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六十九章 爭 文 / 火熱人生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千呼萬喚間,共和國第四屆三中全會終於在3月12日結束了對1946年預算草案的審核,根據中央財政預算草案,一直被關注的國防軍費預算終於露出了神秘面紗。
從1840年到1943年,中華民族先後遭遇到了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日台灣衝突、朝鮮半島戰爭、中日東海海戰、琉球群島之戰等等,而尤以共和國建國以後的戰爭頻率最高,而這一次次戰爭也充分的證明,軍隊需要戰鬥力的保障才能有效完成保家衛國、服務人民利益的使命。
自當年人民軍在廣西柳州正式成立之後,軍隊的發展與建設始終就呈不斷發展壯大狀態,從三大軍種相繼發展,再到機械化建設、信息化過渡,直到如今五大軍種大規模步入信息化,共和國的軍費如果除卻1943年戰爭最為頻繁的一年,從1914年到1945年,每年其實都保持著增長狀態,不過由於軍費的增長被嚴格的限制在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大環境之下,軍費開支所佔gdp的比額也從未超過35
%,因而軍費的增長是一直建立在經濟的繁榮發展之下。
軍費開支到底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有何影響,早在1931年共和國建國之後沒多久,就有數十名經濟學家曾受雇於國務院展開過細緻的研究,一開始還以為軍費開支是窮兵欺武的表現,是亡國的禍根,可經研究之後他們才真正意識到,軍費開支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利有弊。
這份後來就被公開的研究報告表明對於一個經濟保持增長的發展中國家,軍費開支並不會有任何的不利影響,而且投入巨大的國防計劃甚至有助於經濟的發展,比如說在軍事科學技術方面的科研投資,可以拉動國防工業及其附屬產業的加速效應,而如果軍用技術能夠有限度的轉為民用,還將極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比如說人造衛星、計算機、生物醫藥等。
所以,只要國防建設投入在國家財政可承受範圍之內其投入不但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可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適當提升軍費開支占cdp比重不會對經濟產生長期不利影響,畢竟富民強國,如果光是人民富裕了而國家卻並不強大那麼這些財富也有可能會在外敵入侵之下,變為他人掠奪的戰果。
從任何角度分析,如今共和國的綜合國力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的,在科技、工業等方面的實力無與倫比,而按照未來的發展戰略,共和國將持續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共和國將陸續將「泰山」和「炎黃脊粱」兩大十年期的國防科研工程所取得的部分技術成果,轉化為民用力爭在兩到三年之內,計算機、數字通訊、生物醫療等等方面初具規模,尤其是對國民經濟將產生巨大輻射效應的計算機,共和國力爭在十年之內打造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產業鏈將不再是空談。
大量的軍事技術轉為民用顯然會極大剩ji經濟的發展而作為貢獻的軍方顯然也需要得到相應的好處,大量的技術轉讓費用除了一部分直接轉為軍費之外,另一部分自然還要被投入到軍事科研中去,而持續增長的國民經濟,也可以讓軍費保持相應的增長。
不幸而又萬幸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軍費比例自新軍事改制以後,就保持平緩增長的共和國需要進一步提升軍費開支所佔gdp的比例,而考慮到國際國內環境和利益需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們對軍費預算的審核格外認真軍方原本希望能從2.6的比例,提升到2.8
總額能有15個百分點的增長。
而很是大方的全國人大似乎覺得這份草案不夠兇猛,1945年軍費開支佔據gdp堪堪2.6%,可在五萬億余的國民生產總值背景之下,軍費開支也有舊d乙元的可觀數額,海空軍作為信息化建設的重點軍種,他們佔據了65%,陸軍僅佔21%,第二炮兵部隊占1o%,而特種部隊和特殊科研,一共才占4%,即便如此,特種部隊也得到了52億元。
