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爭的進行時 文 / 火熱人生

.    第一百三十三章戰爭的進行時

    戰爭從未離去,它始終跟隨著人類的展腳步,亦步亦趨。

    1944年的7月下旬,歐洲到底生了些什麼?對於非歐洲地區的國家和人民而言,他們能夠獲悉的消息都因渠道有限而很稀少,急劇變化的歐洲地區形勢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大小事件生,要想從如此之多的消息中層層剝離出真相出來,其難度也是相當之大,即便對於借助經濟貿易而在歐洲地區建立了較為完善情報網絡的共和國,能清楚知曉的也不多。

    要想理清現在歐洲紛局勢,可以從1944年4月3日,德國外交部長在莫斯科和蘇聯方面正式,在已經有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基礎上,簽訂了新的蘇德友好和邊界條約開始說起,亦可以說是從那時候起,德國將不再對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等等東歐國家或地區施加任何影響,深知這一點的蘇聯自然考慮到在東歐地區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德國和蘇聯成了鄰國,的確是這樣,雄心勃勃的希特勒和雄韜偉略的斯大林成了「兄弟」,德蘇兩個政治大國如此親密之下,他們共同存在的目的似乎已經成了要消除對立,對立方的一邊是第三帝國,另一方自然是英法……所以,兩個鄰國之間自然有著應該有的友好,德國和蘇聯都在邊境線上佈置了少量的部隊,以示彼此之間的友好與客氣。

    但就在這個時候,暴躁的斯大林已經亟不可待的和愛沙尼亞簽訂了很早就準備好的《互助條約》,這一條約規定兩國在遭到第三國進犯時互相援助,隨後斯大林的蘇聯又同拉脫維亞、立陶宛簽訂了同樣的條約,這些都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那就是蘇聯承擔向波羅的海沿岸國家供應武器彈藥的義務,雙方都承諾不簽訂旨在反對友好鄰邦的條約,且締約雙方的主權無論如何不應受到破壞。

    另一方面,從此蘇聯便在厄塞爾島、達格島及bo羅的港駐軍和建立海軍基地的權利,俄國航空兵也取得了很多機場的使用權。在拉脫維亞,利耶帕亞港和溫道港可以讓俄國空軍和海軍建設基地,拉脫維亞受迫准許俄國建立海岸炮兵連以防守裡加灣,立陶宛也讓蘇聯軍隊在其領土上駐軍和修建機場。

    總而言之,波羅的海沿岸好不容易實現獨立的國家們又一次成為了俄國人的地盤,而他們當中最不聽話的一個當然是芬蘭,雖然蘇聯一度邀請芬蘭代表赴莫斯科商談事宜,企圖以和平手段像解決立陶宛等國家一樣解決芬蘭的問題,他們提出租界芬蘭灣西北部的漢科港和分佈在芬蘭南部沿海的一些島嶼,並且把卡累利阿地峽緊靠列寧格勒的芬蘭邊界北移,將北冰洋沿岸的雷巴奇半島西部割讓蘇聯。

    雙方的談判很不愉快,芬蘭人根本就不理睬莫洛托夫代表紅色巨人的怒吼,隨即便讓整個芬蘭進入了戰爭動員,加強了卡累利阿地峽的兵力,蘇聯與芬蘭之間的戰爭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必然。

    戰爭毋需借口,但往往借口可以讓軍事行動顯得冠冕堂皇。

    蘇芬之間的戰爭同樣是以蘇聯人的一個卑劣借口作為開始,像廢除互不侵犯條約、斷絕外交關係等等自然是戰爭爆之前的必然步驟,而後蘇聯便在4月13日起了入侵芬蘭的戰爭,就像共和國的軍事行動一樣,他們也學會了在戰爭爆之際就利用強大的空中力量盡早獲取制空權,並且利用猛烈的空襲消滅敵人戰略目標、打壓敵人士氣。

    因此,芬蘭都赫爾辛基、漢科、拉赫蒂等地區的機場、油庫、物資倉庫等等遭受到猛烈空襲成為了這一場戰爭的開端,蘇聯紅軍的海軍軍艦也對芬蘭南部海岸進行射擊,意氣風的蘇聯紅軍統帥部認為戰爭可以在幾周之內便宣告結束。

