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八十八章 文 / 火熱人生

.    第八十八章

    在當今以英法、德意等為核心利益集團,美、蘇皆有傾向於利益攸關核心集團的背景之下,表面上很是和平的世界其實已經是暗波湧動,充滿了不穩定因素。作為已經以實力成功躋身世界大國行列,是亞洲地區內絕對的強國,共和國自然在這樣的新時期裡有自己的考慮,對軍事體制進行改革的目的也就有些難以定論清晰了,但無論怎樣,改制的目的必定是要讓共和**隊更為適應新時期、更有能力應對新挑戰,這個目的是恆定不變的

    在這樣一種考慮之下,共和國國防大學認為陸軍既然已經處於機械化向信息化過渡,並且在有以第五、第六這樣剛經歷了大戰,擁有豐富實戰經驗和驕人戰績的集團軍部隊作為引導,將更加有利於陸軍實現四化建設,進而讓新的共和國陸軍編制側重讓陸軍各大集團軍戰力均衡化,以更大的編制規模、更強的綜合作戰能力實現符合國情需要的陸軍新變化。

    所以在設想中,原本就是以各師為主要基礎戰役單位的各集團軍編制序列將被打破重組,將撤銷戰略反應軍的編制同時新建更多的坦克師與機步師,繼而完成新的更為簡化的集團軍編制序列構建。

    原本隸屬於各集團軍的各坦克師、機械化步兵師、摩步師(山地師),都將在完成信息化建設中稍微調整一下建設力度和範圍,即共和國未來將不會存在山地師這樣的部隊,只會有取代坦克師稱號的裝甲師、簡稱為機步師的機械化步兵師、以直升機為主要運輸與武器載體遂行低空突擊任務的空中突擊師。

    這樣一來,首先會讓共和國陸軍現有的十一大集團軍出現很新的隸屬部隊番號變化,其次就是各部隊新時期的部隊建設與常規訓練任務出現變化,最後實現集團軍整體綜合作戰能力的新變化。

    首先是第一集團軍,該集團軍算得上是共和國值得標榜的建設型集團軍,作為共和國人民軍的開山鼻祖,第一集團軍是首先進入摩托化、機械化、數字化,而如今按照共和國國防大學的設想,已經具備相當信息化戰鬥力的第一集團軍將有的變化,其主要隸屬的第一坦克師在內的主力師,番號將變為第一裝甲師、第二機步師、第三機步師、第四機步師,最後其陸航團也將變成第一空中突擊旅,原有的集團軍文藝隊也將被取消,新增的是軍直屬醫院心理治療科。

    而完成變化之後的第一集團軍,有「一坦克師加三機步再加一空突旅」的編制,而這也將成為共和國重裝集團軍的建設典範存在,其後第二、第四、第六,以及新增帶待建的重裝集團軍的第五集團軍,都將以第一集團軍為樣板花費超額軍事預算建設起來,所以到那個時候,共和國陸軍將擁有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等五大新的十萬人級重裝集團軍,單個重裝集團軍將具備更強的戰役作戰能力。

    新的部隊番號序列也將隨之變化,以第二集團軍為例,其所屬四大主力部隊新番號將是,第五裝甲師與第六、第七、第八機步師,而輪到第四、第五、第六三個重裝集團軍的時候,簡單推理便知共和國第四集團軍是第十二坦克師加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機步師,第五與第六集團軍編制亦然。

    而非重裝數字化的集團軍,常規集團軍編制就是「一坦克師加二機步師再加一空突旅」,而廢除戰略反應軍後,加上原有的第三集團軍,將成為帶有快速反應需求的新輕裝型集團軍——第三和第十一集團軍,只不過第三集團軍所屬的第九師是以履帶式作戰車輛為主的機步師,第十、第十一兩個師則是以輕型步兵裝甲車輛為主的輕機步師,也是機步師中的一種,不過一個集團軍中再有一個空中突擊旅搭配後更顯快速機動優勢的特點,第十一集團軍即前戰略反應軍也是一樣,新的第三十六、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等三個師就是第三軍的翻版。

