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122 六日談:點石成金劉伯興 文 / 傅戍己
第122六日談:點石成金劉伯興
盛庸躺在床上,望著掛在樑上,左右搖擺的小球,嘖嘖讚歎:「這小球晃啊晃的,竟然能讓人昏昏焉入睡。真是奇異,不知這現象,九門侯可曾注意到。」
「庸兒,快點起來洗涮。再不起來,就要耽擱你老師今日的講課了!」房外,盛庸母親叨擾的聲音響起。
「起來啦。」盛庸翻身而起。
行至門外,盛庸說道:「母親,你今天,再向老師替我請個假吧!」
盛庸母親眉毛一抖,順手拎一根木棍:「告訴你多少次次,『行百里者半九十』。昨天有你那群狐朋狗友幫襯,我礙於情面,才允你一天假。才玩耍一天,這心兒就鬆了?」
「還有半個時辰,你老師就要開講。趕緊收拾收拾,馬上找你老師去。不然,我打斷你的狗腿!」
看到母親,手持木棍,左右比劃幾次,似乎馬上就要上演全武堂,盛庸連連後退,生恐棒子落到身上。
「誰玩耍勒?我是去九門侯那裡聽課。九門侯可是縣侯,不比老師那個儒生強?」盛庸反駁道。
盛庸母親冷哼一聲,道:「他一個剛二十來歲的娃兒,能有什麼學識。九門侯,他打仗或許還行,可這學識,哪能比上你老師一星半點?休要多言!」
盛庸悻悻然返回屋內,草草收拾一番後,苦皺著臉,跨步出門。
「腳在我腿上,我去哪裡,由得你?」叛逆期的盛庸,絲毫不顧母親叮囑,出門後繞過幾個彎路,又向城外走去。
才行不遠,盛庸就看到一位熟人:「天德兄,今日還去聽九門侯講課麼?」
盛庸打招呼的這人,名陳翰,字天德,是邯鄲一大儒內門弟子。其老師當年曾求學馬融,因機得學馬融所作《毛詩傳》,而後遂鑽研《毛詩》,名動邯鄲。這陳翰,如今正追隨其師,研習《毛詩》。
陳翰隨口應付盛庸道:「數術非我所學,還是不去了!」因為其老師名聲大,所以陳翰在邯鄲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卻是盛庸不能比的。
陳翰轉身離去後,盛庸精神有點低落。
便在這時,盛庸身邊傳來一個聲音:「呵呵。今日還去聽講?」
盛庸轉眼望去,卻是昨天坐在後面,批駁他的那位「偽娘」徐若。
盛庸面現尷尬,拱了拱手;「盛庸,字子虛。見過見過。」
「徐強,字杜若。」徐若留下一句話,也不等盛庸回答,便飄然而逝。卻是徐若對盛庸沒個好印象,也懶得交談。
講壇最外圍,等人高石碑上大紙,字跡又換:「今日講數術,明日講方術。」
此時聚集在石碑附近的學子,已經百數人。這些人對於《數術》沒有多關注,卻集中討論這明天要講的《方術》。
「九門侯,莫非要講鬼神之道?哎呀呀,張角逆賊,剛行大逆之事,九門侯,今日就講方術,就不怕觸了朝廷忌諱?」
「方術,為儒學之末。九門侯言此,失之身份!」
又有人反駁道:「不然。昨日我等以為,將講《小戴禮學》,不料九門侯別出心裁,闡述《格物》之道。吾以為此《方術》,恐非末技之術。」
這人如此一說,頓時引來一片附議之聲:「不錯。這《方術》,恐怕也另有說辭。」
《數術》,在中國源遠流長,劉杲也不必闡述何為數術,直接開篇點明《數術》重要性:「天下至理,皆數也!故,龍馬獻河圖,神龜負洛書[1],文王演八卦。數之用,明天時,窮陰陽。」
泛泛而談後,劉杲開始講解《數術》,與講《格物》不同,劉杲直接提出問題,然後講解如何解答。
劉杲一共提出三個問題。
第一,是一個簡單的數列問題:從一至一萬的自然數平方和。