    所以,他們派出了很強大的第七集團軍負責進攻,而較弱的第八集團軍負責在在拉多加湖以北展開,以便支援第7集團軍進攻和隨後向曼納林防線側翼和後方實施突擊,第九集團軍在東部邊界和bo的尼亞灣之間的芬蘭最狹窄部分實施突擊,集中於北極地區的第14集團軍的任務是奪取雷巴奇半島西部,佔領佩琴加並向西南推進。

    蘇聯紅軍如此強大的進攻之下,芬蘭人並沒有膽怯,雖然芬蘭和平時期的軍隊只有3個師,舒茨科爾(軍事化組織)有1o萬人,他們組建了由1o個師和7個混成旅編成、人數約3o萬的武裝力量,最為重要的是芬蘭軍隊中只有17o余架各型作戰飛機、3o余輛二二式坦克、17個高射炮兵連,縱使這些裝備都是購置於共和國,但它們的數量的的確確是太少了。

    更為可悲的是,歷史已經不再是另一個時空,蘇聯紅軍起入侵之時並不是在寒冬之際,

    芬蘭武裝力量腦曼納林元帥曾今參加了布爾什維克,對於俄國人他很是熟悉,並且芬軍的武器裝備和戰術都非常適於嚴冬條件下在湖泊星羅棋布和覆蓋大片森林的地形作戰,可沒有嚴冬的阻礙、蘇聯紅軍的兵力和裝備優勢都非常明顯,戰爭終於持續到7月7日以曼納林在芬蘭軍事會議上贊成同俄國人舉行正式談判而宣告進入尾聲。

    相比於另一個時空的蘇芬戰爭,這個時空的戰爭沒有了寒冷、沒有了西方國家的援助,只剩下芬蘭人在蘇聯紅軍鐵蹄之下的苦苦掙扎,同樣付出了慘重代價,芬蘭人依舊沒能擺脫命運的傾軋,即便他們曾向國際聯盟大聲疾呼,希望得到國聯的保護和援助,可斯大林對於國聯的態度就像一個巨人看待一個小孩一般,對於國聯緊急呼籲每個成員國都向芬蘭提供各國力所能及的人員和技術裝備援助之事,只不過是徒增笑料罷了。

    7月18日,在希特勒即將大舉入侵西歐各國之前,被蘇聯切了宰割了好幾刀只剩下一個軀殼,僅僅用於在瑞典與蘇聯之間充當一個隔離帶、緩衝帶作用的芬蘭共和國成立了,從此北歐成了蘇聯的天下。

    而在西歐,斯大林的成功或許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希特勒的神經中樞,可法國、英國的神經卻依舊處於麻痺狀態。

    蘇芬戰爭很大程度上,的的確確是讓英法認識到德國和蘇聯這「親兄弟」的恐怖,他們也暗自思索到將來可能的對德作戰問題,因此法國總理達拉第走了,因為人們指責他對那種狀況的出現起了推bo助瀾的作用,而他的繼任者雷諾答應要果斷治理國家,併力爭增加軍火生產,認認真真地進行戰爭,可許多人又暗中反對「積極」進行戰爭,認為那樣做有將國家引向滅亡的危險。

    喜歡g漫的法國人在面對如此重大的國家安全形勢問題上,依舊是模糊不定,和娘們一樣扭扭捏捏,他們對於和平的堅持信念遠遠過了對岌岌可危形勢的預估,沒有鬥志的法國人民又如何能讓法國的軍隊積極起來呢?

