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七十九章 找條出路 文 / 火熱人生
第七十九章找條出路
「下面播放一則本台駐美國華盛頓記者最新發回的報道」
1938年5月5日,一個普普通通的夜晚,又是一個中央新聞台整點新聞播報,不少還未入睡觀眾都以為這次新聞又是重複白天的故事,但主持人流利而又標準的普通話卻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當地時間上午九點,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召開新聞發佈會,聲稱面對令世界各國焦頭爛額的金融危機,華府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減少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危害,並就此問題曾多次與世界各國商議共同解決影響全世界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發言人還透露,華府正在考慮召開一屆特別世界性經濟大會,邀請英國、中國、法國、日本等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最高領導人,齊聚一堂共商大事,共同面對危害整個世界的經濟災難,有關大會召開的可能性以及大會相關信息,該發言人沒有透露更多的細節」
「關於此事,本台聯繫了首都大學國際關係學於廓教授,於教授指出華府透露的各國最高領導人齊聚一堂共商處理金融危機之事,是一個積極有利的利好消息,表明西方各國已經普遍認識到國與國之間不統一、不協調,單獨處理金融危機對本國的傷害,在經濟已經初步全球化的今天,已經是不可能的,糜爛的世界經濟需要各國團結一致共同解決……關於此事,我台也將繼續保持高度關注。」
為何美國政府會釋放這樣一個消息?為何號稱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的美利堅,受危機至此選擇了這麼一個手段?這樣一個消息,是否意味著胡佛政府已經束手無策了?一系列的問題浮現於觀眾的腦海之中,在一個尚未進入信息互聯網時代的地球,彩色電視機是昂貴奢侈品、普通家庭仍用著黑白電視機的年代裡,廣播雖然做到了覆蓋面廣、消息傳播快等,但信息獲取速度與信息量也是無法滿足需求。
究竟在1937年10月24日,到1938年5月5日之間,發生了什麼大事情?世界經濟萎靡到了何種程度?以至於讓美利堅合眾國這樣厲害哄哄的大國也坐不住了。
六個多月的時間裡,世界經濟形勢可謂是天天都有新變化、月月都有大動盪。如果從美國開始說起,那就是在說金融危機中受害最深的國家。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六個多月時間裡其國民生產總值究竟降低了多少無法統計,但可以獲知的是,美國的工商企業已經倒閉六萬多家,工業生產力降低了六成以上。
其進出口貿易額大幅下降,不及以往的百分之十,企業利潤普遍下降至令人絕望的最低點,全美不足二十億美金的利潤,幾乎就是要讓所有企業停止運營,引以為傲的鋼鐵、化工、建築等行業,動工率不足百分之三。金融企業中九成以上的風險投資公司、基金公司宣佈倒閉,銀行破產數目突破八千家大關。受金融危機所損失的財富簡直難以計數,更為可悲的是高達三成的失業率,幾乎就要讓美國社會體系崩潰。
慘烈程度排行倒數第二的是日本。
金融危機給日本造成的損失,大多數方面都和美國一樣,企業利潤不足、動工率低,銀行系統崩潰、黃金大量外流,社會失業率不斷攀升……一切都是那麼類似,但日本之所以沒有坐上老大位置,除了因為日本國內賴以增長的經濟並非房地產經濟,其緊緊依靠低廉的勞動力市場,建立了龐大的資源加工出口業,是近年來中國最大的原材料進口國,當然這樣的代價也是沉重的,環境污染伴隨著大量的職業病,已經深深影響到了日本社會,而危機爆發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開始追討日本欠下的外債,算是給日本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可日本卻是第一個做出大規模政府干預的國家,其遭受危害不及於美國,也是有深層次原因的。日本政府強力拆組國內企業,將原有運營能力差的中小企業悉數併入大型托拉斯企業之中,組成超級工業財團的同時,還持續投入大筆軍火訂單,耗費巨大的完成國營軍事工業改組,讓三井、住友、大倉、川崎等八大老財閥,以及以日產、日曹等為首的五大新財閥,壟斷了其國內市場保持壟斷性高價,又對外實施低價傾銷,尤其是傾銷棉紡織一事,已經讓世界各國大為不滿。
德國在大國受災排行榜中位列倒數第三,也可以說是深受危機禍害。
歐洲戰爭的失利以及之後的戰爭賠款,已經讓這一強大的國家變得命運多舛,魏瑪共和國是苟延殘喘的帶著德國緩慢治療戰爭創傷,但金融危機的到來卻讓這個國家的命運再次變得悲慼起來。
