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一四六章 敲悶棍 文 / 火熱人生

    第一四六章敲悶棍

    1947年2月13日,參加中哈聯合軍事演習的雙方部隊基本到位,共和國陸軍派出了第六集團軍、空軍派出了一個戰術合成師,哈薩克斯坦軍方也派出了十餘萬地面和空中兵力,中亞地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演習即將拉開帷幕。

    而就在同一天,一直久攻不下蘇聯首都莫斯科的納粹德軍陸軍中央集團軍群,終於露出了邪惡猙獰的獠牙,學習日軍在所羅門取群島和澳大利亞作戰中採取的毒氣彈戰術,在2月13日清晨發起的炮火突擊中,如同雷聲陣陣般的炮火轟鳴並未到來,倒是各種氣體洩漏的嘶嘶聲吹響了地獄惡魔們吞噬生命的號角,猝不及防的十餘萬蘇聯軍民根本就沒有準備防毒面具,很快就在毒氣彈的攻擊下死死捏著自己的脖子,或者拚命的抓扯皮膚,直至死亡,一個個都死樣極其慘烈。

    好在德軍只想要用毒氣彈解決掉他們進攻「障礙」,並未對莫斯科的縱深進行打擊,所以遭受毒氣彈打擊的都是與德軍在城市裡正面抵抗的蘇軍一線部隊,迅猛的毒氣打擊倒是起到了很好的「清障」效果,不到十分鐘,德軍發起進攻時,便沒有遭到任何抵抗,輕輕鬆鬆就將戰線推進了兩三公里,若不是蘇軍炮兵部隊及時利用猛烈炮火對之前的己方陣地進行密集覆蓋,對進攻德軍的縱深進行遮斷打擊,否則德軍還真能趁著毒氣彈的餘威奪取更大面積的城區,一點點兒的將蘇軍趕出莫斯科。

    德軍使用毒氣彈過後不到一個小時,全世界都知道了這個消息,公然違背日內瓦公約的事情,納粹德軍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了,所有人都覺得稀鬆平常,大部分人都覺得,用了毒氣彈那才叫正常,不用才不正常了,因而納粹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大面積使用毒氣彈,頂多讓人為蘇聯軍民揪心一把、同情一回,難道還指望著誰能出面制止德軍的這種非人道主義戰爭行為?

    對付大奸大惡,唯有比他更加邪惡。

    當地時間2月13日下午14時許,經過漫長航行之後順利抵達紅海海域的共和國海軍第三艦隊六艘戰艦已經準備就緒,就等著對德國首次試射的戰略導彈進行模擬攔截作戰,而在德國慕尼黑以南緊鄰阿爾卑斯山的一個偏遠小鎮上,多年前就列為軍事禁區的這裡,咋一看還以為是某一個緊靠原始森林的淳樸小鎮,各種各樣的木屋在皚皚白雪的裝飾下顯得格外別緻,森林裡挺拔的樹木也都精神抖擻,似乎已經適應了這快要過去的冬天。

    兩天前就已經分段利用鐵路運抵發射現場的首枚戰略導彈v-4顯得特別粗大,經過兩天的吊裝,這枚彈體長30米、彈徑8.5米、翼展10.3米,採用中央芯級捆綁助推技術,即用四台助推發動機串聯捆綁在主發動機周圍,該導彈另有五台液體火箭發動機,配20個推力噴管,總推力達到了4000餘千牛,使得導彈的最大起飛質量高達300噸,可將一枚重約3噸的核彈頭投送至8000公里之外。

    從理論數據上來看,這枚導彈的射程已經能夠滿足德國人的需求,八千公里足以使其在本土就向北美洲和亞洲展開攻擊,但實際上這枚導彈目前狀態依然有些不好,由於固體燃料技術不過關,這枚導彈不得不採用液體燃料作為推進劑,加注液氧和煤油的工作已經持續了十幾個小時,生怕發生推進劑洩露的士兵都小心翼翼的身著防化服一絲不苟工作著,生怕出錯。

    體積龐大、運輸困難、組裝緩慢、戰鬥轉換耗時太長等等,無不證明這枚導彈的實際生存能力值得商榷,而不管如何,這枚必須要依靠鐵路實施機動,然後依靠固定發射塔實現地面固定發射的戰略導彈,依然被給予了厚望,只要這枚導彈將三噸重的模擬核彈頭準確的送往目標海域五公里範圍之內,對於德國而言已經是巨大的成功,因而導彈安裝的慣性制導系統是否精確就相當關鍵了。

