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國無疆

第二卷 中國崛起 第六十九章 大變化 文 / 火熱人生

    第六十九章大變化

    「論當今美國,誰是最偉大的人?此人非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莫屬,胡佛是一位偉大的美國式個人英雄,更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作為第三十一任美國總統的他,統帥美利堅合眾國到達更加空前繁榮的地步,而我相信,這種繁榮必將在胡佛總統的庇佑下更加輝煌」

    作為亞美集團首席執行董事的唐貴銀,又一次參加在紐約長島摩根私人莊園的富豪聚會,這一次聚會意義非凡,其核心議題是各大財團是否支持美國總統胡佛連任第三十二屆。

    在胡佛總統在共和黨全體推薦之下,其本人也心生連任的豪情壯志,作為第三十一屆總統,由一位出色工程師轉變而來的美國總統,胡佛所統領下的政府是有史以來最能夠和美國商業親密無間的,《華爾街日報》曾用「打成一片」來形容政府與商業之間的親密程度,而也正是因為他在任的政府努力,美國的各大商業財團才團結緊密起來,共同圍繞於這位偉大的總統周圍,也正好驗證的那句老話——商人都是無利不起早。

    如今,這位美國總統的首任任期快到,謀求連任的他自然需要美國商界的大力支持,也只有在他所統領政府之下享受到從未有過幸福的美國各大財團們,才有能力支持這位偉大的總統繼續連任。1932年裡,在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財團之中,銀行界巨頭的摩根財團、做奴隸生意而發家致富如今是輕工業巨頭的波士頓財團、控制美國工商實業的金融巨頭梅隆財團、礦產開發冶煉中實力不俗的克利夫蘭財團和芝加哥財團,當然還有能源工業巨頭洛克菲勒財團,同時也少不了汽車產業和房地產業雙巨頭的亞美集團。

    生於美國愛荷華州、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的胡佛,本是一位出色的採礦工程師,大學裡認識了自己的愛妻,擁有了賢內助的同時被公司委派至中國,擔任了開灤公司的煤礦工程師,有著很深厚中國情結的他,回到美國之後又被派往歐洲戰場擔任了一系列要職,比如他為美國救濟委員會工作中就贏得了資產階級賦予的「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稱號。

    名聲在望的他回到美國後正式步入政壇,擔任美國糧食總署署長統攬糧食大權,歐洲戰爭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他募集救濟費用對歐洲的兒童和難民實施救助,再一次贏得了「慈善事業家」的美名,俄羅斯帝國能夠成功復辟也正是得益於這位偉大的糧食專家封鎖蘇維埃命脈,可見他並不是世人所看到的那樣形象光輝。

    名聲遠揚、功績不凡的他很快通過了參議員的任命,一幹就是七年之久,直至美國總統柯立芝宣稱自己不再連任,而這時候的他終於被共和黨推出前台參與美國總統競選,1928年這位奮戰不息的鐵漢子終於贏得了大選,絕對的勝利優勢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的主張與使命,在社會交際中左右逢源的他非常擅長於演講說教,這位美國工業最具實力的代表贏得了美國總統的寶座之後,想到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創造比柯立芝繁榮更加輝煌的美國式資本主義經濟,最經典的演講辭莫過於——他要讓美國人家家鍋裡都有兩隻雞、家家都有兩輛汽車。

    歌舞昇平的柯立芝繁榮時期,本應該是到達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崩潰邊沿的危險之時,逆天出現、和另一個時空大不相同的歷史中,讓復興黨所創建的中國出現了,一個擁有著龐大人口資源的市場很快向世界敞開懷抱,對於已經到達發展瓶頸的美國和全球資本主義經濟而言,金融危機的爆發時間被延遲了。

    因此,這位本應該倒大霉的胡佛總統,卻創造了比柯立芝更為瘋狂的盛世奇跡,作為有史以來毫無懸念能夠稱之為最優秀的商業總統的胡佛,其倡導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對於屹立於美國的各大財團而言,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好人,況且胡佛本人也是一個資本主義家,其經營的採礦業能夠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財富,美國總統每年七萬多美元的工資,在他的眼裡根本不算什麼。

    「無功便是過,無罪便是功。」胡佛作為一位理工科出身的典型資本主義家,通過自己的努力躋進了美國政治最高的權利寶座,在前人即柯立芝創造下的繁榮背景下,繼續擴大經濟自由,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繼續瘋狂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因此可以說他每創造多大的政治業績,但他對美國經濟的貢獻,足以讓他的支持率和財團眼裡的認同感,繼續保持著驕人的成績,如何謀求繼續連任?不是美國民眾是否投票的問題,而是站在美國政治背後的各大財團們,是否願意讓胡佛繼續。答案自然是令人欣喜的,看似獨立的各個財團在選擇最高政治領袖的時候,在面對如此優秀的一位商業總統的時候,為了繼續在其倡導的自由經濟下創造更多的財富,除了胡佛別無二選。

