四方。如此這般,劉最該如何應對?也是因為種種考慮,劉最才趁著孫堅大敗董卓之際,選擇協同孫堅共同出擊董卓,逼迫董卓出兵作戰。一旦董卓兵陣外出作戰。并州輕騎兵才能揮出百分之二百力量!

    閒話暫且不提。

    陝縣、澠池縣之間,孫堅大軍緩慢前行。

    與孫堅同伍的,尚有八千并州兵。這八千并州兵,分別是由顏良統帥的五千精騎。和由程普統帥的三千精銳步卒。

    本來,鑒於程普為孫堅舊時校尉。劉皋不曾想過派遣程普援助孫,要。但是,誰料孫堅向劉最討要援兵時。直接點名程普,並直言不諱的說道:「程德謀為我舊日好友。若是由他統帥援軍,利於兩軍交流。且,我與程德謀數年不見,也正可一敘舊情,還望安漢大將軍成全!」劉皋內心盤算一番,暗道:「程普昔日戍兵金城郡時,曾考慮過棄官投奔孫堅。若不是韓當及時挽留,程普當日便潛歸長沙郡,改投孫堅!不過,程普自入并州後,態度卻是改變許多,甚至多與人言及幽州諸事,很少提及孫堅舊事!」

    「若是以程普作為統帥,孫堅會不會複製我兼併周安、程普之五千兵卒之事?嗯。不過目前來說,還是說服孫堅川叭江擊董卓為當前第事。比千孫堅七八萬免費打年,縱數刀乍棄程普,我也算是得大於失!」

    「而且,如是今日,程普尚心念孫堅,此人則終是不堪重用!討伐董卓,不過是我第一步棋。隨後的種種佈局,才是我謀求的真正利益所在。那時節一旦用人稍有不慎。我數年佈局,將會刮為一場空。」

    「嗯!不如趁此試試程普心意。若是程普心念孫堅,那就隨他去。我并州也絕不會因為少了他一人,便不能運轉;若是程普拒絕孫堅招攬,那我便可把程普列入後續計劃中」。

    程普雖然敏於言行,精通武事。但不曉得劉最真實心意,亦不曾覺得劉皋派他援軍孫堅有甚關礙。一路上,程普都沉浸在與孫堅重逢的喜悅上。

    回憶起兩人合力討伐黃巾蟻賊之景,孫堅、程普妾是開懷大笑,回憶兩人友情,或是長歎短吁,感慨時間滄桑變幻。談論舊時許久,孫堅突然叉開話題,問道:「德謀在安漢大將軍帳下,就任何職?。

    程普道:「州牧遞來文書無有記載?區區一都尉而已

    孫堅道:「正是見文書上記載為都尉,所以才心疑。據說,五百甲兵入維陽的虎賁從事丁榮,未入城前,亦是都尉?德謀統兵數千,官職怎卻也是都尉?。

    程普稍稍一愣,繼而答道:「我并州軍伍官秩簡單,非從事即都尉,少有校尉、司馬。統兵五百是都尉,統兵八千亦是都尉。官位高低。論職不論官秩。對此,軍將皆有不少意見,據聞州牧前些時日明確話,此次討伐董卓之後,全軍將統一軍制,理清尊卑之位

    「哦,原來如此。」孫堅點點頭。又道:「若是德謀在我軍中,早已是軍中司馬,統兵萬餘!不知并州軍制混雜,我還以為安漢大將軍玄意打壓德謀。嗯,不過話又說回來?德謀可願再與我並肩作戰,衝陣破敵,血染甲鎧?。

    程普眉頭不自覺微皺一下,繼而呵呵笑道:「今日不正是與將軍並肩攻伐董卓?」

    孫堅停駐戰馬,向程普嚴肅說道:「德謀,我孫堅雖不成器,不如安漢大將軍聲名遠揚,但是在我帳下。你可肆意奔馳,不用受到種種約束!德謀,你和我孫堅是同類武人,跟安漢大將軍商討一下,調入我軍吧」。

