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199 功名、妻子 文 / 傅戍己
第199功名、妻子
甄姜、宋都被賊人襲擊,如今下落不明……
孫資一句話沒說完,劉杲眉頭已經緊緊皺起。
「在何處被襲擊?是否稟告過河內太守朱??」劉杲輕聲說道,既無驚訝,也無悲愴。如果只看劉杲面部表情,別人還以為,被襲擊的不過是兩三隻不相干的阿貓阿狗。
前些年,因為黑山賊騷亂河內郡,靈帝劉宏便以平鎮黃巾有大功的朱?,擔任河內太守,震懾黑山賊。
「淇水河畔,也即是淇園之北。邯鄲快馬剛剛傳遞來消息,尚不曾稟告河內太守。」孫資小聲回答道。
劉杲短吁一聲,蹲坐在地,手中劍鞘,在地上,熟練的劃出河內郡簡易地形圖。
指著蕩陰、朝歌兩縣城之間的淇水,劉杲喃喃自語:「淇水臨近黑山,流竄的大都是千百人左右的黑山賊小部落。宋典,你去張牛角那裡走一趟,看看究竟是誰,膽敢襲殺我妻室家人。」
雖與宋都、甄姜已經大婚將近一年,但內心中,劉杲一向以為,自己對兩女遠遠談不上「愛情」。對甄姜,劉杲是憐大於愛;對宋都,劉杲也是愧疚大於愛。
直至今日。
突然得知兩人被襲擊,甚至可能已經死去或是為人擄走,劉杲霎那間,彷彿一個年幼的孩子,失去自己心愛的玩具。
原來。不知不覺,心中早已刻下屬於她們的斑駁色彩。
休言淡如水,情深不自覺。
空蕩蕩、沉甸甸的感覺,瞬間將劉杲瀰漫。
閉上眼睛:有點嬰兒肥的宋都,身著整套仕女裝,卻彷彿一個不曾長大的孩子,率真、單純;長髮垂腰,兩三根如玉髮髻,配上一襲白衣,彷彿是仙俠世界,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
「子魚,你先統領大軍,趕至小平津,我去……」劉杲扭頭轉向華歆。
華歆突然打斷劉杲話語:「伯興以為,家事、國事,孰輕孰重?」卻是華歆猜透劉杲想去尋找宋都、甄姜下落。
劉杲的心猛的繃緊,冷聲道:「子魚,你莫非要我捨棄家事不顧?」
華歆緊盯著劉杲雙眼,沉聲說道:「光武帝寒微時,兵困昆陽,兵卒欲逃散。光武帝鼓舞士氣時,曾言當同心共膽求功名,不可貪戀妻子財物。」
「如今雒陽混亂,正是伯興博取利益,魚躍龍門之時,怎可為二三女子,放棄這大好機會?」
華歆竟是建言,說劉杲應該不理會陷入危險的宋都、甄姜,繼續進軍雒陽。
若聽從華歆建議,劉杲可真就是拋妻棄子,心如冷石,性如鋼鐵。
華歆繼續說道:「孟軻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難有兩全之事。伯興捫心自問,如若你去尋找弟媳,可還趕上安鎮雒陽,輔佐大漢?」
「當此之時,魚與熊掌,置於伯興之前。伯興該如何抉擇,心中難道不知?」
「高祖危急之時,呂後雖與高祖同車,高祖亦推呂後於車下。非是高祖薄情寡義,視呂後為舊衣,而是高祖知項籍所求之人,為高祖而非為呂後。高祖活,呂後死,則高祖可為妻復仇;兩人同車皆死,天下則歸項籍,無人能為之雪恨。此是其一。」
「其二。伯興帳下六千步騎,誰人無有妻子、父母。若是伯興因為弟媳安危,更改大計,使計謀不得行,又置我等於何地也?」
劉杲被華歆挖苦的有點臉紅,強行辯解道:「大丈夫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吾若連妻子家人都不能庇護,如何能庇護萬民?」
華歆揮揮衣袖,面色莊重,語氣更加直衝:「伯興邯鄲設講,講《國家》時,曾言『國言義,家言利』。由此可知,事理根本,伯興不是不知;只是一朝事出己身,伯興卻忘記昔日侃侃而談之大道理!」
「道理易知,行難;事情易知,道難論。」
「伯興若是將一己之私,凌駕於背後數千步卒性命之上,一旦入雒,必將又是一梁冀。若是如此,我華歆就此於伯興告別,不必浪費光陰。」
華歆說到最後,強迫劉杲作出抉擇,甚至斷言,若是兩人志向不同,那便就此別去。
面對強硬的華歆,劉杲沉默下來。
歷史記載,劉備妻子被麴義等三番兩次擄走;後世太祖,妻子也曾被捕捉;後世太祖帳下第一首輔,妻子被拷打至不孕,竟一生無子,絕脈斷嗣。
歷代成大事之人,掀開其拚搏之途,又是何其艱難矣!
許久之後,劉杲頹然道:「子魚且容我三思。明天之前,我必給子魚答案。」
華歆不置可否,又說道:「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伯興非是世間庸俗之人,當知道事情緩急輕重。若是胸無大志,纏綿於芙蓉帳之徒,吾只會抽身而退,絕不與伯興耗費口舌,辯論這些道理。」
「金無赤金,人無完人。故上位者,多搜集智謀、猛武之士,為自己爪牙、心腹,以補充自己不足。上位之人,只須明己之缺陷,並警戒改善之;必能成就一番事業。」
「西門豹急,佩韋以自緩;董安於緩,帶弦以自促。伯興應效仿兩人,萬事慎行,才能成就大事業,否然一切籌劃,也不過是井中望月,人醒夢碎,一事無成!」
華歆最後這幾句話,可謂說的相當不客氣。
西門豹,戰國時魏國人。後世教科書上一篇「河伯娶妻」,令他走入無數人視野。
董安,西漢大儒董仲舒之子,在漢世亦有名氣。
=================
雒陽,北宮。
趙忠被殺之後,黨人一系兵卒士氣大振,彼此互相鼓勵:「趙忠已死,張讓也難逃此劫。司隸校尉之大功,數日可期。」
趙忠一死,南宮內宦官勢力,也隨即被掃蕩。心思活絡之人,都已經覺察到此次袁、何與宦官張讓、趙忠之鬥爭,將以袁紹全勝為終結。無數隱於暗處之人,重新開始站隊,等待朝政大幅度調整。
大軍猛攻復道,誅殺張讓就在兩三日,一直揪心的袁紹,望著復道門前數十堆火炬,也終於露出笑容,自以為大事已定。
然而袁紹卻沒有注意到,董?帳下的李儒,已經開始佈局。
許靖,其堂兄許相為袁隗斬殺,與袁氏一門自然不和。
尚書周瑟,武威人,與董卓同出關西,較為親近。
……
這些對袁紹懷有敵意,或不被袁紹重視之人,李儒都開始悄悄聯繫。
當然對於饒幸逃過誅殺之難的崔烈、宋泓、夏育三人,李儒也不曾忽視。甚至在傍晚之際,李儒變裝易服,悄悄溜進宋泓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