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第267 初平元年大事記(一) 文 / 傅戍己

    讀慣《三國演義》朋友,提及山東諸侯討董,印象大概是這般:曹操一聲高呼,山東無數群雄奉袁紹為盟主,接著山東聯軍與董卓相攻一陣,便迫使董卓退守關中,宣告討董之戰結束。

    然而再讀史冊,整理一下年表,便會覺山東諸侯討董,並非是短時間內快交兵一決生死戰役,而是一場持續近兩年的長期會戰。自橋瑁中平六年西元凹年傳搬書至四方,至藏洪設盟,奉袁紹為盟主,這屬於外交階段。自袁紹登位關東聯軍盟主,至初平元年西元,幻年!冬,這屬於戰前蓄勢、僵持階段。

    自中平六年十二月,至初平元年冬,將近一年的時間內,無論董卓還是袁紹,雙方都在通過種種手段蓄勢,壯大自己。董卓全力誅除內患,袁紹則是穩固盟主名號,繼而滲透四方勢力。至於真正交兵除徐榮破擊曹操、董卓掩襲陽人這般小戰役外,其他則半點也無。

    董卓、山東聯軍雖然不曾願戰,但是涉及歷史進程的大事件,卻是接連生,令人看不透局勢變幻。甚至,未來三國各路軍閥,諸如曹操、劉備、袁紹、公孫瓚等,各自命運改變,皆起源於這看似平靜,內實波濤洶湧的初平元年。

    第一件大事。

    初平元年三月乙巳,初五,天子劉協車駕入長安。劉協入長安,標誌董卓遷京佈局順利達成,自此可以憑借精山之險,效仿秦漢吞併天下之勢,穩守關中。以待山東聯軍自潰。

    遷京長安,則董卓立於不敗之地。自此之後。董卓進退由心,進則效仿秦軍出兵巡視山東,退則複製劉邦,守關而自保。

    數日後,天子車駕安穩到達長安消息傳至欲陽。沉寂許久的董卓,聞聽遷都之策成功,立即露出獠牙,變被動防守睢陽,為主動撩撥山東聯軍決戰。

    三月戊午,初十。董卓捕殺太傅袁院、太僕袁基等等,一共袁家五十餘人,盡被董卓送上斷頭台。這是自袁紹正月起兵以來,董卓第一次正式對外表明態度。

    初,故西河太守崔鈞,因為不耐西河郡荒蕪,遂請調山東郡縣。一如真實歷史演變,崔鈞至山東奉職不久,便牽連到山東聯軍中。因為崔鈞也是大家子弟,名門之後,且資歷不弱,故袁紹甚為敬重崔鈞,將其列為上賓。

    董卓殺袁院時,也曾因為崔鈞投奔袁紹,欲一如真實歷史那般,將崔烈投入司隸大牢。不過,因為劉皋這只蝴蝶干擾,原本只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宋泓,走進漢帝國朝政漩渦中心。董卓欲囚禁崔烈,一向與崔烈交好的執金吾宋泓,自然連忙上前求情。

    迫於劉皋威壓,董卓給宋泓點面子,沒有堅持囚禁崔烈。不過因為崔鈞連累,崔烈一切官職被董卓盡數錄奪,成為雛陽城一個白身。

    題外話暫且不提。

    董卓捕殺汝南袁氏一家五十餘人消息傳來,山東聯軍一時失聲,紛紛注目袁紹,看他袁紹將會如何應對董卓。

    通過欲陽城內職方司密報,劉呆很早就知,袁院、袁基等袁氏族人,自袁紹起兵後,已經被董卓率兵監禁起來。董卓當時不殺袁院,是害怕袁紹、袁術怒極攻心,遂猛攻雛陽,干擾他遷京長安大計。眼下,遷京計劃已經完成,董卓也不再畏畏尾,改為真刀真槍的試探袁紹。

    董卓所誅殺五十餘袁氏族人,皆是袁術、袁紹兩系以及袁家身在朝廷重職之人。之所以選在此時,誅殺袁氏一門,卻是董卓認為,山東聯軍,最大的威脅便是北方袁紹。南方袁術。若欲破滅山東聯軍,必須除去袁術、袁紹兩部人馬。袁術一去,孫堅不能獨存;袁紹一離,韓馥、王匡兩人亦難成大事。

    董卓今日便以誅殺袁氏一門,便是要激起袁紹、袁術兩人怒氣,兩人不顧一切,衝擊維陽八關。等袁術、袁紹攻來,董卓卻可利用雛陽八關地利,進而以精兵擊破袁紹、袁術。畢竟現在袁術、袁紹雖有大名,但其實他們真正能完全統帥的兵卒,皆極為有限,他們若是學習曹操貿然進擊睢陽,必然導致大敗。

    不過,也不知袁術、袁紹兩兄弟到底如何心思,他們兩人對董卓捕殺家人一事,不約而同選擇沉默。儘管兩人口口聲聲必欲誅殺董卓,為家人復仇等等,然而卻始終不曾出兵進擊過董卓。

    第二件大事。

    自誅殺袁氏五十餘人以後,董卓果斷採取堅清壁野策略,將旗陽人口、物資盡數遷徙長安。乃至數十日之間,偌大的維陽城變成一座空城。

    無論雛京附近豪強,還是維陽居民,當此時,無不痛聳董卓殘暴,摧毀欲陽。他們世代久居維陽近兩百年,世代以集師人自豪,今日卻忽然被董卓強行遷徙,心中怎能不起怨恨?

