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一百六十四章 選擇 文 / 水葉子
第一百六十四章選擇
北山北山石常爛,東海東海水曾干。此情若比水和山,今世裡成姻緣。石頭爛也情離較難,水波干也情離較難。蒼天萬古成公案,休辜負、莫輕賤,識人容易可人難!
女歌之聲逶迤而來,身著麻衣的唐離起身斜依著亭柱按蕭合節伴奏,坐幾前的空地上,應和著纏綿的蕭歌,一身淡黃宮裙的楊妃翩翩起舞。
沒有施以珍珠的繡花卷邊虛帽,也沒有綴以金鈴的纖腰窄袖紫羅衫,楊妃徑直選了拓枝舞姿飄逸舞去,因著歌聲的纏綿,她自覺將原本略顯急促的舞步放緩了幾分,揚眉動目、博袖輕施,淡淡的蘇莫檀香裡一團黃影飄動在嫻靜的悠然亭中。
後世裡唐離多次看到史書中對楊妃舞蹈才能的評價,實話來說,對於「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宮殿舞蹈家之一」的說法他並不信服,今日有幸親臨其會,始感歎這讚譽誠然不虛。
楊妃最動人的並不是她的舞步,而是其舞蹈中時時刻刻流露出的風情,從舉手投足,到衣袖飄動,再到婉轉眼眉,進入樂曲中的楊妃實已化做了舞蹈的精靈,她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應和曲調而生,而她的靈動百變的神情又將舞姿的表現力十倍放大。要拿捏準每一個動作只需經過刻苦訓練都能做到,但這種在舞姿之後的風情卻純然出乎於天賦,此刻的楊妃通過自己的舞蹈完美的將曲詞中兩情相惜、至死不渝地深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其綽約流離、輕盈飄逸處早令玄宗微笑頷而贊。而那胖子將軍安祿山更已是蹙息凝神,眼睛就如同粘在了楊妃身上一般。
歌聲了了,眼見一疊將終,唐離口中的長蕭奏出一個平長的滑音,引導著歌女順勢滑入第二疊。
為與這個滑音相襯,楊妃再次變化了她的舞姿,沒有任何生澀的感覺。「拓枝」已變為了更舒緩的「綠腰」,見到這一幕。唐離地擔心盡去,手指拂動之間,引領歌聲並兼為伴舞的蕭音瞬間開始靈活多變起來,蕭音一變,楊妃地舞姿果然隨之而變,或拓枝、或綠腰、其間更夾雜著字舞、花舞,甚至霓裳羽衣曲的動作。在這一疊中,楊妃在舞蹈上的天賦得以全面揮,每一個擺手、每一個挑袖都已突破了《十部樂》「立部伎」關於軟舞、健舞,甚至是花舞的分類,她在這些原本壁壘森嚴的類別中隨意穿插,信手拈來都是渾然天成,只看得玄宗與安胡兒連叫好都已忘了。
二疊將歇,楊妃拂袖飄轉之間向唐離丟過一個盈盈眼波。唐離幾乎在瞬間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三疊一起,蕭音由引導變為追隨,此時的歌與蕭都讓位於舞,都成了舞地陪襯,流波善徠。婉轉傳情,正是藉著每一次眼神的交流,使唐離準確把握了楊妃的意圖,這一刻,藉著蕭聲與曼舞,蕭師唐離與身為舞者的楊妃竟是奇跡般的達到了心靈互通、水**融之境,於是蕭音益柔媚,而舞者眼波流轉處也愈見纏綿……
似勸慰、似流連、似感歎,最後一抹蕭音迴盪在雅靜的悠然亭中,而恰在此時。反身下腰的楊妃一任自己的淡黃長裙在地上盛放成一朵最艷麗地花。至此,這曲蕭歌伴舞正式結束。
手撫長蕭。唐離心中竟滿是意猶未盡之感,而反身以曼妙的曲線倒伏於地的楊妃也是保持著這個姿勢許久不變,看來她的感受與蕭師毫無二致,悠然亭中長時間的沉默,隨後才聽玄宗撫掌慨然歎道:「愛妃這一舞之後,卻讓朕還怎麼看隨後的大宴歌舞?」。