按照一月份各軍種提交的預算報告,海軍在五年之內達到!50億0元的增幅,也就是說每一年至少都要多拿100億元,因為在1月初海軍裝備部就拿出了一份非常細緻的武器裝備價格清單,正在建造的「尊嚴」級首艘十萬噸級超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滿編之後的報價高達45億元,這其中當然包含建造前大筆的科研經費,而如果海軍一次性訂購三艘,平均分攤下來,滿編的單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報價應該能120億元,再加上單價1.15億的中華級導彈巡洋艦、單價580的「海鷹」多用途艦載機等等,海軍要想打造三支強悍的航母戰鬥群,真要是能多拿曰500億元也得任重而道遠。
空軍方面打算擴大其編製,增加空軍的遠程戰略投送能力和遂行前線火力支援的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要大規模裝備「禿鷲」多用途轟炸機,同時還要換裝一批戰略轟炸機、增加戰略運輸機和戰術運輸機的裝備規模,並且還將著手發展隱形戰機,一切都需要花錢。
原本有「與世無爭」品xing的陸軍和第二炮兵也跳了出來,他們也想要更多的軍費,陸軍雖然已經完成了信息化建設,可最新研製出來的一款主戰坦克著實性能優秀,陸軍方面很希望能夠將數字化重型集團軍的坦克先行裁汰,換裝性能更加強悍的新式主戰坦克,而後才陸續給其他集團軍換裝,淘汰下來的裝備陸軍都想好了,要麼封存、要麼就賣給其他國家,另外讓陸軍提出也要增加軍費要求的原因就是世界大戰已經充分證明,陸軍這一軍種在戰爭中的地位依然重要,武器裝備及彈藥的消耗和軍事人才的儲備都極為重要,陸軍需要在這兩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最不濟也應該開始囤積點軍火了。
同樣有增加軍費需求的第二炮兵部隊就比較特殊了,他們的裝備集高技術、高機密等為一體,其裝備序列中,包含萬里蒼穹之上的各種衛星,地面上的各種機動導彈發射平台還有為數不少的固定戰略導彈發射系統,雖然未來幾年時間裡,第二炮兵部隊並不打算加大核武器投送裝備發展力度,可同樣需要技術升級,他們將著力提升常規戰術與彈道導彈的裝備水平另外還將進一步加強共和國的天基力量即發射更多的衛星,大推力火箭已經發展成功,航天飛機這個項目也將投入巨大。
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1946年的軍費增幅非常之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正式通過的軍費預算案,在1945年共和國全年六萬億余的國民生產總值利好之下,軍費所佔比例被歷史性的提高到了三個百分點…即達到了1845億元的總額,相比於1945年的1300億元,增幅高達將近42%,海軍原本希望五年之內能拿到500億元的增幅總額,卻沒有想到在1946年一年的時間裡共和國的軍費開支總額就將高達1845億元,相比於去年整整多出了545億元,而如果按照1945年海軍占總軍費開支33%的比例計算,那麼海軍將在1946年獲得億元,相比於1945年的4.29億元,將近多出了180億乙元這等同於「送給」了海軍四艘核動力航母一樣。
對於軍隊而言,幸福似乎來得太過於突然了,不過對於共和國民眾而言,軍費開支猛增五百億元似乎並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真正覺得影響巨大的還是股民了,3月12日下午會議結束之後才傳出的消息在第二天就於共和國的滬市、深市、台北原油交易所、上海金屬交易所、青島期貨交易所等開始發飆,國防科工委下屬的所有企業上市股票全部都漲停,其中增幅最大的莫過船舶板塊,業內人士不得不聲稱這是投資者對海軍寄予了厚望,相信海軍能夠在多出的五百億軍費大蛋糕中成為最大贏家,而海軍得利,受到利好的自然是船舶工業。
當然,北方工業、中國一航等股票的漲勢也是相當嚇人,而且共和國即將駐軍伊拉克的消息也讓陸軍很受投資者青睞,因而與陸軍相關的軍工企業股票也是莫名的發瘋,甚至還因為海外基地的建設,連建材板塊的股票都喜迎上漲,至於之前國務院就不止一次傳出的新產業扶持利好消息,電子板塊的企業股票也跟著大漲,政府公共福利的投入也極大刺激了醫療器械板塊的猛增。
因而整個大會期間,證券市場上都是一片牛氣,直到3月刀日大會圓滿閉幕之後,經過反覆的震盪,股市才恢復了寧靜,不過許多支股票的股價已經相比於大會召開之前的上漲許多,而經過統計,在大會召開期間湧入金融市場從事股票、期貨等投資的資金流量就上千億,有上萬人在短短十餘天的時間裡,從單純依靠銀行儲蓄利息而實現財富保值,變成了依靠金融投資實現財富增值的投資者。
當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往往都會在閉幕之後好幾里都擁有不小的「餘震」各級政府會對大會進行研究和總結,而一些政策xing企業也會著力研究,市場也會根據政治上的一些東西展開應變,總而言之,在口月份之前,共和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都處於一種莫名的亢奮時期,直到4月1日,共和國國務院連連下發了好幾份國務院令,各種猜想、臆測等這才轉化為了實際的行動。
