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237 京觀與烈士(續三) 文 / 傅戍己
第237京觀與烈士(續三)
有心考究蘭阜真實心意,劉杲裝作隨口詢問樣子,道:「車陽烏留,與你共生一地,關係親近。今日為何誘殺其人,反而忠心於我?」
蘭阜謙卑的弓起身軀,回道:「前朝金日?{日,mi。?,di。}雖為休屠王之太子,然卻忠心於孝武皇帝,乃至與霍光奉聖命共佐幼帝。卑職雖出身於邊野蠻地,孤陋寡聞,粗鄙不堪,但亦願效仿前輩遺風,倡導忠義。」
金日?,字翁叔,此人是漢世傳奇人物之一。
孝武皇帝元狩二年(西元前121年),也即是張騫出使西域第二年,馬邑之謀第十二年,漢帝國趁勢進攻匈奴。這一年,霍去病先是出隴西一千里,斬首八千餘,後又與公孫敖兵出北地兩千里,斬首三萬餘。霍去病兩次出擊,掃清河西走廊諸胡患,徹底打通長安至西域道路,形成對匈奴的包夾之勢。漢、匈奴兩國鏖戰,自元狩出擊後,漢帝國才首次穩穩佔據優勢,逐漸掀開以後赫赫武功序幕。
也即是在元狩二年,匈奴渾邪王殺休屠王,率眾四萬人降附於漢帝國。孝武皇帝也因此置武威、酒泉兩郡。{西漢武威、酒泉兩郡地域,包含後世河西走廊、內蒙古西部部分區域以及後世外蒙古少量地區}這位被渾邪王斬殺的休屠王,也即是金日?之父。
金日?降漢之後,被安置在黃門郎官署,為宮廷養馬。而後,金日?偶然間走入孝武皇帝視角,因其為休屠王之子,故孝武皇帝特賜金日?姓名。此次偶遇之後,金日?頓時發跡,從皇宮一區區「弼馬溫」,累遷馬監、侍中等,遂為孝武皇帝親信。至孝武皇帝死前,不但遺詔封侯,又令車騎將軍金日?與大將軍霍光共同輔助幼帝漢昭帝劉弗陵。
金日?此人,一生甚為傳奇,漢世間,其為著名的忠義代表人物,風評甚高,至東漢末年,不減分毫。譬如大儒馬融祖孫,前太尉馬日?,便是因某事改為雙字名『日?』,並改字為翁叔,其旨意便是要效仿金日?。
蘭阜提及出身匈奴的金日?,便是借用典故,向劉杲訴說忠心。
劉杲所設想的未來,自然是希望類如金日?這般人物,越來越多。似草原空曠高原,誅殺一族,必將再起一族,若是想長居穩安,還是同化其心,革其風俗比較好。孝武皇帝之所以重用金日?,何嘗不是以此誘惑匈奴名王主動來降,瓦解匈奴勢力?
春秋初,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小白招賢四方,某人獻上九九乘法口訣,齊桓公初始鄙視其人淺陋,而後聽從「泰山不讓礫石,江海不辭小流」諫言遂將獻九九乘法口訣這人錄用。而後燕昭王又有千金市馬骨之典故。善用人者,皆是錄其鄙薄之士,廣為宣傳,引誘四方賢能來投。
劉杲心機一動,蘭阜在他心中地位猛的提高數倍。卻是劉杲有心將蘭阜當作馬骨、九九乘法口訣,效仿孝武皇帝,引誘匈奴乃至羌胡、烏桓、鮮卑才能之士,徹底歸降,削弱四方勢力。
劉杲呵呵一笑,向蘭阜示好:「可有表字?」
蘭阜依舊謙卑回答:「蠻胡之地,文化疏漏,教化不通,是以未曾取字。」
劉杲點點頭,又道:「有名豈可無字。我便自作主張,為你選個字號。嗯,某文章曾言『鏡曲窺鶯,蘭阜圍泉』,恰逢與你名相通,你便以圍泉為字,可好?」
蘭阜露出喜色,連忙謝拜劉杲。卻是蘭阜曉得,漢世風俗,若是為他人取字,定是心中看重此人。劉杲今日為他取字,意義非同尋常,蘭阜也能借助劉杲之勢,猛然提高其在并州的影響力。
蘭阜知曉此等細節,所以才大喜過望,更是覺得自己誘殺烏留,是何等明智:「若是和烏留那廝叛亂,我即便是饒幸逃脫漢兵追擊,也不過類如鄉間土狗,流離奔波。今日取得并州牧好感,借并州牧之勢,蘭氏這一代大權,定歸我手。烏留、烏留,你是何等蠢笨不知時勢,似我這般人,豈會置身險境,貿然反叛!」其實,這卻是蘭阜誤會烏留,烏留被密諜司充作奴隸,關押礦區大半年,哪裡曉得如今這并州已與昔日大不相同,河朔、雲中,皆屯戍劉杲大軍,非張懿、丁原為并州刺史時。
蘭阜興高采烈退去時,劉杲瞇著眼睛盯著蘭阜背影:「圍泉……維權!若是你敢替匈奴維權,休怪我替邊疆漢民維權。最好真如你所言,做個徹頭徹尾的金日?。」
見完蘭阜,劉杲又轉而開始考慮如何收拾離石礦區爛攤子。
這次匈奴奴工反叛,離石礦區損失慘重。
礦井被掩埋,採礦設備被集中燒燬、破壞等等,這些還算小事。關鍵是匈奴奴工反叛後,誅殺漢民六十七人。這些被誅殺的漢民,大多是礦區監工等基層人員,不說如何補充基層人員,單是如何處理六十七人後事,又不引起西河郡人對礦區的恐慌、對匈奴奴工仇視,便是困難重重。
五部匈奴,皆為劉杲掌轄。奴工是劉杲建設苦力根基,美稷匈奴又是剝削抽稅重點區域。若是引起雙方互相仇恨,進而械鬥,卻是劉杲自毀根基。
離石礦區,漢民總共一百六七十人,一次叛亂,便被誅殺三分之一,誰還敢來礦區做工?其他礦區,會不會效仿離石礦區?這些都要妥善處理。
如今,劉杲要解決的不僅是這次匈奴反叛,更是要努力消淡此次反叛的惡劣影響,將諸事引導向積極方面。
劉杲皺著眉頭思索良久,轉而又拿起左政送來的文書。因烏留等領頭人物,被蘭阜一起誘殺,左政順利擊潰兩千餘匈奴奴工。左政送來功績報表稱,此戰斬首六百四十七級,俘虜一千七百六十三人。
劉杲揮手喚來左政:「一千七百六十三人,盡數屠戮,然後與六百四十七級斬首,在離石礦區五里外,築一京觀。」
所謂京觀,便是戰爭之後,聚集敵屍,封土壘成金字塔狀,誇耀武功,震懾敵人。另,古代多築京觀,也有避免屍體傳播瘟疫因素,畢竟數千數萬人死屍,不可能指望剛經歷鏖戰的兵卒,將其一一掩埋立碑。
京觀之事,春秋有之,戰國有之,三國有之。然四百年漢世,除漢初劉邦爭霸時,王莽叛亂時,京觀大多時候為漢世人廢棄。漢世人提起京觀,皆是視之為殘暴行徑,為反面教材。
聞聽劉杲竟要殺俘築成京觀,便是一向少言的左政,也是大驚失色,急忙跪下勸戒:「公子萬萬不可效仿項籍、王莽之輩,行此殘暴之事,不然引來諸公非議,定被董卓藉機罷免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