    在以往的v型導彈中,德國火箭科學家們始終對其配置的慣性制導系統精度感到十分不滿,經過連番波折後,曾一度嘗試採取其他制導方式的科學家們不得不重新回到慣性制導系統的研製中來,經過連續攻關的不懈努力,德國人如今的慣性制導系統已經有了很高的實驗精度,但裝配到導彈上進行實際發射會是什麼樣的結果,無人可知。

    2月13日傍晚,完成燃料加注一小時的德國首枚戰略導彈,被各個發射單元的技術專家們給反覆檢查了兩遍之後,終於向導彈總設計師馮?布勞恩報告了狀態良好可以發射,匯總各方報告後,布勞恩正式下令導彈進入發射倒計時階段,而在太空中負責監視該發射基地已久的光學偵查衛星,也在日落前最後一次掠過基地上空之時連續拍攝下了大量照片。

    照片數據很快就被壓縮和加密,經通訊中繼衛星發送到了軍情局總部,情報專家們很快就拿到瞭解密出來的圖像數據,不到十分鐘,就得出了德國首枚戰略導彈已經進入發射待機狀態的報告,空軍和海軍很快就收到了這一消息。

    駐紮在伊朗阿巴斯的空軍部隊,很快就起飛了一架加掛特種偵查吊艙的大型無人偵察機,海軍部也以最快速度向已經就位的「攔截」艦隊發去了進入模擬攔截狀態的命令,第二炮兵部隊的航天司令部也果斷下令進入戰備狀態,天基預警系統即刻進入了如臨大敵之態,嚴陣以待德軍首枚戰略導彈的試射到來。

    發射人造衛星需要為運載火箭考慮時間窗口,而發射導彈雖然沒有這麼麻煩,但德軍明顯想要確保首次發射圓滿成功,所以他們要挑選一個較為合適的時間窗口來發射,可這樣一來,卻著實讓等在紅海的共和國海軍「攔截艦隊」著急,「荊州」號導彈巡洋艦艦長潘志文不知道抽了多少支香煙,卻還還沒有等到消息。

    「奶奶個熊,這德國佬是不是不發射了啊,快熬死老子了!」

    潘志文左右走動,一直不見有消息到來,戰艦上安裝的中華神盾系統再怎麼強悍,也沒有強悍能對數千公里外進行監視的程度,而真正擔負起預警重責的,是天上的衛星,可衛星不是人,它們沒有感情,只有各種毫無人性的機器設備和程序,德國人沒有發射導彈,它們就不可能有所發現,也自然沒有報告,潘志文著急也沒用。

    「我說,那就不能消停消停,這事兒光靠急,能有用嗎?」沙恩超心裡也挺煩躁,可他並不流露出來,說了一嘴後,依然老老實實的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而且,你這麼一急,大傢伙都跟著急,真要發射了,慌裡慌張的,能攔下來嗎?」

    「管它攔不攔得下,反正都是模擬攔截!」潘志文心裡毛躁躁的,一屁股坐回艦長位,依然有些躁動。

    「我知道了!」沙恩超笑了笑,指了指在「荊州」號左舷方向的那艘灰色戰艦,說道:「模擬對抗事小,你想要在『中華』號面前證明自己才是真,借助這麼一次機會,倘若咱們更勝一籌,『荊州』號可就有面子了,可你想過沒有,這可能嗎?真要是咱們這艘老艦都超常發揮了,那價值上億的『中華』號還有個屁用?」

    「樹活一張皮,人爭一口氣,我還吃了秤砣鐵了心,這次模擬攔截作戰,咱們非得要幹得漂亮才行!」潘志文搓了搓手,擺開架勢後才狠勁兒對付面前的一盒盒飯,剛剛盡顧著煩躁,連晚飯都還沒來得及吃。

    30秒鐘的時間有多長,至少對於潘志文而言,三十秒還不夠他解決一盒盒飯,所以正當他在填報肚子的時候,刺耳的戰鬥警報聲就猝不及防的響了起來,驚得他差點噎著,當即將飯盒擱下,嘴角的飯粒都來不及抹去,便直撲戰鬥情報中心,在一被各色背景光芒映襯的格外輝煌的戰鬥情報中心內,晃動的警示燈和刺耳的報警聲已經被關閉,守在衛星通訊操作台前的二級士官已經在忙碌工作,巡洋艦安裝的衛星接收機正不斷將通訊中繼衛星發來的數據載入數據庫。