    總而言之,按照共和國國防大學的陸軍新編製和部隊建設意見,未來共和國陸軍總共擁有十三個集團軍,其中有五大重裝數字化集團軍也就俗稱甲類的作戰部隊,兩個快速反應集團軍,五個常規集團軍也就俗稱乙類的作戰部隊,陸軍將新增五十餘萬人的兵力。

    實際上,當今全球重要軍事力量始終是陸地,大型戰役最終的勝利歸屬權也大多是以陸軍的實際佔領而宣告結束,所以世人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力量規模大小的主要標誌還是以該國陸軍兵力多寡來評判,但是對於擁有一千四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共和國而言,可能一百多萬的陸軍兵力再加上將來總數不超過五十萬的國民警備部隊,縱使再次經過建設和有限度擴大後的海空軍總數能有所提高,但總兵力數絕不超過280萬的共和**事力量顯然才剛剛足夠的實際需求的。

    很顯然,假如共和國國防大學的提議被通過,那麼對於共和國而言這就算是280萬的軍事力量也是以共和國國情和實際需要出發的合理數字,也是共和**事調整以打贏大規模地區性戰爭為出發點的最好數字。換而言之,共和國完全可以用這280萬的軍事力量參與到世界大戰,畢竟將來的陸軍足足有五大重裝數字化集團軍,單個集團軍所具備的戰鬥能力就足以傲視西方國家最少30萬兵力的部隊,280萬的軍事力量足以讓共和國輕鬆面對一個有超過五百萬軍事戰鬥人員的國家,譬如甚至可能發起上千萬作戰人員的蘇聯。

    的確,280萬的軍事力量武裝的規模,在當前的整個世界上根本算不上什麼,在遙遠的歐洲大陸,囂張的希特勒甚至讓第三帝國組建除了集團軍群這樣的恐怖戰鬥集群,可輕鬆投入遠遠超過280萬兵力的戰爭力量用於戰爭,即便是這樣,在當今世界已經隱隱有兩大互不相容利益集團的背景之下,世界大戰的火苗也是隨著希特勒、墨索里尼的膨脹**而日趨旺盛,真要是打起世界大戰起來,估計國家武裝力量兵力人數頓時超過共和國280萬數字的國家絕不少。

    當然或許是共和國國防大學並未將共和國已經判斷出未來很有可能會爆發世界大戰,並且共和國很有可能參與其中,反而是將共和國當前最重要的軍事戰略構想,就是要讓國家重要軍事力量圍繞要肩負起北面來自蘇聯的巨大壓力而展開,在裁解掉當前國內其他形式軍事武裝力量的同時,在不影響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前提下有限度的擴大陸軍規模已經成為合理,所以共和國國防大學才會提出看起來有些瘋狂的建議。

    關於陸軍方面的已經展露了出來,而在海空軍方面,共和國國防大學的提議也純粹是為了讓共和國在抓住應國家戰略需要之際,簡化國家事武裝制度、提高軍事力量作戰效能、健全軍事指揮體制等的時候,完成北方戰略的同時,也能夠有效預防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世界大戰,所以海空軍方面的建設性建議也是很豪邁的。

    共和國空軍的強大是由來已久的,伴隨著共和國航空工業的蓬勃發展,共和國空軍的建設成績也是相當璀璨。在最近參加的朝鮮半島戰爭中,空軍以別開生面的信息化模式開啟了半島戰爭的序幕,讓軍事信息與戰場實現單方面透明為主要出發點,以超視距精確制導轟炸為主要方式,利用空軍裝備的有限數量先進戰機順利完成了戰場制空權的快速奪取。