    英國方面,德國人成功進入了挪威,而英**隊卻只能在海上封鎖,挪威隨時都有可能成為希特勒地盤的現狀直接導致了英國相張伯倫的下台,丘吉爾接替張伯倫後,這個樂於頑強追求自己的目標,但又不能單純為爭取自己的目標而行動,也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對戰事施加影響,或按照自己的觀點來解決盟國之間的爭端相,似乎除了那張嘴比較利索,其他方面都和他的身子骨一樣臃腫不堪,就像萬千英國大肚腩一樣,寧肯在g上快活,也不願意在戰場顛簸。

    但,英法聯軍還是行動了,他們從一些渠道打聽到德軍大部分兵力集團將留在北翼的消息,也因為英法聯軍根本沒有想到,德軍可能進行它所計劃的那種看來是荒謬絕倫的戰役。

    因此,他們嚴格執行了早已擬定好,當然也被德國情報部men獲悉的戰略展開了,兵力幾乎沿國界平均分佈,但摩托化兵團大多配置在西翼。英國人和法國人不願再把荷蘭、比利時這些早已向他們尋求保護的國家置於聽天由命的境地,擔心這兩個國家弱小軍隊會接連被敵人各個擊破,並且希望盡可能在東面遠離海岸和法國邊界的地方阻止德軍的突擊,讓破壞力驚人的戰爭不生在本國的土地上,並且這也是挽回他們面子的一次戰略行動,因為他們已經拋棄了bo蘭,再也不能放棄荷蘭、比利時等國了。

    而實際情況呢?正如法軍參謀部的一份報告中所提及的兩段話所講的一樣。

    「軍隊的士氣雖然不夠高,卻還令人滿意,但缺乏激情和決心。即使在最優秀的部隊中,也沒有表現出準備以任何代價履行自己職責的堅定而明確的信念……」

    「這支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缺陷的軍隊,卻要面對著裝備有足夠坦克和反坦克武器、得到強大空軍掩護和支援、具有奪取勝利的堅強毅力的敵人。」

    7月19日5時3o分,德軍各集團軍奉命在北海至馬奇諾防線全線動進攻。

    德軍第18集團軍很快奪取了防禦很差的荷蘭東北各省,進抵艾瑟爾陣地以北的艾se爾運河東岸,奈梅亨及其以南地域已做好爆破準備的一些橋樑,都被閃電般突擊而來的德軍完好無損地奪佔了,就在這一天艾瑟爾陣地和佩爾防線就被突破,或許應該說是被荷軍官兵給主動放棄了。

    德軍步兵第22師編成的空降兵在鹿特丹和萊頓之間機降,成功牽制了荷軍第1軍的兵力。深害怕德軍再實施空降的荷蘭軍方,把格雷伯防線的守備部隊也調來參加防禦。在多爾德雷赫特地域傘將的德軍空降兵,頑強作戰的同時也向多爾德雷赫特以南勇猛推進,他們與在穆爾代克大橋附近作戰的空降兵建立了聯繫,至22日晚格雷伯築壘線不復存在。

    而在7月24日,荷軍統帥部考慮到繼續抵抗已無益,德軍航空兵還可能對鹿特丹和烏德勒支實施空襲,於是決定開始投降談判,在同日的21時3第一個成功解決掉的敵人,整整一個集團軍便就此解脫出來可應用於其他戰場。

    當然,在第第6集團軍,渡過了馬斯河及該河以西的阿爾內特運河南段,德國傘兵起突然襲擊並成功奪取了阿爾貝特運河幾座重要橋樑,奪取艾本—埃馬爾要塞的行動,當天傍晚,第6集團軍在寬大正面上強渡了馬斯河和阿爾貝特運河,到第6集團軍各先遣部隊進抵代勒河,與前出的英法各集團軍所屬部隊接觸。

    荷蘭投降後,空出手來的第第6集團軍右翼靠攏,而德軍統帥部當即決定把第6集團軍地帶內的坦克軍撤出,讓a集團軍群來主宰這一切,因為德國6軍的a集團軍群的的確確是能力出色。

    自第4集團軍和霍特的坦克軍先突破了比利時騎兵和阿登山獵兵在邊境的陣地之後,他們很快便輕鬆突破了烏爾河陣地,在23日晨,各坦克兵團前出的先頭分隊已在迪南以北馬斯河,倉促退到馬斯河對岸那慕爾、列日之間的地域的比利時軍隊與驚惶不安的法國人,都沒能打退德軍的進攻,自己反而損失慘重,隨後不久德軍便牢牢控制了馬斯河。