    潘志文倆人趕到的時候,正好看到信息接收進度條達到百分之百的位置,辟里啪啦在鍵盤上敲擊幾下後,二級士官成功將加密信息解封出來,並立馬將數據通過聯合戰術數據鏈分享到其他戰位上,而潘志文當即就趕到了中央控制台前,負責操作中華神盾系統的上尉技術官已經讓神盾系統進入了戰鬥狀態,剛剛接受到的情報信息正在通過神盾系統的中央計算機自行解讀和判斷。

    發出預警信息的是高軌道的天基紅外預警衛星,作為地球同步衛星的這類衛星都像是固定在地球上空一樣,連續不斷的利用掃瞄傳感器觀察和搜索,其配置的凝視傳感器最先發現了德國戰略導彈發射點火產生的低強度信號,而紅外捕捉儀和紅外跟蹤傳感器則迅速進行跟蹤鎖定,掃瞄傳感器確認之後,便迅速發出了預警信息。

    天基紅外預警衛星配置的紅外傳感器,其最大作用距離是反映衛星探測性能的主要戰術指標,而由於天基紅外傳感器對中段目標的觀測背景通常為空間冷背景,所以當導彈進入飛行中段之時,其當背景為空間冷背景,影響傳感器作用距離的主要參數也就是傳感器系統的噪聲,因而在這一階段,衛星是通過傳感器噪聲限來計算點源目標的作用距離,而且該距離是隨目標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因而在德國發射的戰略導彈未進入中段飛行之前,天基紅外預警衛星都能靈敏捕捉到,而進入中段之後,它觀測到的所有中段目標都將是一個點輻射源。

    單純的一個點輻射源顯然是不能作為判斷是否為導彈的依據,因為這有可能是對方釋放的誘餌,雖然從發射點火到目前為止,納粹德國試射的首枚戰略導彈並未有做出任何干擾舉動,但準確跟蹤和測量顯然是必須的,而作為天基紅外預警衛星良好補充的空間搜索與跟蹤系統衛星則開始發揮功能,對導彈各個階段進行著準確的跟蹤和測量工作,比德國人自己都還清楚導彈發射之後的姿態如何。

    導彈在以很快的速度爬升,捆綁了四台助推發動機在一級火箭助推器周圍的主發動機很快就耗完燃料,在爆炸螺栓的作用下,迅速和彈體部分脫離開來,以極快的速度作拋物線運動,而剩餘的彈體部分則因為少掉了一級助推器的重量,而且還有很快的速度,因而在二級火箭成功點火之下,以更加迅猛的加速度向地中海上空刺去,試圖在飛臨北非上空之前就鑽出大氣層。

    「目標跟蹤良好,數據傳輸正常!」

    「目標進入攔截距離!」

    「神盾系統自主啟動火控分配功能,導彈綜合火控系統順利啟動!」

    「神盾系統載入目標數據,準備實施導彈攔截!」

    各個站位的報告聲頓時讓戰鬥情報中心一片熱鬧,在各自崗位上認真工作的技術士官和軍官們全神貫注在那一枚速度已經高達每秒以千公里計的導彈身上,而由於「荊州」號導彈巡洋艦接到的命令很清楚,就是一次模擬攔截,所以神盾系統就算是下令艦艏和艦尾的垂直導彈發射單元發射導彈,「荊州」號也沒有導彈可用,因為只有「中華」號導彈巡洋艦攜帶了鋼盾-3型防空導彈。

    「要不是模擬攔截,該多好!」潘志文看著被中央顯示控制台上出現的導彈命中倒計時,紅色的躍動數字看似斑斕多彩,可畢竟是虛假的,因為這是一次模擬攔擊,根本沒有發射導彈,計算機正模擬發射了導彈之後的狀況。

    而就在潘志文正懊惱的時候,空氣中卻傳來了導彈獨特的發射聲,吃驚之下的潘志文不用下令,控制台前的一名軍官當即調出了一個畫面,畫面中原來是「荊州」號左舷方向的「中華」號導彈巡洋艦發射了兩枚導彈,從戰艦艦艏和艦尾垂直發射出來的兩枚鋼盾-3型攔截導彈,所噴射出來的巨大煙柱幾乎將整艘戰艦給淹沒,灰茫茫的煙柱頂端是兩枚正拖著長長尾部焰柱正劃出一道道漂亮弧線直撲蒼穹的導彈,那耀眼的尾焰倒還真是漂亮。

    「草,不是說模擬攔截嗎,怎麼『中華』號實彈發射了呢?」

    潘志文很是激動的扭頭看了沙恩超一眼,後者聳了聳肩膀攤著手示意自己毫不知情,不過從表情來看,似乎告訴潘志文,海軍部的確給「荊州」號下達的是模擬攔截命令,但給「中華」號下達的是什麼命令,這哪兒能提前知道?

