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第143 亂世相交,堪輿斬龍 文 / 傅戍己

    ps:大家沒有猜到劉杲舅舅身份啊。劉杲舅舅,史書有名,提示一下。

    -----------------------------

    第143亂世相交,堪輿斬龍

    華歆扶著襄楷,行走在洪波亭侯府後院。

    柳絮隨著細風,飄飄灑灑,不時粘沾在兩人服飾上。

    華歆彈開落在右肩上的柳絮,輕聲道:「襄公,以為九門侯此人,如何?」

    襄楷沒有接過話語,抬頭望了望四周,向近處柳樹下長凳走去。襄楷靠依在長凳上,才悠悠感歎:「看不透!九門侯就好比層層木匣中的利器,初始以為不過如此,輕易剝開一層後,發現又是一層謎。再剝開一層,依舊是一團迷。」

    「這兩年,我逐漸感到天命將至,行將就枯。但是我五行推測之術,卻越來越清晰可見,達到真正巔峰。兩年前,我鑽研天象陰陽五行,模模糊糊預測到明年雒陽將血光四起,內宮空虛。」

    「內宮空虛,必是宦官被誅之兆。這本是大吉之象,但是卦象之中,雒陽卻為大凶之地。隨後,我搜索雒陽諸公許多資料,苦思很久,也參不透卦中迷。閹逆被誅,雒陽為何反而大凶?」

    「直至去年,我又耗盡心血,演算一通。結果卻發現卦象竟有轉機,雒陽雖然依舊血光四起,為大凶之地,但是暗含光明、無窮生機。這才是真正的大吉之象!不過,為何是暗含光明,卻難以參透。唯一可釋意的是:此世將再出光武也!」

    「唯有如此,才會是大吉藏於地下。」

    「前些年,我為子魚卜過卦,卦象言你大富貴在身,唯百年後有絕嗣之患。然而,我今年初再次為你卜卦時,卻突然發現你大富貴依然在身,且比以前的富貴之氣更加逼人,但是環繞你左右的絕脈陰寒氣息,竟然飄散不見。」

    「子魚之大富貴,幾可位至三公。三公之才,氣運連於國家。這絕脈之患,輕易剝離,子魚身邊定有其他大富貴之人。」

    「大驚之下,我便仔細觀察子魚所接觸之人。首先懷疑的是便是九門侯。我私下仔細行走趙王祖廟附近,耗費月餘,未見一絲端倪。趙王祖廟,選地偏重『穩』,雖無大災,但亦難出富貴之才。」

    「便在我以為九門侯非我所求之人時,我卻發現九門侯父親劉寧墳墓有些怪異。劉寧墳上,有一株三尺高幼苗,竟然暗含崢嶸,幼苗根脈附近竟有幼龍之形氣息盤旋,不露分毫。」

    「龍出於木,雒陽大血之後,又暗含光明。一個『杲』字,出於木而蘊含光明,契合我卦中之象。怕是九門侯,將能成為衰世群龍之首!」

    「王芬欲立九門侯為帝時,我又去觀察那三尺幼苗,只見幼龍之氣,不受絲毫挑撥,依然自顧自盤旋。果然,今日九門侯果斷拒絕王芬謀劃同時,又開始謀劃出鎮邊疆,等待時機。看來九門侯,非是也精通陰陽之術,看出自己身攜祥瑞,非善即害,故步步為營,暗藏殺機;便是九門侯乘時運而出,將提三尺之鋒,效仿光武,安穩大漢!。」

    華歆靜靜聽著襄楷所言,突然想起一事:「襄公。在尋你之前,九門侯談論王芬之時,曾言『天子巡視河間,未必如期而發!天子不出雒陽,王芬之謀,立即自敗。』如此來看,怕是九門侯早猜到襄公計謀。」

    聽到華歆之語,襄楷身子一僵,壓低聲線:「知而不言,言而不藏,九門侯這心思,當真好比淵海,難以揣摩。許攸聲名遠勝於子魚,但是九門侯對他不屑一顧,偏偏特意結交子魚,非是九門侯眼光卓著,便是其能看透命理演變。」