    「德謀與我一般,皆是沙場猛士,以披堅執銳、橫衝敵群,為人生樂事。你我兄弟若是合心,必能齊力斷金!德謀,來我軍中吧」。

    程普忽然間陷入沉默,面帶猶豫,欲言又止。

    見程普良久不做聲,孫堅也不勉強。畢竟這拉攏人的事,從來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見效的。

    為打破尷尬氣氛,孫堅無緣由的哈哈笑起來,問道:「德謀,這幾日聯合作戰,并州騎兵騎射奔襲無敵,不但遠遠過涼州騎兵,而且亦令我帳下精騎眼讒。據聞,并州騎兵之所以縱橫無敵,是因為裝備雙馬鐙、馬蹄鐵、特製馬鞍。這些器物。都是是何人明、冶煉?是否緣由安漢大將軍的格物之術?。弘農郡,弘農。

    董卓在猶豫數日後,終於作出決定:「并州軍突然難,令我措手不及,屢屢陷入被動。今并州騎兵借助雙馬鐙。騎射并州,大軍不能御;孫堅連續破關,士卒戰心低迷。

    「為應對漢家此次危機,我決定捨棄弘農郡、河東郡,退入關中,全力撫守華陰一道關口。昔日,六國連縱以抗秦,秦兵撫守崎山,守護關中,終使六國之兵疲勞無所得益!今日局勢雖危,卻不是不能扭轉乾坤,諸君不必擔憂我等必定敗亡

    「我已敕令牛輔、張濟諸人撤軍。陝縣戍兵,將與牛輔張濟十萬步騎,協調進退,緩緩退入關中。如此處置,諸君可有意見?」

    董卓話未落音,李儒及時應聲道:「關中為我軍根基所在,保關中。我軍亦可武運長久,再演秦漢奪取天下之勢,此復有何疑?劉果、孫堅大軍雖猛,難比六國之兵!今日大害,非是劉呆、孫堅,而是楊瓚等宵小之徒」。

    「若是長安風雲突變,我等將復歸何處焉?必安關中,而後征伐劉呆、孫堅!」

    董卓、李儒相繼言,為董卓兵未來走向定下基調。

    自年初以來,董卓兵連戰連敗。軍將頹唐,兵卒沮喪,士氣低落,毫無戰心。對於董卓保守戰略,許多人雖然失望,但是也覺得沒有其他路可走,不得不如此!

    於是,董卓退入關中的決策,沒有半人反對。

    董卓長歎一聲道:「如此。等牛輔第一批大軍渡河,我們便開始回撤英中!你們也不必沮喪,自古成大事者,哪有每戰必勝之人?高祖皇帝初期被項籍擊敗數次,但是定熟天下的卻是高祖皇帝,而非項籍!我等佔據關中之利,扼守一關,足以屏蔽天下,這是劉最、孫堅不能比的。」

    接到董卓回撤軍令後,牛輔、甲賊、張濟、李蒙、圭方等人相繼後撤六但是,并州軍怎嘿心,卓兵順利撤軍?

    待董卓兵開始撤退時,趙雲一萬精騎、文丑一萬精騎,兩部輕騎兵形成「八」攻擊路線,利用輕騎兵機動優勢,連續抄掠董卓兵。緊跟趙雲、文丑之後的是皮氏城五千精銳步卒和徐晃部。徐晃部之後是臨紛城諸雜兵。

    總體來說,并州軍追擊陣型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次層次,便是趙雲、文丑,兩人借助兩萬輕騎兵優勢,或是抄董卓兵糧道,或是突襲董卓兵本陣。總之強調對董卓兵的有效殺傷,而不求其他戰果。

    第二層次,為徐晃以及其他精銳步卒。這些精銳步卒主要工作是。擊潰、收編那些被并州輕騎兵沖襲過的董卓散部余兵,將輕騎兵衝殺一遍的河東郡,再仔細清洗一遍。

    第三層次,為臨汾城數量巨大的雜兵。這些雜兵的主要工作,接防聞喜、修邑等縣城,清剿董卓兵餘孽;看押降兵,維護當地治安等等瑣碎的工作。

    由三個層次組成的一張并州大網,向河東郡董卓兵數萬人當頭套來!