    的確,作為共和國海軍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導彈巡洋艦,「中華」號的誕生就如同戰略核潛艇一樣,是一種戰略武器般的存在,在「中華」號離開新加坡之前,戰艦就收到了海軍部的密令,做好實彈攔截德國戰略導彈的準備工作,其配置的彈藥也證明了這一點,而如今他們真正發射了,在潘志文試圖一較高低的期盼聲中,兩枚鋼盾-3型導彈正奮力向大氣層外飛去,發射之後不久它們的一級助推火箭便成功分離,質量降低的導彈在二級火箭助推器的幫助下以更快的速度向太空刺去,「中華」號導彈巡洋艦上安裝的神盾系統,不斷利用天基預警系統發送而來的各種目標數據,以高頻單脈衝方式不斷向導彈發出最新指令,讓導彈在上升過程中進行適度的機動,而在三級助推火箭分離之時,兩枚導彈早已經飛出了大氣層。

    隨後不久,三級火箭助推器成功脫離,在天基空間搜索與跟蹤系統衛星群的幫助下,導彈接受了目標的最新攔截數據,攔截導彈的頭錐釋放了動能戰鬥部,戰鬥部安裝的頻帶寬、波速窄且功能體積小質量輕的毫米波自導引系統和長波紅外成像導引部都全部啟動,戰鬥部首先成功利用長波紅外成像導引頭捕獲了剛剛鑽出大氣層,且溫度還極高的德國首枚戰略導彈戰鬥部,攔截導彈的動能戰鬥部的固定轉向和高度控制系統迅速進行精確機動,毫米波導引頭進一步提高攔截精度,小型計算機迅速解算出了最佳攔截位置。

    兩枚攔截導彈的戰鬥部眨眼間便迅速接近目標,致命的高爆殺傷裝藥同時完成了引爆,迅猛釋放的爆炸能像是兩架洲際客機在空中迎頭相撞一般兇猛,被攔截的德軍首枚戰略導彈戰鬥部還並未再入大氣層,便在猛烈的爆炸作用下解體開來,其衝出大氣層之時的巨大動能也在這一刻的爆炸中被「抵消」,而且就算彈頭不被摧毀,也不會按照預定軌跡再入大氣層了,當然,在如此之強的爆炸能撕扯下,就算是真正的核彈頭也會被炸成紛紛揚揚散落開來的碎片,而這些碎片自然很快就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入了大氣層裡,高速摩擦間,全部都化為了烏有,也有的碎片在爆炸衝擊波的作用下,突破了地球引力飛向了太空,成為了太空垃圾。

    攔截成功以天基紅外預警衛星發送回來的爆炸紅外影像證實的,攔截爆炸發生後兩秒鐘,天基空間搜索與跟蹤系統衛星群就沒有任何搜索結果報告,德軍發射的首枚戰略彈道彈頭在衝出大氣層不到十秒鐘便被成功攔截,這樣一個結果,對於守在「荊州」號中華神盾系統總控台前的潘志文而言,不能不說有些諷刺,因為就在剛剛,模擬攔截也取得了成功,換而言之,剛剛要不是「中華」號而是「荊州」號發射攔截導彈,同樣會取得成功。

    「真沒想到,德國人的導彈飛行速度比想像中的還要慢,而且其導彈彈體和火箭發動機都並未做消除紅外處理,這讓我們對其整個發射過程準確跟蹤定位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而更讓人放心的是,他們並未有彈頭分離技術和變軌機動技術,或許我們還可以據此猜測出,德國人根本不具備實時跟蹤測量和監測技術,換而言之,此時此刻的他們還並不知道導彈彈頭已經被擊落了!」

    沙恩超倒是顯得很興奮,號稱用一堆堆人民幣堆出來的「中華」號導彈巡洋艦果然不是水貨,兩枚導彈就把德國人耗盡無數心血的戰略導彈給揍得稀巴爛,看著樣子,德國人恐怕至少得同時發射四至五枚才能難得住「中華」號,可德國人有這麼多戰略導彈嗎?