    「我與鄭公{鄭玄}研讀《大學章句》,又鑽研《格物》之道。發現這門學問,包含萬象,雖無義理,但暗含大道。非是有眼觀五百年之視野,難講此學。」

    「子魚,若真有意為從龍名臣,務必小心慎重。九門侯不徹底敗絕,為他龍所斬,改投他人念頭,萬萬不可有。潛龍出淵,左盼右顧,志雖遠大而心念不足,愛惜羽毛,不容叛逆。切記切記。」

    華歆呵呵一笑,道:「謝過襄公教誨。大勢未定,我自然不會向九門侯獻出絕計,為其他龍氣所嫉。這衰世求生之法,我也懂得些許。」

    襄楷點點頭道:「子魚有大氣運,雖猛虎不能相害,我這老朽卻不用擔心。」

    ------------------------------------

    與襄楷、華歆分道而行的劉杲,一邊行走,一邊思考究竟在哪裡,籌建根基。

    劉杲影響力,大多在冀州、涼州以及并州、幽州。

    自古以來,中國按照九宮圖,劃為九州。

    以天下九州方位看,佔據正西、西北、正北、東北。

    三個方位,除冀州外,大都面臨缺糧危機。涼州丘陵遍佈;并州荒田、沙漠、丘陵交錯;幽州地寒,山谷相接。

    後世時因為滿清、共和起於北方,許多穿越故事裡,開始上演自北卷南之景象。

    但其實,自中國夏啟建基,一直到明末,從未有一個勢力,能夠真正從東北崛起,進而席捲天下的。

    商出河水;周出關西;秦出關西;西漢出關西;東漢出冀州;晉出中原;隋出冀州;唐出關西;宋出中原;元出隴北;明出江水[1]。

    雖然一統天下原因諸多,但是卻不可忽視,這些大統一王朝基業所在,也起到關鍵作用。

    千數年歷史,經過無數鐵血征伐,演繹出的事實面前,很多自以為是的觀點,也不得不變得蒼白無力。

    幽州雖然多馬,可以組建騎兵。可劉杲卻清楚記得,後世遼國,養馬數億,卻不能自北向南,剿滅北宋。反而是遼國,迫於宋朝壓力,取消國號,改稱「契丹」。

    改稱「契丹」,就好比元帝北逃若干年後,蒙古上書大明朝廷,請求去除國號,稱自己為外胡。

    只可惜,宋朝創基不久,很快自廢武功,以致數十年後,遼國再次復興,不再擔憂大宋北伐,再次稱「遼」國號[2]。

    擁有數億戰馬的遼國,卻不能奈何大宋。由此可知,擁有強健騎兵,並不能挽回地處幽北的劣勢。

    想在漢世,複製席捲天下之路,依據千數年歷史變遷,最佳方向,自然是控制關中。未被西夏摧毀的關中之地,尚是中國最佳霸業根基。

    也是基於此,劉杲才想自薦為匈奴中郎將,準備以并州為跳板,搶在董卓之前,控制長安,截斷董卓遷都計劃。

    可惜,華歆輕輕在地圖上一點,劉杲頓時陷入沮喪。

    控制關中,這計劃雖美,卻難有效實施。華歆那輕輕一點,卻點在劉杲軟肋上。

    劉杲沉思著未來局勢,一路返回住房。

    剛推開門,劉杲突然覺得一股細微的殺意。

    想也不想,劉杲拔出腰間長刀,一刀向前劈去。

    「鐺」

    冷兵器交接金屬撞擊聲,迴盪在空寂房間。

    注[1]:地理位置,按照漢世說法。河水,即黃河;江水,即長江。

    注[2]:契丹立於開平元年{西元907年,唐亡梁立。契丹不服梁太祖朱溫,遂自立}。

    天福三年,契丹建國號為遼。{西元938年,晉高祖石敬瑭,依借契丹登基帝位,為契丹所輕,遂建國號為遼。}

    太平興國八年,契丹去國號,復稱契丹。{西元983年,宋太宗趙匡義,於太平興國四年(西元979年)破滅北漢,乘勝北征。因恐懼北宋不伐滅遼,而兵不止。遼遂去國號。}

    治平三年,契丹復稱國號遼。{西元1066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