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第245 大亂前夕(三) 文 / 傅戍己

    第245大亂前夕(三)

    前文提過,漢世根基在下不在上。若說宦官、外戚掌控中央司隸七郡週遭,則遍佈天下的士大夫,深深影響著其他百數郡縣。外戚強如梁冀,宦官好比王甫、曹節、趙忠、張讓之輩,對於邊圍州郡的控制力度,都是極其有限。

    士大夫的代表人物,多是雒陽城內各位公侯大臣。隨著雒陽傳起皇甫嵩、董卓不合流言,無數豪傑士大夫各懷心思,亦將消息傳至本郡。一時之間,關東諸郡縣,人心浮動,漸有討伐董卓的聲音。不過因為類如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兗州刺史劉岱等等,皆是董卓任辟,有他們為董卓屏障雒陽,道也沒有幾人敢隨意發兵起事。

    當此時,漢帝國十三州一司隸,最受人矚目的,無疑是袁術、袁紹兩兄弟。

    昔日,張讓、趙忠詐計誅殺何進,袁紹、袁術死地反擊,遂建大功。孰料袁氏一族即將收穫時,董卓卻橫插一腳,利用兵勢威迫,將屬於袁氏的功績,盡數剝奪。

    若說起兵討伐董卓,最合情合理的,也只有袁紹、袁術兩人。這一節,左右搖擺之人曉得,董卓曉得,董卓任命的各太守、州牧刺史亦曉得。

    卻說,董卓入雒後,一直奢望,袁氏一族能像昔日大儒馬融一般,成為他可以倚重勢力,屢屢示好。奈何袁隗外雖屈服,內心卻著實不願將自家全部綁在董卓身上。

    袁紹逃離雒陽後,董卓為安撫袁隗,特意加封袁術後將軍稱號。漢世重武功,凡是名將名臣,無不以身掛將軍稱號為榮耀。似袁術這年歲、資歷,按照漢世常規,原本尚不足加封將軍稱號。可惜,袁氏根本不接受董卓的一番好意,袁術聽從袁隗建議,一如袁紹那般,抽身逃離雒陽避難。因為害怕董卓責令汝南郡追捕,袁術不敢回汝南老家,只能將就停留在南陽郡。

    至今日關東諸郡騷動,作為被重點關注對象的袁術,很快被南陽太守張咨率軍圍困。這南陽太守張咨,乃是由董卓所舉薦,故此時站在董卓這邊。

    南陽袁術被張咨遣兵監視,身在渤海郡的袁紹也不例外。

    渤海郡,地處幽州、青州之間,東臨渤海,西接河間國,為冀州轄制。

    冀州牧韓馥為預防袁紹起兵,勒令帳下諸從事,以及河間、清河兩地郡國兵,將渤海郡團團圍住。不僅如此,韓馥又書信一封,遞給青州刺史焦和,請焦和發兵協助自己防範袁紹起兵。至於幽州牧劉虞,因為劉虞是宗室元老,名望高絕,且手中有無數精兵悍將,為避免再起兵事,韓馥不敢主動招惹。

    縱然山東人心混亂,但是此刻董卓還是穩穩佔據上風。袁術、袁紹被董卓控制,還能有誰敢首舉反旗?誰又有足夠聲望號召群雄?

    不過就在這時,有一人忽出奇招,將董卓打個措手不及,優勢盡去。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東郡太守橋瑁,故太尉橋玄族子。

    兗州,東郡,濮陽城。

    東郡太守橋瑁與帳下東郡郡丞悄悄商議:「諸州郡長官,皆恨董卓行事,唯因兵出無名,故不得已起兵誅除逆賊。然董逆在雒陽一日,大漢將苦一日,若非等董卓做出人神共憤之事,再聚義起兵,卻是為遲已晚,徒令漢世更加頹敗。」