    這就好比後世,突然某執政權要,責令北京居民盡數遷徙某城市一般,如此擾民命令,自然

    不過,董卓採取堅清壁野之策,摧毀維陽城,將導致山東聯軍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一旦維陽城廢墟,袁紹等山東聯軍,便是攻克鑲陽,也不過是徒勞無功。其實,單從軍事方面而言,董卓這種堅清壁野計策,卻是一種大會戰之中比較難以對付的戰略佈置。

    董卓摧毀維陽城,與後世沙俄火燒莫斯科,擊退拿破侖,性質類似。且後世二戰期間,德國戰敗前夕小鬍子希特勒,為應對即將攻至德國的盟軍,也曾計劃過採取堅清壁野之策,破壞一切能毀壞的建設。這都是同種軍事佈置。

    古今中外,歷史上實施堅清壁野之策的戰例不勝枚舉。至於中國歷史上,將這個,戰略揮至極致的自然是蒙古軍。蒙古軍三番五次的堅清壁野軍策,令宋軍即便奪回失地,也不得不哀歎而回,不能佔一次先機。宋軍連蒙滅金時期,動的端平入洛,便是蒙古軍一次教科書式的堅清壁野戰略佈置。

    董卓摧毀雄陽城,自軍事戰略來看,無比正確。真實歷史上,董卓便是憑借此招,令山東聯軍尚未取得絲毫戰果,便各自紛亂,互相兼併,無暇關心董卓。若是歷史上,董卓不曾敗亡,反而是掌權大漢,那麼不定歷史對其評價立刻轉向,稱讚起董卓用兵如神,山東聯軍積弱,不堪一擊。

    可惜穿越此時空的是劉呆,而非董卓。局限於歷史禁錮的董卓,如今依舊按照歷史進程,一步步走向衰亡,不曾有過一次迴光返照。

    而且,因為朝廷百官與董卓二心,不肯為董卓出盡全力,以致不能及時疏導睢陽居民、豪強的仇恨。

    似堅清壁野戰略佈局,屬於自殘行為,容易引起民眾反感,故需引導民眾仇恨對象。真實歷史上,火燒莫斯科的仇恨,沙俄引至拿破侖身上;蒙古軍摧毀名城,將仇恨引至宋軍身上。

    總而言之,這類堅蔣壁野事情做的,但罪名千萬不能要得。

    董卓今日做的,卻不曾將仇恨疏導給他人,怎能不承擔無數罵名!

    有軍事,無政事,董卓焉能不敗?

    第三件事。

    自劉虞為幽州牧以來,開上谷胡市,勸督農桑,施寬政,輕賦稅,卓有成效,逐漸將幽州引導至正規。

    自兩張叛亂平復,劉虞施恩於眾胡,捨小利求大利。今日用些許財貨收攏胡種之心,明日又通過胡市交易,將財貨從胡種手中賺來。

    在劉虞的分化政策下,許多鮮卑、烏桓部從,皆脫離本部率眾投誠。劉虞邊疆政策的成功,可以從歷史記載中看出。

    真實歷史上,公孫瓚殺劉虞,劉虞不少部下親信都亡歸鮮卑、烏桓中。而後袁紹破擊公孫瓚,曹操破擊袁紹,都有劉虞昔日部下,率鮮卑、烏桓活動痕跡。

    這也是因為漢帝國腹地積弱,糧草乏缺,劉虞不得不採取懷柔策略,化蠻胡為己用,以此來保證漢帝國邊疆安穩。

    邊疆安穩,無有戰事,幽州遂得和平展。因為這幾年翼州、青州動亂,不少青壯遠逃幽州,無形中為劉虞增加無數青壯人力。

    初平元年夏,幽州在劉虞的治理下,竟出乎意料的獲得大豐收。在漢帝國各州郡即將面臨大範圍饑荒時,幽州糧食卻多的貶值,降至三十錢一石谷梁,當真是漢末一大奇特景象。

    便在眾人感歎劉虞治理有方時,劉暴卻悄悄聯繫上幽州各大糧商,以每石谷四十錢價格,囤收幽州多餘糧食。

    似劉虞這種官員,最關心民生。劉最才剛聯繫幽州糧商買糧,劉虞已經得到消息,前來質問劉呆到底欲與何求?當時劉呆呵呵一笑,回信劉虞說:「田農俗言,遇上豐年,多收三五斗,卻也賣不出價錢,蓋因豐年糧賤,糧賤則傷農。與其三十錢一石價格,殘害田農,不如令我以四十錢一石價格,買至并州。」

    劉虞當時沉默很久,才回信劉最:「雖不知伯興囤積糧草,所為何事,但這一句「糧賤則傷農」則說到我心中薄弱處。為幽州田農計,這糧食賣與并州便是。」

    於是乎,初平元年夏日,幽州并州車馬運送不停。幽州大豐收穫得多餘糧食,盡數運送至并州,當此時幽州百姓因為谷梁沒有賤賣而高興,劉呆則因為囤積大量糧食而興奮的滿臉通紅。

    兩三月間,劉呆一共花費一億多錢,購買來近三百萬石谷糧,并州雁門、太原各大糧倉,一時堆滿糧食。三百萬石,足可以維持十萬大軍一年所需。

    一縣軍閥激烈兼併,到那時可是有錢難買一升糧,故劉呆才敢再次聳險,自并州金庫裡,狠心抽調出一億錢。

    這一億錢,為并州贏得深厚的糧食儲備,為劉呆日後兵伐四方,奠定堅實基礎。

    這正是劉虞種田,劉呆收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