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130 群英薈萃邯鄲城 文 / 傅戍己
第130群英薈萃邯鄲城
對於鄭玄的到訪,劉杲格外重視,當即吩咐敲響散學鐘聲,以方便與鄭玄細談。
不過因為《大學章句》義理,為鄭玄的下一步經學研究,打開一道新的大門,所以鄭玄如今所有精力,都沉浸在如何補充經學詮釋上。
每每劉杲說上三四句,鄭玄也難應上一聲。無可奈何的劉杲,只好放任鄭玄完善經學義理。
鄭玄一事,暫且不說,眼下令劉杲最頭痛的,卻是冀州刺史王芬。
史書記載:冀州刺史王芬,曾策劃謀立合肥侯為帝。王芬邀請曹操參與其中時,被曹操果斷拒絕。因為此事,王芬大名,被錄入《三國誌》之《武帝紀》。
靈帝劉宏對待叛逆、謀反,絕對不會半點手軟。前有渤海王劉悝,因為謠言,被靈帝劉宏誅殺滅門絕戶,甚至不惜廢掉自己正妻宋皇后。便是前年,安平王劉續,也被囚禁雒陽,至今年春上,劉續死訊也業已傳出。
宗室諸侯王尚且如此,況乎其他人!
雖然歷史上,王芬謀逆,沒有掀起太大波瀾,但是劉杲卻不敢懷有饒幸心理,輕身犯險。
前不久,王芬寄來書信一封,說是欲辟劉杲為主薄。對此,劉杲自然是斷然拒絕。王芬這禍頭,劉杲如今躲還躲不及,哪裡會去做王芬主薄。
對於王芬的征辟,劉杲也沒有太在意。
如今劉杲在冀州,也算是薄有聲名。按照漢世舉薦習俗,王芬自然要征辟一番,表表心意。征辟劉杲,不是說王芬真想大用劉杲,而是擔心被人議論:王芬識人不明,劉杲居邯鄲多時,而不曾征辟。
這征辟,在漢末,很多時候,都是面子活。雖然征辟文書已到,但是被徵人還要考慮,究竟對方心意如何,若是對方非是真心,或是其人不足於投靠,那便索性拒絕了事。
如此一來,一個征辟大賢,一個拒絕不受,兩方各得其名,不亦樂乎。若是有人傻兒吧唧的,一見征辟文書,便樂滋滋的到任,那肯定是一出悲劇的揭幕。
東漢末年,乃至三國,諸如此例悲劇,目不暇接。官場似海深,不被當頭砸上兩棒,便難得清醒。
經過宋泓父親培養大半月的劉杲,如今對漢世官場,已經瞭解大多數內幕。王芬與他劉杲素無交際,劉杲又不曾請人去王芬那裡說話,王芬憑什麼為劉杲安排這麼一個重要位置?
由此,可以斷定:王芬這份征辟,也就是面子活。這不過是王芬擔心被別人恥笑他眼光不明、不識賢才君子,而走的場面活計。
拒絕征辟之後,劉杲也就沒有再理會王芬,以為此後與王芬再無瓜葛。誰知,王芬竟然離開治所,親自前來邯鄲,直接入洪波亭侯府,來見劉杲。
劉杲心思大動:「難道,王芬的謀逆計劃如今便要開始?苦哉苦哉!這名望高,看來也有弊端啊!什麼烏七八糟的事,都來找你!」
雖然王芬將要謀逆,劉杲卻也不能隨意與王芬翻臉。縱然不看在宋泓與王芬交好份上,劉杲也須顧忌王芬手中的實權。
近之牽連,遠之則怨。
這進退尺度,卻是不易把握。
苦思良久,劉杲也沒想出應對之策:「算了!無非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曹操此刻尚在濟南國,想來即便王芬開始籌劃,也只是預期而已。只要跟緊曹操步伐,想來也無大礙!」
劉杲回亭侯府時,卻見大堂之上,除王芬、襄楷外,還有**人之多。這些人,除王芬,劉杲見過一面外,其他都是眼生的緊!