    而在之後的戰鬥中,共和國空軍也多次擔負重要任務,這其中尤以第五集團軍成功在元山展開經典的元山戰役,徹底擊敗包括日軍第四、第六和第十二等師團在內精銳作戰部隊的功勞簿上,自然記得有空軍始終擔負著對日軍南逃部隊大規模、多輪次遮阻轟炸,記得空軍緊急出動為第五集團軍第二十機械化步兵師衝破日軍人肉防線成功突進元山的轟炸作用,記得空軍在元山戰役展開之前為第五集團軍「雪中送炭」般戰略空運而來的物資……

    空軍的優異表現不僅僅是在半島戰爭中既完成了對地支援和制空權奪取任務,也完成了各種物資運輸投送任務,而在琉球群島中,唯一有幸在海軍所搭建舞台上客串了一下角色的她,也是作用斐然,比如在首輪空襲任務中由空軍戰略轟炸機部隊所擔負轟炸任務,不僅有效取得了目標毀滅效果,還成功打擊了日軍士氣,和海軍岸基航空兵部隊的其他轟炸任務一道構成了完美空襲的一部分,有效降低了海軍特混艦隊的作戰壓力。

    而在新時期裡,即便沒有這一次聲勢浩大的改制,共和國空軍也已經知道了自己未來的發展將何去何從,而在共和國國防大學提出的空軍新建設提議中,也很好體現了未來共和國空軍發展方向,總結起來那就只有一點——更強的一體化作戰能力。

    共和國國防大學的建議中也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一個主要是以部隊裝備更新而產生的編制、作戰理念與戰術等的更新。

    所以,在未來共和國空軍除了要在讓共和國具備更強三位一體核戰能力的前提下,加強空軍戰略轟炸機使用效能拓展與挖掘,更為主要的是要加強常規兵力的建設,原有最高作戰單位也就是師級別單位,具體是「師——團——大隊——中隊——小隊——單機」的模式,有運輸師、戰鬥機師、轟炸機師等等之分,而在未來將更加提升相應部隊在裝備新型戰機和相應裝備的情況下,有符合裝備效能的更理想戰鬥力,並且還會出現電子作戰、空中加油、預警指揮等側重使用用途的專業化部隊,以完成空軍向著更強一體化作戰能力的目標穩步奮進。

    空軍的未來發展問題,也就是隨著以「巨無霸」戰略運輸機、「大力神」戰術運輸機、「游隼」戰鬥機、「空警」系列預警機等新型作戰裝備而著力加強未來空軍有更強的能力,快速奪取戰場制空權、更好完成對地與對海支援、完成空中戰略打擊尤其是核打擊、有效完成空中戰略戰術運輸等等一體化的戰能力,而共和國的海軍呢?

    眾所周知,共和國不僅僅有著14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更是在收回庫頁島、海參崴等之後,擁有更為廣袤的海洋權益範圍,超過五百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積需要守衛是不可能寄希望於還可能是紙上空談的國民海洋警備部隊來保護,更何況能賦予人類大量資源和便利的海洋,身為一個水域面積約占總面積七成左右的地球上眾多國家一員的共和國,又豈能是不好好發展海軍以更好踐行共和國海洋戰略的呢?

    現實就是,共和國有幸成為世界上最大工業國家的同時,也早就烙下了世界上最大能源進口國的標誌,儘管有世界最廣領土面積的共和國是不可能資源匱乏,但共和國一再以保護本國資源、可持續發展等為由,甘願承認共和國是一個資源貧瘠國家,甘心戴上「貧油國」的帽子,也並不是對共和國蘊藏資源豐富的一種掩飾,而是對於本國所儲不可再生資源的珍惜。

    依靠工業資源進口尤其是能源進口,共和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外來資源加工國,以萬噸級貨輪、油輪、特種化學品運輸輪等方式從波斯灣、墨西哥灣、澳大利亞、美國、阿根廷等國家或地區運進來的資源,將在共和國轉化成為一桶桶成品油料、一輛輛汽車、一台台機器、一架架飛機、一艘艘輪船等等之後,再將大部分工業產品外銷全球。