玄宗剛剛感歎完畢,肥碩地安胡兒已是捧樽上前道:「娘娘妙舞驚艷,臣願以此酒相賀」,許是因為唐離在側的緣故,又或許是安祿山心中別有所想,總之,這一次他沒有再用「乾娘」來稱呼楊妃。
由侍侯的宮女攙扶著起身,額見微見細汗的楊妃並不曾理會安祿山的獻媚,而是徑直走到唐離身邊,淺淺拜下身去。
突然遭遇此事,唐離正要閃避時雙眼卻對上了楊妃的眸子,隨即他便收了剛剛抬起的腳步,安然受了楊妃的福身一禮,隨即二人再次對視時,露出的是光月霏齊的笑容。
安祿山獻媚不成本就尷尬,偏偏楊妃在晾了他之後對唐離如此,心下如何不惱?眼見這一幕,頓時再也忍不住地指向唐離高聲道:「大膽!貴妃娘娘……」。
只是還不等他這句難地話語說完,就聽玄宗拍了拍身側的坐位笑道:「安將軍且歸座吧!」,隨後似是為了解除這位寵將地尷尬,他又笑著說了一句道:「伴音之人對於舞者恰似千里馬之於伯樂,沒有絕妙的伴音,又豈有絕妙的舞蹈?愛妃這一禮是以舞者謝蕭師,唐卿受之並不為僭越!」,言至此處,他又轉過身看向唐離道:「宮中樂工數千,然能得愛妃一拜者僅有賀懷智一人,唐卿今日得此殊榮,真是福緣不淺」。
玄宗朝賀懷智大名遠播,在史書中乃是與德宗朝康崑崙及曹善才祖孫三人並列的唐代琵琶國手。自己有幾斤幾兩唐離還是知道的,今天之所以能有如此揮,一是得益於他穿越人的身份,使之能夠不受當時樂曲定型的限制,可以更自由的揮;另一方面也是楊妃舞的太好,刺激他揮出了最大的潛能;再則,這一拜也不排除楊妃有故意抬舉他的意思。
「自賀供奉告老退職之後,臣妾再無一舞能如今日這般盡興」,滿臉艷紅的楊妃話語中滿帶著興奮,「可惜沒換上合適的舞服!」。
隨後亭中議論的都是適才地歌舞,這其間自然少不了對唐離的誇讚。直到遠處天子的御輦緩緩而來,剛才一直悶頭不語的安祿山才臉色一喜道:「時辰將至,陛下、娘娘也該動身了。」
……………………………………
由於來人太多,千秋節正宴照例是在麟德殿中舉行,此次大宴朝廷大員不算,京中十六王宅的皇親勳貴們全數到齊,唐離雖然受寵。但依著他的品級卻是怎麼也坐不到前邊兒去的,隨著眾官員們行了大禮。亂哄哄地吃了幾口菜,又領過賜酒之後,本就坐在殿門附近的唐離順勢溜了出去,反正今天人多,而坐在殿門附近地又多是小官兒,也沒人在乎。
出了麟德殿,唐離一時倒沒了去處。早晨起的早。晚上還要回宮城,尋思了片刻後他索性出了宮回到自家府上,想著下午好生補上一覺,以應對晚上通宵達旦的歡慶。
打定主意後出皇城回府,向正忙碌著的鄭憐卿說了事情緣由後,兩人溫存了片刻,唐二夫人就強止住夫君不安分的手,紅著臉吩咐青兒伺候少爺到另一間房中休息。
由青兒侍侯著草草洗了手臉。唐離揮手道:「其它的我自己來,卿兒身邊離不得人,你去吧!」。
「是」,今天的青兒似是有滿腹心事,應聲之後腳步卻走地不太利索,短短幾步路還要頻頻回身張望。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有什麼事兒就說?」,唐離話剛說完,就見青兒轉身而回後「撲通」一聲跪在了她面前。
青兒突如其來的動作讓唐離一愣,「青兒,出什麼事兒了?」。
跪在地上的青兒看來分明有許多話要說,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憋了半天才突然冒出了一句道:「少爺,玉珠沒死,寶珠是玉珠」。