因為與宋泓交好,王芬對劉杲也多了一份偏愛之心。王芬一見劉杲,便熱情的招呼:「來,來。伯興,我為你介紹一下諸位名士。」
「此為平原襄公,名楷,字公矩。襄公最善天文、陰陽之術。桓帝時,琅邪宮祟上《太平清領書》,襄公當時就駁斥此書,不合明聽,恐將禍害人間。而後張角得此書,遂有蟻賊之亂。襄公之偉略明時,可謂能察三十年後變遷!」王芬指著席間一位老頭,向劉杲介紹道。
襄楷此人,劉杲卻是陌生的緊。唯聽到王芬提起《太平清領書》時,才意外的望了一眼襄楷。
「此為汝南陳逸,字子方。乃是前太尉『不畏強權陳仲舉』陳蕃之子。陳太尉被豎宦誅殺後,子方一直隱居民間。直至蟻賊大起,天子解除黨錮後,子方才得以辟用!」
陳蕃此人,劉杲可謂異常熟悉。早在熟讀歷史前,劉杲就在教科書知道東漢有一位,「不掃一屋,掃天下」的陳蕃。劉杲還記得高中入住學生宿舍後,因為宿舍髒亂為學校政教處批評,劉杲手持大筆,揮手寫下「寧學陳蕃,不掃一屋掃天下」,張貼在宿舍門前。因為此句,劉杲一夜之間,聞名全校。可謂記憶尤甚哉!
「此為南陽許攸,字子遠。乃是河南名士……」
呵,這位許攸許子遠,劉杲也甚是熟悉。官渡一戰,許攸攜帶袁紹軍情分佈圖投靠曹操,遂導致袁紹慘敗。此人在後世被評價為「最不值得信任之謀士!」
「此為平原華歆,子子魚。子魚與北海邴原邴根矩、管寧管幼安,並稱『三人一條龍』……」
華歆華子魚!劉杲心猛的一抖,這可是條大魚。在座諸位,以後成就最高的就是華歆。華歆此人,政治智慧、軍事謀略,都是絕佳。曹魏若是能用華歆方略,也不至於被司馬家篡位。
「此為朱虛……」
「此為周旌……」
其餘眾人,劉杲大都陌生的緊,也不知這些人,是否曾經在歷史上留下名號。
王芬介紹如此之多,劉杲卻只注意到兩人:許攸、華歆。
注意許攸,卻是因為許攸在歷史上所為,讓劉杲對他防範甚深。這種主動投靠敵人的謀士,劉杲現在卻是萬萬不敢用。
劉杲真正想收服、結交的名士,卻只有華歆一人。若是能得華歆,劉杲就能不再畏首畏尾,肆意馳騁大漢十二州一司隸一百零六郡。只是,華歆如今聲望頗高,這收服兩字,卻是難以提起。
與眾人閒談幾句,王芬又問道:「聞聽北海鄭公亦在邯鄲,怎如今卻不見他身影?」
劉杲言語模糊的說道:「鄭公突有靈感,正在完善經學!」
修繕經學,為儒士大事,不可輕離。王芬也知道此節,只是遺憾道:「竟不能見鄭公,真憾事也!」
便在此時,喜錯趨步入堂,向劉杲報告:「外面來一人,自稱鄭公師侄,名曰劉備,字玄德,涿郡人,欲見公子。」
劉杲初始沒有在意,鄭玄弟子過萬,隨地就是,來幾個根本好不稀奇。但是聽到喜錯提及劉備,劉杲不禁猛的起身,失聲道:「你是說劉備?是不是垂手過膝,能顧左右自見其耳的劉備?」
「咦!公子還認得此人。那我領他入內!」喜錯訝聲道。
劉備面相奇特,是以喜錯對其印象非常深,一聽劉杲之言,便知是門外之人無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