    因為有兩萬精騎的騷擾,牛輔、董越、張濟、李蒙、王方撤退的非常艱難。直至後來。張濟、牛輔退至安邑時。組建一道新防線。這才稍稍控制住局勢。但是即便那樣。面時機動的并州輕騎兵,董卓兵諸將,依然感到無比頭痛!

    等張濟、牛輔等人,兵分兩路,分別撤回蒲圾縣城、大陽縣城,大軍竟然減損近一半。

    董卓兵總計十四萬步騎入河東郡,後又被董卓調往新安縣三萬步騎。然而這些步騎最後渡過黃河的,竟然總共不過四五萬步騎!也就是說,董卓這次攻打并州,不但沒佔絲毫便宜,反而生生折損六萬餘步騎。

    如是算上劉呆招降徐榮的兩萬餘步騎,以及維陽東線其他斬獲,在一月左右的癭戰中,并州軍一共成功消減董卓近十萬步騎。

    董卓兼併皇甫嵩大軍之後,全軍不過二十餘萬人,這次一下子折在劉梟手中。便足足有十萬人。經此一役,董卓軍陣勢力直接減損近乎一半。即便董卓再擴軍至二十萬。但是招募來的新兵,又怎是董卓舊時精銳能比?

    并州軍之所以有這麼大收穫。一是和平招降徐榮兩萬餘人,若是徐榮不降,據旋門關對抗劉呆,劉皋、孫堅若欲行滅徐榮,必定花費巨大代價;二是董卓兵中計。主動遠擊并州,致使十餘萬步騎,陷入并州輕騎兵的包抄堵截中!

    孫堅這邊猛攻陝縣,牛輔、張濟唯恐陝縣被孫堅攻破,數萬大軍被劉皋、孫堅包餃子,是以撤軍時步伐比較匆忙。若是牛輔、張濟等人。身後無陝縣之慮,緩慢撤軍,一天行五里,或者一天行十里,并州輕騎兵雖然勝於涼州軍,但是卻是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巨大收穫。

    不管如何說,董卓自東線、西線雙雙失敗後,大軍兵敗如山倒,被并州兵好生收割一番紅利!

    此戰之後,并州已經真正崛起!

    一旦完整擁有河東郡。并州便不是荒蕪的代言詞,而是令人想起。春秋時代,南擊楚國,西擊秦國,橫霸中原的晉國。

    終晉數代,秦國雖據關中,終不能踏入中原半步。

    三家分晉,晉國被肢解為韓國、趙國、魏國。然而初期數十年,單憑一個魏國,亦能連連擊敗秦國,將秦國打的毫無反手之力!不過,也是魏國因氣勢太盛,竟遭到其他諸國群而攻之。隨後。可恰的魏國。先是遭遇孫腦「圍魏救趙」成名一戰,而後不久大將龐涓又慘死馬陵。

    魏國從此由勝轉衰。魏國這邊網衰弱,東線無強敵的秦國,立即緩慢崛起。始皇帝時,更是吞**,並八荒,成就千古第一帝。

    有晉無秦,有秦無晉。

    將董卓逼入關中之後,劉梟從此在地理上與董卓勢均力敵。

    自此之後,劉呆不必再恐懼董卓。

    時間稍稍後退數日。

    河東郡,永安縣。

    華歆在數人陪同下,出太守治所。步行一里,來到一處被郡縣兵卒監禁的院落。

    踏步入院落,華歆抬眼望見:一位十四五歲的少年,手持紅纓長槍。一身短衣,正在演練長兵器武藝。這少年長槍戰術重在刺、扎、拿、砸、舞花,顯然不是習練個人武藝。而是演練軍陣槍騎兵所需武藝。

    一桿長槍,在少年手中,仿若一條盛猛的蛟龍。少年每次刺擊,以隱隱約約傳來長槍刺破空氣聲。這少年年齡雖幼,但是雙臂力道卻不差!

    華歆欣賞片玄,向周圍吏員問道:「好武藝!此少年可是馬騰之長子馬馬孟起?」

    周圍吏員應聲答道:「正是。馬騰次子尚幼,還不能舞刀弄槍!此地只有馬騰家人。除馬外,再無其他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