「什麼?」唐離驀然站起。
「現在書房的寶珠不是寶珠,而是玉珠」。想著一個「死人」突然又活了過來。而且這個「死人」還堂而皇之的以另一種身份與自己生活在同一個府第,青兒的臉色就白的可怕。身子也不住地哆嗦,「寶珠玉珠雖然是孿生姐妹,但寶珠妹妹不吃香菜,可是奴婢連著三天看到如今在書房侍侯的『寶珠』每次飯時都特意加了香菜;另外……寶珠妹妹曾親口告訴奴婢,她不能用蘇合香熏衣,因為一用上這種香料身上就會起小紅疹子,但今個兒上午奴婢與書房中的『寶珠』錯身而過時,的的確確聞到的是蘇合香,還有……」。
「住口」,喝止了青兒,唐離才覺得自己地語氣太重,伸手去扶青兒的同時,他盡量放緩了聲音道:「此事我自會處理,只是你也要守住口風,且不能告訴你家小姐」。
青兒並不曾順著唐離的虛扶起身,依然跪著的她放低了聲音後續又說道:「同是兩位夫人的貼身丫鬟,這府中就數奴婢與她們姐妹相處的多,寶珠妹妹天性純良也能謹守家規。玉珠心思靈動,只不該有了太多非分之想,所以才會犯下大錯」。
「接著說」。
「寶珠姐妹自小身世也苦,所以玉珠就總想著能出頭,這次被相國夫人親點做大夫人的通房丫頭,她時時惦記著希望能得了少爺的寵幸抬舉她做個三夫人,自此去了賤籍的丫頭身份,誰知少爺總是不肯將她收用」,言至此處,青兒的聲音明顯又低了三分,原本蒼白地臉上也騰起了一抹紅暈,「只是少爺這邊……不合那次去大慈恩寺,老夫人隨口說了一句:『蟈蟈也大了,是時候該操辦婚事了』,玉珠知道蟈蟈小姐也是丫頭出身,又怕三夫人位子被搶先佔了,回來後就開始心神不靈,再然後就出了符咒之事」。
言至此處,跪伏於地地青兒叩連連道:「奴婢幼入鄭府,蒙老祖宗留於身邊聽用,也曾多次聽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勿論人非』的教誨,只是這次……當日杖斃地家法是由小姐下令,玉珠又……奴婢實在是怕呀!」,語無倫次的說到這裡,青兒終於忍不住的哭出聲來。
雖然青兒的言語混亂,但唐離還是完全明白了她地意思。順著這話語往下想想,他真是感覺不寒而慄,扶起青兒,誇獎安撫了她幾句後,唐離出了房門向書房走去。
自另派了兩個侍婢『貼身』服侍李騰蛟,唐離又搬到相府之後,接手情報整理月餘的「寶珠」就被譴回府中。負責照料書房及收授自河東傳回的消息。
一路走來,唐離越想的深就越是後怕。若非青兒今日提醒,依玉珠如此深沉的心思還真難說會生什麼事兒,若萬一真有不忍言之事,其根子還都是自己當初的姑息之過。
那間碩大的書房內,玉珠正對著地圖為逐漸完善地沙盤標注地名,絲毫不曾覺察唐離已到了門口處。
容顏本就出眾的玉珠在專注中更有一份動人地美態,看著她。唐離還真是不願相信這個年僅十六歲的丫頭能有如此深沉的心機,心底暗歎了一口氣,面色凝重的唐離突然大聲道:「玉珠!」。
「啊!」,扭頭轉身,片刻之後玉珠的臉上已是如同剛才的青兒般慘白一片,而手中的地圖也飄然落地……
……………………………………
軒車轔轔,唐離地情緒就跟天色一樣灰暗無比,就如同他想不到玉珠的心思會如此深沉一樣。他也沒想到這個丫頭竟然還是一個狠角兒,直到現在,唐離的腦海中浮現的都是玉珠反手自刺時解刀出的森然白光及一地的鮮紅,還有……還有那複雜莫名的眼神。
的確,唐離看出來了,他看出來了玉珠最後凝視他時。眼神兒所包含地深情與不捨,而這也正是他現在心情灰暗的根源。