第二,用隔圓術,求解圓周率。
第三,為任意自然數開方。
這三個問題,放到後世也不過是高中水準。
但,自巳時初{9點},至午時中{12點},這三個問題,劉杲才講到第二個問題。又把時間延遲一個時辰左右,劉杲才堪堪將圓周率大略解釋一番。
之所以講的如此艱難,卻是今日來的學子,雖比昨日少,但是卻來了不少精通《數術》的。若不是劉杲開篇用數列問題,鎮住場面,怕就要被他們一起刁難。
被劉杲數列問題鎮住後,這些學子,轉而開始虛心請教劉杲。也是因此,劉杲講課進程,一直往後延遲。最後還是劉杲宣佈,七日後,繼續講《數術》,才得以脫身。
第三日,講壇外圍,等人高石碑,字跡又換成;「今日講方術,明日講申韓。」
「申韓?九門侯這次終於要講解經典。不過沒有想到,九門侯竟然信奉法家。」
申,言申不害;韓,言韓非。申不害、韓非,是戰國法家的代表,漢世提起法家,便言申韓之學。
「《格物》《數術》,皆非大道。九門侯若是能講好申韓之法,才能成為真正名家。」又有人感歎道。
自劉杲開講以來,首日講《格物》,有近千人來聽;次日講《數術》,來人不過五六百;今日講方術,來人亦只七八百。
以聽講人數來看,劉杲若想成名,還是任重道遠。
所謂《方術》,劉杲卻是準備講解後世化學。劉杲為加強效果,從諸多化學實驗裡,挑出「鐵置換銅」這個實驗。
劉杲托趙王宮人脈,尋找到數十斤藍礬。
先是把藍礬研碎,然後用水浸取破碎的藍礬礦石,這也是後世處理藍礬礦石的,第一個步驟。
限於漢世的化學條件,相當殘缺,第二階段的利用鹼-鋁酸鹽浸取第一階段剩下的固體殘渣,根本無法實施。
無奈之下的劉杲,只能以較低效率的手段,反反覆覆的浸取藍礬碎塊,來獲取硫酸銅溶液。而後,劉杲再通過升降溫結晶法,來獲取不純潔的五水硫酸銅結晶。[2]
製造出硫酸銅溶液,那麼置換反應就變得輕而易舉。
在場眾人,親自見識到,藍色溶液裡,劉杲伸入其中的鐵片鍍上一層黃銅後,全場頓時陷入轟動。
十來人跑到高台前,按照劉杲指揮,完成置換反應實驗後,全場更是陷入瘋狂。
鐵便成銅,這是什麼概念?
純銅,在漢世被稱為「赤金」。但從這「赤金」兩字,就看出純銅的價值,遠超五銖錢。
從液體裡,提煉出「赤金」,漢世傳說中的仙術,也不過如此!
想想吧,沒錢的時候,隨便提煉的「赤金」,就是富豪也難比。這就好比,某人突然發現一台,只需添加點紙,就可以造出大量真人民幣幣的機器,他該有多麼狂喜!
由於不瞭解置換反應的條件,台下眾人下意識的以為劉杲這「仙術」可以無限提煉「赤金」,乃至數百斤。
不得不說,任何時代,人們對金錢總是無比渴望的。
劉杲前兩日辛苦,效果一般,但是今天這一招「置換反應」,卻把他推上神壇。
也就是從今天開始,一個謠言開始向大漢四面八方傳遞。
「點石成金劉伯興,一壇清水撈赤金」。
這個謠言,彷彿暴風雨一般襲擊整個大漢。若不是偏遠地帶人們,以為不足信,怕是全大漢人民,都要蜂擁邯鄲城,瞻仰這位「點石成金」劉伯興。
等第二日,劉杲上台講《申韓》之學時,台下聽眾,突然暴增到五千多人,把整個講台圍的密密麻麻。這種盛況,將預料外的劉杲,嚇的臉色蒼白。
這要是引起踐踏,該怎麼辦啊!
注[1]:河圖、洛書。伏羲{xi}說,黃帝說,這裡模糊處理。有興趣的,找百度娘,無興趣的,忽視即可。
注[2]:結晶法,置換反應,都是些初中、高中的初級化學知識,一些名詞,就不註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