物價陡降、貿易額下降、企業動工率下降、最大的達姆斯達銀行倒閉、黃金儲備減少一半多,美國為了降低國內金融災害,大肆撤離在德國的投資。因此,其國內失業率上升至世界第一,尤為讓人鬧心的是一位叫做希特勒的傢伙,四處叫囂著德意志民族世界第一說,到處宣講他的政治主張,純粹的民族主義思想竟然在德國境內開始風行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團結在他的周圍,其主張的國民經濟軍事化因能夠讓德國工業資源能夠迅速得以充分利用,也能快速解決失業問題,因此贏得了不少企業家的讚賞,倘若希特勒贏得了足夠的支持,那麼這位魔王或將成為德國的主人,而工業實力不俗的德國也將就此走向危險的軍國主義化。
與德國相對的是意大利,兩個國家受災水平是不相上下,而德國之所以排名靠後也就是因為希特勒還未登台,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已經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走上軍國主義化的意大利其形勢自然要比慢一拍的德國好一點兒。
在金融危機中受傷尚淺的,就要數英國和法國了。
本身大英帝國自歐洲大戰之後,其經濟發展就要死不活的,十多年下來其總體增長率也鱉不過百分之十,可以說整個經濟都長期處於停滯和蠕動狀態,大量的資本被投放到外國市場。而一直以來,英國也仗著其日不落帝國剩餘的威風,動不動就大肆提高關稅,其強大的貿易保護主義讓人瞠目結舌的同時,自然也讓其國內工業受到了良好保護。
有了金鐘罩並不代表他們還穿著鐵布衫,世界經濟本身就在逐漸融為一體的發展道路之上,英國想獨善其身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有了一層烏龜殼自然就能臨時擋一擋金融風暴的影響,其國內生產下降率、工農業產值等受害程度算是諸國當中比較樂觀的。
法國和英國是屬於一對孿生的癩蛤蟆,英國給自己弄上一層金鐘罩,法國就敢自降身價。多年來就依仗著歐洲大戰之後獲得的巨額戰爭收益,擴大生產的同時,還不忘努力降低其貨幣法郎的價值,以至於美國都發生金融危機了,法國卻還歌舞昇平處於繁榮的頂端,危機發生了都快三四個月了,傳播速度快如瘟疫的金融危機這才波及到法國,而該國奉行的保護主義政策,也的的確確讓他們的工業生產值減低幅度最小,應該算是受危機尚淺的一個國家。可誰都知道,法國這種措施,只會讓危機來得最晚,當然也離開得最遲,真正的苦難好日子還有得法國人好受。
而中國就不必分析闡述了,世界各國前前後後紛紛築起貿易壁壘,如此狀況之下自然讓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大受影響,即便海關總署和財務部不斷做出各種應對調整措施,可速度遠遠跟不上各國高築貿易壁壘的步伐,事實就是原本物美價廉的東西,已經在各國的橫徵暴斂般的關稅收取之下,到了國外市場上後就成了奢侈品。以往真正的奢侈品也就變成了天價之物,試問這樣一種狀況之下,中國企業們能好過嗎?
關鍵時候還是得靠國家強權,既然西方各國先不仁,那麼共和國也就不能講義字。雖然共和國是作為世界最大的工業產品出口國,卻又有著世界第一大工業原料進口國的身份,西方諸國能夠對共和國的工業產品徵收高額關稅,那麼中國也能把進口鋼材、石油、橡膠、糧食等等徵收高稅,可中國還有著西方各國難以比擬的優勢,那就是有廣闊的國內市場,貿易保護主義背後,卻帶來了國內市場的空前繁榮。
但是,你來我往的世界各國,紛紛採取故步自封、閉關鎖國般的保護政策,是與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所背離的。而在各國國內,經濟形勢也是風雲變幻,形勢絲毫不容樂觀。
1937年12月份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了強有力的經濟干預行動,雖然第一次行動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接下來的時間內,政府非常「有效的」控制住了四次銀行危機,看著道瓊斯工業指數是一路下跌,1938年1月就要逼近50點的時侯,美國政府這才意識到自己之前所有的干預措施都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國家的注資並沒有讓銀行頑強生存下來,隨之時間的推移和苟延殘喘的政府扶持,越來越多的壞賬直接讓不少銀行拿著政府的救助也迅速倒閉,畢竟收了近千億存款的銀行而自身只有不到百億的庫存,除非國家大量印製貨幣,否則到哪兒去找那麼多錢供居民提取,倒閉成了唯一的出路。
國家的金融系統崩潰很快會對整個經濟社會產生連鎖衝擊,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了二十世紀以來最大的大蕭條,用1937年10月23日也就是黑色星期四之前的一天,在此之前的日子都是最讓人回味的頂峰繁榮時期,而1939年1月23日,這是可以和繁榮時期「直接抗衡的」最悲慘時期。
最輝煌與最慘淡之間的差距,可以用一個個數據來衡量。最繁榮時期的道瓊斯工業指數曾經突破過400的大關不止一次,而最慘淡時期的指數跌破了50的隘口還在不斷的下墜,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不到巔峰時期的四分之一,失業人數已經到了巔峰時期工作人數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有將近1500萬人失去了工作崗位,失去了養活自己和家人的經濟來源。但美國畢竟是世界第一經濟體,就像一個強壯的人感冒一樣,不一定就會立刻衰弱下去,而其他的國家就不同了,「體重」還沒美國佬的胳膊重的國家是不可能承受得起的。