    「今吾欲詐作文書,吸引豪傑聚義,共赴雒陽,誅殺董賊,還我大漢正朔。你以為如何?」

    東郡郡丞道:「策是好策。但是一旦為外人知曉底細,卻是授人把柄,徒令豪傑喪氣。」

    橋瑁淡笑道:「無妨。董卓狡詐,行事詭譎,縱然說我做假,又有幾人相信?況且,類如袁公{袁隗}原為少帝太傅,然而卻不得不親手廢棄少帝,其中若無董卓逼迫,有誰信之?且袁紹、袁術,本為袁氏這一代英才,如今卻倉惶逃出雒陽,避董卓如毒蛇。稍明朝政之人,也該知袁公艱難!」

    郡丞點點頭:「不錯。朝廷三公行事,皆如董卓傀儡。若是太守言三公被逼迫,縱然是郡縣小吏,也會以為本是如此。不過,若是舉旗討伐董賊,當奉何人為首?」

    橋瑁沉思許久,有些猶豫:「我心中屬意之人,為袁術、袁紹兩兄弟,幽州牧劉公{劉虞}、并州牧劉杲,左將軍皇甫義真{皇甫嵩}五人之一。」

    「最合適人選自然是劉公。不過,劉公乃是宗室元老,平素守規守距,永不犯雷池半部。昔日甘陵王身披陷賊之議,幾乎赴安平王后塵,然卻因為劉公教導,甘陵王遂能安然無事。劉公若在雒陽,必也能守衛宮門,保得幼天子相安無事。但是,若是想將他推讓風浪尖頭,卻是千難萬難。可惜,若是劉公肯舉事,吾等復有何憂?」

    「其次則是皇甫義真。皇甫義真鎮戍長安,麾下精銳兵卒十餘萬,不乏三河騎士、羽林騎等忠心天子兵將。若是皇甫義真舉事,自關西一路出擊,必能勢如破竹,擊潰董卓。可惜,關西路遠,又隔雒陽、并州,難以交通,信息不便,不易連勢。況且皇甫義真,性情類似於劉公,恐不敢逾矩行事。」

    「再次,則是并州牧劉杲。劉杲雖年少,然心思成熟,頗知進退之道。劉杲又善於兵陣,屢屢以弱勝強,令人思慕當年霍驃騎{霍去病}。聞聽劉杲自任并州牧後,不拘一格,辟用賢良,遠地用兵,內地勸民,糧草富裕,兵甲興盛。」

    「若劉杲聚義,自河東全力出擊,配合我關東數郡,定能累戰破雒陽,驅除董卓。然而,劉杲這人,為大事能拋妻妻子,心性堅韌,非常人能比。妻子尚且不愛,何愛他人?」

    「若是奉他為首,以劉杲手段,必能在破擊董卓時,收攏兵權,登位重職。如今漢世衰弱,劉杲此人不但類如潛龍猛虎,更是出於劉氏之家,若是一旦他懷有異心,篡位奪權,那時他之為禍,遠遠大於董卓。劉杲這人,不是迫不得已,不敢隨意召喚。」

    「袁術,此人性格任俠,善於武夫,輕視名臣。且南陽屬於四戰之地,又有南陽太守張咨防範,難以舉大事。」

    「最後。袁紹,此人性格沉穩,又能折節下士,行施仁義,接好儒林。且冀州牧韓馥,曾求學於袁氏,算是袁家門生故舊。若是我等言袁隗受董卓逼迫,韓馥迫於師恩,必不敢再囚禁袁紹。而袁紹身為袁隗侄子,從他口中說出,朝廷三公盡為董卓以刀劍脅迫話語,自然更為可信。」

    「故,我廣發傳檄後,若是劉公不願舉旗,皇甫義真又無消息,當奉袁紹為首。」

    郡丞讚許道:「太守思慮甚翔,大小變數皆在掌握之中,此計必能建功。」

    橋瑁與郡丞商議妥當後,立刻傳檄四方豪傑。

    傳檄中,橋瑁以袁隗、黃琬、荀爽、楊賜口味,言董卓如何如何蠻橫;如何如何以刀劍強迫他們簽發征免、廢棄文書。臨檄書結尾,橋瑁又詐以朝廷三公為名,請漢帝國各郡縣忠義賢臣、豪傑猛士,速速發兵雒陽,營救天子、三公。

    就這樣,後世聲名赫赫的關東諸侯討董,漸漸粉墨登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