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057 黑山賊 文 / 傅戍己
在趙國國相的輿論大力宣傳下,邯鄲周圍諸鄉里豪傑之士,也零零碎碎的趕赴邯鄲,為劉杲帳下步卒。這些豪俠,大多都是自備武器、鎧甲,甚至他們還隨身攜帶半月口糧。才短短四五日,前來報名參軍的郡縣國人,便有**百。看到這盛況,劉杲不禁想起歷史書籍所載,當年孝武皇帝劉徹,籌建羽林軍討伐匈奴時,大漢四方數萬壯士、義從,自備武器,集結邊疆。比起邯鄲今日熱鬧,那又是何等盛況?
劉杲望著這些自備武器,趕赴邯鄲募兵的豪傑們,歎道:「燕趙多豪俠,裡裡皆慷慨。古語誠不欺人!」
裡,是漢世行政單位,百家為一里,大概相當於後世村、屯。
雖然感慨邯鄲多壯士,劉杲依然堅持最初的精兵政策,堅持寧缺毋濫。劉杲按照漢世郡國兵標準,整合出一個相對比較高的身體素質標準。這些趕赴而來的壯士豪傑,若是達不到要求,通不過體檢,便不能入軍。劉杲可不願學黃巾之流,動不動就是數萬良莠不齊的雜兵,雖然說在冷兵器時代,人數的優勢遠超過後世軍旅,但是龐大基數士卒,可不容易養活,起碼劉杲現在就養不起。是以,等劉杲整軍出邯鄲之時,僅僅率領四五百人左右。
不過這些通過體檢選拔之人,一旦入軍,劉杲便嚴格執行軍隊紀律,凡是桀驁不馴之輩,都是強行打壓、改造,決不許其中任何一人脫離。這些通過高標準體檢之人,都是從好戰豪傑選出來的精英,劉杲可不願輕易捨棄其中任何一人,務必把他們全部消化為己有。
桀驁不馴、散漫自由之輩,這些品行,不是不可改造的。後世常言,軍隊是熔爐,雖然言過其實,但卻也有一定理由。劉杲這個後世做政委的,怎會不曉得如何改造新人。
因為需要整合所募新兵,劉杲兵出邯鄲後,行軍速度相當慢。
路行兩日,常山斥候已經傳來黑山群盜迭起,若張牛角、褚飛燕、黃龍、左校、於根底、張白騎、左丈八等等,皆以黃巾小帥為名,在黑山山脈之間,各自割據一方。這些人,在皇甫嵩離開冀州後,明目張膽的招募昔日黃巾餘部,相聚成軍,隱隱威脅趙國、常山、太原、雁門諸郡國。如今常山各縣都是形勢緊張,各縣縣令、縣尉都在招募強壯,組建保城部曲,一如前年張寶屯軍下曲陽時。
劉杲初時還不在意,聽到斥候提起張牛角、褚飛燕,心中一驚。劉杲猛的想起,按照歷史進程,後世那著名的黑山賊張燕已經在現身。
作為後世三國迷,劉杲豈能不知這個初名褚飛燕,後名張燕,以區區之反賊之身,影響大漢河北局面十數年的准軍閥?這個與趙雲同出真定的老鄉,在後世雖不如趙雲名氣遠播,但凡熟讀歷史之輩,也無人能輕視其人。
「該死!我怎忘了這黑山還有個張燕!這卻如何是好!」劉杲隱隱皺起眉頭。讀過張燕小傳之人,恐怕都不能輕視此人。大漢尚未衰敗時,張燕或攻或守,依仗西羌對朝廷的逼迫,張燕完美的抑制住朝廷對其明文追捕,甚至最後還掛著一個「平難中郎將」官職。大漢衰敗後,張燕又夾雜在袁紹、公孫瓚之間,玩弄平衡,全保自身。後來,袁紹佔據冀州、并州地盤後,依舊不能剷除張燕,由此可想張燕其人如何厲害。
若是說以上都屬於權術範疇,那當袁紹與呂布率大軍猛攻張燕時,張燕能保存黑山,打消袁紹靖掃黑山的計劃,卻也能夠證明張燕此人武略也是不凡。如此突兀的面對這麼一個人,劉杲一時之間,還真有些忐忑。呂布、袁紹率精騎銳卒尚不能攻破的黑山大寨,便是劉杲他如何自信,也不敢想像,自己能夠以區區四五百人來掃平黑山。
不過,劉杲自忖也未必就不能對付張燕。從如今張燕尚名褚飛燕來看,他如今還沒有兼併張牛角之部下,也就是說此人還沒有成長起來。劉杲若是能小心規劃,未必不能擊退此人。雖然西山山谷重疊,非是精兵轄制之地,但是以歷史所為來觀摩張燕此人,其人能夠投降朝廷、和解袁紹、援助公孫瓚,投誠曹操,可以看出他相當知時務,善知進退。若能擊退其部曲,未必不能使其餘部西撤,遠離常山。一旦張燕後撤,劉杲便能抽身而走,前去參加大漢山西將要上演的轟轟烈烈的平羌之戰。
劉杲率軍行至襄國時,常山傳來消息,黑山賊軍已經坐大,似乎有出兵縣城之趨向,甚至在鉅鹿郡縣城都能隱隱察覺到黃巾餘賊活動痕跡。如今襄國以北各郡縣郡國兵,又恢復前年黃巾縱橫之時的警備,刀不離手,馬不離鞍。常山太守宋泓,令帳下小吏催馬迎接劉杲時,暗地裡警示道:「蟻賊勢大,興兒當多募青壯,以備蟻賊襲擊。」同時,宋泓又帶來劉杲正式的常山郡司馬官印。
這小吏私下向劉杲道:「常山北部各縣城,白日之間,已經能見些許蟻賊竄戶。時事緊迫,還望司馬急速募兵,趕赴元氏城!」卻是這小吏見劉杲僅僅帶四五百人,覺得這點人即便趕赴元氏城,也對平靖常山大局無濟於事。
從這小吏得知常山郡國兵緊張,難以抽調時,劉杲稍稍考慮之下,便吩咐屬下沿途一路徵兵。至於提高行軍速度,劉杲卻沒有答應,如今劉杲部下大都是草草入軍的新人,不經過磨合,根本不堪一戰,劉杲怎肯輕率率軍急速前行,與黃巾餘部對壘?
常山各縣雖然形勢緊張,但是短時間自保有餘,劉杲這一堆新兵,戰鬥力卻不能一蹴而就。雖然這些自備武器入軍的豪傑,或是以前舊卒,或是鄉間能戰之士,但是如果要把把他們擰成一股可戰力量,卻最少也需要月餘時間磨合。不然一旦發生戰爭,這些士卒各自為戰,單憑勇氣前衝,或許黃巾依仗人多能夠施行此種戰陣,但是劉杲卻不能把自己以後成大事的根基全部耗損在這。
劉杲把常山郡危機消息傳播至軍中。果然不出劉杲所料,這些自備武器而來的豪傑,大都是心懷壯志,聞聽黃巾餘賊勢大,不懼反喜。正如劉杲募兵書所言,「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越是勢大,越是危機,這些豪傑方能建功不是?
或許這些豪傑,在經歷過一場場殘酷戰爭後,會有其他想法。可是如今的他們,卻還心思單純,正是好鬥貪功之時。
劉杲這般話,生生提高軍伍大半士氣。本來糾結與劉杲軍中嚴格紀律轄制的豪傑,也被即將到來的戰鬥,轉移視線。
就這樣,一路招募強壯,一路練兵,劉杲不知不覺間,已經渡過?水,踏入常山郡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