4月2日的固務院令中,其中之一就是關於加大對攸關國計民生的重點國家工程監督管理力度,其中包括三峽水利工程、西電東送工程、
中西部地區退耕還林工程、西藏鐵路建設工程等等,與這些工程的產業的企業頓時像是吃了興奮劑一樣,直接引發了交通、電力、工程、建材、環保等等企業的風生水起。
而在其他國務院令中,也大多都是針對國民經濟、公共事業、科研教育等而作為此次大會最大受益者的軍隊,也在口月上旬拿出了五大軍種的「分樁計劃…」。
1845億元的軍費預算總額,看似是一個極為巨大的蛋糕,足以讓海陸空三大軍中巨頭垂涎不已,不過「來得太過於迅猛…,的幸福卻轉瞬之間就讓各軍種措手不及,很多時候都扮演重要支援力量卻始終不與其他軍種競爭的第二炮兵部隊,在這一次竟然獲得了意外之喜。
早在琉球群島戰役期間,共和國就為了驗證一體化作戰的可行性,而大量調集了各種先進技術設備,其中掌控著共和國天基力量的第二炮兵部隊,專門為海軍調動了兩顆光學成像衛星、一顆雷達衛星、一顆電子偵查衛星、兩顆海洋監視衛星、兩顆氣象衛星、一顆測繪衛星和十顆通訊衛星,這凹顆衛星幾乎囊括了當時第二炮兵部隊所有的家底,而值得高興的是,也正式因為如此之多各有所長的衛星充分發揮了作用,琉球群島之戰,共和國才能夠以微弱的代價贏得戰爭的勝利。
而在此之後,第二炮兵部隊的天基力量大部分時間都是由軍情局徵用,除此之外他們建設的重點,也不再是各類偵查衛星,而是將航天發展目標定在了構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太空站之上,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已經完成構建並且也早已成熟運用,但太空站的發展較為緩慢,要想將動輒數噸乃至十幾噸的太空站組件送入太空,大推力的火箭是必不可少的,而如果要在後期建設及維護太空站,往返地球和太空的運輸工具就必不可少,宇宙飛船十分具有局限性,因而著力研製的是運力更大並且可以反覆使用的航天飛機。
當然,這並不代表第二炮兵部隊會放棄在傳統技術領域的優勢,第二次世界大戰目前已經進入到了比較關鍵的時期,蘇德戰場上,蘇聯和德國之間已經到了較量耐力的時候,美國和日本也在不斷為太平洋戰爭不斷加大籌碼,而且隨著美國國防實力的不斷膨脹,大西洋上也將很快不太平,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用不了多長時間估計就能出現重大轉機,所以共和國在不能安插大量情報人員直接實地偵查的情況下,通過在太空的各種偵查衛星獲得情報就顯得很有必要。
而在所有的太空情報偵查中,德國和美國的核物理研究進展是作為重中之重,為了能夠及時瞭解納粹德國的核物理研究進度,目前軍情局正在徵用的兩顆光學成像衛星和雷達衛星,光學成像衛星時常對疑似德國核物理研究基地進行太空照相,最佳地面分辨率達到q占米圖片都會被反覆分析。
而合成孔徑雷達掃瞄成像的雷達衛星,一直被軍情局用來「窺探」德軍地下核物理研究基地內的情況,至於電子偵查衛星的運用,軍情局並不頻繁,德軍的無線電通訊、雷達等電磁頻譜活動規律捕獲,在伊朗阿巴斯空軍基地內的大型無人偵察機就經常飛赴歐洲上空進行電子偵查,很早就確定了德軍大小電子設備所處的精確位置、信號特徵、作用距離等等信息。
所以在第二炮兵部隊未來偵查衛星的發展重點上,不再包含光學成像、雷達成像、紅外遙感、天氣預測等,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的它們最多會被量產一批用於囤積,未來一旦戰爭爆發,做好隨時發射上天的準備,同時也會繼續投入一些資金用於技術的不斷完善可改進,真正要重點完成的是,能夠對戰區進行數字地圖測繪的測繪衛星,以及能夠覆蓋很廣範圍、擁有可觀作用距離、足夠寬的通訊帶寬的超高頻通訊衛星,這兩種都極為重要,前者完成的數字地圖可供巡航導彈採用地形匹配導航技術進行「貼地」般的精湛突防飛行,而後者的使用可以讓作戰部隊通訊更加順通流暢。
價格不菲的衛星都是耗費巨大的項目,第二炮兵部隊受命要大有所為,明顯是要大筆資金來充當開路先鋒,因而在這多出來的545億元軍費中,第二炮兵部隊手持中央軍委的命令,全然不顧其他三大軍種的感想,便笑納了120億元用於天基力量建設,同時還拿走了20億元用於升級改造戰略核導彈以及常規彈道導彈的技術改進,轉眼之間,545億元就只剩下了405億元,而不敢落魄的特種部隊也跳了出來,他們的部隊需要裝備比較特殊的武器裝備,研發、裝備、維護等都需要費用,因而又分掉了20億元,只剩下了385億元供海陸空三軍「瓜分」。
為了軍費可以鬥得臉紅脖子粗的海空軍自然是讓陸軍插不上嘴,陸軍也相當大方的只要走了85億元,剩下的!300億元這可就讓海空軍為難了,如果平分,雙方都能夠獲得150億元,這可比海軍之前設想的100億元整整多出了50個億,可「貪婪」是人類的共同習性,更何況爭強好勝的軍人更加不會妥協,結果一番爭鬥之後,海空軍300億元都沒有撈到,海軍只拿走了145億,而空軍則得到了120億,至於剩下的35億元,被國防部「扣下」了,用於國防科研和國防工程建設,讓海空軍都無言以對,還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