    如此一個穩定已久的工業經濟循環是建立在利用海洋的基礎之上,也正是因為有以海洋為背景的該經濟鏈條,共和國已經在多年的工業蓬勃經濟中賺取了很豐厚的利潤,農業不交稅、軍事高質量發展、社會高福利待遇、教育也免費等,要做到這些自然是政府高開支的結果,能負擔得起如此高的支出來源也正是源於此。

    所以,長期以來共和國業已形成了這樣的經濟依賴性,倘若這樣的鏈條出現不穩定波動,那麼共和國肯定要趕緊做出調整,而鏈條要是被破壞掉,那麼共和國肯定不惜以戰爭為手段來修復。

    修復以海洋利益為背景的工業經濟鏈條,自然少不了被寄托了民族未來和重大現實利益希望的海軍,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的多次海洋戰爭行為也恰如今日的共和國一樣,而這其中較大的突出實際例子就是當年大英帝國為了實現對華貿易的反傾銷,在以對華銷售鴉片不成的情況下,就利用其海軍優勢來撬開中華國門以實現其利益目的,最終給中華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但是現在,共和國海軍自然犯不著為了鴉片而戰鬥,更何況共和國並沒有向某個國家販賣非道義工業商品或應用技術,就算是之前世界各國收金融危機影響而普遍高築貿易壁壘,進而導致共和國工業經濟發展遲滯也並沒有出動海軍去撬開某個國家經濟大門,因為對於共和國而言世界是極其廣闊的,維持共和國各條進出口海洋通道的絕對暢通已經是對維護工業經濟鏈條穩定的最大任務。

    也正是因為如此,共和國有保護沿海地區工業繁榮經濟為戰略目的之一的前提下,有些主動的發起了琉球戰役進而拓展共和國海洋勢力範圍,進一步確保共和國東部近海穩定的同時,也徹底打開了大自然形成的封鎖中華大地的島鏈,讓共和國有真正成為「大洋型大國」的可能。

    除此之外,中日東海海戰的勝利以及琉球戰役的勝利,都成功讓共和國海軍在有效檢驗部隊實戰能力和新型裝備作戰效能的前提下,還達到了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順便一舉洗刷掉了甲午之恥,所以自建軍以來就以穩妥、穩健、穩步、穩定等幾大要求發展的共和國海軍,已經走過了在世界各大海洋列強威懾下求生存的階段,開始真正在披掛勝利光環的前提下從「黃水海軍」穩步邁向了「藍水海軍」,並向著「世界海洋大國」而穩步前進。

    因此,對於如此穩定的共和國海軍而言,共和國國防大學的設想根基也是重要的「穩」字兒當頭,其核心思想就是在於要讓共和國海軍在新時期裡,有序、穩妥的完成海洋利益守衛任務交接給國民海洋警備部隊的同時,也帶動該部隊的發展進步進而更好完成任務,在自身建設方面則是繼續堅定走「航母思想」。

    具體上,以更新、更好、更實用的新型先進航空母艦為載體,以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綜合補給艦、快速支援艦、兩棲登陸艦、船塢登陸艦等等包括艦載機與艦載設備等在內的海軍裝備發展進步,與部隊新作戰思想、新訓練模式、新作戰要求等為一體,共同形成強大的特混艦隊聯合作戰能力,以數支航母特混艦隊的存在模式在新時期裡更好遂行國家海洋戰略。

    最後,由共和國國防大學經過長期研究之後作出的提議,點燃了本次大會最長時間的討論**,有關於共和國新軍事考核制度的討論倒還是其次的,但無論怎樣,喧鬧猶如鬧市一般的會議現場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這份提議或者說是設想的反對聲越來越小,280萬的軍事大國越來越不像是一句空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