或許唐離什麼都不是,但在對家人上絕對算得是唐朝第一好男人。自寶珠姐妹進府,朝夕相處之下,於內心深處而言,唐離實在沒把她們當下人看,尤其是玉珠,兩人之間雖不曾真個**,卻也有那麼多耳鬢廝摩的體驗,這是一個在他心中既有點兒象家人、又有點兒象情人的角色。而今她就在自己面前活生生的引刀自戮。雖然在理智上唐離知道自己沒錯,但感情上的確很難接受。
軒車左穿右繞避開人群高峰來到朱雀門前。此時天色已黑,正有許多百姓藉著千秋節金吾不禁地機會到皇城面聖,只是此時的朱雀門前,安排百姓進入的不僅有值守的羽林軍,甚至還有京兆衙門的公人及太樂署小吏。
見是唐離到了,那小吏立即湊上前來道:「大人,京兆衙門及羽林軍這位校尉都很給面子,一切都在按咱們的計劃進行」。
置身於喧鬧的人群,想著今天晚上佈置已久的大手筆,唐離灰暗的情緒稍退,振奮著精神對那小吏道:「好,辛苦了,事後必有重賞!」。
「橫街承玉樓,萬人朝天門」,唐時的皇帝並不像明清地君王們總是藏身深宮,自高祖定鼎、長安擴建完成以來,歷任帝王們每逢年節時都會開放皇城允許百姓進入並面聖。而這面聖地地點就在宮城的正大門——承天門下。
承天門前是一個碩大地廣場,雖然建設這個廣場的初衷是為了內宮的安全,防止一旦變亂時有人借助皇城的房屋攀爬宮城、並借助皇城的高建築向宮城放箭。但其客觀上的確造就了同時代世界上最大的廣場。而世界歷史範圍內在面積上能越承天門廣場的,要直到九百年後的十七世紀才在歐洲出現。
這個分割皇城與宮城的所在自然就成了天子接見萬民最好的場所,而承天門城樓幾經擴建之後也變的華麗碩大無比,每歲正元夜,天子多好召集妃子、近臣在此觀燈飲宴,其規模可想而知。
唐離到時,承天門城樓上早已站滿了人,花燈的照耀下玄宗六十四人的肩輿清晰可見,本來依他的品級只能由另一處登樓,跟其他那些小官兒一樣在側城樓上湊湊熱鬧,所幸太樂丞的身份使他得以避過這麻煩。
承天門城樓雖然大,此時也已有些擁擠,簇擁的中心自然就是玄宗的御輦,這其中也有一些人正俯著城向下探望,只是讓他們奇怪的是,今年承天門廣場上的景象與往年截然不同,不僅人到的少了一些,而且也安靜了許多,最奇怪的是這些來面聖的百姓就如同有人組織一樣,鬆散的站著某種隊型。
御輦前唐離既湊不上去,也沒這個心思湊熱鬧,登上城樓後,他就沿著人群向城樓最前方走去,沒費多少功夫,他就順利的找到了王副丞。
「準備的怎麼樣了?」,想著今晚這個借助京兆尹及羽林軍力量共同打造的前所未有的大手筆,唐離問話時也抑制不住的有幾分激動。
「大人請放心」,此時王副丞的聲音沙啞的幾乎讓人聽不清,城樓上下又不太安靜,他索性也不再說,點點頭後便指了指緊靠城牆而放的那三口裝滿沸油的大鍋。
知道事情已安排妥當,唐離心中一定的同時,又毛毛躁躁的生出期待之心來。
正在他心中既期待又隱隱有些擔心的當口,卻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扭頭看去時,走近身來的是楊芋釗,「別情,下午你躲那兒去了,害我一通好找」。
「麟德門口上人進人出的能把人鬧死,我又不像你老揚頂著個外戚的牌子能有個好座兒」,這句調節情緒的玩笑話還沒說完,藉著花燈的光亮兒,唐離才看到楊芋釗臉色差的出奇,遂變了正色問道:「出什麼事了?」。
楊芋釗沒理會那玩笑話,左右瞅瞅身周並沒有礙眼的人物後,他才咬著牙低聲向唐離問道:「若愚兄與王鉷,甚至是李復道大人結了怨恨,別情你會站在那一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