    「子陵,把剛才聚會的情況做成一個簡報,用加密電報發回國內,速度要快」

    離開摩根私人莊園的時候,彷彿經歷了萬米長跑一般勞累的唐貴銀,有些疲倦的靠在了亞美集團執行總裁專用轎車的後座椅背上,叮囑一句副駕駛位置上的秘書之後,便仰著脖子休息起來,每次參加這樣的財團巨頭私會,沒有哪一次是輕鬆度過的。

    寥寥十餘人的小聚會,卻擁有著左右世界尤其是美國的經濟局勢,甚至是政治走向。經濟決定上層建築的道理在這個聚會上得以完美體現,任何一個巨頭都是實力雄厚、勢力廣泛的利益群體,控制著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經濟命脈的他們,動動手指頭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美國資本主義政治也就是巨頭之間相互妥協、利益均沾的結果。

    只是巨頭中一員的亞美集團,雖有巨大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但肯定是不能撼動其他財團根基的,財團之間彼此也是合作與競爭共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離不開財團之間的合作,比如造汽車的亞美就與提供石油、鋼鐵、銅、鋁等的洛克菲勒財團合作緊密,和能夠同樣提供大量金屬原材料克利夫財團關係也密切。

    而為了在有限的市場空間裡博取各自的生存機會,自然少不了激烈的競爭,比如同處銀行金融業得摩根財團就和梅隆財團之間存在激烈競爭。合作因利益而長久,但是競爭也不是始終不變的,在面對財團之間共同需求或困難的時候,財團之間會高度統一起來,就像今天唐貴銀又一次參加的私人聚會上,都很欣賞胡佛總統的財團們,共同決定全力支持胡佛繼續連任。假如在這個問題上互有糾紛呢?估計這次私人聚會恐怕就免不了爭吵了。

    幸運的是所有財團都喜歡胡佛這位商業總統,在他統治之下的美利堅,有充分的經濟自由可供托拉斯壟斷企業們暢享,如果換上一個不熟悉又不懂事兒的總統上來,符合某些人的利益,卻又不對另外一些人的胃口,那可就有得頭疼。

    胡佛總統還未掀起攻堅階段的競選,首先做的就是獲取財團們的支持,得到肯定的答覆和強大的財力支持之後,胡佛總統的競選這才變得毫無懸念,而由於美國的總統選舉日是在每一個閏年的十一月第一個星期的週二舉行,在已經過了收穫季節的時令裡,也沒有嚴寒的侵襲,選民們能有足夠的空閒時間去投票,十一月一日又是萬聖節,避開了這一天的選舉日自然成了週一之後的週二。

    事實的確非常符合人意,胡佛成功贏得連任競選,成為美利堅第三十二任總統,歷史的變幻到此就更加紛亂難測了,共和國經營美國的戰略之中最為重要的一顆棋子就是亞美集團,也正是因為有該強大集團的存在,中美兩國因有巨大的合作利益關係,進而左右了美國的對華戰略,在很多國際事務上重視中國而非日本,這一切都是共同利益帶來的好處。

    胡佛成功連任,必將對共和國的未來戰略產生影響,因此唐貴銀才會讓人先前一步把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傳回國內。也就是說,張宇等人知道胡佛會繼續擔任美國總統的消息,是在十月份的美國財團私人聚會之後,並不需要等到三二年十一月所謂的總統大選選舉結果公佈,就已經知道這位商業總統會繼續身居高位,也知道歷史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

    「亞美的實力還到不了干涉美國政治的地步,任何一個財團也沒有那個能耐,只能說胡佛總統獲得連任之後,必當謹記這些財團的努力,做出應有的回報是必然的。」

    全世界都知道美國下一屆總統仍然是胡佛之前一個月,張宇就已經知道了這一切,不過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一個強大的跨國集團再怎麼樣發展,也脫離不了是一個企業的定義,根本不可能能與美國老牌的政治團體抗衡,唯有各取所需之後的相互妥協,這才是彼此共贏之道。

    向胡佛發去外交賀電之後,張宇就不再過問美國的政治局勢問題,胡佛這位偉大的工程師,又是一個很精明的資本主義商人,他能做的自然是為廣大的資產階級考慮,根本不可能感受到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已經搖搖欲墜,當他獲得連任的那一剎那,同時也就宣告了危害巨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的必然性,究竟會在何時爆發,張宇自然不知道,他唯一能做的自然是加快國家綜合實力提升,要想玩轉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國家沒有厚實的家底,是根本玩不起的。