    第12集團軍的進攻可以說是相當的順利,為集團軍擔任前衛的古德裡安裝甲部隊摧毀了盧森堡人在邊界構築的障礙物,進攻第一日晚即突破了比利時軍隊的邊界防禦,企圖實施反衝擊的法國騎兵均被擊退,慘烈的戰爭證明了在鋼鐵洪流面前,傳統的騎兵部隊所起的進攻戰是純粹的『自殺』行為,而後該軍隊歷經險阻、克服了交通不變終於渡過了塞穆瓦河,在22日當晚三個坦克師的先遣部隊進抵馬斯河,奪取了該河東岸的se當。

    在se當和那慕爾之間一百餘公里的戰場正面上,法軍竟然只配置了一些一級和二級後備師,這些師沒有反坦克兵器、沒有強大炮兵火力、沒有充足彈藥補給的軍隊,是不可能阻止德軍的強勢進攻,25日當晚駐se當和那慕爾地域的法軍第9集團軍便被徹底擊潰而向西退卻。

    在法比邊界的博meng地域,法軍坦克部隊企圖切斷在迪南地域推進的德國霍特坦克軍所屬各坦克師的道路,他們沒能收穫成功卻遭受到了慘重的損失,就算法軍第2集團軍企圖向南突入se當附近的登6場地域,但他們卻被古德裡安派去保護自己南翼的坦克第1o師的頑強防禦所阻,德國坦克師的優秀裝甲防禦戰讓法國人見識到了裝甲部隊的另類一面,他們不僅在進攻強勢無敵,在防禦中也是堅不可摧。

    危機、危急,戰爭到7月25日24時為止,形勢已經對英法聯軍相當不利,在德軍的進攻中表現乏力的法軍總司令加默蘭將軍下台了,接任他的魏剛將軍在27日正式就職的時候,空地一體化推進、機械化快機動作戰的德軍,已經在肆無忌憚的擴大著突破口,古德裡安的部隊甚至已經達到了每晝夜5o公里的迅猛西進度。

    在此之前,戴高樂將軍組建的突擊集群本打退德軍突擊集團,他的坦克師經過三天戰鬥,在被德軍地面裝甲部隊的進攻和德國空軍部隊的俯衝轟炸下一切都顯得一文不值般的徒勞,白白的犧牲並未換來戰略目標的實現,得到的結果竟然是被迫經拉昂向南退卻。

    7月26日,那慕爾、安特衛普一線的法國各集團軍,在德軍各大集團軍的猛勇猛進攻下,同比利時軍隊一起退過了登德爾河,並在29日退過了斯海爾德河,與此同時英**隊開始從前線撤軍,以便在南面建立防禦陣地。

    法軍在各築壘地域要塞部隊的預備隊編成了第6集團軍,用來對付在南面掩護各坦克軍進攻的德軍,緊靠法軍第2集團軍佔領了瓦茲河-埃納河運河陣地,並逐漸把陣地擴展到拉昂以南地域,而預定在左面配置新編第7集團軍,沿索姆河到拉芒什海峽組織防禦……法軍總司令魏剛將軍還聯繫了英國方面,希望得到丘吉爾的空中支援。

    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魏剛將軍的想法不僅沒有貼切戰爭的實際情況,反而與戰爭的高變化的節奏極不搭調。

    面對如此糜爛的戰局,英軍總司令部上下都變得焦慮了,他們開始了暗自計劃以海運的方式從法國撤軍,因為實際情況是英國遠征軍將有為數不少的部隊被德軍逼到海邊,因此英軍需要政府在國內進行一些必要的準備以防不測,但牛脾氣暴漲的丘吉爾並不這樣認為,他所掌控下的英國新政府也並不打算就此狼狽的讓英國遠征軍回家。

    同時,法軍統帥部也終於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清醒過來,因此第1集團軍群奉命在敦刻爾克、加來地域扼守盡可能大的區域,與之相對的德軍則在7月3o日成功進抵亞眠和阿布維爾,並在七月的最後一天奪取了聖bo勒和meng特勒伊,而在阿布維爾西北,德軍坦克第2師的一個營已經率先突進到了海邊,看到了蔚藍的大海正波濤洶湧。

    英法聯軍主力就此要被合圍殲滅殆盡嗎?在這敦刻爾克的海灘上,此時此刻英法聯軍更加焦慮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