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第101 羌奴改革 文 / 傅戍己

    湟水漢兵大營上游河畔。

    一排排木筏,被千數羌奴苦工,從週遭山林簡易木工廠,運送河岸。只等劉杲一聲令下,全部投入使用。

    湟水暴漲之後。瓢潑大雨剛剛散去稍稍,劉杲就立刻吩咐,令數千羌奴苦工披起蓑衣,冒著細雨進山林伐木。同時劉杲又下令,集中允吾縣城週遭所有木料,務必在短時間內,造出足夠的木筏。

    自從利用羌奴苦工暴亂,殺死南山亭後,劉杲便開始有計劃的改革羌奴苦工的工作狀態。先是,劉杲聲明:勞役只是這些羌奴為贖罪而進行的勞動改造,並非徹底把他們歸類為最下層的奴隸。根據各種羌奴苦工以往所犯罪孽,分別處以半年至十二年勞動改造期。等勞動改造完畢後,這些羌民苦工將全部恢復自由民身份,再也不是他人奴隸。

    經過前期慘絕人寰、暗無天日的勞役生涯,這些羌奴苦工對劉杲的要求很低。兩頓飯、一身暖衣,這就足夠羌奴眉開眼笑。對於劉杲這個錦上添花的聲明,羌奴苦工雖然樂意見成,卻對此興趣乏乏。十二年,畢竟是是太過遙遠的事,誰知道那時自己還能不能活著?

    針對此種情況,劉杲很快進行補充:凡勞動改造時間,一年以上包括一年者,勞動改造時間過半,就逐步以基本工資五折為起端,開始向羌奴苦工提供薪水。勞役工資標準為外界九折,並且根據勞役時間,每半年調整一次工資。而且,若是勞役期限已滿,羌奴苦工還想繼續工作,那麼劉杲將提供完整工資,以及其它補助。

    例如一個羌奴被判十年勞役,其工作職位,外界標準薪金為每月一千錢。那麼當這名羌奴開始第六年勞動改造時,他將收穫到劉杲為其開出的第一份勞動報酬四百五十錢。

    計算方法:勞役工資標準=1000(外界正常人薪金)x0.9(九折)=900錢/每月。

    羌奴苦工勞役第六年第一月,他就收到第一份工資,為900x0.5=450錢/每月。

    羌奴苦工勞役第六年第七月,他已經完成整個勞役期限百分之五十五,所以他此時的工資調整為900x0.55=495錢/每月。

    羌奴苦工勞役第七年第一月,他已經完成整個勞役期限百分之六十,所以他此時的工資調整為900x0.6=540錢/每月。

    以下依次類推。

    ……

    羌奴勞役第十年七月,他已經完成整個勞役期限百分之九十五,所以他此時的公子調整為900x0.95=855錢/每月。

    羌奴勞役完畢後,若還想繼續為劉杲工作,他的工資就直接調整為1000錢/每月。

    從這些規定,一眼看出劉杲的籌劃。劉杲這不是簡單剝削苦力,而是為以後的工業大開發,培養工人階層。讓這些閒散在山間的羌民,轉化為以後的基層工人,從而製造出廣泛的工人階層。這就是劉杲在剝削羌民之時,進行的隱性改革。這些羌民,就是劉杲試驗這改革是否可在大漢施行的試驗田。

    若不是劉杲現在資金緊張,劉杲恨不得從羌奴工作第二年,就開始向支付薪水,加快羌奴轉化工人的實驗進程。

    但是。這政策實施之後,羌奴苦工雖然紛紛議論,卻沒有帶來比較明顯的成效。這或許是劉杲規定只有勞役期過半後,才能支付工資--沒有到手的金錢,對於這些人身都不能自由的羌奴苦工來說,再多也只是虛幻。

    面對羌奴的消極工作,劉杲再次拋出新政--獎賞政策。

    在管理羌奴時:第一,劉杲引入工分制度。

    每人每天正常情況下,可累積工分0-100分(最小單位為個位數),其中50分是普通人一天的工作量。然後劉杲又把勞役時間和工分結合起來,譬如某羌奴苦工被叛勞役10年,也就是說他需要為劉杲創造10(判刑時間)x365(每年天數)x50(每天正常累積工分)=182500分。

    這樣一來,一個人積分進度,才是勞役時間、工資發放的依據。譬如某羌奴苦工在一年內累積27375(=365x75)工分,那麼其勞役時間就等於已經工作一年半,給其發放薪水時,也是按照已經工作一年半時間來發放。

    工分制度一施行,羌奴苦工的工作熱情立即爆發。比起虛無的金錢、所謂的自由身,能夠縮短自己勞役時間,才是這些羌奴苦工,最需要的。

    工分制度實施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數學。雖然漢世,中國數學發展進度,早已經達到能精確計算日食、月食地步;雖然九九乘法表,在春秋時期就已是大路貨;雖然算籌的發展,已經能夠解答高次方程,但是中國的數學,始終有一個最重要的缺陷,普及度太低。或許漢世間還把《數》列為必學六藝的儒生,多多少少還會學點計算,但是平民鄉間卻找不出幾個數學高手,更別說專業計算、管理的會計人才。

    有困難,要挺身而上,解決掉困難,而不是任憑自己被困難壓倒。

    劉杲火速的把後世名為阿拉伯數字的印度人首創十個數字字符「0、1、2、3、4、5、6、7、8、9」引進,並匆匆編寫一部關於加減乘除的教材,在羌民乃至全軍之中,逐漸開展全民數學普及教育。

    阿拉伯數字,劉杲模糊記得,在西元3世紀左右,它才由印度人發明,現今這世上應該還沒人創造出來。懶的尋找藉口解釋的劉杲,於是就大言不慚的宣佈,這些數字字符,是他自己發明、創造的。至於為什麼用這些鬼字符,來表達數字概念?劉杲的解釋是:為了書寫方便,便於計算。

    不管怎麼說,能夠流傳後世,並且世界通用文字符號,其還是值得學習的。

    如果說,阿拉伯數字、加減乘除法則,這種小學水準的非專業教材,劉杲還能勉強彙編。那麼關於統計、人員管理、報表等方面,劉杲就完全弄不懂如何處理。隔行如隔山,後世精細科學培養的出來的精英,也只能攻讀一個方向。

    後來,被逼急的劉杲,大手一揮,直接把表格繪製成後世excel那樣的簡單粗糙格式。

    「能統計這些羌奴信息就成。至於其他方面,等以後尋找到專業人才後,再慢慢研究。」劉杲最後不得不這樣安慰自己。

    第二,劉杲又結合漢世,推行了獎勵制度。

    諸如;每一羌奴苦工百人隊中:每月工分第一者,額外獎勵300工分,前三,額外獎勵200工分,前十額外獎勵100工分;每季度工分第一者,額外獎勵800工分,前三,額外獎勵500工分,前十,額外獎勵300工分。等等。

    劉杲從西海回來後,在夏育的建議下,把掠奪的羌族女人當作貨物,列入獎勵機制:凡是優秀、努力的羌奴苦工,都可自由選擇一個女人結合婚姻。這一獎勵列出來,一群雄性羌奴苦工的熱情再次被引發,所以即便是大雨剛停,小雨未止,山上泥土還稀鬆時,劉杲便令他們上山伐木,這些羌奴苦工,也是拚命的幹活,絕不喊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