一戰之後,歐洲很多國家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的資金的流入和對美商品的出口。這些國家失去了美國的資金和市場,就很快被被捲入了經濟危機之中。其中不乏範例:奧地利最大的銀行也就是奧地利信貸銀行,因無法收回對本國和東歐各國企業的貸款,1938年4月宣告破產。德國國內也迅速爆發銀行存戶擠兌存款的更大一輪風潮,國民銀行等大銀行因而倒閉,法國街頭四處可見人們排著長龍等候取款,而英國人更加瘋狂,他們紛紛向銀行提取黃金這種任何時代的絕對硬通貨,而他們的行為很快做其他國家人民提供了榜樣。
強大的衝擊波很快讓日不落帝國也開始叫苦,僅僅三個月據英格蘭銀行統計,大英帝國便對外售出了價值近3億英鎊的黃金,快要告罄的黃金儲備不能允許黃金兌換業務的繼續。受到同樣的待遇的還有法國、德國、意大利等等國家,他們本來就不多的黃金儲備很快就要被擠兌一空。為了盡快擺脫各自的困境,各國都開始採取了各自的措施以減弱甚至扭轉經濟下滑的趨勢,用各種手段治癒這場蔓延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危機,也就是剛才所說的各國採取保護主義政策。
1938年3月10號,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把關稅平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他各國包括共和國在內也相繼提高了關稅,進行報復,各國之間的貿易戰立馬進入了白熱化。除關稅戰外,各國還展開了貨幣戰、傾銷戰。1938年10月7日,英國正式宣佈廢除金本位制,英格蘭銀行停止兌付黃金。一周之後,歐洲所有國家都先後廢除了金本位的貨幣制度。
廢除金本位制意味著英鎊開始貶值,受此影響,世界56個國家相繼使本國貨幣貶值,以增加出口減少進口,瘋狂的日本近衛內閣甚至直接讓日元貶值近4o%,藉以大幅度降低棉紡織品等出口價格,向世界各地大肆傾銷。
各國之間的貿易戰最終受害的是弱國和本國的人民,當一輛轎車的售價已經不足最貴時期的八成之時,農產品的價格已經不足過去的半數,即便如此廉價,仍然有數不清的產品尤其是農業產品被迫堆積起來,因為根本就賣不出去。
1938年5月5日,正當美國白宮發言人發出誠邀各國共商金融危機處理事宜不久,英國白金漢宮裡也傳出消息,英國將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英帝國經濟會議。
各國共商大事的消息根本沒影兒得時候,英國人的效率的確讓世人驚訝了一次。
1938年6月7日,英國和英聯邦各自治領政府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英帝國經濟會議,在會上簽署了一系列雙邊貿易協定,英國同意自治領商品免稅輸入,各自治領也降低或免收英國貨關稅。英國的行動又一次給予了各國「良好的啟示」,而後美、法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迅速形成了美元和法郎集團,美國頑強的想抓住美洲各國,而英國法國則牢牢控制著自己本土和殖民地。
在金融危機中成長起來的德意志最大的黨派——納粹黨,這個令人刮目相看的超級大黨,很快發表要求重新制定國際新秩序的狂言,日本也狂妄地宣稱必須制定國際良好秩序,面對如此危急的局勢,都知道高築經濟壁壘和經濟集團化,肯定會進一步導致更加嚴重後果的各國,在美國社會背後實力不俗的各大財團總算度過了觀望期。
經過了這麼多事,他們算是看明白了世界各國政府的打算,只有經濟全球化才會最大程度有利於各大財團,但各國妄圖高高築起貿易壁壘,他們不得不出手阻止,尤其是以亞美集團為首的中國幫,自然對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深感厭絕,在沒有聯合國之類的統一機構、更沒有良好的國與國溝通平台,共和國要想左右世界經濟形勢,只能利用亞美集團等企業在美影響力,進而讓美國政府做出有利於華的相應措施。
而其他各國自然也深知結成經濟集團之後,會有何種事情發生?答案自然是明瞭的,那就是不可遏制的利益衝突,緊接著必然是世界大戰,有理智的人都知道此時必須坐下來好好談談,即便談不出個結果,也應該讓本國國民看到自己政府的努力。
1938年7月10日,美國政府正式向中、英、俄、意、法、德、日、加、澳等八國發出邀請,商議在美國夏威夷舉行世界九大國首腦級會晤,共同協商處理金融危機。
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各國人民,獲知了該消息之後,自然期待著這一場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大國高層領導會晤大會。期待大會給予世界各國人民一個良好的交代和具體的解救措施,可號稱博鰲世界經濟峰會的大會,各懷心思的各國,究竟會讓大會導演出什麼樣的一個協商結果,只能說鬼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