    答案是否定的,德國人一枚都沒有,發生在大氣層外的爆炸並未被德國人探測到,事實上他們給戰略導彈安裝慣性制導系統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導彈在發射後就不用去管,所以這首枚戰略導彈就像是德國人射出來的一支箭,他們在乎的是最終能否命中靶子,可根本看不清箭矢飛行過程是如何的。

    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整個一個小時都成為了過去,在南迴歸線以南、非洲大陸以西的預定墜海海域等候戰略導彈彈頭落下的德國四艘潛艇依然在苦苦等待,由於沒有大型遠洋測控船和地面測控站,他們根本不知道導彈發射升空之後是什麼狀態,是否會按照預定軌跡落在這麼一個理論計算出來的墜海海域,所以只有等待。

    然而,等待是最漫長的煎熬,苦等四個小時都無結果的四艘德國海軍aip作戰潛艇艇長,不得不抱怨白費勁了,他們費盡周折遠離本土的輾轉來到這裡恭候戰略導彈彈頭的大駕光臨,可等來等去,除了獵獵海風,狗屁都沒有。

    難道彈頭在再入大氣層階段,因隔熱材料不過關被燒燬了?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導彈發射中心內,布勞恩等人撓頭抓耳想破了腦袋也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導彈發射之後不久,地面還能通過雷達捕捉到一定的信號,可隨著飛行高度不斷上升,導彈就消失了,而根據理論計算的軌跡和時間,導彈彈頭重入大氣層後,也是時候落到預定海域周圍,並且因為巨大的墜海衝擊,會導致內部裝填的顏料洩露染黃海水,以便讓散佈在預定海域周圍的潛艇發現墜海彈頭,可至今為止潛艇都並未報告,難道是潛艇被擊沉了,或者是長波通訊設備壞了無法報告?所有人都不願意相信,是他們的導彈憑空沒了。

    一直以來困擾潛艇外出作戰的一大因素就是通訊問題,光線以及所有電磁波信號在水中都會急劇衰減,因而潛艇的主要探測載體是聲波、工具是聲納,可要想和後方基地之間通訊,動輒成百上千公里的距離,又豈能依靠聲波呢?

    波長長短與在海水中的衰減程度直接相關,波長越短的衰減越快,因而潛艇都需要用長波和後方取得聯繫,可發射長波就得要很長的天線,中波的波長達100米至1000米,而發射中波則需要50米高的發射天線,所以要想發射波長長達1千米至10千米的長波,其天線就需要500米以上的高度。

    德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其主力利器就是潛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得益於中德技術合作所帶來的技術飛躍,德國海軍的潛艇已經成了大西洋上最兇惡的狼群,而為了指揮這些狼群,德國海軍潛艇司令部在馬德堡成立了一個特長波發信局,該局很遠就能看到其標誌性建築——大鐵塔。

    該發信局擁有八座高度達到了2555米的大鐵塔,用電線與另外兩座高達30米的供給塔相連後,形成每列四座的兩列,每一個塔座間距480米,兩列間距490米,且每一座鐵塔上面都有大量的外延伸天線,如此浩大的通訊天線陣工程耗費了德國海軍潛艇部隊不少的財力和人力,但其效果是驚人的,到美國西海岸作祟的德國海軍遠洋aip潛艇都能和後方取得聯繫。

    於是乎,遲遲得不到消息的布勞恩一個電話就打到了這個發信局,讓這個部門連續聯絡那四艘像是失蹤了一般的潛艇,務必弄清這四艘潛艇到底找到彈頭沒有,在鄧尼茨的嚴令下,該發信局愣是暫停了對大西洋其他潛艇的遠程聯絡工作,全部轉入到了搜尋四艘潛艇的工作中來。

    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還翹首以盼仰望星空的四艘潛艇艇長都對接踵而來的電報莫名其妙,他們根本沒有看到什麼「流星墜地」,四艘潛艇的聲納兵也根本沒有聽到有高空墜物砸進大海的聲音,他們怎麼匯報彈頭情況,難道說神秘消失了,還不如說根本沒有落下。

    得到正式回復已經是導彈發射第八個小時了,布勞恩可不相信自己的導彈一口氣衝出了地球引力束縛飛向了太空成了人造太空垃圾,可等候在預定墜海海域的四艘潛艇都異口同聲的報告沒有發現,難道說四艘潛艇官兵一起在撒謊?可海軍有必要說謊嗎?

    布勞恩更加願意是彈頭質量不過關,在重回大氣層之時被直接燒燬了,看來彈體保護材料必須考慮耐超高溫,布勞恩最終在發射失敗報告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而失敗原因歸結於彈體材料不過關,下一次實驗或許應該採用耐高溫的陶瓷,而非是硬合金保護層和隱身塗層,因為這兩層塗層包括彈頭內部的電磁屏蔽鎂鋁合金層,都無法忍耐大氣層高速高溫摩擦。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