    如今,張宇需要傾力關注的是,從1923年便開始大力實施的泰山計劃,中途加入了一些新的項目和計劃,但在巨大的人力財力投入之下,該計劃還是提前完成了。泰山計劃的結束,也就意味著炎黃脊樑計劃即將開始,兩者之間的交接問題是很繁雜的,對泰山計劃成就的肯定、對做出卓越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做出嘉獎、調整修正炎黃脊樑計劃的具體細節等等,都需要他親自前往廣西。

    1932年12月1日,共和國元首張宇參加了位於河池北部九萬大山深處的泰山計劃功績表彰大會,參與大會的還有來自國家發展於改革委員會、中國科學工程院、教育部、全國主要高等院校等單位的高層領導,同時還有泰山計劃成果鑒定專家組,在本次大會上一共對二十七個單位、一百六十五位科研個人做出了表彰。

    對一千六百餘項優秀成果做出了肯定和讚揚,公佈了第一批遷入炎黃計劃的科研單位,審批了泰山計劃中,一部分推向於民用將具備巨大經濟價值的科研成果,這些科研成果在軍事領域裡已經不再重要,但對於民用而言卻意義非凡,將這些技術民用化將有利於增進企業實力、提高民族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如此之大的好處,自然得到了大會的精心審批。

    大會閉幕之後,中科院便開始著手接收泰山計劃基地,一些沒有被納入炎黃脊樑計劃的科研單位將併入中科院,繼續留在該基地從事科研工作,在將來某一天,這些隸屬於中科院的單位以及泰山計劃基地,都將向世人公開,屆時基地將正式以國家科技城的形式存在,所有社會企事業單位都可以進駐該科技城。而被分屬為炎黃脊樑計劃第一批遷移單位的,則開始著手準備轉移到位於大西北更加隱蔽的地方去展開科研工作。

    結束在廣西的工作之後,張宇又馬不停蹄的趕去了位於上海。作為共和國著力打造的長江下游最核心的工業城市,不僅擁有年產鋼鐵超過八百萬噸的寶山鋼鐵廠,還有一大批石油機械、儀器儀表、製藥、微電子、高溫和精密合金、合成材料、家電、輕紡等企業,是共和國眾多特區當中,進步發展最快的地區,而張宇之所以要急急忙忙的趕去上海,是因為上海還是中國最大造船工業城市之一,擁有著世界級良港的上海,又有不凡的工業基礎,自然能夠孵育出強大的造船工業,共和國造船工業四巨頭之一的中國滬東造船集團就在上海浦東。

    是什麼東西如此吸引張宇的注意力呢?答案很簡單,謀劃多年的共和國首艘航空母艦,在1930年6月正式由滬東造船集團承建,到此為止也就是張宇抵達上海的1932年12月6日,兩年多的時間裡,共和國的首艘航母終於來到舾裝完畢、正式下水,由造船廠正式交付海軍使用的那一天,在海軍官兵手裡經過一定時期的磨合訓練之後,該艦將正式加入海軍裝備序列。

    談起共和國的海軍發展之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可以說起,那時候的自治政府實力並不強大,但依然將中國少有的海軍人才收攬了,他就是陳紹寬,如今中國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完成建設,陳紹寬的確是功不可沒。

    陳紹寬有著豐富的海軍服役經歷,曾在大英帝國皇家海軍裡服役並立功的他,還作為當時北洋政府的外交武官,走遍了世界主要海軍強國,在實戰中吸取了經驗、在參觀列強海軍的時候找尋差距,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思考,他堅定了自己的航母制勝論,成為自治政府海軍最高統帥開始,他就一直在為中國海軍的發展鞠躬盡瘁。

    沒有航母,他就先弄出海軍航空兵;沒有訓練參考,他就在自治區範圍內搜尋可用基地,提供一切便利供海航部隊訓練;沒有海上訓練,他就讓造船企業改進一艘集裝箱船充當訓練航母,同時也訓練艦艇操作人才。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堅定中國海軍航空化的路線,所有的努力直至1929年10月的海軍裝備發展討論會上,共和國上下一心要打造真正強大的藍水海軍,之後頒發的各種中央文件也加快了航空母艦夢想化為現實的速度。當然,這一切之所以來得如此之晚,也和共和國的發展戰略、國家綜合實力有關。

    所幸的是,共和國具備了一定實力的時候,並沒有忘記海軍。從1929年的海軍裝備發展討論會之後,海軍的後勤裝備部就開始向共和國的造船工業四巨頭下發院、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中國海洋裝備設計院等單位力量,籌集航母設計專家組和大型技術團隊,正式開始對共和國的首艘航空母艦進行詳細設計,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中國海軍發生的大變化,逐一來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